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慧
周口地區(qū)無償獻血者RhCE抗原分布調(diào)查分析
紀慧
目的了解RhD陽性獻血者C、c、E和e抗原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試管法檢測500例獻血者者C、c、E和e抗原。結(jié)果500例獻血者中CcEe檢出187例(37.40%)、CCee 147例(29.40%)、Ccee 62例(12.40%)、ccEE 43例(8.60%)、ccEe 25例(5.00%)、ccee 16例(3.20%)、CcEE 9例(1.80%)、CCEe 8例(1.60%)、CCEE 3例(0.60%), CcEe分布頻率最高, CCEE分布頻率最低, e抗原分布頻率最高(88.60%);E抗原分布頻率最低(54.40%)。結(jié)論RhD陽性獻血人群Rh表型以CcEe最常見, CcEe血型抗原篩查對預(yù)防輸血不良反應(yīng)或新生兒或胎兒溶血病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C抗原;c抗原;E抗原;e抗原
Rh血型系統(tǒng)在輸血醫(yī)學中的重要性僅次于ABO血型系統(tǒng), 主要包括D、C、c、E和e抗原, 其中D抗原性最強, 5種抗原的強弱順序為D>E>C>c>e。目前, 由于采供血機構(gòu)和臨床患者輸血前均進行D抗原篩查, 因而由D抗原引起的輸血反應(yīng)很少發(fā)生, 而因C、c、E和e抗原引起的配血不合和輸血反應(yīng)時有發(fā)生[1]。為提高臨床輸血安全, 作者對部分RhD陽性無償獻血者C、c、E和e抗原進行篩查, 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12月本站采集的500例無償獻血者血樣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女獻血者各250例, 年齡18~55歲, 所有獻血者體檢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
1.2 試劑與儀器 C、c、E和e抗原檢測試劑盒由上海血液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 試劑均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檢測儀器為Baso2002-2型離心機。
1.3 檢測方法 C、c、E和e抗原檢測和分型, 將待檢紅細胞制備成2%~5%的紅細胞懸液, 檢測采用試管法:取抗C、抗c、抗E和抗e單克隆抗體試劑50 μl, 加入2%~5%的紅細胞懸液50 μl, 1000 g立即離心15 s。結(jié)果判讀:肉眼或顯微鏡下凝集者判為陽性, 不凝集者判為陰性。
2.1 C、c、E和e血型抗原分型 在500例樣本中, CcEe 187例(37.40%)、CCee 147例(29.40%)、Ccee 62例(12.40%)、ccEE 43例(8.60%)、ccEe 25例(5.00%)、ccee 16例(3.20%)、CcEE 9例(1.80%)、CCEe 8例(1.60%)、CCEE 3例(0.60%),其中CcEe分布頻率最高, CCEE分布頻率最低。見表1。
表1 RhD陽性獻血人群C、c、E、e分型結(jié)果[n(%)]
2.2 RhD陽性獻血人群C、c、E、e抗原分布 500例RhD陽性獻血員樣本C、c、E、e抗原陽性頻率分別為82.80%、69.20%、54.40%和88.60%, 以e抗原分布頻率最高, E抗原分布頻率最低。
本次調(diào)查顯示, RhD陽性獻血人群C、c、E、e抗原分型有9種, 即CcEe、CCee、Ccee、ccEE、ccEe、ccee、CCEe、CCEE、CcEE, 與理論分型相一致, 其表型以CcEe最多, 分布頻率為37.40%, 其次是CCee(29.40%), 而CCEE最為少見(0.60%), 分析原因可能與研究人群例數(shù)有關(guān), 也可能是RhD陽性人群C、c、E、e抗原分布存在種族和區(qū)域性差異[2]。本地區(qū)RhD陰性獻血人群C、c、E、e抗原分型以ccee最多, 分布頻率高達50.64%, 而在RhD陽性獻血人群中ccee分布頻率僅為3.20%;本地區(qū)RhD陽性獻血人群CcEe分布頻率為37.4%, 而RhD陰性獻血人群中分布頻率僅占2.55%, 此結(jié)果表明本地區(qū)C、c、E、e抗原分布在RhD陽性獻血人群和RhD陰性獻血人群存在顯著性差異, 這為進一步研究本地區(qū)Rh血型系統(tǒng)抗體的產(chǎn)生機制、預(yù)防輸血不良反應(yīng)或新生兒或胎兒溶血病, 以及進一步研究本地區(qū)群體遺傳學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在Rh血型系統(tǒng)檢測過程中, 臨床往往只關(guān)注RhD陽性或陰性是否相合, 而忽視Rh血型系統(tǒng)C、c、E、e等抗原引起的溶血性輸血反應(yīng)和新生兒溶血病, 本文研究顯示RhD陽性獻血人群C、c、E、e單一抗原分布頻率:e>C>c>E, 而抗原性強弱順序E>C>c>e, C、c、E、e單一抗原分布頻率和其抗原性相反。目前D抗原已經(jīng)作為血型鑒定中的常規(guī)抗原進行檢測, 很少有經(jīng)輸血產(chǎn)生抗D抗體, 而輸血后以抗E產(chǎn)最多, 分析原因可能為E抗原的抗原性在C、c、E、e抗原中最強, 其分布頻率最少。本次調(diào)查顯示45.60%獻血者E抗原陰性, 30.80%獻血者c抗原陰性, E、c抗原陰性的患者輸注對應(yīng)抗原陽性的血液, 易產(chǎn)生相應(yīng)抗體, 尤其是抗E和抗c常常同時出現(xiàn), 再次輸血時, 出現(xiàn)交叉配血困難, 而對于女性來說, 易引起新生兒溶血病。因此未婚女性和多次妊娠女性患者輸血前, 在檢測D抗原的同時, 還應(yīng)檢測Rh血型系統(tǒng)其它主要抗原, 盡量選擇同型血液輸注, 以降低新生兒溶血病的發(fā)病率[3]。
近年來, 隨著輸血知識的普及和提高, 臨床對Rh血型越來越重視, 本文通過對RhD陽性獻血人群C、c、E、e抗原的檢測及其分布特征, 對臨床輸血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可提高患者輸血安全。Rh血型系統(tǒng)的抗體多通過輸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產(chǎn)生, 多為IgG類抗體, 但免疫早期也可有部分為IgM型抗體;《臨床輸血技術(shù)規(guī)范》要求:“交叉配血不合時,對有輸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內(nèi)需要接收多次輸血者必須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有關(guān)規(guī)定作抗體篩選試驗”, 通過抗體篩選, 確定抗體類型, 選擇表型一致的血液輸注, 尤其是抗原性強、分布頻率低的E、C抗原, 以確保輸血治療的安全有效。
[1] 陸紫敏, 祖亞鈞, 梁萍, 等. RhE抗原分布與臨床輸血關(guān)系研究.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2, 25(8):479-481.
[2] 王凌峰, 周小芹, 吳嘉誠, 等. 閩南地區(qū)RhD陰性住院患者CcEe抗原分布概況.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 34(16):2192-2193.
[3] 王玲, 陳曉曼, 王倩, 等.臨床輸血前常規(guī)檢查RhE、C抗原必要性分析.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2, 33(16):2032-20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218
2015-06-01]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