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笛,熊 磊
(1.華中師范大學 法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2.海南大學 南海法律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570228)
保險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在擬定保險合同條款時,保險人可能無法把持其超然之地位,會利用其豐富之經驗及優(yōu)秀保險專業(yè)人才制定對己有利之條款。但2009年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已對其作出諸多限制:保險人免責條款的提示說明義務①2009年《保險法》第17 條規(guī)定:“訂立保險合同,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容。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疑義利益解釋不利于條款擬定者②2009年《保險法》第30 條規(guī)定:“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內容控制條款③2009年《保險法》第19 條規(guī)定:“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中的下列條款無效:(一)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的;(二)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等等。諸如此類之規(guī)定已基本能達到防止保險人利用其超然之地位侵害投保人利益之行為。但簽訂保險合同畢竟不是保險人一方之行為,更重要的是事關投保人人身與財產安全之重大安排,投保人本應予以慎重對待,因為畢竟自己才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斷者??捎^諸我國保險實務,在保險合同簽訂之時,投保人常常未仔細閱讀保單條款即草率簽字。如果事后出現(xiàn)紛爭,因保險人的說明義務舉證困難,法院會判決投保人勝訴,以致保險公司經常抱怨“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1]。
我國《保險法》并未就保險人閱讀保單行為作出明確規(guī)定,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是否有立法明確規(guī)定的必要?如果投保人有此義務,其應當如何履行?如何判斷投保人已經履行了保單閱讀義務?這些問題的厘清,不僅關乎保險人和投保人的權利義務分配,更關乎于保險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文擬結合保險業(yè)之實際情形,運用合同法、經濟學等相關理論,對投保人的保單閱讀行為進行詳細闡述,以期匡正誤識,對我國未來保險立法和司法實務有所助益。
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仔細閱讀保單條款,本是投保人理所當然之事。但保險業(yè)的實際情況是,投保人因為圖省事而對保險合同中的內容不加審閱;即使偶爾對合同過目,也是只關心索賠時保險人能給付的金額,更多的人甚至是“在發(fā)生損失后才第一次閱讀保險單”[2]。
雖然我國已從立法、司法、行政等不同角度對保單條款作出規(guī)制,使保單條款的內容合法合理,但保單內容的編排仍然很不科學,投保人極易對保障范圍產生誤解。如今隨著電子保單迅速發(fā)展,這種誤解可能更加嚴重,尤其是對除外責任條款經常忽視,誤解更甚。這類條款往往和保障條款相隔很遠,非常不起眼;或者是用小號字體印得密密麻麻,讓人看不清楚;要不然就是干脆藏在保單角落里根本找不著。如美國一個案例[3]所示:30 歲的克里斯蒂(Kristi)是加利福尼亞州市的一位助理醫(yī)生,她花費550 000 美元購入一套房產。搬進去不久就逢地震,該房屋遭受價值50 000 美元的損失。理賠員告訴她其屋主保單不能進行相應賠付,因除外條款中包括地震。
這說明,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投保人應仔細審閱保單條款??墒嵌鄶?shù)投保人在投保時為何仍不加任何考量,草率閱讀保險合同條款內容就匆匆簽字呢?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保險人和投保人議價力量不對等。保險公司作為強大的經濟單位,單個的投保人所掌握的有限資源是不能與之匹配的,即使是單位投保人,其在保險專業(yè)方面的經驗及擁有的人才也無法與保險公司相抗衡。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顯然立于不平等的交易地位[4]。投保人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對于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別無選擇,“要么接受、要么走開(take it or leave it)”[5]。弗里德里?!P斯勒在其論文中寫道:“特定的標準合同……在強有力的工業(yè)和商業(yè)巨頭手里成為了一個有效的工具,使其能夠對一大群順從的人強加一種他們自己的新的封建秩序?!保?]
其次,保險格式條款的專業(yè)性。保險契約內容含有許多專業(yè)化術語及晦澀難解之詞,殊非一般常人所能洞悉其底蘊[7]。一個人如果讀了這種保單,除非他是超人,否則這個大雜燴對他來說無異于是一條難以理解的謎語,一個黑暗和困惑的洪流,保單背面和附頁中僅有的一些實質性規(guī)定也被淹沒在一堆無用的垃圾中,那里只有一個枯燥無味的附錄,沒有人會想到應該在這些地方尋找一些重要信息[8]。保單的制定者好像害怕有一些格外固執(zhí)的人會尋根問底地研究這些復雜繁瑣的條款的含義,特地將這些條款印刷成小字,排行又長又密,客觀上使閱讀這些條款成為一件困難、枯燥和痛苦的事情④Delancy v. Rockingham Farmers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52 N. H.581,587(1873).。
最后,高昂的締約成本。在保險行業(yè)里,投保人很難獲知保險公司的信息,他們同樣也沒有太多的途徑在投保之前就不同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可替代保險產品進行比較??傊侗H酥Ц兜恼勁谐杀?、取得必要信息的成本或找到更有利的要約的成本,與其因此而取得的有利條件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在此種情形下,不是由于保險公司有經濟或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而是由于這樣的機會的高交易成本使投保人望而卻步,消費者無法選擇最優(yōu)秀的產品,甚至有時他們選中的經常是一文不值的產品[9]。
在保險司法實踐中,投保人不閱讀保單常常成為保險公司拒絕支付保險金的原因。在很多案例中,投保人只要稍加注意,即可避免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這樣,因投保人對保單的預期和保險合同之實際內涵不同而產生的糾紛就會大大減少。因此,通過投保人閱讀保單來減少糾紛,提高保險合同的執(zhí)行效率不失為一條好路徑,法律有進行明確規(guī)定之必要。
隨著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商品交易日益活躍,“一對一”的馬拉松式談判所帶來的“反復磋商”機制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無法滿足交易的快捷與高效,格式合同可以憑借提高效率的方式分配資源,因而被廣泛采用[10]151。有些學者對今日美國社會所產生的合同作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有99%以上的交易行為是通過簽訂格式合同來完成的[11],格式合同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保險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法律上或事實上的壟斷,這些壟斷或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實力上的不平等足以使平等協(xié)商、自由意思名存實亡[12]。一方的壟斷不僅是經濟上的壟斷,還包括信息的壟斷,交易雙方所擁有的信息往往處于極度的不對稱狀態(tài)。根據(jù)經濟學的研究,隨著企業(yè)產品的復雜化、高科技化,消費者所擁有的信息呈遞減趨勢,消費者除缺乏各種信息外,在專業(yè)知識、法律知識方面也是有限的[10]155。格式合同條款制定者的經濟力量優(yōu)勢、信息優(yōu)勢、知識優(yōu)勢容易使其在合同中預設有利于自己的商業(yè)風險和司法風險,從而在合同的制定中會選擇較為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較大的經濟組織還可能用一些隱晦的語言、強制性條款和免責條款來減少自己的風險而將風險轉嫁于相對人,使得合同對相對人不利。所以,“使用格式合同存在一個風險,那就是掌握更多信息、具有優(yōu)勢地位的當事人有可能將其意志強加于信息和力量上弱勢的另一方當事人頭上?!保郏莞袷胶贤囊粋€極其普遍和令人討厭的特征是一個“免責條款”的存在[14],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就如在路上挖坑,使得后來的另一方當事人掉進坑里[15]。
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往往挾其保險與法律知識之優(yōu)勢,擬定保險合同條款,而投保人在多數(shù)情形下是無權參與保險合同起草的。在起草交易條件時將保單條款合法化并非保險人的唯一目的,他還利用保險合同條款將盡可能多的風險轉移給投保人。因此,保險人經常附加那些對己有利的條款,希望投保人不提問題,保持原狀,從而將其寫進合同。此外,投保人大多是普通的消費者,對保險保障的知識和理解少得可憐。在保險交易中,投保人在交易條件上先天不足,因不能就保險基本條款同保險人進行個別商議又“后天受制”,受到不公平待遇勢所難免[16]。
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投保人應當對保單條款盡到合理的注意。投保人不能完全依賴法院來保護自己,更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險合同采用格式條款已是保險業(yè)發(fā)展之趨勢,投保人無法改變其弱勢地位之處境,那就必須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理解保單條款之基本含義以及免責條款的具體內容之后,再謹慎簽字,畢竟投保是投保人理性而非沖動的行為。
目前,大部分的保險營銷是采用代理人模式進行的。由于保單是一種很復雜的合同,很多保險條款都不是用平白無誤的語言書寫,沒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便不可能讀得懂,所以許多投保人要求保險代理人向他們解釋合同條款,然后依賴保險人及其代理人對保單內容的大致描述來考慮是否投保[13]45。然而,保險代理人是保險公司的雇員或者代表人,因此,他們的興趣可能更集中在保險公司的利潤及代理人自身的經濟利益上,對將來的賠付做夸大性的保證是很平常的事情。在訂立合同之時,他們常施展巧簧之舌,力陳保險的經濟好處和保障機制之完美盡力打動和說服潛在投保人購買保險[17]312。
上述現(xiàn)象在保險業(yè)不甚發(fā)達的國家更具明顯。保險公司對代理人的管理機制之落后,導致保險代理人的“短期行為”非常嚴重,即為了獲取高額傭金,向投保人銷售一些并不能滿足其實際需求的保險產品,侵害了投保人的合法權益。對于代理人提供的保單,投保人應有基本了解,任何有理性的投保人都不應信賴“魔鬼”會正確解釋自己的契約[18]253,因為保險是一場“考驗智慧的賭博”[13]75。所以,投保人對于代理人提供的保單,必須有保單閱讀義務,這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投保人是否有保單閱讀義務,我國《保險法》并未有明確規(guī)定。閱讀義務的缺失,又使得在訴訟中經??吹酵侗H伺c保險人圍繞保險人是否已盡說明義務而爭論不休,投保人頻繁以保險人未履行說明義務為抗辯,提示與說明義務已成為其“救命稻草”。因投保人無法證明自己已經履行提示說明義務,所以法院經常判決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這難免有偏惠于投保人,加重保險人負擔之嫌。
保險法里有這樣一項基本原理:投保人應當自行仔細閱讀其保單,這種義務是有法律效力的[13]78。保險市場發(fā)達的歐美國家的諸多判例表明:不但保險人有義務合理行事,投保人同樣也需要承擔部分責任,主動照管自己的利益[13]45。如在Dahlke v. John F. Zimmer Ins. Agency 案中⑤Dahlke v. John F. Zimmer Ins. Agency,515 N. W. 2d 767 (Neb. 1994).,Dahlke 經營一家從事建筑和防水業(yè)務的公司。從1980年起,Dahlke 一直向John Zimmer Insurance Agency Inc 投保。在1984年保單內容包含了一條新的免賠額條款,要求投保人對于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自負一部分責任。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投保人沒有閱讀保單,雙方都沒有對保單中的免賠額條款提出過異議。保險事故發(fā)生后,Dahlke 起訴了代理人Williams 和保險公司,認為因代理人的失誤沒有買到適當?shù)谋kU且代理人沒有提醒投保人保單包含了事先聲明的免賠額。法官認為,由于保單寫得很清楚,而且投保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去閱讀其中的條款,因此即便保險代理人沒有解釋清楚條款的意思,他也不需要承擔責任。此外,還有法官在判例中表明:如果保單寫得明明白白,而投保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看清楚,那他就不能指控保險代理人具有過失,沒有替他買到合適的保險⑥參見Underwriters Adjusting Co. v. Knight,389 S.E.2d 24(Ga.Ct.App.1989);Heritage Manor of Blaylock v. Peterson,677 S.W.2d 689(Tex. Ct.App. 1984);另請參見Hadland v. NN Investors Life Ins. Co.,Inc.,30 Cal. Rptr.2d 88(Cal. Ct. App. 1994).。此外,更有規(guī)定:如果投保人所在地州的法律規(guī)定其有閱讀保單的義務,那么即使他沒有閱讀保單(從而也就沒有指出其中的錯誤),保單上所填寫的一字一句都具有約束力⑦Martini v. Beaverton Ins. Agency,Inc.,838 P. 2d 1061(Or. 1992 );Town & Country Mut. Ins. Co. v. Savage,421 N.E.2d 704(Ind.Ct. App. 1981 ).。
有鑒于此,在保險合同簽訂時,投保人必須花費時間仔細閱讀保單,如果他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有可能會構成“共同過失”⑧具體例舉請參見Jones v. New York Life & Annuity Corp.,985 F.2d 503(10th Cir. 1993),appeal after remand,61 F.3d 799(10th Cir.1995);Manz v. Cont’l Am. Life Ins. Co.,849P.2d。投保人作為合同一方當事人,未于投保時仔細閱讀保單均構成疏忽。與其事后因為自己當初的疏忽而承擔不利之后果,理性的投保人應事先在保險人的幫助下仔細閱讀保單。即便無法在所有有關利益沖突的決定當中獲得無保留的一致意見,也應當盡可能將意見沖突降至最低限度[19]。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投保人必須要仔細閱讀保單,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與保險人進行談判,決定是否投保。
綜上,我國《保險法》應借鑒保險先進國家之經驗,于未來修法時,在明文規(guī)定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基礎上,也應將投保人的保單閱讀行為義務化,將其作為投保人締結合同時必須履行的義務。投保人不應坐等保險人的“嗟來之食”或完全憑借處理糾紛發(fā)生時司法機關投來的“同情弱者的目光”;而必須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仔細閱讀保單條款并就不懂之處詢問保險人,在此基礎上分析利弊并作出自己的判斷。這是保險格式條款趨勢之必然要求,也是應對保險營銷中代理人短期行為的必要措施,更是投保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的要求。
投保人具有保單閱讀義務實屬必要,但其應當何時履行?如何履行?現(xiàn)有的制度安排是否能夠滿足其需求?是否還需要新的制度設計?這些都是投保人履行保單閱讀義務所要解決的問題。
增強保單的“可讀性”,實現(xiàn)保單的標準化和通俗化,是實現(xiàn)投保人閱讀保單義務之前提條件。其一,保單中往往包含眾多專業(yè)性及技術性規(guī)范,其滿紙是除外責任和除外情況、約定、條款、規(guī)則、規(guī)章和條件,投保人一不小心,保單就失效。可是保單之冗長、復雜,指望投保人在簽字認可之前花時間去閱讀其條款是不切實際的。況且,對常人而言,即便讀了也未必能理解。其二,由于各保險公司之間并沒有合作意識,導致各種格式保單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一些保險公司為吸引客戶,刻意推出一些具有特別優(yōu)惠條款的保險單;還有一些保險公司故意使用規(guī)定特別苛刻的保險單,使被保險人連正當?shù)乃髻r都得不到賠償。如果投保人想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公司,其需要對多家保險公司之保單進行比較,這對于投保人來說簡直是難以實現(xiàn)的,更別提賦予其保單閱讀義務。
“多年來,人們對保險業(yè)提出了許多批評,其理由是,保險單使用外行人看不懂的語言,還有許多小號鉛印的限制性條款。”[20]許多批評是合理的,而且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保險業(yè)開始重新設計保單。有些保險公司用小冊子的形式,而不是用大頁紙出具保單。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在一些保單中使用簡明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便于投保人閱讀這些保單時能夠明白保單的含義。保險公司從對保險單的競爭——特別是從“?;ㄕ谢虬挡貦C關”式的競爭——轉為對價格和服務的競爭,以及對個體保險單持有人更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的競爭[21]。此外,在保單條款的印制方面,保險公司對保單每一部分的開頭甚至對每項條款的標題,都用加粗黑體字印出,外行人因此一眼可知重點:保單哪一部分是除外責任,哪一部分是講索賠的,而不必費心通讀打印得秘密麻麻、以數(shù)字編號的段落。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為投保人保單閱讀義務之實現(xiàn)提供了前提。
保單實現(xiàn)標準化和通俗化還對投保人閱讀義務之實現(xiàn)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有助于投保人理解和把握保險人的責任范圍和除外責任。正如上文所述,投保人可能因保單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而無耐心無能力閱讀保單,而保單的標準化及通俗化能使公眾通過仔細閱讀,很快正確認識保險合同承保的危險和保障的損失。其次,投保人可以對保單進行有效的比較。因為保險公司之間利用保險合同進行無止境、無限制的競爭必然對被保險人是不利的,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可以避免保險公司之間利用保險合同進行惡性競爭。此外,保單的標準化和通俗化還有利于保險人對其代理人的培訓,這將直接關系到公眾對保單內容的了解程度。最后,有利于減少損失理算中很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這并不是說保單的標準化和通俗化能夠消除用不同條件的保單去承保同一標的情形。但是在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以后,承保同一保險標的多個保單的保險條件不同的概率就小的多了。
綜上所述,實現(xiàn)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使保單條款使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進行表述,增強保單的“可讀性”,無論對保險人還是投保人都是一件好事。其可以減少格式合同使用紛繁復雜的規(guī)定導致的投保人閱讀困難,只要通過仔細閱讀即對其購買保險具有清楚認識,就可以買到滿意的保險;此外,合同之執(zhí)行效率提高,相關的法律訴訟必將減少,投保人對保險人之信賴得以維護,保險人之聲譽必然得以提升。
我國推進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運動已有多年,中國原保監(jiān)會主席吳定富在2004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指出,200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內保險業(yè)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積極推動保險條款的通俗化和標準化進程[22]。為落實會議精神,2004年4月14日,中國保監(jiān)會發(fā)布了《推進人身保險條款通俗化工作指導意見》(保監(jiān)發(fā)【2004】33 號);2011年8月3日發(fā)布的《中國保險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繼續(xù)推進保單通俗化、條款標準化。雖然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有利于提高保單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及可讀性,但是不應當對保單標準化和通俗化運用寄予過高期望。首先,保單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產品。盡管保單的詞句經過修飾,但其畢竟還是對專業(yè)技術性內容進行規(guī)范的法律合同,其含義應當精確,不能等同于日常用語。保單標準化充其量只能是形式上的標準化,對于投保人理解保險條款的內容意義可能不大。其次,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指導意見,并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保險公司對此并沒有義務執(zhí)行,甚至會因其是一種負擔而遇到保險公司的抵制。所以,保單標準化及通俗化在我國進展并不順利,效果也不明顯。
承上所述,保單實行標準化和通俗化,其可讀性明顯增強,但由于諸多原因,大多數(shù)人在索賠之前仍然不會有興趣閱讀這些保單。因此保單的標準化和通俗化必須與其他機制相結合,才能使投保人在充分理解合同條款內容的基礎上做出愿受其約束的意思表示,實現(xiàn)真正的合意,減少理賠時的糾紛。
我國《保險法》第17 條明確規(guī)定了保險人在合同訂立中的提示與說明義務,保險人對免責條款不僅負有說明合同條款內容的義務,而且負有提示的義務。但是,對于免責條款之外的合同條款,并未給保險人施加此種義務,此外,保險人采用何種方式履行這一義務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于保險實務中,保險代理人為了銷售保險,力陳保險之經濟好處,隱瞞保險風險,甚至為了向投保人推銷其根本不需要的保險而混淆保單的功能。此種做法,顯然無益于投保人保單閱讀義務之實現(xiàn)。保險人應如何履行提示與說明義務?保險人應采用什么具體方式才能使保險人的提示與說明義務促進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的履行?
在保險實踐中,大多數(shù)保險人通常以下列方式證明自己對保險合同條款進行了明確說明:其一,在投保單的抬頭打印特別提示,提示投保人詳細閱讀保險條款,并特別注意有關責任免除內容。其二,在投保單的背面印有條款,其中對責任免除條款以加粗字體或其他方式做出醒目標志,以與其他條款相區(qū)別。其三,在投保單的下角位置設置投保人聲明欄,聲明“保險人已將保險條款的內容向我做了明確說明,我已對條款充分理解,同意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但實際上這些方式根本不是對保單的說明,而僅僅是保險人為了避免事后投保人以保險人未履行告知義務進行抗辯而采取的在形式上證明其履行了說明義務的措施。因此,必須改變思路,重新構建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的方式。
首先,如何區(qū)別保險合同中的哪些條款需要說明?保險合同條款眾多,并非所有的條款都需要保險人進行說明。那么,如何鑒別哪些條款需要進行說明呢?大部分的保險合同都是格式合同,但并不排除非格式合同的存在。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對象僅僅是格式合同條款,雙方基于協(xié)商達成的保險條款以及保險經紀人與保險公司達成的保險條款都不是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的對象。
其次,保險人履行提示與說明義務究竟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式?筆者認為,對應說明條款應當進行特殊印制。一份保險合同,既有無需說明的程序性條款,也有應予說明的免責條款、限責條款,如果不能使兩者進行鮮明對比,則投保人不能清楚明白地區(qū)分哪些條款涉及自身重大利益,所以要將應說明條款的文字與無需說明條款的文字區(qū)分開來。因此,對保單中的應說明條款進行醒目印刷,采取較大字號、特殊字體、黑體、加粗、加框印制、特殊顏色等方法,使得被保險人能夠輕松識別應注意的條款[23]。對于格式合同來說,引起對方注意的最簡便也是成本最低的提示方法就是文字外形的特殊印制,從而為投保人履行閱讀義務提供方便。
履行說明義務究竟是采用書面形式還是口頭形式我國保險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保險實務表明,口頭說明在保險銷售中不具有可行性。其一,目前保險銷售人員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系統(tǒng)、專業(yè)的保險知識的缺乏使得他們并不能完全準確理解保單的內容,他們又如何能夠向投保人履行說明義務?其二,保險公司作為經營風險并從中盈利的經濟體,其必然對經營的成本進行精密的計算。而對每一個投保人進行口頭解釋成本過高,不具有操作性。在實務中必然會演變?yōu)楸kU人怠于履行說明義務。但是,若對被訂入保險合同的所有條款都進行書面解釋,則會在原保險合同之外形成又一新的保險合同,更加重了投保人的閱讀負擔。因此,應通過區(qū)分重要的應說明條款和非重要的說明條款以避免加重投保人的閱讀負擔。而區(qū)分的標準是:是否免除或限制了對被保險人的賠付。針對重要的應說明條款進行書面解釋,而非重要的應說明條款則適用口頭說明的方式,由保險人對投保人就保險條款提出的疑問進行解釋和說明。
書面解釋雖然對免責條款進行了解釋,但是這種解釋是一種沒有直接面對投保人的自我解釋,并非所有的投保人都能夠理解。要使投保人理解合同條款的內容,必須引入詢問說明規(guī)則。采取書面說明方式時,若投保人對說明文字仍有疑問,根據(jù)投保人的要求,保險人仍應采取適當方式予以解答,直至其理解合同條款內容[17]316。通過以上的提示說明的方式如果被保險人已經完全正確理解了合同條款,特別是免責條款的含義,其應當在聲明欄中簽字,明示自己已經了解并知悉合同條款的含義。
綜上,在保險人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之前,保險人的提示與說明義務與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相結合,能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因雙方信息不對稱和一方違背保險的最大誠信原則而導致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雙方間糾紛的發(fā)生。因而,保險人的提示與說明義務能有效促進投保人保單閱讀義務的實現(xiàn),對投保人保單閱讀義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在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下,在對成本收益進行分析后,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并不是其最佳選擇。由于我國保險業(yè)賠付率很低,即使保險人可能因不履行說明義務而承擔法律后果,但保險人因未履行說明義務會促使一些投保人因錯誤認識而投保,這時,保險人多承保一些業(yè)務也是極其劃算的。我國《保險法》第17 條第1 款僅規(guī)定了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內容,沒有規(guī)定保險人違反這項義務應當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由于保險人不履行說明義務的成本遠遠低于期望收益,使得保險人有足夠的動力不履行法定義務。并且說明義務的形式化導致一部分不履行說明義務的保險人在事實上不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我國《保險法》應當明確規(guī)定保險人違反說明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并將保險人履行提示與說明義務的方式具體化,以使保險人正確履行說明義務,配合投保人保單閱讀義務之履行。
雖然法律應規(guī)定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但該義務在某些因素制約下仍可能無法履行,除保單語言晦澀難懂之外,投保人沒有時間閱讀保單條款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保險實務中,保險人的一般做法是,將投保單以及保險條款一并交給投保人,并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由投保人簽字同意投保,留給投保人閱讀保險條款的時間極其有限。通常情況下,投保人只是對條款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至于條款的內容細節(jié),限于閱讀時間和保險合同生澀的專業(yè)術語,投保人難以知曉。
為了使投保人充分履行保單閱讀義務,理解保單條款的具體內容,在訂立保險合同之前,必須給予投保人合理的時間,使其有充分了解保單條款之機會,從而決定是否締結保險,即保險人預留合理期間給投保人審閱保險合同內容。具體制度設計為:在保險合同中引入“審閱期條款”,該條款與前述“保險人提示說明義務條款”一并列于一個文件中,內容大致為:“投保人應當在合理期限內閱讀保險條款以及相關文件,并可以對保險人進行提問,投保人不閱讀保險條款造成的損失,由投保人自行承擔”?!皩忛喥跅l款”的引入符合了解機會規(guī)則,該規(guī)則是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一般原理?!凹s款使用人必須給予相對人合理機會,使其有充分時間了解定型化約款之內容”[24]18。當然,保單審閱期并非使保險人免除合同內容說明義務,投保人對其不理解的條款可以對保險人進行提問,保險人就其所問問題仍然必須進行回答。但遺憾的是,觀諸各國立法例,明定企業(yè)經營者于格式合同訂約前須提供審閱合同之規(guī)定尚不多見,對此,可以借鑒我國臺灣地區(qū)“消保法”之相關規(guī)定⑨我國臺灣地區(qū)“消費者保護施行細則”第11 條規(guī)定,企業(yè)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之前,應有30 天的合理期間,供消費者審閱全部條款內容。違反前項規(guī)定者,該條款不構成契約之內容。,以法律形式強制性地規(guī)定一定期間供投保人閱讀保險條款,或者依據(jù)各種保險合同的閱讀難度,允許保單用條款分別確定不同的期間。
綜上,在保險合同簽訂之前,保險人不僅需要將保險合同交予投保人,還需要留出合理的期間供投保人閱讀,立法應將其確定為保險經營者的法定義務,這是投保人履行保單閱讀義務不可或缺之要件?!皩忛喥跅l款”之引入,能夠讓投保人在充分了解保險合同內容資訊后理性投保,減少甚至避免對合同內容認知不同所生之糾紛,從而推進保險市場交易之健全發(fā)展。
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但如何證明投保人已經履行了保單閱讀義務?其判斷標準何在?
保險合同屬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的一項協(xié)議,因此應適用合同法之一般原理。一個合同得到法律認可的基本規(guī)則是,當且僅當當事人明確表示同意的時候。如德國1976年《一般交易條款規(guī)制法》第2 條第1 款規(guī)定:“一般交易條款成為契約的一部分,但以使用人于契約訂立時,(1)向相對人明示地提示一般契約條款,或由于訂約方式之原因,明示地提示有相當困難時,在訂約地點以明示可見的公告提示之;(2)給予契約相對人機會,使其能以合理方法了解其內容,且該契約相對人同意使用該一般契約條款為條件?!保?4]167何為“同意”?有學者認為,在文件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視為雙方已經同意合同條款之內容[25]。這種有關彼此同意的規(guī)則具有重要意義。其一,彼此同意是一個合同得到法律認可的充分條件,再加上雙方當事人本來就有表示同意的權利,其一旦同意就可使合同成為可強制執(zhí)行的;其二,彼此同意是一個合同得到法律認可的必要條件,這意味著除非當事人愿意,否則他不會背負義務。彼此同意表明雙方當事人已經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對合同內容表示接受,愿意受合同所約束。
在保險合同中,“彼此同意”表現(xiàn)為: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投保人履行保單閱讀義務之后,如果投保人已經理解了合同條款,特別是免責條款的含義,他應當在保單上簽字,明示自己已經知曉合同條款的含義。這種簽字具有雙重效力:一是簽字視為已經同意,投保人已履行閱讀義務,并愿意受保險合同所約束;二是簽字具有證據(jù)效力,證明保險人已經履行說明提示義務,而且投保人已經履行閱讀義務,一旦事后出現(xiàn)圍繞保單條款存在與否的爭議問題時,投保人承擔簽字所帶來的不利后果,不可以自己未注意為由進行抗辯。
投保人在保單上簽字即意味著其同意將條款訂入保險合同,“消費者同意使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應當以明示同意為原則……所謂明示同意,其表現(xiàn)形式就是消費者在格式條款上簽字,認可其成為合同的內容”[26]。投保人確認簽字是同意保險條款內容最常規(guī)的表現(xiàn)形式。在英國普通法上,如果文件被簽了字,要否認它的合同性特征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至少是困難的。在不存在欺詐或錯誤陳述的情況下,某人就要受其已簽字的文件的拘束,而不論他是否已閱讀了它的內容或是決議將它們束之高閣不予過問⑩See Cheshire,F(xiàn)ifoot and Furmston’s Law of Contract,179 (14th ed.,2001).。正如在Newsholme 案?1Newsholme Bros v Road Transport & General Ins Co Ltd[1929]2 KB 356 (上訴院—汽車險);Merchants’Mutual Ins Co v Lyman,15 Wall 664(最高法院,1873—船體險).中,斯克魯頓大法官談到:“我們面臨著矛盾:一方面,我們希望承保人承擔責任,因為是他雇傭了代理人為自己開拓業(yè)務,吸收保險;而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愿看到已簽署了投保單的投保人請求變更合同,特別是如果他在簽字前只須稍加閱讀就可以發(fā)現(xiàn)錯誤的話,畢竟簽字意味著一種承諾,承諾投保單中所陳述屬實并同意將其為保險合同的基礎?!蓖ǔ?,一個人應受他所簽署文件的內容的約束?!八械姆啥汲姓J這樣的推定:即當人們簽署一份文件時,他一定已經知道該文件的內容。否認這一推定必然會給建立在該簽署文件基礎上的交易安全造成威脅。”[18]250
一經在文件上簽字,便認定格式條款成為保單的組成部分,這似乎對投保人過苛。保險市場是一個嚴重信息不對稱的市場,正如內華達州最高法院在Prudential 案?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 v. Lamme,83 Nev. 146,425 P.2d 346 (1967).中的論述:“保單不是一個普通的合同,它是一個為單方面準備的、難以為投保人理解的復雜文件……雙方當事人的地位是不完全平等的:保險人及其代理人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而投保人不是。”許多投保人在購買保險時缺乏相關經驗,幾乎完全依賴于保險人或其代理人的陳述,如果其盲目聽信代理人之巧言勸誘而未仔細閱讀保單就簽字,其應承擔簽字所帶來之不利后果,這難免有加重投保人負擔之嫌。“其實不然,作為相對人其在簽字時應該履行注意義務,知曉免責條款的內容,他未做到這一點便是過失,不值得特別加以保護。再者,作為合同的組成部分,免責條款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它一定能拘束相對人,如果免責條款顯失公平時,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等將阻止其生效。”[27]而且,法諺云:“任何人均為其自己事務之管理人及判斷人”[28]127。法律從不保護那些讓權利睡覺的人,一個人可能是他們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只要他們知情且不受強迫,他們的選擇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對他們來說結果是最好的。當事人應當主動維護自己的利益,“懈怠常為不幸之友”[28]185,假如他們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都不愿意花時間去弄明白條款的淺顯含義,他們就不能指望法官會越俎代庖,替他們去伸張權利[13]9。在對合同沒有疑問時,法院將按照合同的規(guī)定執(zhí)行,被保險人不理解或沒有閱讀保險單將不能成為理由[29]。
對于說明義務的舉證責任究竟應由哪方承擔,我國《保險法》及相關法律并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有學者認為,應當由保險人承擔說明義務的責任[30]。一直以來,保險人用何種證據(jù)來證明其已經履行了說明義務都是一大難題,致使投保人與保險之間紛爭不斷。如果保險人能讓投保人履行閱讀義務之后在保單單列條款上簽字,則簽字即可證明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投保人簽字,一方面證明其已經閱讀保單內容,另一方面證明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可以對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圍繞保單條款內容產生的問題起到定紛止爭的作用。
投保人履行保單閱讀義務的標準如何把握呢?因為在保險實務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保險人已經積極主動履行保單提示說明義務,對于投保人提問的問題已經如實回答,在事后出現(xiàn)紛爭時,投保人仍然主張保險人不實說明,其沒有給予審閱期履行保單閱讀義務。為解決此種問題,筆者認為,在保險合同中設計投保人已經履行保單閱讀義務簽字欄是一個必要的欄目。一旦投保人在此處簽字,表明其已經履行保單閱讀義務。這一條款的設計具有實際意義,因為保險合同內容繁多,投保人往往不仔細閱讀,事后出現(xiàn)糾紛就抱怨保險人不守誠信,欺騙投保人,在簽字欄簽字,不僅表明其已經明確保單中的條款內容,而且表示其已經履行保單閱讀義務,并明確知曉不履行此義務的不利后果。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認為,應將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法律化。在保險合同為典型的格式合同背景下,保單閱讀義務是投保人保護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作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其不應消極被動地享受法律之保護,而更應積極主動地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對保險人提供的保單中的格式條款應仔細閱讀。但我國現(xiàn)行《保險法》在投保人與保險人的權利義務分配上,只是片面要求保險人承擔更多的義務,而沒有規(guī)定投保人的保單閱讀義務,此種規(guī)定忽視了投保人作為合同相對人而應盡的合理注意,難免有“偏心”之嫌。
隨著保險市場的飛速發(fā)展,保險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風險規(guī)避工具,社會大眾的保險知識有所提高。雖然保險單充滿了“專業(yè)用語”,常常使未受訓練的人迷惑[31]。但加之保險人的說明義務,大多數(shù)投保人現(xiàn)在已經具備讀懂保單條款的相應能力。據(jù)此,為平衡保險人與投保人的權利義務分配,在未來修法時應明確規(guī)定投保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的保單閱讀義務,具體條款可以設計為:“訂立保險合同時,對于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投保人應當仔細閱讀。投保人不履行閱讀義務的,不得以保險人未履行說明義務為由進行抗辯,保險人可以根據(jù)保險條款拒賠損失?!倍鵀樽C明保險人已經履行提示說明義務,并且投保人已經履行保單閱讀義務,在保單條款中可以單列簽字欄,并明確表明簽字的后果。具體內容為:“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或解釋)保險合同條款,特別是免責條款;投保人應履行保單閱讀義務,可以對上述條款在審閱期內進行詢問。若投保人不履行閱讀義務,則其不得以保險人未履行說明義務為由進行抗辯,保險人可以根據(jù)條款拒賠損失,如在審閱期之后,投保人已經理解合同條款,特別是免責條款的內容,請在此處簽字確認?!?/p>
[1]樊啟榮.保險格式條款“疑義利益解釋”之解釋與適用——以我國《保險法》第30 條“后半段”為中心[J].法商研究,2002(4):84-93.
[2]馬克·S·道弗曼.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M].齊瑞宗,等,譯. 第9 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69.
[3]喬治·E·瑞達.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M].劉春江,王歡,譯.第10 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51.
[4]梁宇賢.保險法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
[5]韓世遠.合同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44.
[6]海因·克茨.歐洲合同法:上卷[M].周忠海,李居遷,宮立云,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0.
[7]陳云中.保險學[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5:95.
[8]所羅門·許布納,小肯尼思·布萊克,伯納德·韋布.財產和責任保險[M].陳欣,高蒙,馬欣,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2.
[9]特雷比考克·德維.標準合同的司法控制[M].郁光華,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3.
[10]賈敬華.不完備合同的經濟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林益山.商品責任及保險與消費者保護[M].臺北:六國出版社,1988:304.
[12]尹田.法國現(xiàn)代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22.
[13]小羅伯特·H·杰瑞,道格拉斯·R·里士滿.美國保險法精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7.
[14]P·S·阿狄亞.合同法導論[M].趙旭東,何帥領,鄧曉霞,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6.
[15]Tom Baker.Insurance Law and Policy[M].Amsterdam: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2008:156.
[16]王海明.保險格式條款[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63.
[17]樊啟榮.保險契約告知義務制度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18]M A Clarke.保險合同法[M].何美歡,吳志攀,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9]萊茵荷德·齊佩利烏斯.法哲學[M].金振豹,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4.
[20]約翰·T·斯蒂爾.保險的原則與實務[M].孟興國、徐韋,等,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114.
[21]哈威爾·E·杰克遜,小愛德華·L·西蒙斯.金融監(jiān)管[M].吳志攀,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432.
[22]汪華亮.保險合同信息提供義務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301-302.
[23]梁鵬.保險人抗辯限制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2008:196.
[24]劉宗榮.定型化契約論文專輯[M].臺北:三民書局,1988.
[25]斯蒂文·沙維爾.法律經濟分析的基礎理論[M].趙海怡,史冊,寧靜波,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97.
[26]蘇號朋.格式合同條款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67.
[27]崔建元.合同責任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140.
[28]鄭玉波.法諺: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9]詹姆斯·S·特里斯曼,桑德拉·G·古斯特夫森,羅伯特·E·霍伊特.風險管理與保險[M].裴平主,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103.
[30]張文旺.保險人說明義務舉證責任的分配[EB/OL].[2013-11-10].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73.html.
[31]約翰·伯茨.現(xiàn)代保險法[M].陳麗潔,譯.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