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筆者到一所學校督導評估,在學校最顯眼處的一面墻壁上寫有兩行精心提煉的八字格言,一看便知是學校管理者所倡導的辦學理念。這兩句格言,切中了教育的本質,文字鮮活而不乏深意,以此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將其滲透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引領學生主動活潑地發(fā)展,確實能夠將學校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進行深度訪談時,向校長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墻上八個字可以看出校長您的辦學理念,能談談這八個字的深刻涵義嗎?”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校長應當能夠侃侃而談,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從思想的創(chuàng)生,到理念的凝結,再到文字的形成,說出一連串的精妙論斷與精彩故事??墒沁@位校長不但不能闡釋這八個字的深刻內涵,而且所說觀點甚至與這八個字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完全相背。聽了校長的話,筆者不由地問了一句:“那這八個字是怎樣形成的呢?”校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到外地一所學校參觀,看到這八個字很好,便復制了下來?!?/p>
學校是教育人、培養(yǎng)人、提升人的重要場所,以文化人也是其重要的職責與使命。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質的體現(xiàn),也是學校特色發(fā)展的動力,每一所學校都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社會背景、發(fā)展經歷,不同的學校造就不同的學校文化,也造就了不同的學生與人才。一般而言,學校的校訓、辦學宗旨、辦學理念,體現(xiàn)了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辦學思想的凝結與提煉,是融入學校運行機制血液之中、根植于全校師生心底深處的,這不僅僅是一排文字,更是學校管理者與教育者舉手投足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氣質。文字可以復制,但是,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學校文化形成的宏大氣場,又如何復制得了呢?
我們的一些教育管理者,外出學習,或是參觀學校,習慣于用照片記錄學校的精彩,特別是對學校的校訓、辦學宗旨等物質化承載的方式格外上心,回來以后生搬硬套、如法炮制,作為裝飾學校物質文化的樣本。殊不知,這樣的復制與借鑒只能是一種擺設,因為,物質文化背后的底蘊是學校根本學不來的,即使能夠移植過來,也極有可能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問題。
只有學校原生態(tài)創(chuàng)生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才是具有持續(xù)發(fā)展力的文化。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只不過管理者沒有將其挖掘出來并以物質化的承載體展示出來,沒有將其做大做強,把隱性的文化發(fā)展成顯性的文化。文化的魅力就是思想的魅力,文化的精髓就是精神的凝結,學校管理者如若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努力思考、認真發(fā)掘、科學構建、積極拓展,那么,真正屬于自己學校的文化體系,一定會逐漸地豐富與完善,而這樣的學校文化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文化。
當然,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管理者的學習與借鑒。學校管理者的眼界、思想與創(chuàng)造力是有差距的,優(yōu)質學校成熟的學校文化確實能夠給予其他學校以啟迪與幫助,但是,借鑒卻不等于復制,管理者學習借鑒的重點應當放在學校文化構建的過程、發(fā)展的經歷、挖掘的方式以及拓展的空間,而不是生硬地移植其外在的形式。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