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梅
成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練習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安排一定量的成語來讓學生誦讀與積累。低年級每單元安排四個成語,中年級每單元安排八個成語,而到了高年級成語安排量達到了每單元十二個,并要求學生熟記這些成語,理解這些成語。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由此可見學生積累成語的重要性。但是許多教師在組織成語教學時,往往都是草草了事,把成語教學的目標只定位在各種考試中學生會做。教師把成語的意思寫出來后,讓學生背誦成語及意思,而不注重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及應用。這是一種機械枯燥的教學策略,它把成語教學變成了一種機械式的記憶,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所以,如何優(yōu)化成語教學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思考的問題了。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成語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如何優(yōu)化小學成語教學。
一、聯(lián)系課文,融入語境
編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成語一般都與本單元的課文內容息息相關,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是課文的一種補充。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這種內在的聯(lián)系,不能把成語教學與課文教學完全割裂開,可以把這些成語放入課文理解中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靈活理解并運用這些成語。
例如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安排的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為主線的課文,如《虎門銷煙》等。所以在“練習2”中要求學生讀讀背背的八個成語是:以身許國、碧血丹心、疾惡如仇、大義滅親、敢怒敢言、憂國憂民、橫眉冷對、浩氣長存。這些成語都是以陶冶學生愛國情操為主的。再例如這一冊教材第三單元都是寫景的文章,所以在“練習3”的“讀讀背背”中就安排了八個描寫山水景色的成語:湖光山色、人間天堂、明月清風、桂子飄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畫、魚米之鄉(xiāng)。在教學成語時,我們可以聯(lián)系本單元的課文主題來教學,把這些成語放入課文中讓學生理解,學生就可以在一定的課文語境中理解成語,并熟讀成誦。如教學“練習3”中的八個成語時,我并沒有在教學“練習3”時才把這幾個成語拿出來講解,而是在教學《九寨溝》一課就把這幾個成語融進來教學。在小結這篇課文時,我問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覺九寨溝美不美呀?能否用幾個成語來表達自己對九寨溝的贊美之情呢?”當學生七嘴八舌說不出所以然時,我就進行適當總結:“九寨溝太美了!它的湖光山色真是人間天堂呀!當看到那高聳入云的山峰與五彩池時,我就想用水光接天這個成語來形容!欣賞了九寨溝,我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是江山如畫!”然后讓學生說出我一共用了幾個成語,結合課文說一說這幾個成語的意思。學生不僅理解了練習3中幾個成語的意思,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樣就把課文與成語有機結合起來,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聯(lián)系主題,加深理解
蘇教版語文教材每一單元練習中的成語都是相關或相似的,它們表達的基本上都是一個主題思想,這樣的安排就給我們的成語教學找到了平臺。教學時,結合這幾個成語所要表達的主題進行教學,就可以加深學生對每一個成語的理解。
比如教學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練習6”中的八個成語:肝膽相照、開誠相見、同舟共濟、心照不宣、志同道合、親密無間、榮辱與共、唇亡齒寒。這八個成語是講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互幫互助、親密合作的。在教學這八個成語時,我們就可以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結合成語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把它們串聯(lián)在一起進行講解。學生在自學之后,教師幫助他們大體理解意思,然后讓學生想一想這八個成語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它們想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之處。這樣,學生就可以從整體上感知這幾個成語的意思,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最后,我再讓學生說幾個表示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與理解的成語。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成語的理解,而且可以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三、聯(lián)系生活,加強應用
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語文新課標也要求語文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開展教學活動。所以,成語教學也不例外,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成語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現,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成語意思,讓學生感受到成語的魅力,提高學生對成語的應用能力。
比如教學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練習4”中的八個成語:白衣天使、玉潔冰清、救死扶傷、處變不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含辛茹苦、舍死忘生。教學時,我把這些成語貫穿在2003年的全國抵抗“非典”的事跡中。在課堂上,我首先播放全國人民是如何抗擊“非典”的視頻,然后再結合視頻中所呈現的人與事,讓學生用這些成語加以具體表述,學生用成語描述時還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因為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非典”,所以很快就融進視頻的情境中,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成語。其實,學生用成語描述的過程就是他們運用成語的過程,這可以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成語的用途。
另外我們在教學成語時,也可以聯(lián)系一些故事來促進學生對成語的理解。比如三年級下冊“練習8”中的八個成語:揠苗助長、杯弓蛇影、螳螂捕蟬、鷸蚌相爭、鄭人買履、葉公好龍、狐假虎威、黔驢技窮,它們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我們只要把這些成語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這些成語??傊?,成語教學不能依靠死記硬背,而要采用靈活多樣的策略與方法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成語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