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87-02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分組教學,便于形成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分組教學的概念
分組教學是指根據(jù)因材施教原則,依照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學習要求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二、分組教學的必要性
分組教學是為了擴大教學信息交流的質量和數(shù)量,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教學能夠實現(xiàn)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分組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解決因材施教問題,而且還為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交流和社會性提高,提供了空間。
三、學生分組的基本要求
1.小組的規(guī)模。以4-6人組成的小組最為靈活高效,它便于隨時調整配對形式及人員搭配,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2.小組成員的選配。小組成員的選配要遵循“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差異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
3.及時進行組間調整。小組分定后,應在一段時間內(nèi)相對穩(wěn)定,學習一段時間后,對確實不能合作的小組(或者是小組間發(fā)展很不平衡),在兩三周后可進行適當?shù)恼{整。
4.明確組內(nèi)人員分工。每個小組要設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組長負責本組學習活動的組織、分工、監(jiān)督等,讓每次合作學習有序開展,記錄員要負責將小組討論的要點記錄下來便于向全班交流匯報,匯報員負責向全班匯報本組討論結果。
四、分組教學的實施
1.備課。教師應當從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基礎目標,哪些屬于提高目標。知識和技能應以問題的形式導入,其深淺程度、重難點要以C類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fā)A類學生的求知欲。設計的基礎任務以C類學生經(jīng)過努力能完成作為標準(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這樣能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的提高任務以A類學生能完成作為標準,以增加他們的愉悅感;另外,有些任務讓C類學生在A類學生的幫助下能完成。
2.課堂教學。一般來講,教師應先提出本次課的目標,并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任務,然后讓學生各自閱讀教材和討論,教師分別解答問題,對于大眾化的問題教師進行統(tǒng)一的講解。如:在教學函數(shù)的奇偶性時,我不是通過例子直接引入概念,而是先要求學生用列表描點法分別畫出y=x,y=x2,y=x3,y=x-2的圖象后,觀察圖象的對稱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兩個函數(shù)圖象是如何對稱的?為什么會這樣對稱?應當怎樣去刻畫這種對稱性?從而形成奇函數(shù)和偶函數(shù)的概念。
3.課堂練習。教師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作業(yè)與評價。布置作業(yè)也要分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與他們學習程度相適宜的作業(yè)。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C類生采用表揚評價,對B類生采用激勵性評價,對A類生采用競爭性評價。
五、分組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擔當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者和排憂解難的熱心人,充分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2.要強調一個感悟、體會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在知識獲得的結果上,不可將答案或結論直接告訴給學生。
3.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間,讓學生享受思考的樂趣和學習的成就感。
4.小組成員應有明確的分工,責任到人后,每個學生更能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這種生帶生、生幫生往往會產(chǎn)生預想不到的效果。
5.不能僅僅停留在討論和交流上,還應有很多的形式,如辯論、展示、動手練習等。
六、 分組教學的幾點建議
1.要考慮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班級規(guī)模以及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分組的數(shù)目應當不超過教師的管理能力,每組的學生人數(shù)應控制在能使小組成員從該組的各項活動中獲得最大利益的范圍內(nèi)。
2.分組教學是建立在班級授課基礎上的,如果一開始就把完整的課堂完全分為幾個小組是不合適的,教師應先給一個小組安排特殊任務,這個小組被教師嚴密監(jiān)控,其余學生仍保持原狀態(tài),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或更多的小組可以同時活動,最終,全班的同學都在各自的小組中富有成效地學習。
3.在分組教學中、教師如何對分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對小組活動的評價,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或模式,例如每個小組提交一份作業(yè),教師根據(jù)各組完成任務的情況,以組為單位予以表揚,學生均按小組平均成績得分;又如采取獨自測驗的方法,同學之間不能互相幫助,每組成員分數(shù)累加算出小組成績等。
總之,新教材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并不是放任給學生,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靈活應變,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你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