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涵
(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傳統(tǒng)二人轉(zhuǎn)中的“劉家劇目”分析
趙士涵
(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本文簡要論述了傳統(tǒng)二人轉(zhuǎn)劇目“劉家曲子”中的八部戲,從唱詞以及風格、轍口等不同的角度對劇目進行了詮釋,并為研究二人轉(zhuǎn)中的全本“下南唐”奠定了基礎。
傳統(tǒng)二人轉(zhuǎn);下南唐;劉鳳英;高君寶
劉家劇目又稱全本下南唐,共包括《雙鎖山》、《劉金定觀星》、《力殺四門》、《劉金定探病》、《五雷陣》、《陰魂陣》、《墓生高旺》、《四匣鎮(zhèn)》八部。對全本“下南唐”劇目的分析,能夠從文學的角度,為傳承和發(fā)展二人轉(zhuǎn)文化彰顯力量。
一、《雙鎖山》也稱《南唐招親》。講述了高君寶背母私逃,前去壽州城搭救娘舅趙飛龍,途徑雙鎖山峰,遇到雙鎖山寨主劉鳳英立下招夫牌,高君寶見字,頓時心中起火,扯旗砸牌,在加上嘍啰王凱的添油加醋,才引發(fā)了劉鳳英與高君寶二人的一段曠世傳奇。最后,還是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高君寶敗在了劉鳳英的石榴裙下。故事中,有劉鳳英和高君寶相互觀看、打量對方穿著的唱詞,這里邊選用的曲牌不同,其風格上也有明顯差異。
一般《雙鎖山》有兩個頭,南北唱詞大同小異。一個是“一桿大旗扯在空”,一個是“風擺荷花向日紅”,后者是東北大鼓書的鼓詞,被移植到了二人轉(zhuǎn)中,前者則是傳統(tǒng)二人轉(zhuǎn)中正經(jīng)八百的頭。該戲是工聲轍一轍到底,也有江陽轍、趴沙轍一轍到底的,但都屬于譜子戲系列。《雙鎖山》可謂是二人轉(zhuǎn)中比較“上數(shù)”的戲,也是許多學員必學的戲。傳統(tǒng)的唱法里邊要有很多陪送,另外,要根據(jù)劇情需要,插入上裝唱小曲的內(nèi)容,這在現(xiàn)代的許多二人轉(zhuǎn)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
二、《劉金定觀星》講訴的是女寨主劉金定與高瓊在雙鎖山峰拜堂。半月后,高君寶救主心切,私自下山前去救主。劉金定得知后,生怕高郎將軍遇到危險,隨后登上法臺,大動五葷,觀星拜斗。各路群星都在位,唯獨高郎白虎星不在,劉小姐得知丈夫此去南唐必有災星,隨即點齊兵馬,下山救夫。
這個劇目也有三個版本:兩個傳統(tǒng)版本、一個吉林省改編版本。其中涉及的二十八宿以及“數(shù)兵”都是較高難度的唱段,老藝人曾經(jīng)說,觀星好觀,查星不好查。這里邊有專曲專調(diào),但是很可惜,能夠完整演唱這個劇目的人不多了,能夠完美演繹傳統(tǒng)曲牌的人也不多了。
三、《力殺四門》有四個版本,傳統(tǒng)的有兩個,另外兩個是改編版本。這個戲與楊家將系列劇目中的《楊家歸西》中的“力殺四門”一節(jié)同名。這個劇目承接上一個劇目,講訴的是劉金定在壽州城外,遇到于道紅的人馬,最后她力殺四門,進得壽州城來。趙太祖得知外甥媳婦前來搭救,親賜御酒三盅,并且恩準她到西樓去探高瓊。這個劇目除了海倫石桂琴、李鳳玉曾經(jīng)錄制過磁帶版本外,目前市面尚無其他人演繹的版本。該劇目比較“背道”(少見),但是卻是一個比較見唱功的段子,石桂琴、李鳳玉的殺四門就極見唱功。
《力殺四門》中,劉金定誤認王天化是自己日思夜盼的丈夫高瓊,雙方交戰(zhàn)之后,方知道自己看走了眼,同時也將矛盾進一步激化,才使得力殺四門的“殺”字特別突出地展現(xiàn),劉金定的人物性格因此被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從而更好地烘托了“殺”這一主題。
四、《劉金定探病》講述的是高君寶殺入壽州城后,得了摘盔卸甲風,唱詞有言“要想君寶病體好,還得高山劉鳳英”。劉金定領旨探病,卻無意中聽到昏迷中的君寶在謾罵自己,心生怨恨,但又舍不得夫妻之情。最后劉鳳英還是進入了高君寶的病房,高君寶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放下了英雄的架子,向媳婦施禮賠情,最后夫妻二人和好。這里邊雖然描寫的是兒女情長,但是卻極具東北農(nóng)村文化色彩,類似小兩口吵架,床頭吵架床尾合,其唱詞“情綿綿意切切”,給人的感覺是新婚小夫妻的吵架,總是在歡笑中結(jié)束。
《劉金定探病》這個戲也有四個版本,一個是吉林省改編的譜子戲,另外三個是老藝人口述整理的唱詞。
五、《五雷陣》講述的是劉鳳英為幫助丈夫打退賊兵,擺下一座五雷陣,并且命令丈夫為前部先鋒,只許敗陣不許贏,只要把賊人引入陣中就給他記上頭功。劉金定擺下陰魂陣,擊死妖人于道紅。這里的擺陣不同于陰魂陣中的擺陣,該劇目比較“背道”,海倫市人民藝術(shù)劇院曾經(jīng)由李廣文和于國琴演出錄制過。早期的石桂琴、李鳳玉也錄制過這個相同唱詞音頻版本的《五雷陣》。
這個戲的唱詞與下一個《陰魂陣》的故事情節(jié)大同小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五雷陣》是劉金定殺死于道紅,而《陰魂陣》是老陀頭殺死劉金定。
六、《陰魂陣》這個劇目是二人轉(zhuǎn)中的“四梁八柱戲之一”,是許多藝人的看家戲。有“忽聽譙樓起了更”,和“豪王悶坐在大營”兩個開頭,其中涉及擺陣、引陣、罵陣、扎花帳、分家、哭陣、反正八門等。該戲大多數(shù)藝人以“壬辰轍”結(jié)尾,侯占芳和六香菊是以“工聲轍”結(jié)尾的。另外《陰魂陣》這個劇目,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梁子戲的代表,從未見譜子戲版本。而且它所涉及的文化內(nèi)容比較多,可見老藝人除了演唱功底,也是擁有一定文學功底的。里邊的二十八星宿、八卦、五色、八門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層次感,里邊眾多的人物組成,也為《陰魂陣》這出戲無形當中增光添色。
該劇目是因劉鳳英擺下五雷陣,擊死于道紅,于道紅陰魂不散,刮動陰風,到高山搬兵,搬請師父老陀頭下山為自己報仇。老陀頭在徒兒的激將之下,下了山峰,與豪王合作擺下一座陰魂陣。并且派人前去罵陣,雖然劉鳳英觀星望斗,搖卦一回,知道自己出馬必有災星,但是該死的小丫鬟卻成了她的催命符,劉鳳英在出馬前,來到了高君寶的行軍大帳。這里有的藝人將其分為一個戲叫《扎花帳》。扎花帳要是唱全了,要有小兩口分家,與《楊八郎探母》中的“分家”唱詞相同。但是現(xiàn)在的陰魂陣都舍去了。劉小姐進陣后,有哭陣一段,也有藝人喜歡把這一段拿出來,作為單獨的劇目叫作《哭陣門》。最后劉鳳英是完全可以戰(zhàn)勝老陀頭的,但是按照劇情需要,“陰魂陣不死劉鳳英,何人去轉(zhuǎn)穆桂英”,這才有“小姐聞聽合二目,連人帶馬一命坑”。還有一種結(jié)尾就是建國前的版本,劉金定沒有死,而是大破陰魂陣,石桂琴、李鳳玉的音頻磁帶就是這種劇情。按照這個邏輯,也就沒有了下面的兩個劇目。
七、《墓生高旺》講述的是劉金定死后,在腹中懷有一個嬰兒,前文劉鳳英哭陣門時曾經(jīng)表述,“自己懷胎有孕,是男是女摸不真,要是懷男留條后,要是懷女留門親”,而且劉鳳英在陣中給孩子取了名字,要是生男孩叫高旺,要是生女孩叫高素珍。梨山圣母趕到雙鎖山墓中救出小高旺,收高旺為徒,并教授高旺各種本領,文武齊學。十六年之后,梨山圣母把高旺的身世之謎告訴給他,并且告訴他,他的父親高君寶有難,讓他下山救父,為母報仇,這個戲到父子相認就算結(jié)局。因高旺下山時,師父贈送他兵器黑風耙一把,故而這個劇目也稱《黑風耙》。
該劇目是典型的“背道”曲子,很少有人傳唱。網(wǎng)絡上有兩個版本,唱詞相同,但是運用的曲牌略有不同,二者卻都盡顯梁子戲的風格。這個劇本是建國后經(jīng)過整理改編的本子,與下文的《四匣陣》大體都是一個出處,改編的本子永遠都被配以音樂性,失去了傳統(tǒng)文化的那種原有的內(nèi)涵。
八、《四匣陣》講述的是高旺如何戰(zhàn)勝老陀頭,怎樣為母親劉鳳英報仇雪恨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jié)束,也為全本的下南唐,也就是劉家曲子,或者說是南唐曲子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在傳統(tǒng)的二人轉(zhuǎn)劇目中,這是唯一的一個連貫性的連臺本劇目,它不同于現(xiàn)在吉林省改編的連臺本二人轉(zhuǎn),是地道的老藝人口傳心授,記載下來的,具有濃厚二人轉(zhuǎn)文化底蘊的劇目大合集。對于研究和解讀“劉家曲子”的劇情來說,既有利于傳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二人轉(zhuǎn)文化事業(yè),同時也能夠填補傳統(tǒng)二人轉(zhuǎn)該類研究的空白。
趙士涵,女,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學三班。
J805
A
1007-0125(2015)01-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