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陸正旭 設(shè)計_秦元元|
乘物游心
|文·圖_陸正旭 設(shè)計_秦元元|
青海自駕游記
當我從這條唐蕃古道上走過,撿起一塊塊刻有文字的石頭,仿佛都在向我訴說著千年的歷史,從長安到拉薩,從大唐到吐蕃的崎嶇路程。乘物游心,這是內(nèi)心的昭示,更是歷史的必然。
一個無意的想法,成就了一次計劃外的旅游,無心插柳卻也因此難以忘記。這就是青海,我的青海自駕之旅。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后,一票難求,但是不去拉薩,也可以去青藏高原的青海,位于中點的西寧車票寬松,而且壯美的青海大地也同樣值得去用心觀看。就這樣,踏上了去西寧的列車。22個小時后,抵達了西寧,時差關(guān)系下午6點多還是十分明媚,除了感受到了8月中難以想象的涼爽之外,就是藍天白云仿佛觸手可得,毫無高原反應(yīng),殊不知此刻海拔已經(jīng)2200米。直接包車,出發(fā)前往今晚的目的地青海湖,美美的享用了一頓青海特色后,直接就在海拔3000多米的湖邊酒店睡下了。
沒想到第二天一起床,便感覺頭重腳輕,還以為是暈車,司機看后便知是高反來了,無需驚慌,多加休息,慢慢游覽便可自行消除。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青海之旅。不知是注意力被轉(zhuǎn)移了,還是昏昏欲睡,車行駛在水天一色的路上時,看著看著我仿佛也走進了夢中,我也不再是我,而是穿越回了大唐。
那是公元641年,青海唐蕃古道,清脆的馬蹄聲敲響山路上的巖石,撞在陡峭的山崖上,又跌落在匆匆的溪水里,韻律相間,高低起伏,跌宕如藏族人民祈愿時的誦經(jīng)之聲。
大唐公主勒住馬韁,駐足四望,遠山含黛,野花似錦,山崖掛綠,溪水浮玉,千萬塊白色巨石散落如繁星,綿延遠去,與天上的白云相接擁,不知是人間的羊群走進藍天,還是天上的白云飄落凡世。文成公主躺臥在如茵的綠草叢中,似乎已經(jīng)到了仙境。自遵從父皇旨意前去西藏與松贊干布完婚,唐蕃古道上一路風(fēng)塵,撩起多少思想的情懷。尤其是經(jīng)過青海湖邊的日月山時,悲傷的淚水竟化作倒淌的河流。大漠瀚海,高山險水,風(fēng)餐露宿的辛苦之后,來到了玉樹,竟意想不到這個如同仙境一般的地方,文成公主如癡如醉,大唐父皇的囑咐和土蕃藏王的呼喚都變作神秘的暗示,文成公主下令在玉樹的一條小溪邊安營扎寨,休養(yǎng)生息,祈愿祝福。
早晨的陽光照射在溪水中,金光閃耀。晨起在小溪邊梳妝的公主忽然看見溪邊如鏡子一樣光滑的巖壁映射出自己的身影,大為詫異,身邊隨從亦不知是何征兆,遂請來當?shù)夭貍鞣鸾趟聫R中的活佛予以驗釋。活佛看后,向文成公主詳釋,稱當?shù)夭孛窀兄x公主不辭辛勞萬里和親,仰慕公主慧容,托天地顯靈。公主感激萬分,滿足當?shù)夭孛裢庠福S同工匠在崖壁上雕造成摩崖石刻,供當?shù)厝藗儏⒅]真容。此像至今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侵蝕,卻容顏不老,風(fēng)吹花木,步履搖曳,衣姿鬢影,如同文成公主翩然而至。
文成公主的雕像在玉樹迎送著日出日落,星月交輝,每日公主在石像前念誦著祈愿的經(jīng)文,回首長安,前瞻拉薩,數(shù)月不肯離去。隨公主入藏的工匠每日斧鑿叮當,在溪流旁的巨石上隨形就勢,刻下了無數(shù)的六字箴言、經(jīng)文咒語和浮雕造像。藏人有白石崇拜的習(xí)俗,自吐蕃王朝初期佛教傳入藏地,藏族人秉承大自然的天工造化,在遍布高原的靈石巖壁上,刻下了無數(shù)的瑪尼石刻。天長地久,石頭會說話。今天,當我再次走過這里,撿起一塊塊刻有文字的石頭,都在向我訴說著千年的歷史,從長安到拉薩,從大唐到吐蕃的崎嶇路程。
而我今天腳下走過的這一段,歷經(jīng)歲月的唐蕃古道,起自西安,全程三千多公里,有一半是在青海?;蛟S是有些高原反應(yīng),也可能是被美景所迷醉,大山的影子在青海湖的波濤中抽離斑駁,白云纏繞其間,霧靄朦朧,如同仙境。一望無際的水面上,沒有了現(xiàn)代化的參照物,顯得更加飄渺。不時劃過天空的飛鳥,和不斷拍擊岸邊的波浪,有時低沉,有時清朗,盡管聽不懂鳥的鳴叫,但此時此刻,也足以讓人神馳天外。
我對青海有一種別樣的憧憬,雖之前不曾去過,但是書本里了解到的格薩爾王;長江黃河源頭扎陵湖、鄂陵湖;廣袤的金黃油菜花以及明珠般的青海湖,都吸引著我的腳步;我對青海也有一份別樣的記憶,雖只去過一次,但是浪花翻涌的通天河;天空之鏡的鹽湖;晨鐘暮鼓的塔爾寺;青綠的黃河以及如星空般散落的瑪尼石陣,都縈繞在我的記憶深處。
計劃外的青海之旅,卻如天意一般的讓我愛上這里,如同自由的云朵和秉承傳統(tǒng)的牧民,乘物游心,這或許是內(nèi)心的昭示,更是歷史的必然。
“乘物以游心”出自莊子《人間世》,意唯有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知識思想和法則,才可天人合一,實現(xiàn)精神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