謝庚全
(海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海南 ???570228)
?
簡論《傷心咖啡館之歌》的“孤獨”
謝庚全
(海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海南 ???570228)
卡森·麥卡勒斯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誕人物形象和展現(xiàn)孤獨主題來表達她本人和筆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孤獨的主題除了始終貫穿在麥卡勒斯所有作品中,還烙刻在她個人生活各個層面。以科技革命浪潮沖擊下的美國社會和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歷程為背景,試圖通過從心理學角度對《傷心咖啡館之歌》中人物形象分析,展示麥卡勒斯對孤獨起源的思考和對擺脫孤獨辦法的探索。
麥卡勒斯;《傷心咖啡館之歌》;孤獨
卡森·麥卡勒斯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的南方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誕人物形象和展現(xiàn)孤獨主題來表達她本人和筆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孤獨主題是其藝術風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孤獨是我的大多數(shù)創(chuàng)作主題的出發(fā)點。我的第一部作品與此相關,幾乎全部相關,此后的所有作品都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涉及到它......亦即他們的精神隔絕。”①Carson MeCullers:The Mortgaged Heart,Penguin Classics,1985:280。并憑借其對孤獨主題的深刻理解和在作品中對孤獨主題入木三分的展現(xiàn)而在文學界獲得廣泛贊譽?!霸诓粺o極端的表現(xiàn)形式下,小說蘊涵著對美國精神文化的深刻憂患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講,卡森·麥卡勒斯已經(jīng)超越了地方主義甚至于美國主義,而成為世界上所有孤獨者和異化者的代言人?!雹诶罟眩骸?0世紀美國文學導論》,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90頁?!八牡赖戮辰?、崇高的精神和對孤獨的探索的心靈的深刻理解,在我看來,這些品質(zhì)使她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③[美]弗吉尼亞·斯潘塞·卡爾著,馮曉明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第371頁。2015年第1期中篇小說《傷心咖啡館之歌》是麥卡勒斯的重要代表作品,該部作品主要描寫了南方小城鎮(zhèn)里一個充滿愛與恨的三角戀愛故事,突出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孤獨的心靈在追求愛,它所愛的人卻不能理解它和愛它,反而激起對它的仇恨,結果使它更加孤獨。本文擬從心理學角度對《傷心咖啡館之歌》中的孤獨主題進行深入剖析。
(一)科技革命浪潮沖擊下的美國社會
麥卡勒斯作品主要以二戰(zhàn)前后美國社會尤其是美國南方社會為背景,“我作品中故事發(fā)生地總是在南方,南方也是我一直的故鄉(xiāng)?!?Carson MeCullers:The Mortgaged Heart,Penguin Classics,1985:261美國南方具有特殊的歷史。南北戰(zhàn)爭后,南方在某種意義上與北方統(tǒng)一了,但經(jīng)濟、社會、文化差異仍然較大。在美國各地加快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步伐的同時,南方繼續(xù)擔當著全國工業(yè)原料供應基地的角色,基本上仍處于貧窮落后狀態(tài)。二戰(zhàn)后在科技革命浪潮沖擊下,世界工業(yè)體系受到嚴重沖擊,西方社會價值觀念、政治結構、經(jīng)濟體制和家庭生活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壞,經(jīng)濟、社會、信仰等各方面均出現(xiàn)了危機。在機器化大生產(chǎn)所帶來的社會經(jīng)濟大繁榮背景下,人們過分追逐物質(zhì)利益所帶來的副作用便是人與人之間人情關系冷漠和個人情感愈來愈孤獨和空虛,“美國人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一種新的自相矛盾的環(huán)境里,他們是一群孤立的、互不聯(lián)系的個人”,*[美]丹尼爾·霍夫曼:《美國當代文學》,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4年,第17頁?!拔覀兎Q之為一個社會,但我們公開信仰最徹底的分離和孤獨”,*錢滿素:《美國當代小說家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第216頁?!肮陋氁殉蔀榘岩磺腥硕颊衷谄渚抟硐碌闹黝}”。*錢滿素:《美國當代小說家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第216頁。美國南方社會也不例外,而且受到?jīng)_擊的程度更深。一方面,科技大發(fā)展帶來的是經(jīng)濟“被殖民化”程度加深,“變化不僅帶來了進步,也帶來了新的苦難和新的問題。南方工業(yè)基本上完全操縱在外地資本手中,是一種輸出資源的‘殖民地’工業(yè)。因而南方工人也受到更為深重的剝削。”*黃梅:《怪誕——現(xiàn)代美國南方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外國文學研究集刊》,1984年第5期。另一方面,原來建立在農(nóng)業(yè)社會和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基礎上的社會信仰和價值體系受到嚴重沖擊,其“根本無法與現(xiàn)代工商業(yè)文明所倡導的價值體系對抗,根本無法作為人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賴以生活的精神和道德支柱。”*肖明翰:《美國南方文藝復興的動因》,《美國研究》,1999年第2期。“工業(yè)化的浪潮沖擊著南方社會。經(jīng)過幾十年的停滯之后,南方人開始如癡如狂地追求現(xiàn)代化,‘進步’成了最時髦的字眼”,*黃梅:《怪誕——現(xiàn)代美國南方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外國文學研究集刊》,1984年第5期。名利、地位和財富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與人之間愈發(fā)隔閡和冷漠,社會兩端極端化更加突出?!八^‘南方’實乃過分簡化的概念,它成了美國歷史上最不真實、影響最大而又最不幸的畸形兒?!?[美]丹尼爾·布爾斯廷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譯:《美國人建國歷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3年,第204頁。
(二)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歷程
孤獨、孤立和疏離主題除了始終貫穿在麥卡勒斯所有作品中,還烙刻在她個人生活各個層面?!霸谖倚≌f中發(fā)生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發(fā)生在我的身上——或者終究會發(fā)生?!?[美]弗吉尼亞·斯潘塞·卡爾著,馮曉明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第112頁。在麥卡勒斯短暫一生中,她遭受了心理和生理疾病所帶來的巨大痛苦。這種痛苦首先來源于她不幸的婚姻。 1937年,麥卡勒斯與退伍軍人李維·麥卡勒斯結婚,不幸的是,事實證明他們都是同性戀者。因此,他們在1940年便離婚了。1945年,麥卡勒斯與李維·麥卡勒斯復婚。三年后,麥卡勒斯患上了嚴重抑郁癥,她試圖自殺。1953年,其夫李維在巴黎的酒店里服用過量安眠藥而身亡;其次是她的疾病。她從很年輕的時候就身患重病,從1940年開始,她的身體疾病惡化,多次中風導致永久性左側(cè)癱瘓,那時候她才30歲?!皬乃陼r期開始,身體的不適和疼痛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惡性貧血,伴隨著一次次發(fā)作的胸膜炎和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她早期的痛苦;15歲時,她得了熱風濕,但被誤診和誤治。之后,她經(jīng)歷了三次中風,在她30歲前,左邊的身體就癱瘓了,行動受到嚴重阻礙。”*[美]弗吉尼亞·斯潘塞·卡爾著,馮曉明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第14頁。在飽受長久的病痛折磨后,麥卡勒斯于1967年9月去世,年僅50歲。坎坷的人生使麥卡勒斯多愁善感,內(nèi)心感到無限抑郁和孤獨,這種思想彌漫在她全部創(chuàng)作中和人生每一個角落。
麥卡勒斯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通過對主人公愛米麗亞及其前夫馬文、表兄羅鍋人物形象塑造來展示她對孤獨起源的思考。
(一)信仰的缺失
信仰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綜合反映。作為人類最根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動,信仰使人們找到精神寄托和追求。這種精神寄托和追求通過指導人類實踐活動的方向,從而對人類行為結果產(chǎn)生深刻影響。弗羅姆說:“信仰是人類的基本生活態(tài)度,它使得人類打破幻想,面對現(xiàn)實。人類依賴信仰生存。信仰的缺失將使得人類陷入孤獨的沼澤地之中?!?弗羅姆:《逃避自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第24頁。一直生活在“死亡之神”世界中的麥卡勒斯,對于人類失去信仰后的孤獨和迷茫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她自己也遭受著“信仰缺失危機”的折磨。麥卡勒斯認為,在她作品中,多數(shù)角色都應該是神未完成的“作品”,是靈魂的流浪者?!秱目Х瑞^之歌》書中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被遺棄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本身是很沉悶的;鎮(zhèn)子里沒有多少東西,只有一家棉紡廠,一些工人住的兩間一幢的房子,幾株桃樹。小鎮(zhèn)是寂寞的,憂郁的,像是一處非常偏僻,與世隔絕的地方”。*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10頁。生活在小鎮(zhèn)上的人普遍對上帝都很淡漠。愛米麗亞在小鎮(zhèn)上開了一家咖啡館,小鎮(zhèn)的人們更喜歡去那里消磨時間,因為咖啡館里的氣氛是全然不同的。在一家情調(diào)合宜的咖啡館里,人們都表現(xiàn)得雍容典雅,他們覺得一個人內(nèi)心的滿意和驕傲,都應該是來自咖啡館,而不是教堂。在當時,人的靈魂是受邪惡統(tǒng)治的,所以當他們聽聞謀殺事件時,他們是既緊張又興奮,“整個下午都在過節(jié)似地歡慶這樁想象出來的犯罪行為”。小說中三位主人公愛米麗亞、羅鍋、馬文是上帝棄兒形象的典型代表。他們對神靈沒有絲毫敬畏。在和馬文的婚禮上,愛米麗亞不斷重復一個被認為是褻瀆宗教神靈的動作。馬文是小鎮(zhèn)上一位長相英俊但名聲非常不好的一名男子。在他十來歲時候,兜里便一直揣著一只風干鹽漬的人耳朵,這耳朵是與他格斗的人被他殺后砍下來的。羅鍋精神世界比愛米麗亞和馬文更加糟糕。他喜歡看人爭論,他很神奇,有時候能夠一句話不說就慫恿人們對打起來。此外,他對各類搶劫和犯罪行為擁有極大興趣。而這也是羅鍋為什么癡迷于馬文的一個主要原因。他還熱衷于窺探別人的隱私,并以此來制造亂子取樂?!八胍Q測任何東西,甚至是巨大的痛苦”*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36頁。。他和小鎮(zhèn)上其他人一樣,都缺乏對上帝的信仰。越是感覺到麻煩或災難就要來了,他們就越放縱自己來取樂,越是放縱自己就越感到孤獨和空虛。
(二)自我認同感的喪失
自我認同就是一種自我意識。個體通過將自身與社會上的標準進行對比和檢測來獲得這種自我意識。自我認同源于人們對于職業(yè)、宗教和性別角色和價值的一種審視和承擔。自我認同也指個體對于自身條件的認同和接受,這些條件包括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社會形象,社會角色以及社會關系。自我認同感缺失會導致人們陷入身份危機,并處于迷失和焦慮的狀態(tài),孤獨感也便緊隨其后。麥卡勒斯筆下主人公總是無力自我解脫,在他們身上折射出嚴重自我認同危機。作為一個女人,愛米麗亞表現(xiàn)出更多陽剛特質(zhì)。首先,從外表看,“她是個黑黑的高大女人,身高超過六英尺,骨骼和肌肉長得都像個男人。她頭發(fā)剪得很短,平平地往后梳”;*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2頁。其次,從禮儀來看,“愛米麗亞小姐吃完后,把椅子往后一翹,把右拳握緊,用左手去撫摸她右臂干凈的藍布襯衫下干凈的肌肉,這已經(jīng)成為她每頓飯后不自覺的習慣動作了”*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51頁。。她烤后背的時候不像別的婦女在外人面前那樣規(guī)矩,不知道什么叫害臊,常常像是忘記了房間里還有男人。此外,她似乎很排斥婦女應該做的事情。“她絲毫不在乎來自男人的愛。馬文買給愛米麗亞一些禮物包括:戒指、一瓶當時牌子流行的粉紅色指甲油、一只銀手鐲以及糖果。她只是吃了糖果,因為她餓了,她把其余的禮物都在心中精明地估了個價,然后放回柜臺進行銷售。此外,她被認為是一個好醫(yī)生,但如果要是有個病人上門,說自己害的是婦科病,她整個人就束手無策?!?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2頁。愛米麗亞一直在一個用男性偽裝的封閉空間里獨自生活。愛米麗亞與馬文婚姻破裂體現(xiàn)了一個雙性戀者的堅定自我認同感,但當愛米麗亞遇到表哥羅鍋的時候,這種堅定決絕態(tài)度就馬上消失了。愛米麗亞開始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迎合羅鍋的喜好。而且,當羅鍋被馬文所吸引,為了贏回羅鍋,愛米麗亞還天真地想用自己的女性身份重新拾回羅鍋的心,她脫下雨靴和工褲,穿上鮮艷的衣服。對于愛情,愛米麗亞輕松地背叛了自我認同,她變得像一個新生女孩子一樣沒有主見。不幸的是,羅鍋毅然放棄了女性化的愛米麗亞,選擇了邪惡的馬文。愛米麗亞完全失去了自我認同,深陷人格解體邊緣。這種身份性別認同分裂導致她完全與世隔絕,就像異類一樣存在,十分孤獨。
(三)愛的徒勞
弗羅姆說:“沒有愛,人類一天也活不下去。生命要想進行下去,就需要去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融合,去愛?!?弗羅姆:《逃避自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第24頁。愛情可以排除孤獨感,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但麥卡勒斯卻提出了“愛無力”的主題。她指出,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愛情問題的癥結在于被愛而不是擁有愛一個人的能力。在她的作品中,愛根本無力打破寂寞。人與人之間的融合不能擺脫孤獨,恰恰相反,兩個人結合會讓人失去自身唯一性和特殊性。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愛米麗亞這個奇怪女人喚醒了馬文心中沉睡的愛,而馬文是當時小鎮(zhèn)上最有魅力的男人?!斑@位孤僻、瘦長、眼睛古怪的姑娘正是他思慕的人??粗辛怂⒎撬龔V有錢財,而是僅僅由于愛。”*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22頁。為了得到她的歡心,馬文徹底改造了自己。他開始善待他的弟弟和養(yǎng)母,他甚至去參加教堂禮拜,做義工,學習禮貌。愛米麗亞接受了他的求婚。然而,這場婚姻最終以失敗告終,愛情并沒有成為救贖馬文靈魂的工具,相反,愛導致了一個可怕后果,愛是“孤獨的助推器”,馬文變成了小鎮(zhèn)上眾所周知的惡棍。與此同時,鐵石心腸的愛米麗亞也經(jīng)歷了這種愛。自稱是她表哥的矮個子駝背羅鍋闖進了她的生活。出人意料的是,愛米麗亞收留了他,她給了羅鍋最好的房間和食物,精心的照顧他?!按蟛糠謺r間,她的眼神都聚焦在她這位羅鍋表哥身上”*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6頁。。然而,當馬文回來的時候,這份執(zhí)著的愛崩潰了。羅鍋愛上了馬文,并近乎狂熱地追隨著他,甚至幫助馬文報復愛米麗亞。同時,羅鍋也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愛的徒勞,因為馬文根本就不重視他這個小個子。愛米麗亞和馬文對決結束后,羅鍋和馬文逃離了小鎮(zhèn),愛米麗亞一個人陷入了絕對孤獨的處境。對于這場三角戀愛,麥卡勒斯做出這樣的解釋:“愛情是發(fā)生在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共同的經(jīng)驗---不過,說它是共同的經(jīng)驗并不意味著它在有關的兩個人身上所引起的反響是同等的。”*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20頁。
雖然孤獨伴隨著麥卡勒斯的一生,直到最后都沒能擺脫掉它,但麥卡勒斯始終沒有放棄與孤獨的斗爭,她認為“接受種種矛盾卻既不探究原因,也不嘗試提出答案,是一種幼稚的表現(xiàn)?!?Carson MeCullers:The Mortgaged Heart,Penguin Classics,1985:261。應承擔起“解答生活之謎”*Carson MeCullers:The Mortgaged Heart,Penguin Classics,1985:261。的責任,并且認為人類的精神是不可戰(zhàn)勝的。因此,“盡管宣布了愛的徒勞,卻仍然在呼喚著愛,呼喚著理解”。*李文?。骸稅叟c理解的呼喚》,《文學自由談》,1990年第4期?!啊糟囊淮隙ú话ㄉ溈ɡ账?她的新書《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其他作品 ,甚至可能令憂郁的霍桑折服。因為她太年輕、太聰明 ,不會陷入迷惘的人們中間。像??思{一樣,她表達的是人類的精神——沒有被戰(zhàn)勝,也不可被戰(zhàn)勝的人類精神 ”。*[美]弗吉尼亞·斯潘塞·卡爾著,馮曉明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第371頁。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孤獨與擺脫孤獨是如影相隨的,“所謂的孤獨,是由人與人的往來體會中產(chǎn)生出來的。當人認為自己是孤獨時,那就是他處在想和他人接觸、交往的狀態(tài)中?!?[日]箱崎總一著,李耀輝譯:《孤獨心理學》,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8頁。而“要跳出孤獨,大致上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自己積極地打破這種孤獨狀況;另一個是等待周圍環(huán)境向你接近”。*[日]箱崎總一著,李耀輝譯:《孤獨心理學》,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73頁。《傷心咖啡館之歌》中主人公自始至終都在努力嘗試擺脫孤獨,雖然最終都失敗了。
(一)通過尋找依戀對象擺脫孤獨
羅伯特·魏斯認為“一場痛苦婚姻的結束,也會帶來一陣孤獨。而這時候,新建立起來的一般友誼并不能夠減少持續(xù)的寂寞感。孤獨感只有在新的特殊的依戀對象出現(xiàn)時才會突然消失?!?Weiss RS.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emotional isol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1973:6.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愛米麗亞從小喪母,由父親一手拉扯大。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幾乎與外界沒有任何接觸。所以在任何時候,她身上都能夠折射出父親的影子。愛米麗亞經(jīng)常用父親的煙斗吸煙,用泵里面流出的水洗頭,一整晚都睡在沼澤地的棚子里,身著工作服和膠皮靴,默默地守護著這份難得的安靜。愛米麗亞是一個孤獨的人,這種孤獨感在她父親去世后達到極致。這個時候,愛米麗亞急需“找一個人”,以填補父親去世后造成的巨大的心理落差。于是,她接受了馬文的求婚。但僅僅十天的婚姻證明馬文并沒有發(fā)揮依戀對象作用。隨著表哥羅鍋出現(xiàn),愛米麗亞冰封的心開始一點一點地融化。她把羅鍋置于和父親一樣高的地位:允許羅鍋不加任何尊稱而直呼她的名字。讓羅鍋住在她父親的房間,這間房子設備齊全,自從她父親死后,這間房子就保持原封不動,愛米麗亞經(jīng)常親自打理這間房子。與羅鍋談論自己父親成了愛米麗亞最大的愛好。當羅鍋愛上了馬文,并把他帶入愛米麗亞的家中,愛米麗亞并沒有把馬文拒之門外,因為她怕趕走馬文后羅鍋會跟著走,她怕一個人呆著。在她的頭腦里,一旦兩個人已經(jīng)住在一起,產(chǎn)生了感情,如果再分開的話,獨自生活對自己來說會是一個巨大折磨。至于馬文,他同年的生活逆境對他的成長帶來了巨大陰影。馬文的父母是一對不負責任的年輕人,他們生下了七個自己不想要的孩子,馬文就是其中一個。在他們眼里孩子就是累贅,孩子一哭,就得挨揍。盡管馬文很幸運,被小鎮(zhèn)上善良的女人馬麗哈太太收留,馬麗哈太太還收留了馬文的哥哥,悉心照顧他們,視如己出。然而“兒童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細嫩的器官,冷酷的開端會把他們的心靈扭曲成奇形怪狀。一顆受了傷的兒童的心靈會萎縮成這樣:一輩子就像核桃一樣堅硬,一樣布滿深溝。也可能,這樣的一顆心會潰爛腫脹,以至于體腔內(nèi)有這樣一顆心都是一種不幸”。*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23頁。這是一具渴望愛情的靈魂。最后,馬文選擇了愛米麗亞作為靈魂的依戀對象。
(二)通過融入群體擺脫孤獨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了一個心理方程式“個體+集體=完整的個體”,這意味著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才能充分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微弱的。如果一個人總是只考慮到自我,就會自我封閉,結果就只能承受失敗的滋味?!安皇且欢讶舜負碇蜁h離孤獨。真正遠離寂寞的方法,就是用心融入群體,并把它作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20頁。一個人若是能夠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他人,幫助他人擺脫孤獨,他就可以更勇敢地面對孤獨。在故事發(fā)生的小鎮(zhèn)上,寂寞就像瘟疫一樣蔓延,人們因為種種孤獨聚集在一起,或者因表哥羅鍋的出現(xiàn)聚集在一起。因為這個小鎮(zhèn)的人們是不習慣因為快樂聚集在一起的。他們會一起聚集在工廠工作,或在周日聚集在一起舉行一整天的宗教集會。當羅鍋作為一個陌生人進入這個小鎮(zhèn)后,這些情況都發(fā)生了改變?!坝羞@么一種人,他們身上有一種品質(zhì),使他們有別于一般更加普通的人。這樣的人具有一種原先只存在于幼兒身上的本能,這種本能使他們與外界可以建立更加直接和強大的聯(lián)系?!?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15頁。羅鍋顯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他就開始和每一個人聊天,并且在自己頭腦里把眾人分類,向大家提出一大堆問題,比如說詢問一個人結婚與否等。很快他便跟周圍的人都熟悉起來,仿佛大家很早以前就認識似的。在如此陰暗寒冷的夜晚,羅鍋的出現(xiàn)就像個奇跡,帶給大家快樂。在這些人當中,愛米麗亞是受羅鍋影響最深的人。孤獨又愉快的氣氛就這么傳染著。在這之前,愛米麗亞從來不讓顧客在她的屋里打開酒瓶喝酒,顧客買了酒就得離開。但是,在羅鍋到來的那一天,愛米麗亞親自從廚房拿出酒給大家喝,還拿出餅干供大家享用,大家其樂融融。作為群居動物,人在社會上生存,就需要交流和溝通;唯有交流才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愛米麗亞咖啡館只不過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它給小鎮(zhèn)的人們帶來了歡樂?!霸诳Х瑞^,你想進來坐坐,倒不必非吃一頓飯,或是非買酒不可?;ㄎ宸皱X就能要到一瓶冷飲。如果你連這點錢也出不起,愛米麗亞小姐還有一種叫做櫻桃露的飲料,一分錢一杯,粉紅色的,非常甜??傊诳Х瑞^,至少是幾個小時之內(nèi),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孤獨這種極端痛苦的想法,哪怕有也可以暫時壓制下去?!?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51頁??傊Х瑞^成為了孤獨旅行者們最后歇腳的地方。
孤獨與擺脫孤獨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如影相隨。社會性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因此,一個人孤獨感產(chǎn)生之時便是他(她)與孤獨作斗爭的開始?!秱目Х瑞^之歌》中的主人公就跟作者麥卡勒斯本人一樣,一生都在跟孤獨作斗爭,自始至終都在努力嘗試擺脫孤獨,但最終都失敗了,也許這就是麥卡勒斯想要表達的孤獨宿命。
(責任編輯:趙 峰)
On Loneliness in 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é
XIE Geng-q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Carson McCullers is famous for interpreting her and her characters’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with grotesque characters and the theme of loneliness in her works.The theme of loneliness is not only presented throughout her works,but also branded in her personal life.This paper,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under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hardships in her life,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s inTheBalladoftheSadCafé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and try to explore Carson McCullers’ consideration of the origin of loneliness and the ways to get rid of loneliness.
Carson McCullers;theballadofthesadcafé;loneliness
2015-03-11
謝庚全,女,漢族,湖南益陽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I14
A
1009-9743(2015)01-0011-06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