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長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盧太龍 馬利娟 李焱
我國軍貿知識產權戰(zhàn)略對策研究
◎北京航天長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盧太龍 馬利娟 李焱
武器裝備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和技術,自研制時起就與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形式密不可分。但是,軍品貿易的知識產權問題最初并沒有引起各國的重視,它是伴隨著軍品貿易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凸顯出來的。世界上許多國家均有仿制其它國家武器裝備的經歷,冷戰(zhàn)期間,兩大社會陣營之間存在大量相似的武器裝備,那時人們對這種武器裝備的仿制似乎司空見慣。但在2000年后,有關武器裝備仿制問題的爭議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國際航展與軍貿活動中。各軍事大國在采取措施推動武器外銷,獲得巨大軍事、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在考慮如何把握軍品貿易尺度、防止武器自主知識產權流失,以保持領先的軍事地位。
我國軍品出口后,也出現(xiàn)了軍貿進口國進行仿制再出口第三國,成為我國競爭對手的侵權事件。例如,我國銷往國外的Z9直升機、Z11直升機均出現(xiàn)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國內某集團公司向土耳其出售WS-1火箭彈,土耳其照此研制出自己的火箭彈并出口,與我國形成競爭。這表明全方位、多層面地開展軍貿知識產權工作,既是實現(xiàn)我國軍貿活動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外在需求,也是有效保障權益的內在需求。
軍貿產品涉及航天、航空、兵器、核工業(yè)、軍用船舶和電子等諸多領域,為客觀反映我國軍貿產品的知識產權管理現(xiàn)狀,筆者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方式開展了國內調研,調研單位包括4家大型軍工集團、7家軍品貿易公司,以期從總體上對我國軍貿產品的知識產權管理現(xiàn)狀進行把握。
1.軍貿知識產權意識
被調研的11家單位均已經意識到實施軍貿知識產權戰(zhàn)略的重要性,認為我國需要開展軍貿知識產權工作,并在軍貿活動中開始考慮知識產權問題。被調研的11家單位認為,國外主要通過規(guī)章制度建設、專利申請和外交途徑來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其中,1家軍貿公司認為國外已經采用外交途徑來保護自有知識產權;1家軍工集團認為國外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如軟件的防反編譯來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其余9家單位認為,軍貿出口國一般通過在進口國開展專利申請保護自有知識產權。
2.軍貿知識產權管理
被調研單位中,某軍貿公司針對軍貿出口專門制定了知識產權工作管理規(guī)定,體現(xiàn)出對軍貿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視;在機構管理和人員配備方面,有1家軍工集團和2家軍貿公司設置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配備了相應的人員;在制定軍貿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方面,有8家軍工單位認為,實施軍貿知識產權戰(zhàn)略應當針對軍貿產品的特點,建立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
3.軍貿知識產權保護
調研發(fā)現(xiàn),已有3家軍工集團和5家軍貿公司在市場開拓和軍貿談判過程中制定了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預案;有3家軍工集團和4家軍貿公司在軍貿合同中已經嘗試制定軍貿合同知識產權條款,這些條款內容主要包括權利歸屬、使用范圍、權利轉讓、權利保護、責任義務等。
4.軍貿知識產權應用
被調研單位中,有2家軍貿公司都經歷過武器進口國基于進口武器自行研制產品并出口第三國,進而成為競爭對手的事件。有10家都曾考慮過通過知識產權手段提升出口產品價值,而只有4家實踐過,但都缺乏專門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
由于軍貿產品的特殊性,國外針對軍貿活動開展的知識產權相關規(guī)定很少。出于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考慮,各國均建立了軍品出口控制機制,其初衷在于防止軍品及其技術的擴散,同時其在防止軍貿知識產權流失、保持核心競爭力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1.美國軍貿知識產權相關規(guī)定
美國軍貿立法體系主要由《聯(lián)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國際軍品貿易條例》和《出口管理條例》等內容構成。其中只有《聯(lián)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對軍貿活動中的專利權和資料權等作了規(guī)定,內容主要包括:外國許可證和技術援助協(xié)議規(guī)定了資料、技術秘密等涉及知識產權的確權建議及合同價格參考因素;技術資料權包括軍貿產品、部件或加工方法中技術資料的許可權、使用與不公開協(xié)議、版權許可等;計算機軟件及其文檔權 包括計算機軟件的許可權、版權許可等。
2.俄羅斯軍貿知識產權相關規(guī)定
俄羅斯強調對外軍事技術合作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定對外軍事技術合作必須簽訂軍事技術合作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間協(xié)議,且制定了簽訂軍事技術合作保護知識產權標準文本(俄政府令第703號),指定具體部門(俄司法部)負責實際操作。
目前,俄羅斯已經與9個獨聯(lián)體國家以及中國、法國、意大利、印度、以色列和緬甸等簽訂了軍事技術合作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間協(xié)議,并準備與美國、英國、德國、墨西哥和馬來西亞等簽訂軍事技術領域保護知識產權協(xié)議。
2008年,中俄正式簽訂了中俄軍事技術合作中保護知識產權的協(xié)議。盡管協(xié)議的達成對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從長遠看,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是深化中俄軍技合作的基礎,對于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激勵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引進消化再吸收具有重要的意義。
3.世界知名軍工企業(yè)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為防止武器進口國過度濫用武器的相關知識產權,世界知名軍工企業(yè)通過在軍貿進口國開展專利申請來保護軍貿產品與技術。
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例,該公司在南非共申請專利18件,有5件與軍用運輸機相關,這5件專利申請的內容主要為用浮動物料或氣流、液流或泡沫流通過槽、管道或管子輸送散裝物料。其中,涉及噴嘴的專利申請有2件,涉及供料或卸料裝置的專利申請有3件。這一結果與美國向南非出售運輸機相符。
洛馬公司在埃及共申請專利4件,有3件與炮彈相關。這3件專利涉及燃燒彈、航空炸彈和適用于激光雷達的技術。埃及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qū)和阿拉伯世界中的一個盟友,每年接受美國約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美國還向埃及軍隊提供F-16戰(zhàn)斗機、坦克、裝甲運兵車、“阿帕奇”直升機、防空導彈以及其它裝備。
通過調研國內軍工單位的軍貿知識產權工作現(xiàn)狀、世界軍事大國及知名軍工企業(yè)開展的軍貿知識產權管理實踐等內容,總結國內軍工單位軍貿知識產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比國外軍貿知識產權管理實踐,筆者對我國軍貿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1.梳理軍貿活動知識產權管理流程
通過梳理我國軍貿活動的一般流程,分析各環(huán)節(jié)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內容,提出軍貿活動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流程(見圖1)。
圖1 我國軍品貿易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流程
2.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預估機制
從我國軍貿活動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流程可知,在市場開拓及合同簽訂與生效階段都應當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預案。
市場開拓階段應當形成軍貿公司和承研單位共同構成開拓主體的良好機制,在參加展覽、進行演示前應當詳細規(guī)劃提交的技術資料、演示內容,并要求不允許攝像錄音。
合同簽訂與生效階段應當預先擬定合同知識產權條款,至少闡明包括哪些自主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價值、專門知識產權負責人,對已有和新生知識產權的保護、使用及分配的規(guī)定,后續(xù)知識產權的保護及違反知識產權約定的爭端解決方案等。
在明確有意向的軍貿進口國后,應根據(jù)軍貿進口國的特點對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進行預估,給出軍貿進口國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指導對外軍貿知識產權保護。目前,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主要通過國內立法、簽訂政府間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簽訂武器銷售合同、進行專利申請等方式對軍貿產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就我國軍貿出口而言,建議以政府間協(xié)議及軍售合同知識產權約定為主、專利申請為輔的方式開展知識產權保護。
3.簽訂軍貿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
簽訂政府間軍貿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是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采取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國軍貿產品很大程度上的競爭優(yōu)勢在于價格低廉,加強合作中的知識產權約定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擴大軍貿規(guī)模有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由我國政府推動簽訂政府間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是合情合理且有效的做法。
4.形成軍貿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
我國軍貿活動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處理預案應當包括侵權風險應對和被侵權應對兩個部分。軍貿活動與國家的政治、外交和軍事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處理侵權糾紛時應當采取以協(xié)商為主、侵權訴訟為輔的總體思路。
一是注重培養(yǎng)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成立知識產權侵權應對委員會,指導軍貿公司和承研單位的人才培養(yǎng)等,建立軍貿知識產權侵權處理案件數(shù)據(jù)庫,特定情況下給予專家指導。
二是成立專門的侵權應對小組。一方面,對部分軍民技術在出口目標國進行專利預檢索,開展文獻調研和分析,搞清密切相關文獻的法律狀態(tài)和技術狀態(tài),儲備不侵權的證據(jù);另一方面,注重對出口武器和技術的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非法使用知識產權的狀況,要及早通知對方停止侵權行為,避免損失。必要時,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進行侵權訴訟,切實保障自身權益。
5.建立軍貿知識產權保護事實數(shù)據(jù)庫
由于國際軍貿過程的保密性,軍貿知識產權保護案例很少,即使存在也是零星散見于不同文獻中。另外,國際軍貿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經驗和教訓對我國開展對外軍貿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有必要建立軍貿知識產權保護的事實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應包含裝備類型、軍貿類型、知識產權保護類型、不同產品或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手段、軍貿知識產權糾紛及其處理等內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