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 楊麗麗
春天,是絢麗多彩的迷人時節(jié)。自古以來牽動著多少詩人的情懷,去為它萬千的風姿引吭高歌或低吟淺唱。
在古代經(jīng)典詩作中,詠贊春天的要數(shù)唐詩為多。一冊《唐詩三百首》,隨意翻閱俯拾皆是。自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杜牧的“十里鶯啼綠映紅”、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張若虛的“何處舂江無月明”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早已家喻戶曉,童叟能誦,流傳千古。
當春天踏雪涉水匆匆而來,白居易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西澗冰已消,春時令更迭,春光易逝。望著漸遠漸去的春天,詩人的思春戀春之情更是魂牽夢縈。請看:岑參的“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多么令人動容;李白的“春風不相識,何事人羅幃”,問得情深意切;段成式的“風輦不來春欲盡,空留鶯語到黃昏”,何其嘆息乃爾;杜甫的“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復(fù)醉,乘興即為家”不由發(fā)人深省;劉方平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道盡憂怨之情;王維的“日日人空老,年年春色歸”,更是無可奈何的感慨……這些多如閃閃繁星的詠春佳作,或描摹,或詠嘆,或抒懷,無不展現(xiàn)春天融注于詩人心中的意境,寄托著一種啟人哲思的情蘊。留含新碧”畫圖。同是這位詩人,他望著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景色,能不引發(fā)春游的興致?然而,在游賞中,高適驚喜“出門無所見,春色滿平蕪”的風光;吳融卻見“水上驛站初過雨,樹籠堤去不離鶯”的景致;雍陶欣賞著“津橋春心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的秀色;于良史只顧沉醉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意境之中;李昌符則傾訴出“春盡雨聲中,花殘野岸風”的心事;可杜牧卻緬懷起故友抒發(fā)了“閑步長堤不見人,帶葉梨花獨送香”的感嘆;岑參也觸景生情引發(fā)“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