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國語大學 呂紅周 單 紅
從《語言符號學》到《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呂紅周 單 紅
語言符號學這門新興交叉學科的出現(xiàn)是符號學與語言學內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語言符號學的建立是我國學者對世界符號學研究的重要貢獻。這是對索緒爾把語言學定位于符號學這門一般學科的遠見卓識的繼承,從《語言符號學》到《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反映了作者在這一領域的不懈探索,這是一項艱巨的事業(yè)。
語言符號學;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符號層級
索緒爾最早把語言學和符號學聯(lián)系起來,他認為語言學是符號學的一部分,這樣語言學才在眾多科學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從Greenberg(1973)的文章Linguisticsasapilotscience發(fā)表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40多年,語言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問題似乎依然模糊不清,其應有的領先科學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符號學使語言學成為一門科學,語言學要成為領先科學并為其他學科提供科學的方法論指導離不開符號學。但二者的平行發(fā)展導致了漸行漸遠的尷尬局面,有些學者已經(jīng)意識到這兩門學科的深度合作是必然之勢,于是便嘗試著促成語言學與符號學的真正聯(lián)姻,王銘玉教授就是這些先行者之一。
2013年王銘玉教授等的最新力作《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2004年國內符號學界第一部專論語言符號學的著作《語言符號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作者也是王銘玉教授。如果說《語言符號學》是王銘玉教授學術奠基階段的十年之一劍,那么《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則是他普及提高階段持之以恒學術耕耘的總結與最新成果,體現(xiàn)了他厚積薄發(fā)的智慧與對語言符號學科學發(fā)展脈絡準確把握的敏銳感,是語言符號學研究領域里的梅開二度。
《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全書分為5編,共22章。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編:語言符號學概論,涵蓋語言符號學的學科定位、語言符號學的方法論基礎兩章內容,語言符號是研究的核心,目的就是澄清對符號的認識、探索中西符號學思想傳統(tǒng)、了解符號學的形成過程、確認現(xiàn)代符號學的思想源流、把握符號學的研究領域、流派和主要分支、展示符號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在梳理語言學與符號學關系的基礎上,建構語言符號學的合理框架和理論體系。我們認為,語言符號學的建立反映了語言學與符號學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和前進方向。其目的就是要證明語言符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科學性,即語言學與符號學互相影響、互相交融的基礎已經(jīng)存在,二者的結合條件目前已經(jīng)成熟,語言符號系統(tǒng)一方面是闡釋符號學的元語言工具,另一方面語言符號系統(tǒng)本身的特點同時包含著符號學的深刻內涵,體現(xiàn)著語言符號學的學科價值。語言符號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語言符號學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符號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和融合,更重要的是發(fā)揮語言學在新世紀領先學科的作用。這是對索緒爾把語言學定位于符號學這門一般學科的遠見卓識的繼承,更是適應學術潮流為語言符號學的建立所做的不懈探索,這是一項艱巨的事業(yè)。
第二編: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的思想淵源,由符號的系統(tǒng)觀與語言符號觀、符號的三位一體與分類、符號學的三個世界與論域類型、符號的二元分析與多元解讀、符號的代碼理論及生產理論、符號的功能系統(tǒng)與雙向模式、符號的性質及對話理論、符號的模式系統(tǒng)與符號域、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符號的結構語義分析與敘事語義分析共10章組成。一門學科的形成必然會有自己的學術背景,在本編中詳細地審視了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的思想淵源,展示了豐富和廣闊的研究領域,通過對不同符號學家研究思想和貢獻的回顧,我們看到了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逐漸成長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發(fā)生、發(fā)展之歷程。語言是最典型的符號系統(tǒng),只有深入了解了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本質才能更好地解釋其他的符號系統(tǒng)。因此,本編從索緒爾的符號學觀出發(fā),逐一探究了歷史上在語言學與符號學交叉領域做出貢獻的學者的思想,為語言符號學學科框架的建立尋找學術依據(jù)。索緒爾認為,語言首先是一個系統(tǒng),語言的系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關系系統(tǒng)、共時系統(tǒng)、價值系統(tǒng),然后,索緒爾通過語言的任意性、社會性、心理性、不變性和可變性、能指的線性特征等論證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的觀點。索緒爾從內指論出發(fā),排除了符號與外界的一切聯(lián)系,建構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意義觀,采用的是符號能指與所指的二分法。與之相對的是從范疇論和邏輯學出發(fā)進入符號學研究的皮爾斯,他以符號三位一體的思想為基礎對符號的類型進行了詳細的劃分,直至今日,符號的媒介關聯(lián)物、對象關聯(lián)物、解釋關聯(lián)物依然是符號學中重要的概念,而劃分的索引符、象似符、象征符是應用最廣泛的符號分類。莫里斯是美國符號學的另一旗幟性人物,他繼承了皮爾斯的符號學思想,提出了符號學三分天下的觀點,即語用學、語義學、語構學,為符號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框架性建議,符號學的發(fā)展方向逐漸明晰。法國的巴特被譽為現(xiàn)代符號學之父,他把符號學思想與寫作緊密結合,他的一系列著作在奠定了他世界符號學大家的同時,也創(chuàng)建了文學符號學的陣營和發(fā)展流派。意大利符號學家艾柯以代碼理論和符號生產理論立足于世界符號學界,他在學科與學科之間、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學院與社會之間游刃有余地縱橫穿梭。雅各布森所構建的功能系統(tǒng)和雙向模式為語言符號學留下了豐富財富,此外還發(fā)展和完善了索緒爾的系統(tǒng)、符號、時空、普遍現(xiàn)象等眾多概念,成為充分理解功能觀對語言學重要意義的先驅。雅各布森把語言視作一套功能系統(tǒng),為表達一定的目的而服務,并且這種系統(tǒng)在某種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語言的各功能要素之間是一種互相制約、互為條件的關系。此外,雅各布森以語言組合和聚合關系為依據(jù),通過對失語癥病人的研究,得出隱喻與換喻對應于語言的相似性和臨近性概念,隱喻和換喻的符號學分析對藝術作品的鑒賞有重要的應用意義。俄羅斯是符號學研究的重要陣營,俄羅斯的符號學研究的代表是以對話理論成名的巴赫金和文化符號學的領軍人物洛特曼。巴赫金符號思想的主體理論就是語言符號的性質和對話理論,在自己的理論中他強調了符號的物質性、歷史性、社會性、意識性、可解碼性、話語性、元語言性,而對話理論則由主體間性、復調理論、狂歡化理論構成。洛特曼作為俄羅斯符號學界標志性、總結性的人物,他將社會、歷史、文化、思想、精神、藝術等方面的現(xiàn)象和內容納入其考察范圍,其符號的模式化系統(tǒng)思想和符號域思想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除了以上列舉的符號學大家,還簡單介紹了文學理論家和符號學家克里斯蒂娃,她提出了符號的互文性和解析符號學理論,突破了結構主義的局限,成為促進步入后結構主義時代的先驅性人物。巴黎是世界學術的重要根據(jù)地,格雷馬斯是巴黎符號學陣營的核心,20世紀70年代他在語義學和敘事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將符號學作為人文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的宏偉構想。以格雷馬斯為代表的巴黎符號學派忽略語言符號本身,采用結構主義的方法把整個符號系統(tǒng)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符號系統(tǒng)的意指方式和過程,結合敘事學研究符號學理論,其貢獻是符號的結構語義分析與敘事語義學分析。通過以上的簡要回顧,我們大體找到了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的源流,為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的學科建立劃定了大致的框架,成為了學科建立的理論基礎和支撐。
第三編:篇章符號學研究,分為走向篇章的符號學研究、篇章的聚合分析、篇章的組合分析3章。純粹的語言符號學分析很少能涉及語言的具體存在形式——篇章。將篇章作為研究的對象,將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于一般篇章的分析,這是語言符號學框架下一次有益的嘗試性研究。具體說來,將符號的雙面雙層理論延伸至篇章,并將篇章置于聚合和組合兩個維度上分別予以考察,以期揭示出篇章在聚合和組合兩個維度上的符號學特征及其符號學表現(xiàn)。在語言符號學的框架內運用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具體的篇章材料是一個具有廣泛前景的研究領域?;谄碌木酆虾徒M合兩個維度、表達和內容兩個平面及實體和形式兩個層次,將符號學的分析方法同具體的篇章材料實實在在地結合起來,這對于系統(tǒng)揭示篇章的符號學特征和表現(xiàn),構架篇章符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整體性和連貫性是篇章最為本質的符號學特征,是篇章范疇系統(tǒng)中最為重要的一對范疇,在學者們總結過的眾多篇章特征中居于核心地位。篇章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系統(tǒng)和過程、替換和分布、整體和部分等方面處于對立的態(tài)勢,分別體現(xiàn)了篇章在聚合維度和組合維度上的特點,分別構成篇章聚合分析和組合分析的觀照對象,對聚合—整體性和組合—連貫性的符號學表現(xiàn)所做的層次劃分依據(jù)的是理想的符號學雙面雙層原則。
第四編:句層符號學研究,分為句子的符號學研究、語言符號研究的層次觀、句子意義層級的語言符號學模型3章。以“層級性”思想為基礎,系統(tǒng)地研究了語言符號的層次及其體現(xiàn),并以句子為例探討了作為符號單位的句子的意義的靜態(tài)表征層次和動態(tài)生成層次。語言符號的意義也具有層級性。語言符號從靜態(tài)的角度來講可以劃分出物質符號、語言符號和言語符號,它們分別具有感知、認知和情景意義,分別處于符號的深層、淺層和表層。而從符號的動態(tài)生成角度來看,3種符號相對應的分別是前符號層次、符號本體層次和符號指向層次。層次越高,意義就越具體豐富,層次越低,意義就越抽象模糊。高層次單位的意義不是低層次單位意義的簡單疊加。意義的生成也是一個由深層到表層的過程。作為交際信息的基本承載單位,句子一直是語言符號學研究的中心。因此,對句子的意義層次及意義生成層次的分析無疑具有很強的理論及實踐價值。在句子研究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多種研究范式。由于具有語言符號單位和言語符號單位的雙重身份,這就決定了句子本身就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在句子層次研究中有二層觀、三層觀、四層觀等不同觀點。但無論是哪種觀點,都不應該孤立地看待句子,應該結合句子的句法、語義、語用來研究句子的意義。語言符號是具有層次的,句子作為語言符號的單位,其意義也具有層級性。從靜態(tài)來看,句子具有表層符號意義、淺層符號意義和深層符號意義3個層次。深層符號意義即感知意義主要是指句子在執(zhí)行準稱謂功能時的述謂意義;淺層符號意義即認知意義主要是句子在執(zhí)行一級稱謂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景類指意義,是對現(xiàn)實情景的抽象和概括,按抽象度依次減弱主要表現(xiàn)為模式意義、結構意義、命題意義、指稱意義;表層符號意義即情景意義主要指句子在執(zhí)行二級稱謂時體現(xiàn)的交際語用意義。深層和淺層符號意義是抽象的、概括的,表層符號意義是具體的、豐富的。句子意義的符號化也表現(xiàn)為前符號化、一級符號化和二級符號化3個過程。前符號化中,心智模型和命題矩陣相互作用構成了句子符號語言編碼的基礎;在一級符號化中,通過深層語義表征在句法層面的投射,形成了抽象的句子模式結構;在二級符號化中,形成的抽象句子結構在被賦予語用信息后,進入到了言語交際層面,從而完成交際任務。
第五編:隱喻符號學研究,從隱喻研究的多重向度與困境、隱喻生成的靜態(tài)基礎——符號間的相似性、隱喻生成的動態(tài)機制——符號間相似性的構建、隱喻生成的結果與符號學解讀展開論述。隱喻雖然作為千古意義之謎,吸引著無數(shù)學科中無數(shù)學者的研究,至今的各種學科和各種理論在對隱喻問題的解釋上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似乎隱喻總是戴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從隱喻的形象性、民族文化性、普遍性、新奇性、動態(tài)生成性和語義模糊性幾個方面分析隱喻的一些基本特征,這只是隱喻展現(xiàn)出的萬千面孔中的幾次回眸,隱喻因其意義生成的動態(tài)性、開放性、層級性決定了其特征的多樣性。語言符號所指的層級性理論是研究隱喻意義生成的核心理論支撐。在回顧了語言符號層級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歷史,以及國內外關于語言符號系統(tǒng)層級性的研究狀況之后,本編從3個方面對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層級性特征進行了說明,這就是: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表達層、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內容層、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功能層,這是一種把語言結構與語言的功能結合起來的嘗試。符號的層級特征在動態(tài)地構筑著符號層級系統(tǒng)。任何一個符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系統(tǒng)中與其他符號的關系之中,這種關系是一種解釋關系,在對一個符號解釋的過程中會不斷涉及其他符號。人的思維和認知活動是動態(tài)的不斷深化的過程,那么人的這種解釋活動也就是處于變化之中的,解釋的動態(tài)性是符號層級性的始因,解釋的無限性預示著符號層級的開放性。符號層級性理論已經(jīng)表明,一級符號是一級能指與所指的整體,當一級符號除了一級所指的內容之外又出現(xiàn)了新的附加意義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二級所指。即一級符號以整體的形式作為二級符號的能指,一級所指被懸置,附加意義作為二級所指執(zhí)行主要功能,這種符號的二級所指就是隱喻意義。符號的隱喻意義首次只出現(xiàn)在表層言語符號的使用之中,即在具體語境中,是一種臨時性的建構。淺層語言符號的隱喻意義或死隱喻,是在言語符號使用中出現(xiàn)的隱喻意義經(jīng)過多次使用后,被同一語言團體所接受之后才固化在語言符號上的,所以,語言符號的隱喻更多的是隱喻化的結果。隱喻在語言符號的使用過程中即言語中產生,用表示一個事物或現(xiàn)象的符號轉而表示另一事物或現(xiàn)象,從而把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特征轉移到另一事物或現(xiàn)象之上,其基礎是兩個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的某種相似性特征。符號主體即施喻者利用自己的主觀積極聯(lián)想建構兩個事物或現(xiàn)象間的相似性的過程是隱喻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建構相似性過程完成以后,以語言符號為載體的隱喻表達具有了轉義的性質,當該語言集團的人廣泛接受這一表達并且大量使用后,這種新的轉義趨向于固定在語言符號的釋疑之中,就有了符號的性質。在符號學視角下研究隱喻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對符號學來說,走下“帝國主義寶座”去面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隱喻現(xiàn)象,解決具體的問題,建構隱喻的符號學體系,從而擴展隱喻研究的視角,為無限趨近隱喻的本質提供一種可能。對隱喻來說,從修辭格到認知思維再走進符號學,是隱喻得以符號學闡釋的過程。對于符號學的平民化和隱喻的符號化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內容。
語言符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出現(xiàn)是對索緒爾符號學遺志的繼承和發(fā)展,是語言學與符號學內在發(fā)展要求的必然產物。它以語言這種最典型的元符號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用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和解決語言學問題。語言符號學把語言理解為人使用符號動態(tài)地建構意義、賦予世界以文化秩序的過程,從而突破了僅把語言視為描述世界和表達思維工具的窠臼。通閱全書,我們認為《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有如下凸出特點:
第一,歷史繼承性。毫無疑問,《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是《語言符號學》的繼續(xù),體現(xiàn)了作者對語言符號學這一學科發(fā)展的深入思考,是創(chuàng)建語言符號學征途上的堅實一步,是為確立語言符號學的學科地位以及中國語言符號學在世界符號學界地位的不懈探索。十年前,一方面面對符號學過于寬泛的研究內容和由此造成的本體論缺失的危險,另一方面由于語言學和符號學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王銘玉教授提倡建立語言學與符號學之間實實在在的關系,《語言符號學》的主旨就是為語言符號學的創(chuàng)立進行嘗試,就該學科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核心要素以及符號學的發(fā)展歷程進行分析與闡釋,從而嘗試構建出一個科學的語言符號學學科框架。應該承認,《語言符號學》完成了既定的任務,為語言符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xiàn)了語言學與符號學的真正聯(lián)姻,推動了國內語言符號學研究的進程。
第二,理論應用性?!冬F(xiàn)代語言符號學》全書遵循理論建構與實踐分析結合的方法,層級研究的路線,在前兩編提綱挈領地建構語言符號學的理論根基之后,明確本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后三編按照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層級展開詳盡的分析,如篇章層、句子層、詞匯層。與《語言符號學》相比,《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的重點體現(xiàn)在采用語言符號學的理論解決和分析當下語言符號研究領域中的具體問題,因此,更具有理論實踐性。全書以獨特的視角、開放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對語言符號學這門新興交叉學科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剖析,把前人研究中較為零散的符號學研究納入到一個完備的可信的語言符號學框架之內,體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廣闊的研究視野。
第三,學科前沿性?,F(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重要特點就是多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現(xiàn)代語言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開放性和交叉性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批新興邊緣學科,語言符號學就是其中之一。語言符號學順應語言學與符號學蓬勃發(fā)展趨勢下內在深度融合的要求,語言符號學汲取了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與信息的編碼、傳遞、解碼以及語義等問題相關的理論與思想,如控制論、信息論、哲學、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從而發(fā)展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
第四,方法科學性。一門學科要有持續(xù)的發(fā)展動力和前景,研究對象的明晰性、研究目的的明確性、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至關重要。語言符號學把語言符號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把用符號學的理論解決具體的語言問題作為研究目的,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般符號學研究界限不清和本體論模糊的致命缺陷。語言符號學更是充分發(fā)揮了符號學方法論的優(yōu)勢,即精確的概念體系和有效的分析工具,書中采用的結構主義態(tài)度、二元對立的尺度、常體和變體的二分觀念、組合與聚合的二維思想、符號三分法原理、符號意義生長理論、符號層級等都具有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論價值。
Greenberg, J. H. 1973. 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 [A]. E. P. Hamp (ed.).ThemesinLinguistics:The1970s[C]. The Hague: Mouton. 44-60.
王銘玉. 2004. 語言符號學[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銘玉等. 2013. 現(xiàn)代語言符號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責任編輯 馬應聰)
通訊地址: 300204 天津市 天津外國語大學語言符號應用傳播研究中心
H043
A
2095-5723(2015)01-0099-05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