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護理干預對患者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依從性的影響
郭莉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依從性的影響。方法117例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72例)和對照組(45例)。護理干預組從護理工作角度對患者服藥進行干預, 對照組由醫(yī)生對患者服藥前和出院前進行服藥宣教。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結果護理干預組服藥依從性良好者58例, 占80.6%, 顯著多于對照組(P<0.01);服藥依從性中等者9例, 占12.5%, 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兩組服藥依從性較差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HBVDNA濃度對數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臨床可積極采用。
護理干預;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慢性乙型肝炎;依從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國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由于該病病程長﹑慢性化程度高﹑預后不良等特點, 對患者的健康和經濟造成嚴重損害。近年來, 隨著核苷(酸)類似物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廣泛應用, 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帶來了希望。但是, 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需要長期服用, 尤其對出院患者服藥的依從性要求較高。作者對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 有效地提高了出院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2月117例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69例, 女48例, 年齡29~57歲, 平均年齡(41.6±9.7)歲, 病程4~22年, 平均病程11.5年?;颊唠S機分為護理干預組(72例)和對照組(4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抗病毒治療指征[1]。
1.2 護理方法
1.2.1 護理干預組 從護理工作角度對患者服藥進行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服藥前宣教;②住院期間服藥監(jiān)督;③服藥不良反應監(jiān)測;④出院前宣教;⑤出院前服藥宣教;⑥備藥提醒。
1.2.2 對照組 由醫(yī)生對患者服藥前和出院前進行服藥宣教。
1.3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依從性調查表》于患者服藥3個月后進行問卷調查和服藥依從性評分。調查采用電話或電子郵件方式進行, 調查問卷共10個問題, 其中主觀題目5個:①按時服藥;②餐后服藥;③主動服藥;④定期體檢;⑤提前備藥。按照是=5分, 多數是=3分, 很少是=1分賦分??陀^題5個:⑥單身或(獨居);⑦遠離城市;⑧經常出差;⑨經常應酬;⑩經濟拮據。按照是=1分;一般=3分, 否=5分賦分。
1.4 觀察指標與依從性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HBVDNA水平。主觀依從性按照評分由高到低評價:>40分為良好;30~40分為中等;<30分為較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組服藥依從性良好者58例, 占80.6%, 顯著多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服藥依從性中等者9例, 占12.5%, 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服藥依從性較差者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HBVDNA濃度對數值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和HBVDNA水平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和HBVDNA水平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bP>0.05
組別 例數 依從性 HBVDNA濃度對數值良好 中等 較差護理干預組 72 58(80.6)a 9(12.5)a 5(6.9)b 4.4±1.7b對照組 45 22(48.9) 16(35.6) 7(15.6) 4.9±2.5 χ2/t 12.84 8.76 1.39 1.2876 P<0.01 <0.01 >0.05 >0.0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 慢性病患者管理及服藥依從性問題也逐漸得到重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于發(fā)病率高, 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和社會的關注度較高,因此具有較好的服藥依從性[2]。我國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發(fā)病率雖居于世界前列, 但社會關注程度遠遠低于其他常見慢性疾病, 尤其對于出院后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問題更是少有了解和干預。
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是抗病毒治療。已經證實,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復制狀態(tài)與肝臟組織學病變直接相關[3]。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是近10年來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抗HBV藥物, 因其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和易行性而深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青睞。但是, 該類藥物目前仍不能徹底清除HBV, 需要長期服藥才能達到抑制HBV復制﹑延緩肝臟組織學病變進展的目的。有報道證實[4], 臨床上約有4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效果不佳是由于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所致。
目前, 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項是從醫(yī)生方面得到的。由于醫(y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不可能對患者出院后的服藥情況進行隨時監(jiān)測和管理, 同時不同文化程度﹑生活背景和年齡階段的患者對醫(yī)生交待的事項理解力﹑記憶力有顯著的差別, 使部分患者不能做到定時服藥﹑按要求服藥。作者采用護理干預的方法,首先在患者住院期間進行服藥依從性宣教, 每日定時監(jiān)督患者服藥, 使患者養(yǎng)成定時服藥的習慣;患者出院前, 再次宣講堅持服藥的重要性, 對年齡較大, 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 交待家屬進行監(jiān)督和提醒;拓展陪檢制度的內涵, 對門診應用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的患者進行登記, 按照藥物劑量估算下次開藥時間, 提前提醒患者備藥。通過3個月的隨訪調查, 護理干預組服藥依從性良好者58例, 占80.6%, 顯著多于對照組(P<0.01), 提示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本研究結果中服藥依從性中等者9例, 占12.5%, 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而兩組服藥依從性較差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提示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 仍有少數人無法實現堅持服藥,但對于中間人群仍有較大的干預潛力。兩組HBVDNA濃度對數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考慮與藥物應用時間較短有關。
總之, 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臨床可積極采用。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胃腸病學, 2011, 16(1):1-12.
[2]蘇勍.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對策.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4, 23(8):762-764.
[3]周曉輝, 周元平, 姚春蘭, 等.血清HBVDNA復制與慢性乙型肝炎肝臟損傷程度的研究.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00, 10(8): 16-17.
[4]陳菊娥.影響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5C):88-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83
2015-08-26]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傳染病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