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_張月賓
“跨國婚姻”是否幸福
——盤點卡車企業(yè)中的合資項目
文_本刊記者_張月賓
本文簡要介紹了目前國內卡車領域中的合資項目,包括:2006年三方合資的上汽依維柯紅巖、2009年的中國重汽與曼恩、2012年的福田與戴姆勒,以及剛成立不久的“東風沃爾沃”等。由于之前國內卡車領域中并沒有成功的先例,因此這些合資項目的成立與運營都備受關注,到底合資發(fā)展之路未來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縱觀我國卡車生產企業(yè),合資企業(yè)不占少數。國外卡車企業(yè)看重中國龐大的市場,中國企業(yè)也迫切地提高自己的產品技術來適應用戶的需求,大家各取所需地打開合資大門。到底是強強聯(lián)合,實現雙贏?還是雙方因為地域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合作沖突不斷?記者就國內卡車企業(yè)的合資項目進行了梳理,看看這種“跨國婚姻”的道路是否持續(xù)可行。
一個是全球商用車銷量冠軍,一個是世界級卡車生產企業(yè),各自殷實的背景注定這是一次“世紀結合”。在2012年2月18日,2家公司終于結束了長達9年的愛情長跑,以總投資63.5億元在京成立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
福田與戴姆勒的結合真正地打破了傳統(tǒng)合資模式,不再單單是引進外國企業(yè)先進的產品、打造雙品牌,而是以“歐曼”單品牌運作,生產歐曼的中重卡產品和戴姆勒的重卡發(fā)動機。合資企業(yè)生產的歐曼品牌產品可以通過戴姆勒的銷售體系進行海外銷售;同時,國產的戴姆勒重卡發(fā)動機將裝備到歐曼重卡上,提升歐曼重卡在中國及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實現合資雙方在國內外市場的互補和利益分享。特有的合資模式對卡車企業(yè)來說還是第一次,做“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靠的不僅是勇氣,背后強大的實力也是做出決定的關鍵因素。
目前,歐曼產品涵蓋歐曼GTL、歐曼TX、歐曼VT 3大系列,分為重型(9系)、中重型(6、5系)和中型(3系)不同載重平臺,產品噸位覆蓋3~55 t,包括牽引車、載貨車、自卸車、各類專用車等200多個品種。歐曼始終以市場為導向,以歐洲設計標準為準繩,從研發(fā)、供應鏈、制造、質檢、服務全面接軌世界標準,成功地實現了產品的4次升級換代。同時,為了提升歐曼重卡的動力優(yōu)勢,公司加大生產梅賽德斯-奔馳OM457發(fā)動機的力度,2016年OM457發(fā)動機的國產化率將達到65%。
中國年度車型重卡獎、卡車節(jié)油大賽冠軍、環(huán)塔拉力賽卡車組冠軍等,這些成績的取得并不是偶然,是2家企業(yè)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中國建立運營中心,發(fā)展到世界”的戰(zhàn)略也是當初兩大公司結合時的誓言?,F在全國各地,到處可以看到歐曼重卡的影子,歐曼重卡已然成為國內卡車市場的主流車型,深受消費者信賴。
2007年,隨著中國重汽在香港主板紅籌上市,中國重汽的國際化平臺已經初步搭建;2009年,曼恩公司參股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真正實現了重汽與曼恩的戰(zhàn)略性合作。
作為我國重型汽車工業(yè)的搖籃,中國重汽在中國重卡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重汽選擇與德國曼恩合作看重的不止是德國企業(yè)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更是被德國曼恩獨有的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所吸引。
2009年,中國重汽攜手德國曼恩首次推出SITRAK系列重卡,此款車型是中國重汽在原版引進德國曼恩TG系列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的產品,SITRAK重新定義了國內高端重卡的新標準:發(fā)動機B10的行駛里程高達150萬km、變速器和車橋設計使用壽命可以連續(xù)運行100萬km。所有整車及部件均執(zhí)行苛刻的歐洲設計標準,無論在可靠性、出勤率、經濟性等方面,與同類產品相比SITRAK都有著競爭性的優(yōu)勢。目前,SITRAK重卡以供物流運輸的牽引車為主,未來公司將會把重點轉移到生產攪拌車與泵車上面,而中國重汽會把自己的主打產品——SITRAK系列自卸車更多的投放到海外市場。
此外,中國重汽還引進德國曼恩的D20、D26、D08 3款的發(fā)動機、中卡、重卡車橋及相應整車技術,為企業(yè)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廣汽日野汽車有限公司是廣汽集團為了豐富完善產品生產線,彌補本土重卡產品的空缺發(fā)展起來的品牌,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各按50%的股份出資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yè)。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28日,按照“一個項目、二個基地”的方式重組廣州羊城汽車有限公司和沈陽沈飛日野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其成立也標志著廣汽集團對旗下商用車板塊的整合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產品定位上,廣汽日野將目標鎖定中高檔商用車市場,從化基地主要生產日野牌重卡、牽引車及羊城牌系列輕卡和驅動橋等關鍵總成,從而全面覆蓋商用車產品輕卡與重卡兩大市場。日野公司的核心技術與當今國內卡車企業(yè)最先進制造技術全面結合,成功塑造了廣汽日野系列產品良好的性能。作為日本老牌的卡車企業(yè),日野公司在產品設計上更加突出了日式特點:在車輛的人性化設計與環(huán)保建設方面都遠超其他同類卡車品牌。
從首款日野700系列重卡的成功下線,到國Ⅳ牽引車順利通過香港環(huán)保署廢棄和噪聲的排放形式標準認證,獲得在香港上牌運營的資格,所有成績的取得都證明了廣汽日野已經得到了用戶與市場的認可。憑著高可靠性、高出勤率、低故障和高性價比等產品特性,以及貼心周到的售后服務,廣汽日野未來的道路會更加順暢。
早在2006年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與依維柯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資50%的資金共同在上海成立上汽依維柯商用車有限公司。2007年6月15日,上汽依維柯商用車有限公司又與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組重慶紅巖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成立了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
三方合資在國內重卡行業(yè)中還是首次,強強聯(lián)合注定了上汽依維柯紅巖的實力不可小覷:有雄厚資金與管理優(yōu)勢的中國第一大車企——上海汽車集團作為后盾,掌握先進技術和暢銷車型的歐洲卡車巨頭依維柯做指導,在品牌與市場網絡上都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中國老牌卡車企業(yè)做推廣,公司勢必取得“1+1+1>3”的結果。
為了滿足不同市場需求,上汽依維柯紅巖既生產依維柯品牌高端產品,又有利用現有平臺,研發(fā)的具有成本優(yōu)勢的紅巖品牌的中端產品。其中,由上汽依維柯紅巖與意大利依維柯“STRALIS”重卡研發(fā)團隊聯(lián)合研發(fā)的新一代高端重卡產品——杰獅,自問世以來就達到了顯著的市場效果:國內重卡制造經驗配上歐洲經典的設計風格實現了潮流與品質的完美統(tǒng)一。“杰獅”顧名思義就是優(yōu)秀、像獅子一樣統(tǒng)領天下。像產品的名字一樣,上汽依維柯紅巖時刻彰顯著在重卡市場中的領袖氣質與統(tǒng)領市場的野心。
2015年1月26日,東風汽車集團與沃爾沃集團共同組建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十堰市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東風”品牌商用車事業(yè)開始踏入國際化新征程。在這段“跨國婚姻”中,東風與沃爾沃分別持有55%與45%的股權,這種中方占優(yōu)勢的情況并不常見,可以看出“中國的東風”已經變成了“世界的東風”。
盡管東風商用車在中國市場處于領先地位,但由于近年來國內商用車市場整體依然低迷,東風商用車也難以獨善其身。2014年,東風商用車中、重卡銷售量為15萬輛,同比下滑6%。鑒于在原有技術和市場格局上難以有新突破,東風汽車集團在2年前就確定導入國際化先進技術。此時,沃爾沃集團這家產品覆蓋卡車、巴士、建筑設備等多個領域的世界領先車企制造商對東風汽車集團來說無疑是在商用車上最好的合作對象。
新掛牌成立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將研發(fā)、生產、銷售“東風”品牌汽車。產品覆蓋中重型卡車、客車、專用車及底盤、發(fā)動機、變速器等系列。新公司將利用雙方的技術和專長,對中重型商用車產品平臺進行持續(xù)的改型升級,全面提升東風商用車的商品規(guī)劃和研發(fā)能力,建成世界級先進的商用車技術中心和商品規(guī)劃體系,構建滿足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的海外制造體系和海外銷售體系。
當前全球的中重卡市場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布在歐洲、美國、日韓,以高端產品需求為主。第二類是分布在中國、印度、獨聯(lián)體等新興國家以中低端產品需求為主。目前,第一類市場已趨于飽和,增長速度緩慢,而迅速發(fā)展中的第二類市場有著極大的發(fā)展前景與商業(yè)價值,這就驅使雙方共同合作,第一類企業(yè)把先進的思想與技術帶到第二類市場,第二類市場則憑借集雙方優(yōu)勢生產的產品與最優(yōu)的性價比獲得成功。
所以,“跨國婚姻”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了,除上述提到的合資企業(yè)以外,還有像江淮納威司達、四川現代、江鈴重汽福特等眾多的合資項目。到底合資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會如何,記者在這里也不敢妄下預測,畢竟市場是檢驗這種結合幸福與否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