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珠
云南藝術學院
淺談藝術人類學
馮云珠
云南藝術學院
藝術人類學,在理解他們的更進一步含義之前,簡單的剖析“藝術”與“人類學”這兩個看起來,看似緊密相連,其實各自擁有深刻含義的詞組是參透這門學科的一個必要前提。
藝術;藝術人類學;田野
藝術,究竟該怎樣理解,怎樣準確定義?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現代殘存的原始部落中,在文明神秘的原始氏族中,原始雕刻,洞穴壁畫,圖騰紋身,原始舞蹈音樂與詩歌等等的藝術種類中,在幾千年,或者上萬年前,甚至百萬年前,在這樣長的時間跨度之內,不同的地方的不同原始文明中,藝術成為了維系這種文明的一種力量,而藝術起源論也隨之應運而生。馬克思在討論藝術的起源時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勞動。其實不管藝術起源于什么,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藝術“來源”于人類活動本身,與人的勞動生產,情感表現,娛樂休閑所分不開的,而人類自身,正是藝術的創(chuàng)始者。藝術同時也伴隨著人類自身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自己的表現手段和形式,不斷形成新的流派形式。
從泰勒到格爾茨,人類學家無一不在研究中討論藝術。人類學,就是現在的我們,用放大鏡將祖先一步一步走來的路仔細看清楚,將那些可以稱之為規(guī)律和演變的節(jié)奏一探究竟,拋開偶然與必然,讓最原始的真相、最淳樸的風俗、最直白的理論展現出來。這就是一些個案所反映出的現象,往往在一些沒有文字的落后閉塞地區(qū),藝術成為了一種交流,表達與認知的紐帶,也成為了這一地區(qū)的文化符號。所以,在討論與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文化時,藝術問題也就成為了必須涉及的那一部分。而在早期的文化與民間文化中藝術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以及藝術與社會構成、政治制度、文化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的關系的研究。藝術貫穿于社會發(fā)展的每一個刻度,盡管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很多藝術,但并不是每個人完全都能懂得藝術。
藝術人類學,著重的是“異文化”的研究。馬克思的指導思想,在這門學科中很好的被體現出來。因為藝術人類學是用人類學的方法來研究藝術,而人類學既是一門理論科學,又是從實踐而來反過來又指導實踐研究的學科。這種源自于人類學的田野方法,也就在藝術人類學中的實踐中得到了運用。因為如果沒有田野的調研,真正亟待我們發(fā)現的異文化之美,就會與時間一同留存在歷史的角落。
由于這種不同于自身文化領域與認知的田野調查,突破了這種看似模糊的文化中心包圍圈,更加重視在地域,文化,政治,經濟相對邊緣的地區(qū)與民族。所以,他們的社會結構,他們的風俗禁忌,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休閑時光,他們的情感表達,語言記憶,甚至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服飾發(fā)展,都會在真正進去這個環(huán)境中才能體會到這種飛速發(fā)展與安靜恬淡的世外桃源生活的強烈反差。
在不斷的田野工作中,會慢慢發(fā)現,可以采用其他的理論以及更加完備的綜合方式,來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人類的文化。藝術學與人類學,原本就是容納性很強的學科。無論是藝術,還是人類的發(fā)展,都不是一個靜止的過程,他們不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刻度,而是伴隨著歷史發(fā)展的隨行者。發(fā)展同時伴隨著演變,演變推動著進步。任何一門學科的發(fā)展也就隨之起步。所以說跨學科的研究與調查,將多種學科的方法,取其精華結合起來,進行適當而有益的綜合研究,來解決更多的的實際問題。
在我們進入一項田野調研時,要明確對調研對象所進行微觀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對這種特定情境下的描述,來解釋和理解其中所蘊含的藝術特色以及藝術形式的傳承方式,并且在伴隨著社會組織和文化變遷等歷史必然的進程中是如何將這種藝術風格完好的保存或者是進行良好的合理互動的。透徹的了解這些紛雜的條件下共同融匯而成的社會結構,明晰這些模式所鑄成的社會關系與地位關系,有助于我們更深層的了解其文化觀念的形成,藝術風格的演變與進步,包括技藝傳承方式的改變,以及促成這些改變的各種動力。只有真正的抓住社會關系,以及這種社會關系中的價值體系的建構,才能抓住我們探究問題的本源。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傳承必須是活態(tài)的原汁原味的傳承。那么這些藝術形態(tài),怎樣保證其傳承人將他很好的繼續(xù)下去;而那些藝術技藝與歌曲怎樣才能不受商業(yè)市場的侵襲,保證他的最初狀態(tài);抑或,面對發(fā)展這些原始的藝術該怎么走自己的路。到底怎樣的保護,才是對這些藝術文化的最好保護?皮影因為舞動而精彩,皮影因為這些老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而鮮活,那么靜靜的躺在博物館的皮影是否也只是一只簡單的木偶?因旅游而改變的形式,為記憶而刻板的保留從不是一個鮮活的藝術所給予我們的狀態(tài)。那些色彩鮮艷,滿載著標示,信仰與時間紋路的服飾文化中所看到那樣,它所展示出來的,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衣服那么簡單。它甚至反映了一種自然的生產方式,一種內在的民族認同,一種隱性的群居關系和一種經過歷史洗禮卻依然清晰的藝術文化。
發(fā)現與保護,傳承與發(fā)展。這種對位的關系,不止是我們了解其一而就能單獨存在的。多樣的文化,告訴我們世界本源發(fā)展的多方向性。但是,做好研究以及傳承和合理保留這種文化形式才是我們發(fā)現的初衷。
藝術人類學,在這樣一門跨學科的研究中,無論是用人類學的理論觀點解釋民間藝術的文化現象,還是用藝術美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民族與民俗的藝術發(fā)生,這些方法與觀點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對于藝術文化的研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管是從藝術人類學這個學科本身,還是藝術人類學所面對的研究對象來說,仔細的摸清歷史的肌理,發(fā)現更多的散落在不同地方的文化之美,是我們未來所一步一步踏實邁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