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丹
[摘要]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的解決成為當前高校亟待解決的一項任務,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順應社會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基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結合社會環(huán)境,闡述了社會轉型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的表現,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鞏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對策,以期堅定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更好的指導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一、社會轉型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的表現
(一)大學生信仰的物質化
從馬克思主義角度來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歸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理想信念建立在一定的社會基礎上,這就決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須要以社會環(huán)境認知為前提。高校大學生的獨立性較差,面對當前社會多種不良誘惑,由于缺乏相應的判斷標準,大學生更加物質化,忽視了理想信念的價值,質疑信仰的意義,學生內心的精神世界無法同物質生活相一致。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淡漠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多種社會文化逐漸涌入我國。作為社會文化的接受者,高校大學生接受能力強,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一定的傳播作用,雖然學生對新事物和知識具有很強的求知欲,但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力度不夠,判斷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響[1]。高校教學過程中單方面重視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的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思想理念比較迷茫,存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淡漠的問題。
(三)大學生信仰的多元化、復雜化
高校中不斷融入的社會思想文化,對學生的判斷能力、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復雜的思想文化潮流使學生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動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存在強烈的享樂主義、自由主義和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影響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思想指導作用的發(fā)揮。在積極的理想信念文化中充斥著大量的非道德、非傳統(tǒng)和不正義的因素,如果學生不加以區(qū)分或做出錯誤判斷的狀況下,在多元化、復雜化的思想潮流中,則會使其引發(fā)多種信仰選擇問題[2]。
二、社會轉型期鞏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對策
(一)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使教學更具實效性
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發(fā)展需求,這就迫切的需要對思想政治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大學生正確的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真理性,將馬克思科學理念植根于每位學生的頭腦中,循序漸進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讓大學生主動、積極的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高校教育的重點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樹立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是了解馬克思主義內涵的前提,所以一定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及時了解大學生對現代社會問題的看法,糾正學生錯誤的觀念,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二)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方針
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培養(yǎng)及樹立是高校肩負的一項重要責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理念。高校在解決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把握好教育指導方針,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領導地位,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更好的處理傳統(tǒng)思想文化同多元文化的關系[3]。在此基礎上,高校還要增強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培育力度,讓學生意識到理想信仰樹立的重要性,并充分發(fā)揮師資方面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
三、結語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進入了快速的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深化,而作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主要場所,各大高校肩負著重要的職責。在此大背景下,高校要使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明確教育指導方針,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宋俊成,劉晶.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2).
[2]林艷,林松.社會轉型期“信仰危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與應對[J]. 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0(06).
[3]施惠玲,荊學民.中國社會轉型期信仰危機的歷時過程與克服路徑[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