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棗莊學院,山東 棗莊 277100)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應用初探
杜娟
(棗莊學院,山東棗莊277100)
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tǒng)信息的傳播模式,為人們接受新觀念學習新知識提供了新的方式,也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微信以六個月內用戶破2億的事實為我們書寫了新的傳奇,也給我們的教育提供了新的靈感.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時間地點的限制,為學生打造無所不在的“普適學習”環(huán)境.本文從主要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及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促進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深入應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
信息社會已融入我們的生活,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也在隨之發(fā)生著變化.2012年隨著“微課程”的發(fā)展,學習地點也由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的教室轉變?yōu)榫W絡,而移動網絡的發(fā)展及手持智能終端設備(手機,iPad等)的普及,標志著教育技術走向了移動學習的時代.
目前的移動學習平臺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已開發(fā)好的平臺,我們只需要購買就可使用,但是這咱平臺的價格一般都比較貴,普通的學?;騻€人根本負擔不起;另一類是需要自己開發(fā),這種平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設計,但是卻需要開發(fā)人員具有較高的編程能力.這兩類平臺并不適合普通教師使用,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免費的,易操作的網絡平臺,因此把目光聚集在微信公眾平臺上.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正逐步地發(fā)生改變.2012年8月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公眾平臺,為新媒體環(huán)境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在這里微信公眾平臺不再是簡單的技術術語,而變成包含著傳播文化、社會心理、人際交往和生活方式等的時代命題.
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了三種賬號類型: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yè)號.其中只有訂閱號適用于個人申請,因此教學中我們應用訂閱號來實現(xiàn)移動學習.普通訂閱號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實現(xiàn)信息推送、平臺管理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下面我們從這三個方法具體說一下如何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實現(xiàn)移動學習的.
2.1信息推送
學習者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賬號后可以加入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可通過電腦進行后臺管理,外出時可用私號綁定公眾賬號完成信息推送,微信公眾平臺的普通訂閱號支持兩種形式的信息推送:信息群發(fā)和自動回復.
2.1.1信息群發(fā)
訂閱號的群發(fā)功能可以為學習者移動學習提供技術支撐.教師可按照教學設計的要求,在課前制作預習學習單,將上課需要用到的相關學習資料以文本、圖片、音頻、視頻或圖文消息的形式進行推送,也可以將較難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發(fā)送給學生.關注了公眾號的學生可以合理組織自己的時間,把知識劃分成各個小部分,碎片化的學習.
2.1.2自動回復
微信公眾平臺可以設置三種類型的自動回復:被添加自動回復、消息自動回復和關鍵詞自動回復.被添加自動回復是當學生關注到公眾賬號時自動向其發(fā)送的信息,一般設置些歡迎詞或者圖片.消息自動回復是當學生發(fā)送沒在后臺設置的關鍵字時,系統(tǒng)自動回復的內容,這里我設置的是“發(fā)送的消息已收到,看來你很努力,我很看好你喲!”以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關鍵詞自動回復是指當學生發(fā)送的內容包含設置的關鍵字時,會有相應的內容回復.這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發(fā)送關鍵字來獲得相應知識的解答.比如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微信公眾平臺教學中,當學生回復“進制”時可收到關于關鍵字的提示.按照提示輸入“2”后,收到“十進制轉換成非十進制的提綱”和制作好的微視頻.學生對這種方式感到好奇,興趣也高,主動地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也很高.
2.2平臺管理
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功能主要實現(xiàn)對消息的管理、用戶的管理和素材的管理三個方面.
2.2.1消息管理
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消息管理功能查看學生回復的信息,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實時給予解答.這種消息管理方式屬于學生與教師之間1對1的交流,就像課下的1對1輔導,既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能夠充分給予學生提問的心理保障.可以有效避免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提問被其他同學取笑的尷尬情況.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回復的內容,分析學生遇到的問題,調整課程的教學設計,以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2.2用戶管理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教師可以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后根據(jù)學生水平不同有針對性地發(fā)送給各個小組相應的學習內容.隨著課程的深入,教師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分析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再次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
2.2.3素材管理
教師向學生發(fā)送的圖片、語音和視頻需要先上傳到素材管理,在這里教師可以對上傳的素材進行編輯、下載和刪除操作,還可以將已上傳的資料進行整合,制作出吸引學生注目的圖文消息.微信公眾平臺支持兩種圖文消息的推送,單圖文消息和多圖文消息.學生收到的單圖文消息包括標題、封面和摘要三部分,多圖文消息最多可以編輯八條圖文消息,但一般不建議編輯太多,學生容易產生閱讀疲勞,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單圖文消息為主.除了學習內容有時也發(fā)送一些人生的感悟或鼓勵的話語,加深與學生的感情.
2.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3.1用戶分析
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分析了解關注學生的數(shù)量(用戶增長)及學生的基本情況(用戶屬性).可以實時了解新增人數(shù)、取消關注人數(shù)、凈增人數(shù)、累計關注人數(shù)以及學生的性別、使用的語言、省份分布及所使用的終端等,并以相應的曲線圖和數(shù)據(jù)表來顯示,簡單明了.
2.3.2圖文分析
圖文群發(fā)和圖文統(tǒng)計是圖文分析的兩大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這里查看到圖文消息中的每篇文章有多少用戶接收、圖文頁閱讀數(shù)量、原文頁閱讀次數(shù)量以及文章的分享轉發(fā)人數(shù)和次數(shù)等.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按照圖文頁閱讀人數(shù)、分享轉發(fā)人數(shù)進行排序,從而掌握不同時間段哪類信息最受學生歡迎.
2.3.3消息分析
教師通過這部分可以了解學生向公眾賬號發(fā)送的消息人數(shù)、次數(shù)、人均發(fā)送次數(shù)及不同消息關鍵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根據(jù)所顯示的數(shù)據(jù)或圖表,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學生與公眾賬號的互動情況,為1對1交流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
微信公眾平臺將學生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和無限的課下時間整合在一起,將能力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的教學目標整合為一體,達到課上與課下學習的無縫連接.充分發(fā)揮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開發(fā)課堂內外一體化綜合學習,培養(yǎng)學生“普適學習”習慣養(yǎng)成.
3.1最寬廣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生可以在自己需要學習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無線移動設備(如移動終端、具有無線通信模塊的掌上電腦以及手機等)和無線通信網絡獲取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因具有靈活性、便捷性、無線性等特點,可以提供給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我們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無所不在的“普適學習”環(huán)境.
3.2最高的信息到達率
微信公眾平臺通過手機等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瀏覽資訊傳遞消息,碎片化的時間得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方式是一對多的傳播,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與互動.直接將消息推送到手機,因此到達率和被觀看率幾乎是100%.加上微信特有的對講功能,使得交流不再限于文本傳輸,而是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的富媒體傳播形式,更加便于分享學生的所見所聞以及對知識的理解.
3.3最大化的自由選擇權
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堂外,讓學生選擇最理想的時間最適合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堂上,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參考文獻:
〔1〕Theo Hug.Micro learning:A New Pedagogical Challenge (Introductory Note) [C]//Micro learning Conference 2005.Australia,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6:7-12.
〔2〕鞠文飛.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移動設備教學輔導環(huán)境[J].計算機應用教學研究,2013(12).
〔3〕鞠文飛.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移動設備教學輔導環(huán)境[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3(12).
〔4〕方弘建.以微博微信為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探析[J].教育行知學院學報,2011(1):12-20.
〔5〕胥傳來.微博微信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應用特征分析[J].重慶通信技術學院學報,2012(3):22-40.
〔6〕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7〕.Martin Lindner,Peter A.Bruck.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2007Conference [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8).
〔8〕張麗莉.淺談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運用---以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為例[J].新西部:下旬?理論,2013(2).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7-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