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考數(shù)學復習方法與策略的探索
張細婷 (河北省平山縣溫塘中學 050402)
中考數(shù)學復習時間短,任務重,如果不講究一些方法與策略,就很難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所以筆者認為,在復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這里所說的《課程標準》指的是《新課程標準》,《說明》指的是《中考說明》,這兩個文件是中考命題的依據(jù),也是中考復習的依據(jù)。
《新課程標準》(修改稿)與原有的《標準》相較,完善了數(shù)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它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提出了“四基”和“兩能”的新要求,同時對具體的內容也做了適當?shù)脑鰟h。
而一年一度的《中考說明》給我們明確了考試的性質、命題的依據(jù)、考試的范圍、考試的要求、考試的內容、考試的方式、試卷的結構。
因此,只有認真研究這兩個文件的內容,吃透這兩個文件的精神,才能保證復習的目標合理、方向正確;才能保證習題的深度、難度及范圍的準確掌控;才能保證復習的中心、重心不會偏離;才能使我們的中考復習更具指導性、計劃性、針對性。
關注動向就是關注近幾年來全國部分省市數(shù)學中考試題、我省數(shù)學中考試題、全國初中數(shù)學競賽題的新動向。關注試題動向,就要弄清全國部分省市試題的特點。
比如,技能層面上的題目的特點、能力層面上的題目的特點、方程思想層面上的題目的特點。首先要弄清我省中考數(shù)學試題的特點,比如考查核心內容和基本能力的試題,在計算技巧和知識立意的試題上不過分地糾纏,特別注意各種題型的結合和題量的適度;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上,出現(xiàn)很多探究性、操作實踐性、閱讀理解性、開放性等考查創(chuàng)新能力的試題。其次要弄清全國實踐數(shù)學競賽試題中的那些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考查智力的、與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代科技密切聯(lián)系的一些熱點問題。
預測命題方向,就要根據(jù)上述所關注的試題的新動向,對試題的方向進行預測。
比如,中考試題的基礎題大多源于教材的原題;中檔題雖在教材中找不到原題,但原型肯定是對教材中相關資料的引用、變形或組合,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創(chuàng)新題肯定會很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壓軸題不用猜題押寶,因其是原創(chuàng),所以既猜不到也押不準。由此,我們可以推定,基礎題可以重復,因此,必須抓好“四基”題,同時要重視生活背景題、動手能力題、評價標準(不唯一)題,必須關注高中銜接題、趣味題、創(chuàng)新能力題。
只要仔細留心一下歷年的中考數(shù)學試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考查“四基”的題目占據(jù)了較大的比例(約占80%)。全卷的“四基”知識有這樣幾個特點,即覆蓋面較廣,起點較低,多來源于課本,能在課本中找到原型或是對原型的加工、組合、延伸與拓展。歷年的中考數(shù)學試題告訴我們:課本是考試的“本”,更是復習的“本”。所以,在復習中,我們一定要緊扣教材、深研教材,在做題中達到以下幾點要求。
1.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的和方法的學習。
2.必須明白基礎知識就是全部初中數(shù)學教材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等。
3.必須對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并掌握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并加以綜合運用。
4.必須注重新教材中的新知識,同時對典型的題目進行變式練習。
5.注重解題方法的歸納與整理。
6.必須注重中考熱門,注意代數(shù)中的方程、不等式、函數(shù)與幾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導之間的聯(lián)系。
7.必須明確常規(guī)題型的通用方法,掌握通性通法。
在中考數(shù)學復習中,只有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應試能力,才能為下一步的復習做好鋪墊。
專題復習主要是圍繞“四點”進行,即系統(tǒng)復習中的弱點、教材體系中的重點、中考題型中的創(chuàng)新點、中考試題中的熱點。因此,我們必須精心選取一些新穎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題型進行訓練,就我省中考數(shù)學試卷的命題特點,我們還應當收集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進行專項訓練。
1.在應用題方面——必須是具備時代特征的實際應用型的。
2.在圖表信息題方面——必須是能突出科技發(fā)展、經濟危機、信息資源轉化型的。
3.在閱讀理解方面——必須是能充分體現(xiàn)考查自學能力型的。
4.在圖形變化及開放題方面——必須是能充分體現(xiàn)考查學生應變能力型的。
5.在歸納猜想與操作探究性試題方面——必須是能夠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型的。
6.還有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幾何、代數(shù)雜揉型的題目。
在進行這些專題復習時,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從各個側面展開,一定要對近些年來的中考試題進行歸類、分析、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命題規(guī)律,制定復習策略,并為下一步復習奠定基礎。
通過系統(tǒng)復習、專題復習,接下來就到了全面提高、模擬訓練的環(huán)節(jié)。模擬訓練要做好以下幾點。
1.審題訓練。審題訓練的目的在于提高審題能力,提高審題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訓練學生正確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教會學生讀題,即善于從題目中讀出未知和已知,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要教會學生將題目與自己熟悉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對比,找出其相似或關聯(lián)點,將知識進行定位,然后再尋求解題思路;對于一些常用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我們要提前講授,以便讓學生在多次的模擬練習中反復使用,最終形成技能和能力。
2.善待錯題。善待錯題就是要求學生建錯題批注,教師建立錯題檢測。學生不僅要收集自己在課堂練習、模擬考試中的錯題,還要在錯題的旁邊寫出詳細的解析,有時甚至寫出出錯的原因;如果是有代表性的錯題,還要用紅筆劃線,做重要標記。教師對學生在練習和模擬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要收集在錯題集中,尤其是共性的錯題,一定要收集起來,在評卷中特別講析,并在下次的測試中將其融進去。師生同建錯題集,目的特別明顯,一是為了查漏補缺,二是為了“錯不過二”。
3.注重反思。在復習中,學生大都有這樣的體會:對同一問題問題多次失誤,即使教師多次強調,仍然難以解決。究其原因,除學生對知識掌握不牢固外,最主要的是學生不注重解題后的反思??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告訴我們,如果在解題后不注重反思和領悟,不注重總結經驗,不注重吸取有益的教訓,就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做一卷,會數(shù)卷”的目的。
4.規(guī)范格式。在數(shù)學解題的規(guī)范上,有一些思維敏捷、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解題時常常因丟三落四,說理不夠嚴密,不注意規(guī)范要求,導致無謂失分。所以在解題規(guī)范上,教師一定要嚴要求,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必要時,要對學生進行面授指導。
(責編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