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年喜(湖南工業(yè)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
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研究的扛鼎之作
——讀楊經(jīng)建教授《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
劉年喜
(湖南工業(yè)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 要]《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一書,把存在主義文學作為一種文學史思潮,放在20世紀中國的“現(xiàn)代性”進程和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進行考量和審視,視其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一種結(jié)構(gòu)性存在,對其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梳理和考辮,極大地拓展和深化了學界對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的研究,為認知20世紀中國文學提供了新的視野。
[關(guān)鍵詞]楊經(jīng)建;《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中國文學
《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1]是楊經(jīng)建教授繼《存在與虛無——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論辯》[2]一書第二部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研究專著,前作側(cè)重于從橫斷面剖析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征、本質(zhì),后作則從縱向的角度即文學史的角度,對其發(fā)展流變進行梳理和闡釋,從而使這一種文學思潮得到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和詮釋。舉凡對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研究狀況有所了解者都清楚,楊著的出版對于這一課題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就研究的深度和創(chuàng)造性而言,其堪稱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研究的扛鼎之作。
在20世紀中國文學歷史中,存在主義文學的存在及其深刻影響是不爭之事實,其肇始于五四時期的啟蒙主義文學,魯迅散文集《野草》、田漢以塑造“流浪漢形象”著稱的早期劇作,以其鮮明的存在主義氣質(zhì)在諸多作品中獨樹一幟,成為20世紀早期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的范本;20世紀40年代馮至、卞之琳、沈從文、錢鐘書、穆旦、鄭敏、杜運燮、汪曾祺等人為代表的西南聯(lián)大作家群及其創(chuàng)作,全面彰顯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的自由品格和藝術(shù)風貌;新時期風行一時的“新寫實小說”“第三代詩”“晚生代小說”“先鋒小說”等小說流派,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存在主義文學的特有的人性深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但緣于楊經(jīng)建先生所謂的“非理性偕妄”,[3]作為非理性文學思潮出現(xiàn)的中國式存在主義文學與以現(xiàn)實主義為代表的主流文學有著不可避免的沖突和抵牾,因而在建國后相當一個時期,其在20世紀中國文學進程中始終處于邊緣性狀態(tài),被學界刻意遮蔽和冷落,審美價值和存在意義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發(fā)掘。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存在主義在內(nèi)的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觀念和文學思潮被大量介紹和引入,對當代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以殘雪、馬原、莫言以及格非、余華、孫甘露、蘇童等為代表的當代“先鋒小說”,在更本質(zhì)的意義上看,是名符其實的存在主義小說。但即便如此,其研究并沒有得到與其創(chuàng)作實績相對應的關(guān)注和重視,盡管也零星出現(xiàn)了一些研究文章,但把其當做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一種世紀性文學思潮(現(xiàn)象)進行整體性、系統(tǒng)性研究的學者卻罕有其人。2000年之前,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解志熙先生根據(jù)其1989年完成的博士論文改寫的《生的執(zhí)著——存在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一書,是新時期以來唯一一部從存在主義角度研究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專題性著作。新世紀以來,楊經(jīng)建教授以一種高度敏感的學術(shù)嗅覺,致力于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研究,先后在《文學評論》《文藝爭鳴》《小說評論》等多家知名刊物上發(fā)表了一系列相關(guān)研究成果,并于2011年出版《存在與虛無——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論辯》一書,對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這一長期被漠視甚至被刻意邊緣化的文學現(xiàn)象,進行了“回到現(xiàn)場”似的歷史還原,對其近一個世紀的的緣起流變以及主題話語、敘事方式、審美風格、審美現(xiàn)代性價值等進行了深入辨析和系統(tǒng)梳理,促使人們對這一非主流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價值和存在意義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把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時隔三年,楊教授出版了這部《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其展示的思辨能力和審美洞察力,與前著一樣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從文學思潮的角度看,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發(fā)展歷史復雜多變,要想從中梳理出一條清晰、連貫的發(fā)展線索并非易事。楊著基于一種宏闊的歷史視野和敏銳的美學眼光,將存在主義文學作為一種文學史思潮,放在20世紀中國的“現(xiàn)代性”進程和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進行考量和審視,認為存在主義作為一種非理性主義的文化和美學思潮,在20世紀初的“西學東漸”中滲透并參與了中國文化和文學的世紀性建構(gòu),存在主義文學因此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一種結(jié)構(gòu)性存在。從這一理論前提出發(fā),楊著將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切分為“五四”新文學運動、早期象征詩派、30年代的新感覺派、抗戰(zhàn)時期的西南聯(lián)大作家群、50 -70年代的紅色文學、新時期文學等六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并對其中八個具有標志性的文學史現(xiàn)象(早期象征派、新感覺派、西南聯(lián)大作家群、50-70年代的紅色文學、新寫實小說、第三代詩、晚生代小說、先鋒小說等)進行了深入梳理和闡釋,為混沌多變的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發(fā)展歷史勾勒出一條明確、連貫的線索,為人們系統(tǒng)認知其發(fā)展流變提供了一幅清晰、全面的圖譜。
基于存在主義文學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一種結(jié)構(gòu)性存在這樣一種理論前提,楊著對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現(xiàn)象的梳理和闡釋,始終從兩翼展開,一方面將存在主義文學視為一種典范化的文學話語形態(tài)來研究,重釋20世紀中國文學價值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的不同構(gòu)成方式和元素;另一方面論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存在主義文學的本土化重構(gòu)和東方化演變過程,進而探索作為一種文化哲學思潮的存在主義何以能求同存異般地歷時性存在和發(fā)展,以至形成了一種世紀性的文化和文學現(xiàn)象。
這種研究進路,其意義正如書中所言:“在現(xiàn)代性語境中將20世紀中國的存在主義文學視為一種不可忽略的文學話語現(xiàn)象來研究,深入全面地探究其形成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機制,闡釋其之所以然的歷史文化動因和藝術(shù)自律法則”,能夠“在一種批判性反思中形成新的‘問題’范疇和視野,重釋20世紀中國文學價值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的不同構(gòu)成方式和元素,以及新的文學史的敘述方法,更新文學研究的視野。”[1]2這樣,楊著就不惟是對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歷史的梳理和詮釋,實際上也是對20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歷史的一種新的闡釋和解讀,讀者亦可以由此獲得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20世紀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史,并對其中諸如“抗戰(zhàn)時期的西南聯(lián)大作家群”,新時期“新寫實小說”“先鋒小說”等諸多爭訟不斷的文學現(xiàn)象得到一種更加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楊著探索了一種新的文學史撰寫方式,以一個獨特的研究角度更新了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認知視野,給我們帶來方法論的啟示。
概言之,《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是一部研究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無法繞過的精品力作,其對這一文學思潮的研究闡釋,高屋建瓴,洞幽見微,能給后來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感悟,值得學界的關(guān)注和重視。
參考文獻:
[1]楊經(jīng)建.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楊經(jīng)建.存在與虛無: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論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楊經(jīng)建.20世紀中國存在主義文學論略[J].文學評論叢刊,2011(2):176-187.
責任編輯:黃聲波
An Important Work o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Reading ProfessorYang Jingjian’s Hist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LIU Nianx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 China)
Abstract:Professor Yangjingjian’s work Hist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views th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as a literature ideological trend,which is considered and reviewed in the course of China’s“modernity”as well as in the integral patter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century.In this book,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was considered as a structural exist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century,an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was also combed and examined in details,which greatly expanded and deepened the studies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century and also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to it.
Key words:Yang Jingjian;Hist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Chinese Literatur in the 20(th)Century
作者簡介:劉年喜(1966-),女,湖南雙峰人,湖南工業(yè)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收稿日期:2015-02-18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5.05.027
[文章編號]1674-117X(2015)05-0127-02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I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