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廣告職業(yè)學院 曹 瑩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fā)是一個復雜的綜合工程,合理配置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就應深入查找關鍵問題,闡明重點最終予以修正,即對學生經驗的關注。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經驗,使學生經驗在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fā)中得到充分應用,并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最大的功能。
教師的目的是授業(yè)解惑,在大學思想政治課程中,就是要融合、發(fā)展、研討新的課程資源,整合課程資源,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堡壘陣地作用。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特色的課程資源對于教育教學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而學生經驗作為促進教育教學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有力舵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有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進一步夯實,學生個性的進一步彰顯。
教師授課前,學生已經對思想政治課的常識有了一些基本認知,這些認知就可作為開展教學的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要依靠課程目標得以實現(xiàn),而課程目標的確立就是要依據學生經驗的發(fā)展水平而制定。新的課程資源可以在學生原有的認知中產生、發(fā)展和推進,不同的學生經驗為課程資源類型、教學需要、教學方式等提供了新的方向。課程資源的新途徑,就是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以學生思想發(fā)展為基礎保障。
學生生活的經歷為實現(xiàn)課程資源與課程內容聯(lián)系上起到紐帶作用,提供了思路保障,將學生經驗通過分析、加工、提煉形成新的課程內容,這些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通過教學形成新的認知,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而這種新發(fā)展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生活當中的經歷直接成為教育教學資源,應用到教學內容上,為教學內容提供了豐富的色彩。另一方面是將學生生活能力作為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加工整理間接運用到教學中,起到對課程內容的填充和發(fā)展的作用。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個體之間相互交流是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學生經驗的有效利用能夠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課程資源開發(fā)更具有針對性。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課程的核心目標是育人,只有在學生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資源開發(fā),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獲得自身的情感體驗?;趯W生經驗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世界的整體性認識,帶領學生走出書本教學的怪圈,激勵學生朝著個性化的方向全面發(fā)展,重視以學生經驗為主體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是以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為目的的教和學的過程,因此,進行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學生服務。教師如果不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生,不知道學生的思想實際,就不能夠在實際教學中開展有針對性合理的教學?;趯W生經驗的課程資源開發(fā),不但能夠加深教師對學生的理解,還會將這種理解升華為教學資源,從而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為學生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促使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完成。
學生經驗是存在差距的,根據不同的學生經驗能夠幫助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fā)找到更加有利的條件。要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就是要保證給學生們提供更多參與感興趣話題的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反思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找到適合的解決辦法并最終獲得知識與技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個性成長,把握學生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完善能力。要承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或者學生群體中的突出問題,采用適宜的教學形式,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經驗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經驗差異性和共同性相結合,達到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目的,其表現(xiàn)如下。
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學習的吸取和消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一課堂,由于學生間的經驗不同,會對學習動機產生不同效果,有的學生雖然很努力的聽每一堂課,但所關注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注重課本本身的知識,有的通過發(fā)散思維產生新的認知?;诖朔N現(xiàn)象,首先要利用學生經驗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以此作為形成學生經驗提供內在動力。其次,對于學生的個體間存在的差異,表現(xiàn)出的動機強弱還有很大不同,因此要根據學生經驗的差距性針對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幫助。一般來說,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過強的學習動機使個體處于亢奮狀態(tài),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會對學習起抑制作用,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過弱的學習動機會導致個體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集中注意力來開展學習活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大大削弱。所以將學生經驗作為提高學習動機的思想保障,有助于教師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動機,在學習之初就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動機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調整不同階段的學習動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承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差異,制訂針對學生差異性開展的教學計劃。學生由于環(huán)境、生活經驗、知識背景的不同,學習的風格也有所不同。學生經驗通過改變認知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新性、主動性提供了發(fā)展方向。學習風格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差距,認知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夠提高學習活動成效的各種能力的總和。學生經驗一方面要適應認知過程中智力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適應教學過程中交往需要的各種能力,這些能力通過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等實現(xiàn)。通過學生經驗找到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好,具有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式,找出個性化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在自身的學習風格上的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