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賽丁·熱合曼 薩伍提江·馬木提
術后小劑量阿司匹林應用對老年性骨折愈合的療效分析
阿不都賽丁·熱合曼 薩伍提江·馬木提
目的分析小劑量阿司匹林在老年性骨折愈合中的療效。方法120例老年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患者術后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 對照組術后未服用抗凝藥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緩解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分別為(5.4±3.2)、(19.0±6.2)、 (21.3±6.2)、(42.7±6.1)d;對照組分別為(8.2±2.4)、(22.0±3.6)、(25.1±4.7)、(50.1±4.4)d, 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司匹林具有抗炎、解熱、鎮(zhèn)痛作用, 具有較好的抗骨折疏松、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 具有潛在的治療意義, 值得進一步研究及臨床推廣使用
阿司匹林;老年性骨折;療效分析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現(xiàn)象, 骨質疏松癥患病率也隨之增加,嚴重的骨質疏松導致骨折。有資料顯示, 絕經(jīng)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骨折風險明顯增加。老年人由于骨的無機鹽增多,有機質的衰老, 鈣磷比例失調, 低骨量及骨的微結構改變等原因使骨質變脆, 外部力量的輕度撞擊或摔倒等均可引起老年人的骨折[1], 因老年患者血供較差, 術后恢復時間較長,本院骨科通過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得到較好的骨折愈合作用,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5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并手術治療的老年性骨折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中男25例, 女35例,年齡62~81歲, 股骨骨折25例, 尺橈骨骨折14例, 脛腓骨骨折12例, 跟骨骨折2例, 髖部骨折7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37例, 年齡60~82歲, 股骨骨折20例, 尺橈骨骨折13例,脛腓骨骨折10例, 跟骨骨折9例, 髖部骨折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術后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對照組術后未服用抗凝藥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并發(fā)生發(fā)生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緩解時間、骨痂形成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s, d)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疼痛緩解 骨痂形成 住院時間 骨折愈合觀察組 60 5.4±3.2a 19.0±6.2a 21.3±6.2a 42.7±6.1a對照組 60 8.2±2.4 22.0±3.6 25.1±4.7 50.1±4.4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對照組4例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 3例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愈合延期, 1例患者切口感染,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3%;觀察組1例患者深靜脈血栓, 1例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引起切口愈合延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阿司匹林最初的臨床作用是解熱、消炎、鎮(zhèn)痛、抗風濕抗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阻止血栓形成, 臨床上廣泛用于預防暫時性腦缺血發(fā)作、心房顫動、心肌梗死、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后的血栓形成[2]。老年性骨折因患者血管條件較差、術后制動等因素增加老年患者的血栓形成風險。考慮到患者疾病病情需要, 術后給予患者少劑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一般術后5 d開始服用藥物。術后5 d內手術損傷逐漸修復、機體仍有少量的出血情況存在。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血脂較高等因素影響骨折部位的營養(yǎng)攝入, 導致骨折的延期愈合。
前期實驗已證實阿司匹林可以提高大鼠骨密度, 促進骨質疏松骨折的骨愈合作用。近年來有流行學調查顯示, 阿司匹林能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4]。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腦血栓腦梗死形成實驗已證實阿司匹林可以提高骨密度促進骨質疏松骨折的骨愈合作用[5]。因此研究阿司匹林治療骨質疏松骨折骨愈合的適宜劑量有較大的潛在意義。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huán)氧化酶COX1、COX2和PG2等起到生物學作用。目前還未確切地闡明阿司匹林治療骨質疏松的詳細機制。阿司匹林治療能加速退化磷酸鄄蛋白的降解, 因此增加Wnt信號通路是一個公認的促進成骨途徑[5]。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 阿司匹林能上調MSCs端酶的活性, 端酶活性增高有助于成骨方向分化。有些研究假設, 阿司匹林能抑制Fas抗體誘導骨髓間質干細胞的凋亡能誘導活化的T細胞的凋亡有關[6]。本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通過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后老年患者術后血栓形成、切口感染、骨折延期愈合等并發(fā)癥明顯減少, 提高了療效。多數(shù)老年患者常規(guī)服用阿司匹林來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 但術后多數(shù)醫(yī)生囑患者停用阿司匹林, 擔心術后增加出血風險,臨床顯示, 小劑量阿司匹林不僅安全, 反而促進療效減少了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解熱、鎮(zhèn)痛作用外, 具有較好的抗骨折疏松、促進骨折愈合作用, 具有潛在的治療意義, 值得進一步研究及臨床上推廣使用。
[1]涂平生, 曾穎, 黃自為, 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與腰椎退行性變的臨床分析.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2, 8(2):162-163.
[2]李鵬彪, 尹蕓生, 潘晉平, 等.雌激素對骨質疏松大鼠骨折愈合過程成骨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0, 10(8):884-887.
[3]郭影, 張陳彥, 田瑛, 等.環(huán)氧合酶2在去卵巢大鼠骨丟失中的作用.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13, 47(6):458-462.
[4]邱海濱, 趙文.下肢骨折術前合并靜脈血栓的治療策略.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1, 26(12):1073-1075.
[5]李濤, 呂明, 李慶濤.綜合防治法預防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比較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8, 22(4):453-455.
[6]陳志文, 吳子祥, 桑宏勛, 等. 阿司匹林治療大鼠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的實驗研究.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1, 91(13):925-9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05
2015-06-19]
845550 新疆阿克陶縣人民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