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彤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qū)西山小學 066000)
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我們深知只有立足本校實際,以科研為先導,切實實現(xiàn)“減負、自主、高效”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我們的改革才有意義、有價值。
如何充分發(fā)揮科研的先導作用,使課改少走彎路,為教育教學保駕護航,以下便是我的一些粗淺見解。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利加強對教師們進行“生本課堂”的培訓活動,如:講座式、研討式、經(jīng)驗交流式……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讓教師對“生本課堂”的理解從懵懂變得日漸清晰,也可以解決大家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開放的課堂”不等同于“放任的課堂”;“生本”是一種理念,不是一種模式;小組合作不要過分重視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與此同時,還應為教師提高校本學習、聯(lián)片校學習、外出學習的機會,目的旨在不斷為教師充電,開闊教師的視野,快速提升教師的理論支撐。
“教科研不分家”是我們常提的口號,科教部門聯(lián)動可以加快生本課堂改革的步伐。要解決師生在實施“生本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必須要以“課例研究”的方式進行了主題教研。要求參與教研的每一位教師都先認真地鉆研課標,通覽教材,從單元訓練重點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初備,并整理好自己的思想。在集體備課時,先由主備人說課,從課標要求、內容特點、目標確定、教學過程及方法等方面進行交流,然后大家圍繞本組主題結合本節(jié)課開始有針對性的討論與交流。綜合大家的建議,確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最佳教學方案,主備課人對教案進行修訂補充,形成具有群體智慧、達成共識的集體教案——共案。
主備課人第一次授課,“科教”領導及參與課例研究的教師們聽課,課后再次進行評課活動,在聽取他人建議之后,主備課人修改教案,進行第二次嘗試,就這樣在不斷地磨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進,總結方法,提高質量。
課改要本著“尊重教師差異,讓每一位教師得到最適宜的發(fā)展”的原則,對教師進行分層指導與引領,制定階段性目標,以培養(yǎng)“合格——優(yōu)秀——骨干”教師梯隊。
由于教師年齡經(jīng)驗等方面存在差異,為促使其成為合格的教師,可由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組成“師徒”幫扶對子,進課堂、同備課、研究教材、探討學情等,只要教師有了虛心學習的精神和刻苦鉆研的勁頭,青年教師很快就能成為合格教師。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成立以科研領導為核心的“課改實踐中心組”,深入指導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有重點地培養(yǎng)可塑教師,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課改的道路上先行,會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如一年級孩子年齡小,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有限,在此年級實行“生本課堂”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爸行慕M”對一年級的“生本課堂”進行把脈問診,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指導與幫助。不僅學生能迅速成長,教師也收獲頗多,逐漸成為優(yōu)秀教師。
為了使“生本課堂”的改革深入人心,還可為骨干教師們搭建校園展示平臺:觀摩課、研討課等類型的課要在學校經(jīng)常上演。使每一位教師看到到“生本課堂”帶給學生們的變化,激發(fā)所有教師參與課改的熱情與動力。通過搭建展示平臺也使骨干教師們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與提高,這樣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們的生力軍作用,能逐漸形成一支課改的優(yōu)秀教師團隊。
課堂教學的改革,讓我們在探索與實踐中嘗到了甜頭,看到希望,也收獲了點滴。但我們也沉下心來冷靜的思考,課改中我們還很稚嫩,還會面臨許多問題,如:部分老教師不愿意改變自己的課堂,害怕學生學不會,知識掌握不牢固,不放心也不愿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嘗試。因此,我們對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工作做的還不夠深入,對新課堂的模式創(chuàng)建體系要更加完善等。
我們的課改依然在路上,推進高效課堂,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我們的任務艱巨而有意義。我們堅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會乘著課程改革的風帆,乘風破浪,為駛向那“生命課堂”的彼岸而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