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語文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已經(jīng)形成了共識。這個共識應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備課中。教師在備課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情,要對教學設計多角度思考,盡可能改到完善,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下面就以記敘文教學為例。記敘文可教的內(nèi)容很多,必須細化。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讀兒子》,文章用了三個片斷來表現(xiàn)兒子的天真活潑,然后,我用邊跟兒子跑步做游戲邊回憶的方法,把三個片斷連接起來。能不能把這種方法教給學生呢?于是,我編寫了教學設計。
一、針對教學目標,課堂容量過大,單線雙線共同推進
第一次編制教學設計,我只考慮到教學目標,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學習記敘文是如何安排線索,重點掌握單線和雙線結(jié)構(gòu)。教學的第一部分,重點掌握單線結(jié)構(gòu)。首先是范文引路,出示范文:請回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如何安排文章線索的。學生討論后明確答案。接著出思考題:作者幾次寫“背影”所用的筆墨不同,這樣的線索安排給你怎樣啟示?想以此題來引導學生學會文章單線的使用。討論結(jié)束后,學生當堂練習,出示文章《母愛》,出了三個題目:1.請畫出下文中表示線索的語句。2.這是寫人的文章,文章加了線索后有什么好處?結(jié)合平時的閱讀,你覺得你以后寫文章還可能用到哪些文章的線索?這一部分講完后,又是練習,我出示了優(yōu)秀作文《魚尾紋》,把其中的線索語句抽掉,讓學生填上相關(guān)的線索。教學的第二部分:學習雙線結(jié)構(gòu)之“現(xiàn)實—回憶”法。范文引路,我找來《想起了爸爸》,小作者通過學習朱自清先生《背影》的過程,來回憶自己的爸爸。這篇范文就是利用了“現(xiàn)實-回憶-現(xiàn)實-回憶-現(xiàn)實”的方法。學生活動:“畫出文中寫‘現(xiàn)實的段落,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狈治鐾旰螅矣殖鍪玖说诙段淖鳛閷W生當堂演練的材料。
這份教學設計草擬后,備課組進行了討論:一是選擇《背影》作為范例不典型,二是課堂容量過大,學生要讀四篇文章,中間還要寫部分內(nèi)容,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我認識到,這個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到學情,課堂上出示的文章確實多,學生根本來不及細看,看起來熱鬧,一節(jié)課講了兩種安排線索的方法,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本得不到體現(xiàn)。于是我又進行了第二次教學設計。
我舍不得我寫兒子的那篇材料,想教學設計要有特色,我已經(jīng)寫好的文章就是雙線結(jié)構(gòu)。于是我修改重點,放在了第二部分上,把第一部分內(nèi)容刪去,似乎解決了容量大的問題??傮w思路是:先讓學生讀《想起了爸爸》這篇文章,研究文章的線索是如何安排的,在理解文章線索的基礎(chǔ)上,僅安排了當堂練習,把前面準備用單線材料的文章《魚尾紋》,讓學生加雙線。修改后的教學設計,安排到一個班去試上,發(fā)現(xiàn)看似簡單的材料,真正操作起來難度非常大,首先,學生要理解兩篇文章;其次,要找到合適的線索就不容易;第三,要寫出線索的變化,難度就更大了。經(jīng)過這次嘗試,我認識到,看似簡單的題目,真正操作起來并不簡單,一定要結(jié)合學生的基礎(chǔ)來寫教學設計,我深深地感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簡單,于是我又把教學設計進行了第三次修改。
二、尊重學情,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只講單線結(jié)構(gòu)
這次修改幅度較大,認識到學生思維的規(guī)律是由淺入深,授課時必須遵循。先從單線索講,再講雙線結(jié)構(gòu)。于是,我決定采用《母愛》作為范文,要求學生找出線索,并且能夠說出,本文除了用媽媽的白發(fā)為線索外,還能采用哪些作為線索,并且要學生說出線索是如何變化,如“媽媽手的變化”由開始的“光滑”到后來的“粗糙”再到后來的“能勾出襪絲來”,然后當堂的作業(yè)是《魚尾紋》這篇文章的線索,我把原文寫外婆魚尾紋的部分全部去掉,讓學生再復原,不一定用魚尾紋,也可以用其他的。這次我請了語文組的教師去聽課。上課時,學生討論“媽媽的白發(fā)”這條線索時,換了很多,如寫媽媽身體的變化:頭發(fā)、眼神、臉色、手、腰、腳、笑等,還可以用感情變化為線索、物件為線索,討論很熱烈,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當堂填加《魚尾紋》這篇文章的線索,從課堂完成的情況看,學生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課堂重點是填加文章線索,而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魚尾紋》這篇文章,課堂訓練的時間明顯偏少。經(jīng)過再三思考,在備課組教師提議下,對教學設計又作了第四次修改。
這次修改的重點是減輕課堂的閱讀量,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課堂上只用《媽媽的白發(fā)》這一篇文章,先討論這篇文章線索使用情況,接下來就用這篇文章作為當堂練習的材料。只用一篇文章就給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教師自己要寫一篇范文,課堂上與學生交流。我把教學設計做了最后的修改后,就著手自己先寫線索范文了。教師的范文既要與原文內(nèi)容上相符,還要突出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同時,教師的范文最好還能有更多的借鑒意義,于是我精心編制了線索,以“母親的手”為例,在線索中既寫出了手由白晳到粗糙的變化過程,寫粗糙時用了“仿佛能勾出絲襪的絲來”,明顯比學生把母親的手比作“水泥板”貼切多了,最后一次運用線索時,我對母親手上的青筋、斑紋等細節(jié)進行了簡要地描寫,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母愛。
綜觀整個教學設計編制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修改的根本宗旨,以學生為主體,回歸語文教學的本位,從中我明白了教學設計只有結(jié)合了學情,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只有處處圍繞目標,才能使重點突出;只有經(jīng)過多次磨合,才能比較完善;只有教師親自下水練習,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