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璐,女,1992年4月生,遼寧省鳳城市人,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讀,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伴隨馬克思主義的逐漸深入,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發(fā)展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國各大高校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有效開展,因此,現階段,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全面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理念,進而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本文主要闡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現狀以及解決的主要對策,進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有效性
前言:大學階段,是學生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較低,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現狀
(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落后
首先,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較低,不能有效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規(guī)律,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因此,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教師隊伍存在很大缺陷,專業(yè)素質相對較好的教師被調走擔任專業(yè)課教學,或是只注重專業(yè)教學,卻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專業(yè)化較低,一直以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相對較低,使得教師不能專心教學,以此作為跳板,卻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專業(yè)發(fā)展的趨向,因此,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效率較低[1]。
(二)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但是,大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漸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大學生缺少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
首先,素質教育提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共同發(fā)展,但是,教師卻將德育從素質教育中分離開來,這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其次,大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只關注社會價值,卻忽視個人價值,教師只關注教育的主體性,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大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教育,用政治教育取代思想和道德教育,因此,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將政治教育理解為德育。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運行存在偏差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功利化傾向,當社會需要什么,學校就會將熱點指向什么,卻不注重德育教育的本質,不能關注人性的發(fā)展,以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偏差。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與其它學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與學生實際生活脫離。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考核的方式仍舊以試卷的形式為主,卻不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最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了形式化的傾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斷向學生灌輸政治與道德知識,使得政治課與德育課的門數逐漸增多,卻忽視德育教育的人文性,不能依據學生實際的身心發(fā)展變化,有針對性的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會通過批評手段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卻不能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使學生走出學習困境。
(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一定偏差
現階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尚未形成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的內容體系,教育的內容不能與學生實際結合在一起,不符合生活實際。
首先,教材內容設計相對理想化,以往的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差距較大,不能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相適應,以使教學內容缺少人文性,使得思想教育工作只是表面形式的存在,缺少實質性的內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層次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材的內容相對混亂,不能依據學生的思想基礎、道德涵養(yǎng)、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社會經歷等等,進行深入細致的劃分,在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過程中,未能使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經常會出現重復、混亂、顛倒等現象。例如,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基礎行為規(guī)范教育,這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背道而馳,使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
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隊伍的建設
現階段,為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師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使理論基礎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使學生將理論基礎轉變?yōu)榫唧w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但是,現階段,為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轉變教學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漸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不斷培養(yǎng)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2]。
(三)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
伴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因此,依據大學生自身特點,在高等院校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逐漸樹立整體性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目標方面,使學生的思想道德能夠有整體性的提升;在實施途徑方面,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和社會影響力;在實踐模式方面,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各種教學資源,整體性的教學理念是高等院校德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四)改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呈現三種趨勢,首先,分化和綜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斷向各個領域深入發(fā)展,并且與其它學科綜合起來;其次,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呈現社會化發(fā)展的趨勢,教育的不平等現象消失,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活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呈現現代化發(fā)展趨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改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結構性的存在,是由基礎內容、主導內容和拓展內容組成的完整結構體系,基礎性內容是指: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對個體提出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傳統(tǒng)美德、公民基本道德、愛國主義與艱苦奮斗精神等等。主導性內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先進性、方向性和超前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拓展性教育是指:依據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變化需要,不斷調整、充實和更新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誠實守信、心理健康、創(chuàng)新精神、環(huán)境保護、國防教育等等。因此,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鞏固基礎性內容、強化主導性內容、逐漸擴展時代性內容。
(六)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首先,教師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使學生形成全新的發(fā)展觀,核心是以學生為主,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而不斷改進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機制、政策等等。其次,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理想家園,建立健全社會文化體系,以滿足大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需要。
(七)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有效性
現階段,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理論基礎不能與實際內容結合在一起,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應與實際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3]。
(八)不斷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領導體制,不斷強化基礎性的網絡建設,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其次,教師應實行規(guī)范化的管理,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進而確保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教師應建立健全網絡監(jiān)督和管理機制,進而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大學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現狀以及完善的主要對策,我們能夠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教學效率較低,學生缺少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現階段,教師應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逐漸轉變教學角色,不斷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漸參與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進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俊清,張建,李麗麗,德育泛政治化傾向的現實表現和原因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18(03):259-261.
[2]單振濤,劉曉光,鄭敏,學校德育的功利化傾向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20(05):12-14.
[3]錢廣榮,李明明,在學科視域內解決日常教育與課程教學“兩張皮”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2011,10(8):158-15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