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
龍頭山記
魯?shù)榈卣鹨詠淼倪@些天,本來是可以寫下幾段文字的,可是我寫不下去,我常常在電視面前邊看邊抹著微信,看看進入災(zāi)區(qū)的道路搶通沒有,紅石巖堰塞湖的排險進展如何,看看那些正在廢墟中搜索生命的武警戰(zhàn)士、人民子弟兵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專業(yè)搜救隊員,能否再有新的生命跡象發(fā)現(xiàn)。每天的新聞,都在催化著我的淚腺。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平時,再悲傷的事,我都盡可能抑制住自己,讓痛痛在心里,讓淚水咽下去。可是,在汶川地震期間,那么多天我都強忍著感動、惋惜的淚水,但到了看央視賑災(zāi)晚會的當晚,我再也抑制不住,當著妻子和女兒放聲大哭,把家人都嚇著了,我知道,我是被憋得太久了。
這一次魯?shù)榈卣?,其損失和慘烈程度,遠遠出乎了我的意料。108.84萬人受災(zāi),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zhuǎn)移安置,2.58萬戶8.09萬間房屋倒塌,4.06萬戶12.91萬間嚴重損壞,15.12萬戶46.61萬間一般損壞。光是這一組數(shù)字,就讓人不寒而栗。
8月10日,地震七日祭剛過,我們進入了震中龍頭山。才進魯?shù)榭h城,氣氛就驟然緊張,沿街或停放或穿行著各種大型小型的救援車輛和機械,身穿各種標志和紅黃藍綠各種色彩服裝的專業(yè)救援人員穿梭往來,操南腔北調(diào)各種口音的外地人都在急促地趕路。如此陣勢,即使不知道任何有關(guān)地震消息的外星人突然降落魯?shù)?,也會知道,肯定是出大事了?/p>
我們沒有出入災(zāi)區(qū)的通行證,幸好,縣文聯(lián)丁世新主席的表弟王開朝是十四野下屬企業(yè)的一包工頭,此人中等個頭,精干勇武,有點胖,長得憨厚忠誠,一看就是昭通漢子的硬朗實在形象。因為他在地震當晚6點,就帶著自己的施工團隊50余人冒著生命危險,挺進震中龍頭山,一直堅守在震中,用挖機和裝載機等大型機械打通生命線,建公廁,他的工程用車可以自由出入震中,我們有幸乘坐他那輛插著十四野標識旗幟的越野車,一路順利沿著他們早已打通的魯?shù)榭h城至龍頭山的公路挺進,并一路聽他講了好多的驚險和感人之事。
而這些恐怖的場景,就在地震以前,還是那樣的溫馨可人,還是那樣的云淡風輕。
地震當天,正值正午,龍頭山處于牛欄江河谷地帶,炎熱,一些人正在山坡上摘花椒,一些人則回家吃晌午,一些人坐在大樹下或者屋檐下乘涼,一些人正打著麻將下著相棋,一些人正在店鋪里討價還價,一些人正在為即將開學的孩子輔導家庭作業(yè),一些人正在為年底要回家完婚的兒子或者女兒準備著嫁妝,一些青年男女還在花椒林里打情罵俏?,嵥榉菜咨畹囊磺?,照舊進行著,沒有任何的異常和先兆??墒?,就在傾刻之間,大地突然發(fā)瘋一樣地搖晃,像正常人吃了搖頭丸,像瘋牛朝著頭牛士狂飆,只聽一聲巨響,龍頭山人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那些村莊和屋舍,就瞬間化為瓦礫,那些可憐的生命,就已經(jīng)斷氣。那些幸存下來的人,看到的故鄉(xiāng),只剩下一陣黃灰,以及黃灰散盡后呈現(xiàn)出來的那一堆堆殘磚碎瓦。一時間,那一聲巨響過后,烏蒙山安靜,朱提山安靜,龍頭山安靜,安靜得只聽得見哭聲和喊叫聲,那種劇烈,人間難找,地獄難覓。
信號不通,電話中斷。山體垮塌,道路阻塞。缺水斷糧,家園全毀。一位母親得知自己剛考上大學、才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女兒田應(yīng)先生命消殞,絕望至極,跳入河中,要不是好心人眼明手快,早已一命嗚乎。
這樣的地震,要是退回去幾十年,救援設(shè)備落后,交通嚴重落后,等人們徒步挺進災(zāi)區(qū),靠人背肩扛那些受傷的生命送出大山搶救,還不知要死多少人呢!即使在今天,國家如此強大,各種先進救援設(shè)備立馬調(diào)度現(xiàn)場的情況下,當晚挺進震中的難度,還是出乎了人們的想象。
還是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震中龍頭山,這是一個在一狹長壩子里依山臨水而筑的小鎮(zhèn),那些村落,大都分散在山坡上,或單家獨戶,綠樹成蔭,或三五戶自成小小村落,房屋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置一小菜園,栽些蔥蒜、白菜、青菜、茄子、蕃茄和黃瓜之類,再養(yǎng)些豬狗雞鴨。小鎮(zhèn)上的房子,凡是近幾年改造過的新房,幾乎都建成了磚混結(jié)構(gòu)的水泥磚房,大多建三至四樓,一樓門面,二、三樓以上人住,一樓或租給商販,或自己經(jīng)營店鋪,在此次地震中,房子大都只受了點輕傷,開點裂掉點灰土啥的,并無大礙。遭殃的是住在老街上的那些住戶,他們的房子大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而且都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平時就已經(jīng)風燭殘年,風雨飄搖的樣子,看上去滿是滄桑,這樣的房子,不要說6.5級地震,就是四五級地震,都會瞬間化為泥土。而受地震波及的重災(zāi)區(qū)火德紅、樂紅和鄰縣巧家的新店、包谷垴等地,那些散落在山坡上的村落房舍,大多都是些土木結(jié)構(gòu)或者就是亂石支砌的房子,老百姓都在這些地方生了根發(fā)了芽,居住了好幾代人了,誰也沒有經(jīng)歷過如此劇烈的地震,誰會想到,正是這些為他們祖上幾代人遮風擋雨的家,竟然在8月3日這一天,成了他們的墳?zāi)?。這一點,他們永遠也不會想到,老天,竟然會和自己開這么一個天大的要命的玩笑。
在龍頭山老街,站在那早已夷為平地的廢墟面前,我沉重得說不出一句話,無數(shù)次哽咽,我知道這一片廢墟,已不是地震剛發(fā)生時的模樣了,早已被那些最可愛的人,被那些大愛無私從全國各地連夜馳騁趕來的專業(yè)搜救人員們翻了無數(shù)遍。那些士兵,好些人的手都刨得鮮血淋漓,日夜鏖戰(zhàn),在黃金救援七十二小時之內(nèi),我知道,他們都是不會睡眠的神。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拯救那些還細若游絲的生命。
地震當晚,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更是第一時間趕赴災(zāi)區(qū),省市縣領(lǐng)導連夜起程,奔赴一線,武警部隊10分鐘內(nèi)就趕到了災(zāi)區(qū),創(chuàng)造了地震救援史上的神話。當?shù)厥┕て髽I(yè)、愛心人士、志愿者也隨即趕赴災(zāi)區(qū),開展救援。王開朝告訴我們,當晚那種陣勢,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還害怕。天上暴雨如注,山上滾石亂飛,山體隨時都有可能垮塌。王開朝說,施工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駕駛著挖掘機、裝載機在不斷推進,可是哪抵得上地震抖松破壞的巨大威力和瓢潑大雨的沖刷。那些路,剛清理完,又被堵斷。前方急需要救援,后方又道路不通,省市領(lǐng)導和救援人員心急如焚,只能冒著生命危險,從河溝里鉆,從隨時可能塌陷的山體上一步步艱難挺進。那一夜,三十公里的艱險之路,有可能就是一條死亡之路,一條不歸之路,可是,這條只能在美國災(zāi)難片中才能見到的兇險之路,還是被那些肩扛擔當和大義的人走過了,被那些心存大愛、義薄云天的英雄和漢子們走過了,攻克了。
可是,誰又知道,為了鋪就這條生路,有的人,就再也沒有回來,成了這條生路的墊腳石。比如拉炸藥第一時間挺進龍頭山搶通生命線的梁龍州。他走了,可是他七十多歲的老母、妻子和一雙女兒,還眼巴巴地在家中守望著他的歸來。
還有那些更為慘烈的村莊,比如甘家寨,這是一個居住著30余戶居民的美麗村寨,可就在一瞬之間,這個村莊和留守村里的54條生命,就從此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這些逝去的生命,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因為村里的成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掙錢去了。試想,當他們得到噩耗,回到甘家寨,哪里還找得到家的方向,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只有那一堆還彌漫著死亡氣息的黃土。
農(nóng)村人固守養(yǎng)老送終的理念,可是,甘家寨,被一場地震,剝奪了所有子女們?yōu)槔先怂徒K的權(quán)利,他們找不到罪魁禍首,找不到元兇,他們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他們不知道是誰,發(fā)動了這場地震,更不想把責任,推給任何人,包括蒼天和大地。于是,有人說,生有地頭死有路,這一切都是命??墒撬麄兿氩煌ā8始艺赫l惹誰了,未必54個人的命,都驚人地一樣?甘家寨那些可憐的人,他們找不一個親人死亡的理由。他們寧愿相信,自己的親人,早已搬進了一個美麗的新農(nóng)村。
你看,在災(zāi)區(qū),那些龍頭山的漢子們,他們正在搭建自己的新家園,那些戴著孝帕的婦女,正在為前來救災(zāi)的救援人員炒菜做飯,他們的心里又何不悲痛,可是他們知道,活著的人,還得繼續(xù)下去,還有孩子需要上學,還有老人需要贍養(yǎng),還有著長長的路,需要自己去跋涉,還有一座座高山,需要去翻越。
遙想清朝乾嘉時期龍頭山產(chǎn)銀的盛世圖景,想想當年正是龍頭山這些連綿起伏的群山寶庫,支撐起了朝廷財政的大半壁江山??墒堑搅私裉?,在一場6.5級的地震面前,房屋倒下了,江河斷流了,唯一沒有倒下的,還是那座屹立萬年不倒的龍頭山,和龍頭山人那墻倒了扶起來,照樣是故鄉(xiāng)的不朽精神。
火德紅記
8月17日,我們走進了與龍頭山一衣帶水的地震重災(zāi)區(qū)火德紅鎮(zhèn)。
與龍頭山相比,我們更有著一種切膚之痛,因為就在去年初,受當?shù)攸h委政府的邀請,我們組織了一個二十多人的作家采風團,在火德紅地面上進行了兩天的采訪。那次采訪,讓隨行的作家朋友大為吃驚,沒想到火德紅近在咫尺,卻很少為人知曉,真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待嫁新娘。
印象中的火德紅,道路平順通暢,與縣城連接的主干道,全鋪了柏油,就是通村公路,也正在施工硬化。那些山,雄渾、大氣,烏蒙山之氣勢得以磅礴展現(xiàn),山上綠樹成蔭,莊稼茁壯,偶爾散落一小小村落,不時傳幾聲雞鳴和狗吠,牛叫或者馬嘶。冷不丁,還會在一山道上偶遇背著花花綠綠嫁妝的迎親隊伍。或者一騎摩托車的小伙把裝在車尾的音箱音量調(diào)到最大,放著時下最流行時尚的歌曲,狐貍一樣從你身邊飚過?;蛘撸焕H馱時鮮蔬菜到集市上售賣的老者,老遠就朝你打聲招呼,喂,同志,請飯沒有,或者問一聲,克(去)那點,慢慢走。
這里的民風,就還保存得如此完好,沒有因為銅臭味的浸染而變質(zhì),實為牛欄江畔之一塊凈土。
火德紅有著很多好吃的美味,尤以火德紅村和鵲落村的洋芋出名,皮薄而光滑,形扁平,看上去很有些萌的感覺,吃起來更是爽極了,綿悠悠、香噴噴的,回味無窮,吃了一個還想再要。這里的土雞和豬大都放養(yǎng),喂自己家種出的糧食,肉質(zhì)細膩,清香四溢,那完全就是一種大自然的味道,沒有任何修飾的成分。這里的鮮菜和水果更是一絕,沿牛欄江一線,無論是李家山和銀廠村的核桃,還是南筐村和機車村的蒜苔、蕃茄、四季豆和黃瓜等,都比魯?shù)楹驼淹▔螀^(qū)的成熟得要早,往往提前月余上市,滿足了小城無數(shù)食客的食欲。
還有那咆哮了億萬年的牛欄江,完全就是一副昭通人勇敢堅韌、敢做敢為、俠膽義膽的形象,逢泥開路,遇石繞道,硬生生在磅礴烏蒙群山中殺出一條生路。這樣的特質(zhì),顯然是江邊人家最為喜歡和向往的,不然,他們怎么會不要命了,把房子就建在江的堤岸上,有的吊腳樓,柱子就伸在江的邊沿。一棵數(shù)人圍抱的核桃樹以其巨大的樹冠,如一把大傘一樣為江邊人家遮風擋雨。那些男人,在氣溫高達40度左右炎熱伏天,只穿一大褲衩,趿一雙塑料拖鞋,泡一杯濃茶,坐在江邊的大樹下打牌聊天,神吹海侃,他們抬頭,只能看見一線藍天。女人們,則坐在樹蔭下納鞋底做針線活,擺點姨媽話,常年說不完,而且常說常新,歡聲笑語不斷。江邊人家的孩子,天生就有好水性,個個都是水里的浪里白條。對面人家,生活習性與魯?shù)榛鸬录t的人家相似,上游是曲靖市的會澤縣紙廠鄉(xiāng),下游則同屬昭通市巧家縣的包谷垴和新店鎮(zhèn)。兩岸人家你來我往,或打親家或做生意,都幾代人了,大家友好相處,和和睦睦。甚至站在對岸大喊一聲,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就有人常常隔江喊話,問個好打個招呼,抑或擺個家長里短。
尤其要說下的,是江邊火德紅鎮(zhèn)李家山的紅石巖珍珠硫磺溫泉。溫泉為修昭巧公路偶得,溫度在36度左右,在夏天比地面溫度還低三四度,所以來這里泡溫泉,自然就成了避暑美事,這樣的好事,在熱帶地方,恐怕難找。尤其值得一說的是,其含硫量特高,那水卻清亮見底,用手一拈,仿佛從指尖滑過的不是水,而是一上好的綢緞,想想這種感覺吧,泡在這樣的溫泉里,是何等的愜意。當?shù)厝艘姶嗣朗拢灾骱唵伍_發(fā),搭了幾個簡易換衣棚,建了四五個簡易水池,高低錯落,那水是長流水,從上面灌進來,從下面淌出去,所以池子里的水,每時每刻都是新的,如此好水,除了紅石巖溫泉,還真是難找。
就在去年,我們作家采風團在這個池子泡得不想起來。大家泡在池子里,觀江濤澎湃,看兩岸炊煙,聽柳樹蟬鳴。尤其那頓晚飯,全是當?shù)剞r(nóng)家菜,黃燜雞,酸湯涼粉,老豬腳,涼拌黃瓜,當?shù)匦』ㄉ祝~,小青菜,再喝上江邊人家自釀的包谷酒,就著朦朧的月光,江邊人家的那種舒坦和自豪,哪一樣是外面能比的,那清香,那回味,那感覺,至今難忘。
可是,誰會想到,世世代代在這里住了無數(shù)代人的江邊人家,那些只有從老輩人那里聽來的垮山堵斷江水的傳說,竟然在這一代人應(yīng)驗了。
今天,當我們走過火德紅中學災(zāi)民安置點,當我聽到那些熟悉鄉(xiāng)音,當我看到那些親切的面孔,他們要么白紗布包著頭上的傷口,要么頭上包著白色的孝布。我不忍和他們說話,我老是怕觸及他們的淚點。但見到我們,就像是見到親人一樣,圍過來擺地震發(fā)生時的慘境,以及他們家的損傷情況。我不敢多問,更多的是他們主動訴說,是的,我知道這次地震,他們被嚇著了,天天都聞到死亡的氣,沉重得他們沒有多余的心思和時間去說話。鎮(zhèn)上的阮孝輝副書記告訴我,地震當晚,大雨傾盆,鎮(zhèn)里的書記臧爾方和鎮(zhèn)長王小虎就在第一時間組織指揮搶險救災(zāi),幾個建筑企業(yè)主黃總和王總也在第一時間調(diào)集了施工機械,連夜冒著生命危險,搶通通往紅石巖溫泉的道路。那些傷員,要么用人輪流背,要么用簡易擔架抬,大家都在拼命搶救生命。老百姓都知道,江水正在上漲,而且是每小時上漲一米的速度。但是,還是有那些留戀財物的村民,哭喊著要奔回去取財物,有的村民還拉著自家的豬羊或者牛馬,恨不得把家中的財產(chǎn)都給搬走,這又給鎮(zhèn)里救災(zāi)的干部出了一道難題,又要出力,還要動腦說服那些往下流走的群眾。那一瞬間,真是有種世界末日來臨,大家拼死逃命的感覺。時間就是生命,在那一瞬間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好在,4日凌晨一點左右,十四集團軍某部官兵先遣部隊就已趕到災(zāi)害現(xiàn)場,積極展開營救。在鎮(zhèn)村兩級干部的通力配合下,調(diào)用大型挖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疏通道路,排除險阻,搶救傷員,展開了一場生死營救。
在安置了1200多人的火德紅中學安置點,我見到了45歲的李世芬,地震發(fā)生時,她的丈夫易孔志和21歲的兒子易生文在沙地里摘花椒,兒子因為前久外婆死在浙江,才去奔喪回來不到十天,就在地震中被山上飛下的巨石砸中,當場喪命。地震發(fā)生時,80歲的婆婆易秀秀睡在耳房里,當場被垮塌的墻體打死,她剛從門外提水進屋,就被埋進了廢墟,要不是外面路過的人聽到她的呼救聲,十余人趕緊把她從泥石中刨出來,她也再劫難逃。在地震中,李世花的婆婆、丈夫和兒子都不幸遇難。說起家中的不幸,李世芬淚眼婆娑,泣不成聲,盡管地震已經(jīng)過去幾天,但失去親人的悲痛,還是像瘟疫一樣纏繞著她,讓她欲罷不能。
代洪斌算得上紅石巖村的致富能人了,在小鎮(zhèn)上有四個門面,經(jīng)營化肥和農(nóng)副產(chǎn)品,連同房屋等固定資產(chǎn),損失達100余萬元。地震發(fā)生時,他正在江對岸的會澤縣收購花椒。那山崩地裂的恐怖一幕,他歷歷在目,在往回趕的路上,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沿路被山上滾落的石頭砸爛的汽車,或者是被垮塌的山體掩埋的房舍,還有就是不斷上漲的江水。眼前這兇險的場景,讓他對家人無比擔憂。當在電話里得知家里老婆親人安好時,他懸著的心才終于落下。趕回村莊后,他也加入了組織群眾疏散村民的行列中。代洪斌說,這次地震,他們紅石巖村死亡了13人,還有7人失蹤,說到此處,淚水滾出了他的眼眶。都是鄰里鄉(xiāng)親,扯著雞毛雞骨疼,代洪斌又怎能不傷心呢?
65歲的卯翠蘭老人面帶笑容給我講述了她家的事。她說,地震發(fā)生時,她和老伴正在山上摘花椒,只聽一聲巨響,就見山體崩塌,房屋倒地,江河阻斷,滿地黃灰。還有大小不一的石頭從他和老伴的身邊飛來。但是那一瞬間,她和老伴最先想到的,還是她的盲人孫子。孫子才八個月媽就死了,父親又到城里打工,孫子與老倆口相依為命。情急之中,老李哪顧得上自己的安危,冒著被石頭砸死的危險,在亂石中左退右讓,才終于奔回家中去救孫子。一看現(xiàn)場,老李傻眼了,家中的土房子早倒成一堆泥土。幸好,他聽到了孫子的呼救聲。真是蒼天有眼,上天給你關(guān)上一道門,必然給你打開另一道門。正是一根橫梁,支起了一個三角空隙,保住了孫子的一條性命。老李趕緊奔過去,因形就勢,費了好大的勁,才終于把孫子給救了出來。卯翠蘭老人告訴我,在縣城醫(yī)院,醫(yī)生對她孫子照顧可好了,傷勢大為好轉(zhuǎn),還每天拉著他鍛煉身體,孫子可高興了,說想回家,可是,他哪里知道,爺爺奶奶都沒有家了,家,早已被堰塞湖淹沒在了水下。
不過,卯奶奶一家是幸運的,她說,只要人在,其他的都不管了。
站在水位升高100余米的堰塞湖邊,抬頭便能看到堆在江心的那一千多萬方的堰塞體,正在當?shù)負岆U的武警水電部門的官兵告訴我們,那堰塞體長300余米,寬700余米,如此龐大的體量,要是人力施工,即便愚公在世,也不知要數(shù)十年才能完成,可是,在大自然的抖動面前,就在彈指之間便形成了。想想,這人類是何其渺小。
再抬頭看看右側(cè)山體,遠遠看去,那里只有一堆黃土,可是誰又知道,那個叫王家坡的地方,地震前居然還有一個村子,村里還居住著幾十戶人家,50余活鮮鮮的生命,就埋葬在那一堆黃土之下,今天,就是見一面他們的尸首,都難于上青天。隨行的人還告訴我,就在相隔不遠的光明村,那個以盛產(chǎn)花椒出名的村落,也和王家坡一樣的命運。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回過頭,眼前正是那個橫渡堰塞湖救人,才差五米就到對岸,余震來襲,石中頭部,不幸犧牲的衛(wèi)生兵謝樵的遇難地。那個年僅24歲的小伙子,一個多么陽光帥氣的孩子,那是一個還將要承擔養(yǎng)老送終重擔的孝順的獨生子,就這樣樣葬身于這個惡魔一樣的堰塞湖。他走了,可是,他的魂卻永遠留在了這里,他的這種精神,永遠注入了牛欄江兩岸大山的每一根毛細血管。當有人指著謝樵殉難的位置時,我轉(zhuǎn)過了頭,我寧愿相信,謝樵,永遠都還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暢游。
在災(zāi)區(qū),還有很多英雄的名字,早已刻在了人們心中,總是讓人感動。地震發(fā)生時,一手推開前來辦事的女孩的龍頭山鎮(zhèn)派出所所長夏大猛;地震發(fā)生后,冒著生命危險搶修牛欄江大橋至天花板公路到老屋基路段的“生命線”,不幸被石頭砸中的魯?shù)榭h交通運輸局安全觀察員繆方洲;一直堅守在運送物資、轉(zhuǎn)運傷員、提供保障,一直奮戰(zhàn)在救災(zāi)第一線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難的巧家縣公安局警務(wù)保障室民警楊洪仟;抗震救災(zāi)中累倒犧牲的巧家縣村民小組長周清順;把生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英雄田應(yīng)先……現(xiàn)在,他們已然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但是他們的父母寧愿要一個鮮活的兒子和女兒,因為他們更需要一個能夠給他們溫暖的親人??墒牵@些都沒有了,早已隨著那場地震遠去。今天,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默哀。
站在災(zāi)區(qū)的土地上,滿眼看到的,都是那些可憐的鄉(xiāng)親們悲傷的臉,都是那些淹沒生命的黃土和泥石,都是那些扼住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魔爪。為什么地震中那些垮掉的房子不是水泥房,而是土墻瓦房?為什么那些可親可愛的鄉(xiāng)親們就只能住在這早已喪失了生存條件甚至時刻因為地震、洪災(zāi)、泥石流可能奪去生命的崇山峻嶺之間,而不是住在廣州或北京,或者成都和昆明?可是仔細想想,他們能嗎?他們恨著這片土地的惡,可是他們更熱愛著這片土地的哺育和恩賜,要真是離開了這片土地,他們會無所適從,不辯南北。這也或許就是那些在城里打工掙了錢,也一樣要回到山里修一幢小樓的注解。即使被一次又一次地震震垮了,他們還是要守著這一片土地,這一方水土,這一塊叫做故鄉(xiāng)的土地。
正像那個地震中的小女孩用紙巾給父親擦干眼淚一樣,她說:“爸爸,別哭,家沒了,但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p>
那一瞬間,回頭看看那些曾經(jīng)在此次地震中,因為時逢搶收花椒的季節(jié)而救了無數(shù)人性命,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救命樹的花椒樹,我再一次淚流滿面。
這一次,是感動的淚水,是感恩的淚水。
在災(zāi)難面前,我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好,該做什么好,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和一只螞蟻有什么兩樣?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兩個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神靈。我仿佛看到,烏蒙山的山山嶺嶺,都站滿了和那個擦去父親眼角淚水的小女孩一樣的孩子,堅強的孩子。
魯?shù)橛?/p>
魯?shù)椋@個可憐的孩子,似乎從一出生,就先天不足,犯了地震的病,在我的印象中,自2003年以來,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三次破壞性地震。專家說,魯?shù)椋靥幮〗瓟嗔褞?,這就注定,在中國的版圖上,魯?shù)檫@個苦孩子,要比別人堅強。
魯?shù)?,其實是個上好的地方,好到我常去了還想再去。因為,那里除了風景美人厚道,還住著我的親人和朋友,我和他們,都有著割舍不斷的血脈。正如發(fā)生在8月3日中午的地震,我也站在地處昭通城六樓的家中,與魯?shù)榈挠H人和朋友,一起經(jīng)歷生與死的顫栗。
不過,在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訴苦,讓地震的悲傷無限彌漫,我寧愿回到過往,把魯?shù)榉旁谛闹?,去任意懷想?/p>
朱提銀和櫻桃,這是魯?shù)榈膬蓚€關(guān)鍵詞:一硬一軟,一白一紅,一個塵封于歷史,一個從鮮活的季節(jié)里走來,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果朱提銀可以成為魯?shù)榭h歷史的代名詞,那么,櫻桃無疑也可以映照出魯?shù)槿私袢丈钪白?,鮮活、紅潤、生動、富足、生機勃發(fā)。
魯?shù)榭h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陽區(qū)27公里,距昭通機場和火車站均為35公里,昆水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從高速公路飛馳的車窗里向西南望去,壩子開闊,土地肥沃,良田萬頃,河流縱橫,四面環(huán)山,儼然水鄉(xiāng)風韻,難怪人們給魯?shù)橐粋€讓人心馳神往的美譽——烏蒙江南。
這是一方養(yǎng)人的水土,碧綠的稻田一望無垠,滿山的紅蘋果香飄十里,肥壯的黃牛在河岸悠然自得地啃著青嫩的水草,野鴨在硯池山湖畔嬉戲調(diào)情,農(nóng)閑的村民在村口拉著家常,休閑的小城人常常在夕陽下手挽手走過田野中的湖畔,時光似乎在這里停滯,歲月更像在這里休眠。魯?shù)?,和她鄰近的昭陽區(qū)有著近乎一樣的氣候特點,12.1℃的年平均氣溫,低緯度山地季風氣候,使得魯?shù)樗募緶夭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更像是昭陽區(qū)的后花園。當你在那些車水馬龍的一二線城市煩膩了,到魯?shù)閬硐?,來休閑,感受一下高原上水鄉(xiāng)一樣的鄉(xiāng)村晚景,體驗一下伊斯蘭風情濃郁的小城建筑、飲食文化,品嘗一下回民們精心烹制的烤全羊、烤雞、牛肉串、蕎面湯、油香和糯米粑粑,豈不愜意,何等舒心。
魯?shù)樾≌铝翞?,是近幾年才開發(fā)的一處休閑度假勝地,一灣形似月牙的清水湖,把四周的青山綠林全映到了水中,微風起時,清波皺起,樹影綽綽,朦朦朧朧,儼然就是一幅美輪美奐的水粉畫了。湖的旁邊,建有伊斯蘭風情的仿古建筑,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與自然山水相親相融,和諧自然。小街上,當?shù)鼗刈逋呐胫频臎龇?、炸洋芋等各色小吃?yīng)有盡有,如有興致,盡可以在一個小吃攤前落坐,美美地吃上一碗,好好品嘗一番魯?shù)榈奈兜馈?/p>
河谷的下游,兩列青山蜿蜒,一條清冽冽的小河從山谷中嘩嘩流淌。那水清徹見底,兩岸水草豐茂,小魚和蝦米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暢游。山谷兩邊的河岸和山坡上,當?shù)剞r(nóng)民種植了滿山遍野的櫻桃樹。春末夏初,綠葉繁茂,又大又圓的櫻桃紅成一片,把山谷中嘩嘩流淌的小河水映得彤紅,直誘得游人垂涎欲滴。走進櫻桃林,征得主人的同意,你可以任意采摘林子里最紅最嫩最圓最大的櫻桃,那皮嫩得像要淌水的感覺,真不忍用手去拿捏它,輕輕放入口,舌頭一動,瞬間即化,其肉細膩,甜蜜適中,味道純正,沁人心脾。來到櫻桃林,你可以想吃哪顆就摘哪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直吃得肚兒滾圓,牙齒酥麻。
河兩岸的山坡上,時不時就露出一兩個青瓦白墻的居民院落,綠樹掩映,泉溪潺潺,庭院灑掃得干干凈凈,偶有雞鴨在院角穿梭鳴叫,小院一下子生動了許多。這是魯?shù)榭h才興起的農(nóng)家樂,規(guī)模不大,每戶人家可同時容納二至三桌客人,正好適中,既不冷清,又不繁雜,來上一兩桌人,倒更像是來了走親串戚的遠客,其樂融融,親似一家。每一戶農(nóng)家樂,都能做當?shù)厣虾玫氐赖霓r(nóng)家菜,什么黃燜土雞、豬腳砣砣肉、蒸老臘肉、涼拌野生折耳根、糊辣子淡白菜、石磨豆花、燜蠶豆飯,哪一樣不是能撐破肚子的美食啊?城里居住的人們,要是不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來小寨品嘗一回甜櫻桃,吃上一頓農(nóng)家飯,豈不遺憾?
來到朱提銀都魯?shù)椋烁惺茑l(xiāng)村美景,品嘗甜蜜櫻桃,吃地道的農(nóng)家飯,更應(yīng)該品讀一下這里輝煌的歷史。說到魯?shù)榈臍v史,自然得提到連綿巍峨的群山——朱提山,此山別看生在魯?shù)檫@種小地方,卻因其盛產(chǎn)朱提銀而名揚華夏,魯?shù)榭h因此而得朱提銀都之美名。
查了一下史料,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境內(nèi)樂馬廠一帶就開始開采冶煉朱提銀。到西漢時,朱提山一帶已成為朝廷鑄造銀幣的地方,因其產(chǎn)量高、成色好而名揚全國。到東漢時,其開采、冶煉技術(shù)日益精湛,逐漸興盛。到了清朝,朱提銀的開采處于鼎盛時期。說到朱提銀,就不得不說一下樂馬廠這個曾經(jīng)滄海、輝煌千年的地名了。樂馬廠銀礦位于今龍頭山鎮(zhèn)朱提山下,在魯?shù)榭h城西南40公里的八寶村。就在當年盛產(chǎn)銀礦的朱提山,當?shù)刂两襁€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大佛巍巍體至尊,仙人洞里方修成。五臺營盤青龍現(xiàn),一堵照壁朝老君。蘿卜西瓜觀音種,紅巖黃礦地內(nèi)存。一片金鐘打得響,龍頭擺尾奔天生。可見,在當?shù)乩习傩盏男哪恐?,朱提山不僅是一座富貴之山,更是一座精神之山。
據(jù)史料記載,朱提銀開采最鼎盛時期,以老君山為中心的10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礦洞無數(shù),四通八達,有天成洞、萬昌洞等30多個礦洞,洞深幾百米至上千米,里面有辦案的“官坊”和趕集的“豆花鋪”、“草鞋鋪”,甚至還設(shè)有唱戲的“鬧堂”等,整個山體內(nèi)完全就是一個小社會了。歷史的車輪輾到清乾嘉時期,鼎盛繁華,在朱提山云集了10萬采礦工人,年產(chǎn)銀達50萬兩,銅1800公斤。當時,整個樂馬廠礦區(qū),大小廠洞滿山皆是,僅冶煉大土灶就達到48個。整個樂馬廠礦區(qū)爐火熊熊,店鋪無數(shù),會館林立,道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從礦區(qū)到縣城40公里的銀道上行人如織,馬鈴清脆,繁華異常,人乏馬困,流金淌銀。探尋古人的足跡,想象當年的盛事圖景,也夢回一次漢唐明清,來一回魯?shù)?,就真是值了?/p>
要說魯?shù)榭h的文物古跡,自然還有很多,這里還有著新石器時代遺址、南方絲綢之路古驛站、名播中原的新街坪地營古戰(zhàn)場遺址和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間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拖姑清真寺,只要感興趣,底蘊豐富的朱提文化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典藉。
來魯?shù)橐惶?,看夠了美景,品嘗了美食,品讀了古跡,如果還嫌不夠的話,自然可以買上一點魯?shù)榈奶厣廉a(chǎn)了,比如小寨櫻桃、龍頭山辣椒、紅富士蘋果、清真牛干巴、麥芽糖,這些享譽四方的美食,都和其他地方同類產(chǎn)品有著諸多的不一樣,更地道,更好吃,何不帶上一點,慢慢品嘗,讓魯?shù)樵谀X海中消失得慢一點,再慢一點,甚至去了還想再來。
魯?shù)?,這個有著烏蒙江南美譽的孩子,經(jīng)過這一次次地震和風雨的洗禮,不出落得堅強都不行,她美麗、大方、厚重,值得品味,值得向往。
巧家記
在“8·03”地震中,巧家,已然成了重災(zāi)區(qū),78條生命頓時消隕。那些破碎的山河,淚流滿面,慘不忍睹。令今天不懂事的子孫們,還以為這片土地,原本就如此猙獰。
事實上,在古稱堂瑯的巧家,視線所及的銅運古道及金沙江筆直的崖壁上開鑿出的狹窄棧道,無不標識著這塊土地的厚重和久遠。巧家,無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先秦古蜀國時期,在巧家老店鎮(zhèn)一帶的堂狼山中,就已經(jīng)設(shè)置了堂瑯縣。勇敢、聰明、智慧的古堂瑯人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光耀史冊的堂瑯山銅礦采冶文化,使堂瑯山成為堂瑯洗、朱提洗的鑄造之都,成就了朱提銀、東川“京銅”的光輝歷史。堂瑯山,毫無懸念地獲得了“漢洗之鄉(xiāng)”、“世界白銅之鄉(xiāng)”的美譽。
巧家,是個有著豐富色彩的地方。這里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背倚群峰,金沙水環(huán),面朝青山,一排排或古老或現(xiàn)代的街道沿江順山而建。處于金沙江中上游地段,相對較高的海拔和群峰包圍的地貌,形成了巧家河谷獨特的干熱氣候特點,二三月里,當高高的群山之顛積雪覆蓋,江邊的巧家已木棉花開,花紅柳綠。盡管在炎炎夏日,仍舊微風徐徐,白云藍天,空氣純凈,視線通透。綠油油的蠶桑樹像是抹在江邊的碧翠色塊。大片大片的甘蔗林在金沙江畔的微風中掀動綠風柔浪,使得這座山中的江邊小城憑添了幾分生動和風情。金沙江帶著大地的顏色時而咆哮如雷一瀉千里,時而暗流涌動貌若平靜。進入深秋,堂瑯群山層林盡染,秋葉紅遍,黃綠相間,深深淺淺,濃濃淡淡,虛虛實實,層次分明,美不勝收。冬天的巧家河谷也許會有幾分遺憾,因為整個河谷根本就沒有冬天的影子,大多數(shù)日子艷陽高照,天藍云白,大片大片的綠畫滿了巧家的山川大地。數(shù)九天出門還可以大秀一身短袖襯,在滇東北高原,也只有巧家人才能享受這樣的好時光了。不過還好,大藥山群峰正好飛花積雪,讓巧家人的眼睛終于可以感受一下冬的顏色了。
巧家,是個煙火味十足的地方??h城位于金沙江東岸,這是一座不僅有著燦爛歷史,更有著地道煙火味的地方。心靈手巧的巧家人像祖先侍弄銅器一樣,在吃上用足了智慧做足了工夫。在巧家,不去品嘗一下當?shù)氐木矸?、涼米蝦、破酥包子、沙鍋米線、熨斗粑、油炸茨菇、炒攀枝花等地方特色小吃,就算沒有真正品嘗過巧家的味道,算是白來一趟了。芒果,是巧家人最得意的水果,金燦燦的色澤,飽滿圓潤的果型,在綠葉叢中顯得格外誘人,甜而不膩,酸甜適中。有著“水果之王”之稱的巧家芒果,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堂瑯人后裔和外來游子饞涎欲滴的食欲,那些來到巧家的外地人,吃不了還“兜”著走,再沉重的行囊都要帶上幾斤,和親朋好友一同分享。小碗紅糖,也是巧家一絕,香氣濃郁、色美味正,含糖量高,營養(yǎng)豐富,還具有補血、抗衰老、加快人體新陳代謝等食補作用和排毒養(yǎng)顏功效。產(chǎn)糖的季節(jié),走在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背著竹背簍的賣糖人的身影,小碗紅糖,無疑已成為人們口里“割”不下的“甜”了。
巧家,是個山水靈動的地方。有的地方有山缺水,有的地方水多山少,更有的地方山水嚴重缺席。像巧家這種擁有眾多大山和江河的地方,實在可貴。山是巧家的脊梁。位于巧家縣境內(nèi)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藥山山體面積520平方公里,主峰金頂山海拔4042米,因出產(chǎn)各種藥材而得名。藥山呈北東走向。西坡地勢陡峭,南坡地勢平緩,在藥山的核心區(qū),美麗神秘的高山巖溶景觀比比皆是。站在藥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烏蒙群山都像是一個個跪拜的臣子,金沙江和牛欄江環(huán)山而過,如龍盤踞,氣勢非凡。大藥山,顯盡其無限的尊貴和威儀。藥山,還是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之山,這里曾是古代盛產(chǎn)銀、鉛、銅,創(chuàng)造了燦爛“堂瑯銅”文化的堂瑯山的主峰。以大片烏蒙冷杉為主的針葉林和以高山櫟為主的常綠闊葉林是這座高大雄奇大山群峰中難得的原始森林。春夏,滿山蒼翠,郁郁蔥蔥;深秋,一派金黃,野果飄香;入冬,漫天飄雪,粉妝玉砌。一年四季,適宜冷暖氣候特點的各種珍貴野生藥材、珍稀植物在叢林之下孕育生長,成就了一片天然的中草藥植物園。
巧家物華天寶,無論地上地下,都是一個豐富的寶庫。
如果說滿山豐富的顏色滋養(yǎng)了眼睛,各色美味豐富了人們的胃覺,豐富的資源增強了人們的底氣,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豐富了人們的遐想,那么我想,就一定有一種東西支撐著巧家人生生不息,那會是什么?會不會是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銅”文化的堂瑯先民們扎根泥土,頂天立地,堅忍耐勞的吃苦精神和他們樸素善良的厚道品質(zhì)?
我想是的。我相信我的判斷。因為,在無數(shù)次地震、洪災(zāi)和泥石流肆虐之后,巧家人的脊梁,依舊挺立如山。
永善記
誰也不曾想到,在一年之內(nèi),間隔不到五個月,竟驟然發(fā)生兩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再堅實的故鄉(xiāng),在猛獸般地震災(zāi)害的嘶咬之下,也會體無完膚。地震,對于永善人而言,早已有著刻骨之痛。二十世紀昭通破壞性最大的一次地震就發(fā)生于1974年5月11日,震中在大關(guān)縣的木桿鎮(zhèn),震級為7.1級,與木桿緊鄰的永善,慘遭破壞,民房倒塌,傷亡慘重。
悲劇的重演似乎誰也無法阻擋。這自然讓人對天地更加敬畏,也更加熱愛這一次又一次被災(zāi)害洗禮的故鄉(xiāng)。
史載,“永善”之得名,源于1727年云貴總督鄂爾泰剿平米貼,并由朝廷欽命此縣名,意為永遠服從管教。事實上,永善的歷史是十分久遠的,早在夏禹時就屬梁州域轄地,周朝時屬于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則屬西南夷夜郎部。
其實,一個地方叫什么并不重要,名字似乎都會隨著歷史的進程而衍變,更重要的,是一個地方的山水的靈氣,以及這方山水所孕育的民風。山水大抵是不會變的,除了遇到重大的地質(zhì)災(zāi)害,比如近期發(fā)生的地震。而民風卻在不斷變化著,隨著交通、經(jīng)濟、信息、教育、文化的變化而在發(fā)生著潛移默化、潤無無聲的變化。
還是先說說永善的山水吧!
烏蒙山雄奇險峻,大氣磅礴,金沙江玉帶一般環(huán)繞其山腳,奔騰至溪洛渡,大地抬升,隆起一座雄渾厚重的大山,坡面平緩,地勢開闊,白云籠罩,藍天當頂,霧嵐飄浮,婉如仙境。大自然在制造大山的同時,也鬼斧神工地造就了一道逼窄神秘的峽谷,至于這道峽谷何以在二十一世紀會派上用場,在這峽谷中建設(shè)一座巨型水電站,這也許是造物主都難以想象的一個問題。峽谷兩岸兩道筆直的懸崖如兩列巨型火車排山倒海般飛馳而來,一聲氣笛長鳴之后,穩(wěn)穩(wěn)地停在了溪洛渡,成為了一道天然石門,為巨型電站的建設(shè)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這讓人不免想起“天門中斷楚江開”這樣氣勢磅礴的千古絕唱來。金水江浪滾潮涌,奔騰不息,氣吞萬里如虎,一瀉千里,賽跑一樣朝著一個叫做太平洋的方向奔流。江左岸,是四川地界,沿江是四川的大涼山和宜賓地界,雷波、屏山兩縣和江右岸的永善地界遙相呼應(yīng),兩省人家一衣帶水,一江之隔,相互通婚,互通友物,搭伙經(jīng)商家常便飯,從兩岸人家或青瓦白墻或兩層小洋樓里飄出的炊煙,不出一袋煙的功夫,就已在江心的上空融為一體。站在對岸喊一聲,渡個船兒就可以過江竄竄親戚吃頓江魚。
永善的山水是大氣兼靈動的。
馬楠山,代表了永善的大氣之美。一座高峰擎天而起,直沖云霄。山脊高大雄俊,粗獷豪邁,氣勢磅礴,直插云間。山頂,大片萬畝草甸鋪展眼底,青綠映天,山花爛漫,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渾然天成。有霧的日子更絕,讓你徹徹底底過一回仙人的日子。茫茫云海好像一團團棉絮在腳下翻滾,讓你仿佛置身于仙界,稍不留神,還以為自己就是玉皇大帝或是某位大仙了,飄飄然不知所措。運氣好的話,你還能看到佛光,使自己真正做一回仙人,定格瞬間的人生精彩。
在永善,除了峽谷風光的詭異,茂林的永安濕地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永安濕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棲息地之一,每年農(nóng)歷的三月三后,黑頸鶴就從青海湖畔飛臨永安,在滿山遍野的沼澤濕地里覓食、梳洗、玩耍、嬉戲、舞蹈,或獨立、或群居、或情侶相伴,鶴鳴聲聲,體態(tài)優(yōu)美,人鶴共居,好一幅人鶴悠閑的仙境圖??!如果遇上大雪,山山嶺嶺白茫茫一片,干凈得沒有一絲雜質(zhì),雪原在陽光下銀光閃耀,壯麗萬分,令人陶醉,讓人癡迷。
檜溪古鎮(zhèn),一個金沙江畔曾經(jīng)在清朝和民國時期異常繁華的水碼頭,是川滇兩省商貿(mào)往來、尤其是朱提銅運輸?shù)闹匾ǖ?,布匹、鹽、茶、煙草、絲綢、瓷器等日用百貨,都曾人背馬馱穿行在這個江邊小鎮(zhèn)。江邊直逼云天的古棧道,那青石板鋪就、留下了無數(shù)馬蹄印跡的石臺階,仿佛在訴說著檜溪古鎮(zhèn)古老的歷史和歲月的滄桑。安氏土司對古鎮(zhèn)300多年的統(tǒng)治,至今從那些古舊的建筑及殘存風蝕的安土司墓還可窺一斑。這里曾經(jīng)繁華,文廟、關(guān)帝廟、萬壽宮、財神廟、禹王宮等眾多會館寺廟彰顯著康乾盛世的鼎盛與繁榮。這里還興辦了永善最早的學校??梢?,檜溪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值得一品。
今天去檜溪,就不僅是懷古了,你盡可以在參觀完安土司墓、古棧道、古戲樓、古民居后到當?shù)氐霓r(nóng)家樂去品嘗一個青包谷,吃上一個燒洋芋,啃上幾塊臘豬腳,吃上一碗包谷飯,也感受一下地道的檜溪美味。更重的是,不要忘了到檜溪的葡萄園里聽聽地道的打鼓草民歌,摘一串又大又圓又甜的葡萄好好品嘗。那葡萄甜而不膩,潤滑爽口,還具有美容養(yǎng)顏之功效呢!
當然,除了檜溪葡萄,永善的美味還很豐富,金江蜜橘、金江魔芋、金沙花椒,哪一樣是你能夠割舍的?永善的美景也百品不厭,連綿奇絕的五蓮峰、鶴舞高原的曼妙仙境、多姿多彩的苗族彝族風情、動聽浪漫的苗族蘆笙和彝族過山號、擁有地下長城的碼口溶洞群、神奇的玉筍、有著拋騰搭橋凄婉愛情傳說的擐擐橋、務(wù)基的青龍漢墓、佛灘的懸棺、大同古驛棧、細沙萬畝菜花、黃華龍公館等,哪一樣美景不誘惑人心?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永善的夜景了,永善的夜景是有看頭的。她不是重慶山城的氣派,不是大上海外灘的輝煌,不是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的迷離,更不是俞平伯和朱自清先生筆下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那樣的朦朧與曖昧。永善的夜景,是藍天夜空下的清潔、是大山襯托下的安祥、是鳥叫與蟲鳴哄托的寧靜。永善的夜景是高原獨有的,一束束五顏六色或淡或濃或明或暗或強或弱的光柱從某戶人家抑或是某個歌廳茶樓商場的窗口透出,或者就直接是振興大街上如流的車燈和路燈,這種種燈光就有了小山城豐富多彩生活的味道。一團團一簇簇一片片日光燈在溪洛渡電站的施工區(qū)照亮了峽谷和大江,映襯著古渡口和吊橋,掩映著橫泊江邊的小漁船和江兩岸星光點點的江邊人家,這片峽谷,就多了幾分風韻,多了幾分懷想。永善,說到底還是個小山城,縣城依山而筑,臨水而居,小城人休閑避暑的地方相對有限,溪洛渡電站的修建,推平一座山頭,在江右岸的懸崖上修筑了棧道和觀景平臺,如今的永善人,晚飯后就人潮如織來到江邊的高崖上,懷想原始祖先在這金沙江邊生生不息的生活場景的同時,也在向往高峽平湖的壯觀景象,想象江左岸掏空的大山中即將轟隆作響生產(chǎn)電力能源的神奇,想象湖濱小城的誘人風情。再想想峽谷里那些為了電站建設(shè)而舉家外遷作出貢獻的移民,永善人的心中,無不涌起一陣陣感動。
這條江光燈影里的峽谷,就更多了一份風韻與溫情。
昭陽記
昭陽區(qū),一樣處于地震帶上,一樣遭遇地震的侵襲,但這不影響其成為烏蒙大地上最為耀眼的明珠。
上天對昭陽這個孩子,似乎格外眷顧。近十年來,在經(jīng)歷了三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后,又連續(xù)經(jīng)歷了汶川、雅安、彝良地震的考驗,這塊寶地依然故我,最多受點輕微傷。有人就戲言,說昭通壩子為啥經(jīng)歷數(shù)次地震而安然,是因為整個壩子的地下,儲藏了巨大的褐煤田,具有減振的效果。當然,這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jù),尚待考證。昭陽褐煤多,這個自然不假,80.97億噸的儲量,使得昭陽當之無愧成為全國第二大褐煤田。
品讀昭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如同品嘗一壇陳封千年的老酒,其香撲面,其味悠遠。境內(nèi)北閘過山洞出土的人牙化石,鐵板釘釘?shù)乇砻鳎缭谑f年前,就有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朝開鑿的五尺道,從歷史的烽煙中走來,在創(chuàng)造了物質(zhì)文明的同時,更使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和滇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朱提文明。自2009年以來在昭陽區(qū)太平辦事處太平村水塘壩正在發(fā)掘的古象化石群表明,這里應(yīng)該是中國南方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古象群埋藏地。更為珍貴的是,考古人員在古象化石群還發(fā)現(xiàn)了一顆靈長類動物的牙齒,這是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的亞洲最早靈長類動物牙齒化石。
歷史上,昭陽區(qū)曾有過美輪美奐的昭陽八景:“龍洞吸月”、“恩波蜃影”、“寶山環(huán)翠”、“鳳嶺飛霞”、“灑漁煙柳”、“珠泉涌碧”、“雨鬟公云”和“花鹿食草”,不要說親臨觀景,單憑這些詩意彌漫的名字,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歷經(jīng)滄桑歲月的洗禮,有的景觀早已消融在歷史的煙塵中,有的依稀可見,有的卻只能在典籍中查詢,有的則只存活于人們的記憶之中。但漫步在昭陽大地上,依舊美景頻現(xiàn),處處風韻。山是雄奇的山,兩大山系橫亙境內(nèi),東為烏蒙山脈,奇峰林立,大氣磅礴;西為橫斷山脈涼山山系,蜿蜒逶迤,氣象萬千。水是壯美的水,金沙江流經(jīng)境內(nèi)田壩、炎山、大寨子三鄉(xiāng)23千米,時急時緩,時靜時烈,時狂時野,變化萬端,風情萬種。利濟河經(jīng)昭通壩子匯入灑漁河,最終進入關(guān)河匯入了金沙江,像是兩首抒情詩緩緩流淌在江南一樣的水鄉(xiāng)壩子,如此剛?cè)嵯酀乃?,且能不溫情,且能不迷人?/p>
到昭陽區(qū),不到大山包走走,就不能真正領(lǐng)略這方山水的個性。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草甸上奔跑,感受高原風的粗礪;在草甸上仰面朝天,感受高空的流云和藍天的純凈;在高原淡水湖邊、沼澤地里看黑頸鶴起舞,感受人鶴相處的和諧;在晨光中俯瞰黃、白、紅、綠、紫等各種色塊縱橫交錯的蕎麥、洋芋、油菜等高山作物,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在正午的陽光下,感受遍地牛羊,山歌悠揚的牧場風韻;在斜陽下迎風獨立,感受雄渾厚土的蒼茫與大氣;在大山包一望無垠的茫茫雪原上看看霧淞,吟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學著偉人的神態(tài),贊美一番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雞公山大峽谷邊看沙盤一般的雄山大水,領(lǐng)略世界罕見的大峽谷的雄奇壯美……這些似乎只能在夢中邂逅的仙景,哪一種能夠復(fù)制?哪一樣曾讓你眼熟?
看完了這些大自然的絕作,不妨回到昭陽古城,看看曾經(jīng)叱咤風云執(zhí)掌滇政18年的兩任云南王、國民黨的高級愛國將領(lǐng)龍云和盧漢的家祠,看看國學大師姜亮夫的故居,聽聽昭通作家群的聲音。到果園里品嘗一個昭通蘋果,吃上一顆甜蜜櫻桃,感受一下昭通的甜蜜。漫步在昭陽古城西街和陡街的青石板上,感受一下法式古老建筑的余韻,在挑水巷感受一下昭陽人日常生活的煙火味,在饞嘴街品嘗一碗清涼滑潤的昭通涼粉,吃上一碗柔婉細膩,香味綿長的油羔餌筷稀豆粉,吃上一個烤得黃生生的燒洋芋,喝上一碗透明滑爽的木瓜涼粉,你會覺得,昭陽,真是個有味道的小地方。
是的,不可否認,昭陽,一樣處于地震帶的邊緣,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驚嚇和傷害。每一次地震,都會把那些睡夢中的人嚇醒,一樣驚慌失措,一樣惶恐不安。待地震平息,家人平安,知曉震中的慘境后,又一個個無比揪心和疼痛。而每一次地震,昭陽那些靠近震中的村莊和房舍,都無一例外受到創(chuàng)傷。
不過,每一次的傷害,都只會讓這片堅忍的土地更加厚重和美麗,她的魅力,顯然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