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黃達蓉
奧斯卡開啟“小片時代”
奧斯卡,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全球范圍內最大眾化的評獎。不僅在于它的評獎機制(由6000多位專業(yè)人士投票而不是10人以內的評委會決定),更在于它對影片的價值觀——從不將商業(yè)與藝術對立,受眾多,在奧斯卡從不是件壞事。而受眾代表什么?代表商業(yè),代表票房,代表一部影片的盈利。
所以以往,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常常有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典范,比如《亂世佳人》、《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指環(huán)王》……但是今年,奧斯卡似乎高冷起來。最佳影片提名明明可以有10部入圍,卻寧可空出兩席也不給大衛(wèi)·芬奇的高票房驚悚片《消失的女孩》。
而入圍的8部——《少年時代》、《鳥人》、《布達佩斯大飯店》、《模仿游戲》、《美國狙擊手》、《萬物理論》、《塞爾瑪》、《爆裂鼓手》,在獎項揭曉前,美國本土票房最高的一部:《布達佩斯大飯店》,票房也只有5910萬美元。甚至這8部電影總票房加起來也只有2億美元,正好等于一部迪斯尼動畫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產出。
另據統(tǒng)計,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名單中,有多達58項來自獨立電影,而只有8項歸屬商業(yè)大制作,并且絕大部分是技術類獎項。
縱觀近20年來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票房,一般至少都在1億美元以上,即使像《戀愛中的莎士比亞》這樣的文藝片都不外如是。
不過,當年(1999)《戀愛中的莎士比亞》拿下金像獎,也曾是歷史上著名的奧斯卡公案——那一年斯皮爾伯格的商業(yè)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幾乎包攬了從導演到影帝的全部獎項,唯獨將最佳影片拱手讓給了“莎士比亞”,是否已經意味著奧斯卡的風向標在慢慢轉移?
一個不能忽視的趨勢是,高票房影片的奧斯卡征程可能會越來越難。學院成員甚至開始有意識地回避給高票房商業(yè)大片投票。最極端的例子是2010年的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給了票房只有1700萬美元的《拆彈部隊》,最佳導演也給了此片女導演凱瑟琳·畢格羅,而不是女導演的前夫、在同年以席卷全球的商業(yè)巨片《阿凡達》入圍奧斯卡的詹姆斯·卡梅隆。
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學院成員,估計早已過了看重票房的段位吧。
拍了12年不敵“14個長鏡頭”
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當《鳥人》已經拿下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導演三獎的時候,許多人都在猜測,最佳影片可能會給拍了12年的《少年時代》——但結果,全片119分鐘由14個長鏡頭組成的《鳥人》,終于還是拿下了最佳影片,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同樣拿到四獎的還有《布達佩斯大飯店》,但所得均為技術獎)。
所謂長鏡頭,核心在于放棄剪輯,這意味著一旦出現瑕疵,一切都將推倒重來。14個長鏡頭,到底有多難拍?對導演來說,難在調度走位、保證演員表演自然流暢;對攝影師來說,難在拍攝角度調整、隱藏剪輯點;對后期來說,難在保持呈現完美視覺過渡;演員當然也很痛苦,七情上面的同時還要一下子背出十分鐘的臺詞……要是不幸碰上個豬隊友,就等著NG NG再NG吧。
這么一場“引發(fā)集體焦慮的走鋼絲”,其實很多導演都玩過,炫技最狠的是日本導演三谷幸喜,早在《人生小節(jié)》(2011)和《大空港2013》中已經嘗試過“一鏡到底”,一百多分鐘的電影,全片只有一個鏡頭,隨便哪里出了點瑕疵,全部白費——這不是拍電影,這簡直是演話劇。
但《鳥人》的長鏡頭努力顯然很值得,它讓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繼去年的《地心引力》之后再度拿下一座奧斯卡獎。
雖然,海外媒體對《鳥人》并非都給了溢美之詞——比如英國《鏡報》就稱其“笑話老套,邁克爾·基頓不過是在影片里哀怨自己的中年危機。電影口碑之所以不差,不過是因為影評人都到了這個哀怨的歲數,因此他們能與影片產生悲哀的共鳴”——但這部主講中年危機的小成本電影,憑借扎實的劇本和精湛的長鏡頭,還是獲得了大部分媒體和觀眾的支持,口碑爆棚。連奧斯卡主持人尼爾·帕特里克·哈里斯都穿著白褲衩半裸上陣,戲仿了一番《鳥人》劇情。
有人總是“好運”有人則不
在奧斯卡的世界里,好角色、好演技固然重要,不過關鍵時刻的運氣好壞也能嚇你一跳。
“梅姨”去年剛因為《八月:奧色治郡》提名最佳女主,今年又來提名最佳女配了。奧斯卡87年歷史,梅姨就提名了19次。1979年第一次提名到現在也不過36年,平均不到2年就提名一次也真好算是半個娘家了。
不過今年,梅姨的風頭略略輸給了朱利安·摩爾。同樣是老戲骨,朱利安·摩爾雖然沒有19次提名的夸張成績,卻有著“影后大滿貫”的名頭——金球、艾美、英國電影學院、美國演員工會、戛納、柏林、威尼斯,全都得過影后了。此前5次入圍奧斯卡,今年終于憑借《依然愛麗絲》再拿下一座奧斯卡影后,可不是大滿貫了嘛。
可憐呼聲很高的羅莎蒙德·派克,本來就是《消失的女孩》入圍奧斯卡的唯一代表,結果卻碰上這樣的勁敵。
同樣惜敗的還有《鳥人》的主演邁克爾·基頓,入圍影帝的他,被人拍到在頒獎禮現場主持人即將宣布影帝得主時從兜里掏出一張寫著致謝詞的小紙條。可是當埃迪·雷德梅恩的名字被報出時,基頓唯有迅速再把小紙條塞回口袋。這得懷著多大的信心和多大的失落啊。
而埃迪·雷德梅恩,也因為在《萬物理論》中對霍金的完美演繹,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這位1982年出生的英國“小雀斑”,如今年方33。為了更好地模仿漸凍癥患者,“小雀斑”減重15磅,專門跟舞者學習了四個月,以便更靈活地控制自己的肢體,還前往倫敦運動神經元疾病診所觀察,使自己在外形和體態(tài)上盡量接近原型。連霍金本人都在觀影時說:“看這部電影有時候好像真的是在看自己?!?/p>
雖然奧斯卡從來不承認自己對于“自毀形象”演員的偏好,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擺在那里——得影帝影后的,常常都來自不惜自毀形象的突破演繹——演《女魔頭》的查理茲·賽隆、演艾滋病人的馬修·麥康納……今年的新晉影帝演了漸凍癥,影后演了阿茲海默癥。
而憑借14個長鏡頭拿下最佳攝影獎的幸運兒背后,也有長年陪跑的幕后“小李”——大攝影師羅杰·迪金斯第12次提名奧斯卡不中,被稱為“奧斯卡史上真正無冕之王”。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美麗心靈》、《朗讀者》、《大地驚雷》、《席德與南?!贰B小李都不好意思在這樣的名單面前哭泣吧。
終于輪到“波蘭”
波蘭電影《修女艾達》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并不令人意外。但這卻是波蘭電影首次斬獲奧斯卡。
與其他獎項設置不同的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規(guī)定“一個國家只能推薦一部影片”(由各國的電影協(xié)會推薦,中國大陸則由電影局決定),這為其招來了非議,因為一些多產的國家,比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影片的得獎概率將受到限制。而另外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在于政治影響。每個國家的影片可能會因為電影以外的因素,未能獲得國家推薦。奧斯卡作為一個重要的名利場,也會被利用,成為某個片廠或某位導演的揚名立萬之所。
而且,最佳外語片獎原來并非采取學院成員一起投票的民主選拔,而是由一個大約50人的專業(yè)委員會決定。直到2013年,學院才宣布,以后所有成員都可以參加最佳外語片的投票海選。
歷史上,獲得這個獎項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意大利(10次)、法國(9次)、西班牙(4次)(皆不包含1956年前的特別榮譽獎)。而佳作迭出的波蘭影片,也經過了10次入圍的洗禮,才拿到這一殊榮。
這部以1960年代為背景的黑白藝術電影,講述波蘭戰(zhàn)后,一個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艾達和她姨媽共同踏上尋親之旅的故事。節(jié)奏緩慢,風格克制,氣氛壓抑。在奧斯卡獲獎前,它已經在第27屆歐洲電影獎上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以及觀眾選擇獎在內的五項大獎。
算起來,中國電影雖然不是奧斯卡的???,卻也多次競逐過這里的風浪。張藝謀攜《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來戰(zhàn)過,陳凱歌攜《霸王別姬》也來戰(zhàn)過,李安的《喜宴》、《飲食男女》多次入圍,最終卻只有李安的《臥虎藏龍》拿到了最佳外語片獎。(李安因《斷背山》和《少年派》所得的最佳導演已不能算在華語片范疇。)
奧斯卡致謝不只是“謝謝一家門”
奧斯卡當然不只是電影游戲,就像電影總與政治有著牽扯不清的關系。歷史上,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者有太多指涉政治的題材。且不說像林肯、羅斯福、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克林頓這樣重要的總統(tǒng)多次被搬上銀幕,各種種族問題、中東問題,一戰(zhàn)二戰(zhàn)內戰(zhàn)越戰(zhàn)也是奧斯卡的常客。
一般情況下,奧斯卡獲獎者的致謝詞標配總是“謝謝導演謝謝制片人謝謝劇組謝謝父母謝謝兒子謝謝……對不起我可能連你們的名字都叫不全但是謝謝你們”。但偶爾,也會有明星在得獎之余不忘借著這個影響力巨大的舞臺表達一下政治立場或訴求,比如今年的最佳女配角得主帕特里夏·阿奎特。
在獲獎感言中,阿奎特稱:“那些給予了每一個納稅人和這個國家公民生命的女性們,我們曾為所有人爭取過平等的權利。是時候讓我們共同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在美利堅的國土上的女性應該享有共同的權利?!庇^眾席上,梅姨聽到這番話也立刻揮拳予以強烈支持。
阿奎特的發(fā)言有事實依據。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在奧斯卡拿了小金人,影帝的片酬一般會增加400萬美元,而影后卻只有50萬美元的增幅。
不過這段看起來非常政治正確的女權發(fā)言,后來卻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話中指涉四個群體”、“‘女性’特指異性戀白人女性,而將同性戀白人女性,有色人種異性戀女性,有色人種同性戀女性等等都排除在外”,招致了同性戀群體和黑人群體的反擊??梢娬芜@種東西,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特別是在奧斯卡的舞臺上。
今年比阿奎特玩得更轉的是憑借《模仿游戲》拿下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格拉漢姆·摩爾那番“撐異類,反歧視”——“Stay weird,Stay different”,被不少觀眾譽為新年slogan。
離奧斯卡一步之遙的黃圣依成了“Gone girl”
頒獎禮前數日,“唯一受邀的內地女星黃圣依將攜手湯姆·漢克斯共同出席奧斯卡紅毯”的新聞稿已經開始轟炸。誰知臨門一腳,黃圣依卻“因病暈倒”,離奧斯卡一步之遙,成了Gone girl。
就在網友善意猜測“節(jié)食過度餓暈了吧”時,萬能的天涯觀光團又立功了。身在洛杉磯的華人福爾摩斯拋出來的此案疑點破綻比《鳥人》的長鏡頭還多——
你的邀請函很特別哦?函上的“金印”是批發(fā)零售特供中國的吧?美國公司的注冊地址好像是個華人聚集區(qū)的民宅哎?公司去年年底成立今年就給你且只有你發(fā)邀請哦?紅毯群訪工作照是借媒體證進去的?禮服被盜后報警為何舍近求遠?暈倒的酒店天花板這么低還裝著老式空調你確定是麗思卡爾頓?湯姆·漢克斯也沒有走紅毯呢難道是去醫(yī)院看你了?
也有網友不理解:好歹楊子傳說中也是個富二代,不至于連像樣酒店都住不起吧?別說,有錢人的心思真的不好懂,不然怎么會有開飛機的富豪死于舍不得多加幾滴油的故事呢?
更何況,楊子的家族企業(yè)“巨力集團”也只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白手起家創(chuàng)下來的基業(yè),跟楊子關系有多大只有家族里的自己人最明白。而楊子本人的“巨力影視”、“巨力圣依影視”,已多年沒有影響力作品,手里唯一尚有知名度的恐怕就只有忽女友忽戰(zhàn)友的黃圣依了。
說到知名度,如果說黃圣依的知名度從周星馳來,那么楊子的知名度就從悍馬和祖母綠來——當年的熱帖“亞洲唯一一輛加長悍馬,它的主人究竟是誰”、“46億年才出一顆的祖母綠”,讓楊子在10年多前就體驗了一把網紅的滋味。如果你現在去翻查,甚至還能找到2005年的天涯觀光團對楊子的現場訪談《走近楊子,還原真我》。當時,為了配合這位接受采訪時隨口往外蹦四書五經的奇男子,網友們還發(fā)明出了一套針對性的“蓮花體”提問:
網友:“現實中人們開著車子來來往往,網絡里我們駕駛著思想穿梭翱翔。想問一下楊子,您精神世界的悍馬車是什么?在您的思想中什么才能發(fā)出有如祖母綠一樣的舉世僅有的光芒?”
楊子:“信念,堅定的信念!人可以被摧毀,但不可以被打敗?!?/p>
這樣的娛樂觸覺,跟十年后的思聰實在不好比。但是跟“承認與楊子相愛,不否認為其生子”的黃圣依,倒的確是天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