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建構性及“預設陷阱”*

        2015-03-09 09:03:46齊建英
        政法論叢 2015年2期
        關鍵詞:公訴人被告人預設

        齊建英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論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建構性及“預設陷阱”*

        齊建英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法律語用預設推理是法律語用推理的一種具體形式,是主體間為建構語用預設,對潛預設進行的對話活動。它不僅強調語境對預設的影響,更突出“聽者”對預設的積極建構。在法律語用預設推理中,需要時時處處關注各個主體的建構作用。在積極層面,法律語用預設推理因為可以構筑公共知識背景,提高訴訟效率而作為一種語言技巧和策略來使用。在消極層面,法律語用預設推理容易被說者用來支配聽者,從而成為無視聽者建構作用的“預設陷阱”,因而要善于識別和破解,清理“通向正義之路”上的預設障礙。

        法律語用預設推理 潛預設 語用預設 預設陷阱

        法律語用推理通過語用行為在對話中進行,語用預設是其中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預設推理不僅是構建公共背景知識、促進理解與合作的方式之一,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因此在法律推理中得到廣泛運用。但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并尊重預設推理的主體間構建性,很可能形成“預設陷阱”,成為剝奪聽者權利的方式。

        一、語用預設推理及其邏輯模型

        (一)語用預設

        語用預設由邏輯預設、語義預設發(fā)展而來。邏輯預設的研究以弗雷格、羅素和斯特勞森為代表,研究的重點在于預設命題與客觀世界的對應關系。首先研究邏輯預設的弗雷格這樣定義預設:“如果人們陳述某些東西,當然總要有一個預設,即所用的簡單或符合的專名有一個意謂?!盵1]p103根據弗雷格的這一思想,預設的關鍵在于該命題能夠有所指。如當我們說“小王是個美女”時,就預設了小王表示某人,與此同時,當我們說“小王不是個美女”時,也同樣預設小王表示某人,這就是預設的否定持真性。在此基礎上,斯特勞森發(fā)展出了三值邏輯來描述預設命題為假時,預設該命題的命題的非真非假狀態(tài)。

        語義預設的研究以喬姆斯基、Prince等為代表。語義預設繼承了邏輯預設的性質,只不過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句子形式的預設命題表達。喬姆斯基指出預設是由焦點的變量決定的,在句子中,不同的焦點表達有著不同的預設,焦點與預設之間存在的明顯的互動關系。在句子的表達中,有些表層結構能夠觸發(fā)預設,即成為預設的觸發(fā)結構。列文森總結了13種包括定稱描述語、事實動詞、轉態(tài)動詞等在內的主要的觸發(fā)結構。但由于語義預設無法恰當?shù)亟忉岊A設的可取消性和復合句的預設投射問題,只好將目光轉向了強調話語主體和語境的語用維度,進入語用預設領域的研究。

        語用預設研究以卡圖南、蓋士達等為代表,主要關注在具體的語言使用中的預設。語用預設的理解多種多樣,Kripke這樣來比喻語用現(xiàn)象:“斯圖爾特大法官關于色情物品的言論可以用來描述它:即使我們不能清晰地說出它是什么,但只要看見它,我們就能認出它來。”[2]P1對語用預設的定義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類別:第一類著眼于語用預設的恰當性,認為某語句只有在滿足一定的預設時,才是合適的、恰當?shù)?、得體的。如卡圖南認為:句子形式A語用地預設邏輯形式L,當且僅當A只有在蘊涵L的語境中才能適切地表達。[3]P32Keenan認為:句子要求特定的文化條件或語境需要得到滿足以使得句子的話語表達能夠被理解。因此這些條件就成為句子的預設。如果它們得不到滿足,則話語不能得到理解或將得到非字面的理解。[4]P9第二類強調語用預設的公共性,認為預設至少是交際雙方所共知的背景知識。Soames指出:話語U(在時間t)預設P,當且僅當從U可以合理推出說話人S接受P且認為它是無爭議信息,要么因為:一,S認為它在時間t已經成為會話語境的內容;或者因為二,S認為聽眾會無異議地將它添加到U當前的語境中去。[5]P72Levinson認為:話語A預設命題B,當且僅當話語A只有在命題B為交際者共知的條件下才是恰當?shù)?。[6]P205第三類認為語用預設是一種命題態(tài)度,是一種交際需要。如Stalnaker指出:我所使用的語用預設概念近似于公共背景信念這一概念。命題P是說話人在某個語境下進行的語用預設,當說話人假定或相信P,假定或相信聽話人假定或相信P,且假定或相信聽話人知道他有這些假定或信念。[7]P49即語用預設不是語句與命題之間的關系,而是人與命題之間的關系,說話者依托預設命題來實現(xiàn)一定的交際目的。Stalnaker在2002年又進一步指出:說話人預設是說話人的一種命題態(tài)度……。預設某事就是把它想當然地,或者至少是表現(xiàn)得仿佛想當然地,視為背景信息——會話參與者之間的公共背景[8]P701Yule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預設是說話人在說出話語之前假定如此的內容,預設是說話人而不是句子產生的[9]P25。

        學界對這些語用預設的定義提出了批評。批評者認為,針對語用預設的恰當性而言,如果被預設的命題為真,包含該預設的語句即為恰當。但如果預設的命題為假,即在語境中被取消,包含該預設的語句也未必就不恰當。針對公共性而言,預設也不一定總是對一些已有的共知知識的重復,它有時也用于傳遞新的信息,從而形成新的語境。但這些批評實際上還是沒能真正地弄清楚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的區(qū)別,或者說潛預設與實際預設的區(qū)別。因為語義預設是說話人單方面提出的一種預設要求,但語用預設則是雙方共同建構的實際預設。一旦成為語用預設它就滿足了恰當性要求,成為至少是雙方共知的語境。公共性和恰當性是語用預設的特征,是其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命題態(tài)度的語用預設界定才是真正從語言運用和言語交際的視角進行的界定,是語用預設的本質所在。因此,筆者認為語用預設是在語義預設的基礎上,結合語境和命題,交際雙方共同建構的預設。它在本質上是一種交際需要和命題態(tài)度,具有公共性、恰當性、可撤銷性和隱蔽性的特征。

        (二)語用預設推理及其理論基礎

        由于預設的隱蔽性,要想了解某一個話語的預設,還需要進行推理。楊先順認為預設推理“是從語句的字面意義推導出話語的預設的推理。預設是指隱藏在話語背后為發(fā)話者和受話者所共同認定其存在的命題,它是話語獲得真假值(或合理性) 的必要條件?!盵10]陳意德從認知語用學角度,認為“預設推理是一種心理認知過程,是大腦中的演繹系統(tǒng)根據不同的輸入手段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即綜合、分析新舊信息,尋求最佳關聯(lián)進行推理的過程”[11]。這些有關預設推理的理解更多地強調預設中說話人的主動性,較少關注受話者的主體地位;更多強調預設推理的單向性,較少關注其主體間建構性;更多強調預設推理對語句含義的貢獻,較少關注其對交際的價值。

        語用預設推理是根據語句的語義預設,由交際參與者通過商談建構出語用預設的過程。語用預設推理并不是從一個字面意義去推出那些隱藏的預設,而是針對由說話者提議的語義預設,交際雙方共同來推敲和建構語用預設的過程。這是一個通過雙方的溝通、互動來達成共識的形式之一。蓋士達提出的潛預設理論(Potential Presupposition Theory)[12]為語用預設推理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形式化路徑。依據蓋士達的理論思路,語用預設推理是在語義預設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的。語義預設推理指根據句子的形式特征,結合句子的脫離語境的本身含義推出的預設命題。復合句的語義預設就是簡單句預設的集合。在蓋士達的理論中,根據句子的形式結構和成分直接推出的語義預設為潛預設。句子的實際預設僅由潛預設投射而來,潛預設是實際預設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13]p202語境是潛預設能否成為實際預設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只有與語境相契合的潛預設才能成為實際預設;另一方面,一旦成為實際預設就作為新增語境的內容,成為話語理解的基礎。將潛預設與語境結合起來,就解決了語義預設中關于預設的取消問題。

        蓋士達的潛預設理論關于預設取消的解釋,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潛預設被上下文的語境或句子的蘊涵所取消:

        如(a)他沒有戒煙,因為他從不抽煙。

        (b)他抽煙。

        依據蓋士達的理論這樣推理:

        [(a)]→([ ┒ (b)]

        Inc{[(a)],[(b)]}

        Inc {[K(a)],[K(b)]}

        語句(a)不預設[K(b)]

        雖然b句是a句的潛預設,但由于b句與a句的上下文相矛盾,與新語境的內容不協(xié)調,因此不能成為a句的實際預設。

        第二種情況,潛預設被大家共知的背景知識(用e2表示)所取消:

        如(c)湯姆說羅西關于法國國王的說法是錯誤的。

        (d)法國有個國王。

        Inc{ [K(d)], [K┒(d)]}

        雖然d句是c句的潛預設,但由于d句與我們日常的背景知識,即“法國沒有國王”相沖突,因此不能成為新語境的內容,無法成為實際預設。

        第三種情況是潛預設與句子本身矛盾而被取消:

        如(e)他不知道杰克要來。

        (f)我不知道杰克要來。

        (g)說話者知道杰克要來。

        [K(f)]→[(f)]→[┒(g)]

        Con{[K(e)],K[(g)]}

        Inc{[K(f)],K[(g)]}

        雖然g句是e句和f句的共同的潛預設,但g句可以和e句的語義相協(xié)調,進而成為e句的實際預設。而g句與f句的語義相矛盾,無法成為f句的新語境,所以不能成為其實際預設。

        (三)語用預設推理的交際模式

        總體看來,蓋士達的預設推理模式已經在語義預設的基礎上加入了語境的因素,為預設推理的形式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他只是著眼于具體的以一個人或一個語句為主體的邏輯一致性分析。在實際的言語交往中,聽話人的因素也要考慮進來,成為潛預設能否成為預設的一個關鍵因素。即使一個人說出話語的潛預設與自身的上下文、與背景知識和內在語義都是協(xié)調的,如果對方反對,也同樣行不通。即預設推理不僅要邏輯一致,而且要語用一致。語用預設在交際中進行,是言語交際的產物?!拔覀兛梢园颜Z用預設行為比作一個口頭協(xié)議。甲方(說話人)通過說出話語提出協(xié)議的草案(draft),在乙方(聽話人)對此做出正面回應之后,該草案便在雙方之間一致通過從而成為產生效力的協(xié)議(valid contract)。”[14]P41語義預設是說話人根據自己的交際意圖,從他個人的背景信息中提取的一部分信息,但未必是聽話人的背景信息。在說話人做了潛預設之后,如果聽話人也支持、認可、或者至少不反對,那么該預設就成為實際的語用預設。當然,如果沒有得到聽話人的認可,那么該預設只能作為說話人的潛預設而存在。

        語用預設推理的過程是構筑交際的公共背景知識的過程。公共背景(common ground)是主體間進行溝通和理解的橋梁。Stalnaker認為公共知識和信念是共同的或是彼此的信念,在一定的群體,尤其是交往參與者中,公共背景知識是所有人都相信,并且也相信除自己外的所有人都相信,并且也相信除自己外的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相信的知識或信念。[8]P704公共背景知識不僅包括先前的靜態(tài)交際經驗,而且包括現(xiàn)在的交際經驗。由于每個人的具體經驗、社會閱歷、成長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差異,他們各自關于公共背景的認識和理解不盡相同,“看到同樣的對象會有不同的識別;他們可以對共同給定的信息強加不同的表述;他們可以不去認知事實。在此情況下,個體將會在假定共知時出錯,”[15]P79這也是歧義和誤解產生的原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的理解區(qū)指人們在對外界事物認識、理解的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的看法,理解過程的構成以真值為核心,以個人的體驗為基礎,而個人的體驗在個人賴以生存的文化環(huán)境中生成,受該環(huán)境的制約。人們相互之間達成理解是因為調動了理解區(qū)內諸因素。調動的因素越相同,理解就越趨相同;調動因素的程度越一致,達成的理解就越趨向一致?!盵16]P57kecskes&Zhang認為我們激活、共享和創(chuàng)造的公共背景知識越多,我們越能更好地彼此理解,越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我們的預期效果。[17]P346然而,公共背景知識不是靜靜地在一個地方等著我們去發(fā)掘,“我們必須同與之互動的每個人一起來創(chuàng)建它”。預設是構建公共背景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預設都能成為公共背景。說者進行的潛預設是對公共背景的提議。如果提議的是先前靜態(tài)交際經驗,那么這些公共背景知識被激活,成為本次交際的公共背景知識。如果說者提議的是新生內容,那么在聽者那里可能得到積極或消極兩種回應。如果得到積極回應,這部分新生公共背景就被建構成為本次交際的公共背景知識,成為實際預設;否則,就不能成為實際預設。

        將語用預設放入言語交際之中,以上蓋士達關于潛預設被取消的推理就可以成為聽話人的反駁手段。

        如某案庭審中公訴人發(fā)問(φ1)你為什么不清楚啊?你們都是一車的人。黃某答(φ2):我坐后面的,我喝醉了。

        φ:黃某和其他犯罪嫌疑人坐在同一個車上,對當時的情況應該清楚。

        Con{[K(φ)],K[(φ2)]}

        在這一對話中,公訴人的潛預設是,黃某他們坐在一個車上,應該清楚情況。從黃某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只是由于他坐在后面,并且喝醉了,才不清楚,使?jié)擃A設成為共同的背景知識和共同的語境。

        在交際雙方進行語用預設推理時要遵循一定的語用準則,即真實性準則、真誠性準則。真實性準則要求說話人不能預設一個明知是假的命題,聽話人不能否認一個明知是真的命題。真誠性準則要求說話人不能刻意地通過預設某命題來給對方造成不利,否則就會造成推理失敗。當然,有時交際者為了交際意圖的需要,會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題進行預設,目的在于想通過對方的反應來取得自己想要的交際效果。

        如:在法庭上

        (A)公訴人:你們商義讓孩子賣多少錢?

        (B1)張某:4萬,門口都是4萬。

        (B2)張某:從來沒有商議過。

        (C)曾經與人商議過。

        Con{[K(C],[(B1)]}

        正是因為語句C不僅是A的潛預設,而且得到了B1的認可,以B1的潛預設出現(xiàn),而B1又是A的新語境,因此C句成為語用預設,并作為共同的語境而存在。而如果張某說出了B2時,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K(B2)]→[(B2)]→[┒(C)]

        Inc{[K┒(C)],[K(C)]}

        盡管語句C依然是A的潛預設,但由于張某說出了B2的語句,取消了C命題,因此,C在此不A與B2的語用預設。

        在A+B1和A+B2這兩組對話中,A都可能是以一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來進行預設,即自己不知道張某是否與人商議過錢數(shù),只是隨時準備想通過對方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預設。

        因此說,語用預設推理強調在一定的規(guī)則基礎上的,對預設的一種建構過程。它不是一種內在的自我反思式的活動,而是主體之間通過語言互動的結果。

        二、法律語用預設推理及其建構性

        法律推理是在一定的語境中,針對當前具體的案件事實,通過主體間的言語溝通,不斷地達成理解,最后形成共識的過程。在法律推理語境的組成因素中,人物、時間和地點是客觀的、共同的,而話語可能世界則是因人而異的。正是因為話語可能世界的不對稱性,才造成了主體之間的誤解和分歧。為了促進彼此理解,交際參與者需要不斷地擴充雙方共同的語境,即共同的話語可能世界。法律預設推理就是構筑共同的話語可能世界的方式之一。法律語用預設推理中,建構性是其本質規(guī)定性,這不僅要求主體的復數(shù)性,而且要求各個主體的權利都在對話中得到尊重。

        (一)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多主體性

        法律推理言語行為直接關系權利義務關系,因此,每一個預設和話語背景的建構都顯得至關重要。說話人主導預設理論[14]P41-43主張說話人的提議在預設中的主導地位,認為預設主要是由說話人表明命題態(tài)度,進行意圖指派的行為。說話人在語用預設推理中確實起著主導作用,最起碼他提出了大家討論的議題。但是如果只強調說話人的主動性,不關注語用預設推理的建構性,不關注其他人的主體地位,就有將聽話人陷入不利的危險。

        在法律預設推理中,法官、公訴人和律師本身就因具有較豐富的法律文化知識背景而在法庭話語中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以問答為主的庭審對話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如果不強調聽話人或答話人的建構地位,那么預設就成為一邊倒的、懲治人和壓抑人的東西。在訴訟中,“利益主體最為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也最為明白爭議事實的本來面目”[18],因此無論為法律推理的信息交流和程序進行,還是為保障相關權利,都必須尊重各個參與者的主體地位。在法律語用預設推理中,說話人或問話人只是提出了一個提議和草案,具體這個提議能否被通過,還需要聽話人來表態(tài)。如在女模特醉駕釀悲劇一案的法庭調查階段:

        公訴人:你覺得交警出現(xiàn)的目的是什么?

        辯護人打斷說:審判長,我想打斷一下,這個問題是交通警察自己的認識問題,問被告人是有些強人所難。

        審判長:公訴人請注意訊問方式。

        在這一段法庭對話中,公訴人的訊問潛預設了“被告人知道交警出現(xiàn)的目的”(用句子φ來表示),則有:

        [K(辯護人)]→[(辯護人)]→[┒(φ)]

        Inc{[K┒(φ)],[K(φ)]}

        針對公訴人的潛預設,辯護人提出質疑,審判長進行了提醒,則這一語義預設不能成為語用預設進入話語背景中,成為公共背景知識。在這段對話中,公訴人是說話人,辯護人和審判長是聽話人,他們均以主體的身份參與法律語用預設推理。

        (二)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對話性

        預設本質上是前提性和條件性的,是語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能脫離語言而獨立存在。預設是隱蔽的,它隱藏在語言后面。多個主體進行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過程不是主體自我的內省和反思,而是用語言來進行表達和溝通。首先,說話人需要通過語言,提出自己的潛預設草案。其次,聽話人需要通過語言來反饋對該潛預設的態(tài)度。正是通過語言交流的方式,潛預設接受聽話人的檢驗,進而來完成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過程。

        如在夜盜故宮案的法庭調查中:

        公訴人:玻璃是怎么碎的?

        被告人:用腳踹碎的。

        (φ)被告人弄碎了玻璃。

        這一對話中,無論被告人回答的具體方式是什么,公訴人都潛預設了(φ),但只有經過被告人的反饋之后,才能成為實際的語用預設,具體推理如下:

        [K(被告人)]→[(被告人)]→[ (φ)]

        從被告人的反饋中可知,(φ)的潛預設是公訴人和被告人的共同的話語可能世界,公訴人的潛預設提議只是激活了這一背景知識,實現(xiàn)了話語世界與話語可能世界的可及關系,使其成為了話語世界,即成為語用預設的內容。

        (三)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高效性

        語用預設推理在庭審話語中作為一種語言技巧和語言策略普遍存在著。其中,說者和聽者各方通過溝通,不僅對命題背后的預設進行了建構,而且對命題本身進行了討論,起到雙重作用,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效率。法律語用預設推理“把自己的話語建筑在一個自已設想出來并對自己有利的預設之上,并使對方產生錯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預設,這是言談的一種技巧?!盵19]如在“賣掉親骨肉的一家人”一案的法庭調查階段:

        公訴人:你們商議把孩子賣多少錢?

        張某:4萬,門口抱養(yǎng)孩子都是4-5萬。

        φ:張某商議過賣孩子的錢數(shù)。

        [K(張某)]→[(張某)]→[(φ)]

        在這一法庭對話中,公訴人的潛預設是φ,因為無論張某回答的具體錢數(shù)是多少,都只能代表商議的結果,無法改變已經發(fā)生的商議行為。在這里張某直接作答,就認可了公訴人的預設,承認了自己曾經商議過錢數(shù)問題,并有了商議結果。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就產生了兩個話語世界:即張某商議過錢的問題,商議結果是4萬,達到了省力的效果。

        公訴人:你給了中間人他們多少好處?

        張某:給王×1500,沒給張×。

        φ:張某給了中間人好處。

        在這一法庭對話中,公訴人潛預設了φ,不管張某回答說給了多少,都屬于給了好處的范圍。張某的回答不僅承認了給了中間人好處的行為,而且具體數(shù)額也表達出來。

        公訴人:你這個想法跟誰商量過?

        郭某:張×。

        φ:郭某曾和別人商量過這件事。

        這一法庭對話中,公訴人潛預設了φ,郭某的回答不僅認可了這一潛預設,使其成為語用預設和公共背景,而且還提供了新的信息,即商量的對象。

        如今,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糾紛層出不窮,“遲來的正義非正義”,法律推理的效率異常重要。波斯納從經濟學角度對法律進行了分析,認為“即使法官不那么信奉效率,但是,即使從定義上看,他們缺乏效率的決定也比有效率的決定更能使得社會成本增加,結果是,從經濟學觀點來看,決定有錯的案件中的敗訴方,一般來說要比決定合理的案件的敗訴方有更大的動力提起上訴、新訴或者進行立法活動,以此來要求予以糾正判決結果,因此這也就是一種要求判決有效率的壓力?!盵20]P450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能夠提高效率,達到省力效果的預設自然成為問(說)話人的一種語言技巧和語言策略。

        (四)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規(guī)范性

        正是因為法律推理本身關乎相關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相對于普通對話,法律語用預設推理更強調語言和程序的規(guī)范性。張峰輝在博士論文中依據格萊斯的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用真誠性準則和意圖性準則來對說者的預設提議行為進行語用約束。參見[14]P52-53,P59他認為真誠性準則是指說者相信一個命題為真或可能為真時,才能進行預設提議。而這一準則同樣也對聽話人進行約束,即除非有充分的證據和理由來證明說者的提議為假,否則就必須同意說者的提議。意圖性準則是指說者知道聽者不知道某命題,或者自己不知道某命題時才能進行意圖指派,聽者了解到說者的認知情況時,就應理解說者的意圖指派。其實,他的這兩個語用準則可以用一個真誠性準則概括,即說話人不能就自己明知是假的命題進行預設提議,聽話人不能否認一個明知是真的命題;說話人不能刻意地通過預設某命題來給對方造成不利。只不過,為了一定的交際意圖,可以就自己不確定或不知道的命題進行預設提議。

        法律語用預設推理,除了遵守語言上的規(guī)范,還要符合法律的程序和制度。如有罪推定的預設,問話人認為被告人是有罪的,按照真誠性準則,根據提高效率的意圖,就可以進行預設提議,但在法律制度中,這是要謹慎對待的。公訴人作為控方的角色時可以運用,但法官作為居中裁判人則不能運用。如:

        公訴人:你是怎么把這些東西偷到手的?>>你偷了東西。(符號“>>”表示“預設了”,下同)

        被告人:大展柜玻璃很厚,弄不開。爬到上面,上面像荷葉門一樣,能拉開,就一個玻璃,我就把玻璃踹爛了,進入展柜內。

        公訴人:你從里面盜竊了幾件展品?>>你從里面盜竊了展品。

        被告人:當時害怕,想拿兩件就走,記不了拿幾件。

        在這一段法庭對話中,公訴人的第一個問題預設了被告人已經把東西偷到手,已經從展柜里拿到了展品。從被告人的回答中也對這些命題進行了積極回應,先是說自己是如何把展柜弄壞,進入展柜,明確地在肯定潛預設的基礎上,又提供了新的信息。在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雖然沒能明確地表明拿了幾件,但已經肯定了公訴人的潛預設。在這段法庭對話中,公訴人第一個問話預設了“被告人偷了東西”的命題,第二個問話預設了“被告人從展柜里盜竊了展品”的命題。這里的“偷”和“盜竊”都應該是法律推理過程中,一步步推理出來的行為性質術語,此時作為預設提議的內容,就有有罪推定之嫌。

        三、法律語用預設推理中“預設陷阱”的識別與破解

        (一)“預設陷阱”違背了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建構性

        在法庭對話中,預設技巧的運用應建立在尊重對方權利的基礎上。法律預設推理由說者(或問話人)提議和主導,并不意味著聽者(或答話人)在推理中不起作用。“答話人的作用在于:問答推理是要答話人認可問話命題或者提供問話索求的信息和命題來完成。換句話說,問話推理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否讓答話人認可問話命題或者提供問話所需要的信息和命題……在這個意義上說,問和答在推理中的地位一樣重要?!盵21]P204但在法律實踐中,由于預設的隱蔽性,問話人往往違背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建構性,利用預設麻痹回話者給出相應答案,或者引導話題和信息流向其預期的方向發(fā)展,將被告(人)或證人陷入被動?!霸趩柎鹜评碇校瑔栐捜说囊粋€策略或者手段是使問話帶上‘預設命題’。預設往往是問話人支配答話人,使答話人的答話滿足自己的推理要求,從而達到符合自己目的的結論的一個重要手段”[22]P312,此時,預設就成為支配人和控制人的“預設陷阱”。

        “預設陷阱”的預設提議者將預設作為實現(xiàn)自己單方面目的的一種技巧和策略,只是把答話人當做滿足自身要求的工具和手段,完全無視或者故意漠視聽者在語用預設推理中的主體地位和建構作用?!坝捎陬A設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聽者往往察覺不到,或者不假思索就接受了預設的內容。預設表達的內容不一定都是真的。如果隱含的預設對聽者是不真實的或含有對聽者不利的內容,聽者就會落入預設陷阱?!盵23]表面上看,預設陷阱的各方也是在進行語言交流和對話,但這里的對話已經異化為控制人和支配人的方式。預設陷阱的預設提議者違背了法律語用預設推理的真誠性規(guī)則,利用預設的目的在于陷對方于不利。盡管預設陷阱一樣可以貫徹語用預設推理的高效性,但它是以侵犯聽者的權利為代價的。法律的首要目標和任務就是實現(xiàn)公平和正義,“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盵24]P1針對“預設陷阱”,法律推理主體要善于識別和破解。

        (二)根據預設觸發(fā)語或預設特征來識破“預設陷阱”

        在法庭上,尤其是在刑事審判法庭中,為了能夠操縱或引導答話人,問話人一般采取封閉式的問答方式。在設置問題時,律師、檢察官和法官更多地用“你是不是……”、“你知不知道……”、“你有沒有……”等形式發(fā)問。在這樣的問話形式中,根據預設的否定持真性特征,無論答話者回答是肯定還是否定,預設都是成立的。

        如在“夜盜故宮”案的法庭調查階段:

        公訴人:進去到里面看到了什么東西?

        被告人:到里邊挺黑的,什么都看不見,什么都沒看到然后在里面待了一會,然后聽到里面特別響,心里特別害怕,然后我把那把子給扳下來了。

        公:你知道故宮里有警報嗎?>>故宮有警報。

        被:不知道。

        公:知道不知道?

        被:不知道。

        公:不知道故宮里有警報?

        被:不知道。

        在這樣的一組對話中,公訴人預設了“故宮有警報”的命題,無論被告人回答知道或不知道,這樣的命題都是成立的。公訴人針對該問題進行了三次的問話,包括一次反問,希望能夠引導被告人,使其做出有主觀故意的的回答,從而得出有利于控方的結論。盡管被告人一直否認自己存在主觀上的故意,但對公訴人預設的命題還是認可的。

        在法庭對話中,還可以根據預設觸發(fā)語來識破“預設陷阱”。列文森曾經總結了13種語境觸發(fā)結構,即定語描述語、事實動詞、蘊涵動詞、轉態(tài)動詞、評價動詞、表示重復的詞語、時間從句、強調句、重讀句、比較結構、各種問句等等。法庭對話中的預設一般都以問句形式出現(xiàn)。如“夜盜故宮”案法庭調查中:

        公訴人:你一共去過幾次故宮博物院,就是故宮這個地點?>>以前曾經去過故宮。

        被告人:一共去過兩次。

        公:第一次與第二次相隔多長時間?

        被:我記得幾天吧。

        公:為什么在相隔數(shù)日二次到故宮?

        這里公訴人利用表示數(shù)量的“幾次”做了預設提議,預設被告人以前曾去過故宮,那么被告人的盜竊行為就可能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提前有過預謀。

        公訴人:鄧某某說要你過來幫忙,你是到什么地方找的槍?

        被告人:當時槍放在那個茶幾上面。

        公:你當時是怎樣向柯某某開槍的?>>你向柯某某開了槍。

        被:當時我,當時情況太混亂了。

        公:你直接回答。

        在這里公訴人用“怎樣”來預設被告人曾經有過這樣的動作行為,只不過需要在這里描繪一下行為本身,這樣就將被告人陷入了不利境地。

        (三)破解“預設陷阱”,推翻命題

        由于法律預設推理是話語各方共同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聽者針對說者的“預設陷阱”完全有能力進行否定和推翻,進而擺脫自己因此而陷入的被動局面?!翱剞q雙方既可以巧妙地利用預設達到自己的訴訟目的,也可以通過反預設揭示對方當事人預設的虛假性。預設可以構成陷阱,也是可以被推翻或者削弱的?!盵23]在法庭對話中,“答話人察覺到問話有預設命題陷阱時,或者認為預設命題不存在時,便在答話中予以否認,消除問話的前提,使問話站不住腳,推理無法進行下去?!盵22]P314如在“夜盜故宮”案的法庭調查階段:

        公訴人:你所謂的金屬指的是什么?

        被告人:就是電視上不都說黃的那個。

        公:黃的那個?

        被:啊。

        公:你看啊,你們家用的鐵鍋這東西在我們理解上也叫金屬,你所理解這個金屬和大家通常理解的金屬是不是一個東西。>>你對這個金屬是有認知和判斷的。

        被:我也不知道金屬,但是我知道,那電視上說那種黃的,帶著項鏈什么的。

        公:帶著項鏈的那種東西,是貴重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金屬是有認知和判斷的。

        被:這我不知道。

        公:我問你,這黃色的東西是不是值錢的東西?>>你對這個金屬是有認知和判斷的。

        被:這我不知道。

        在這一組對話中,公訴人針對這個金屬進行了三次發(fā)問,預設了“你對這個金屬是有認知和判斷的”命題。如果是這樣,不管被告人回答是或者不是,那么該預設都成立,被告人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契合。但被告人一直采用“我不知道”進行回答,表達了自己對此沒有認知和判斷,不知道是否值錢或與鐵鍋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就否定了預設,也對當前命題進行了駁斥。再如在“夜盜故宮”案的法庭辯論階段:

        公訴人:被告人石某某的盜竊地點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情節(jié)特別嚴重。>>只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盜竊就是情節(jié)特別嚴重。

        辯護人:它只是一個普通的盜竊案。只是發(fā)生在了一個敏感的地方,我想在故宮里面偷東西也看要偷什么,在故宮里盜竊就是情節(jié)特別嚴重嗎?法律并沒有特別規(guī)定,因為你是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全國人民都正在休息,你給人民添堵了,所以我要加重處罰你,完全不合情理,他只是碰上了故宮管理上的漏洞而已。

        在這個法庭辯論語段中,針對公訴人的預設提議和命題,辯護人首先亮明自己的觀點,否認公訴人的命題。接下來通過破解公訴人的預設提議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進而改變公訴人將被告人陷入不利的預設提議和公訴意見。

        在法律語用預設推理中,需要時時處處關注各個主體的建構作用,從積極層面去建構預設,省時高效;從消極層面識別和破解“預設陷阱”,清理“通向正義之路”上的預設障礙。

        [1] [德]弗雷格.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M].王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2] Kripke,S. (1990). Presupposition and Anaphora: Remarks 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jection Problem,Manuscript,Princeton University.

        [3] Karttunen,L. (1974).Presupposition and linguistic context.Theoretical linguistics.

        [4] Keenan,E. (1971).Two kinds of presupposition in natural language.In 1998 Kasher,A.(ed.),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5] Soames,S. (1982). How presuppositions are inherited:A solution to the projection problem.In A. Kasher(ed.),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Volume IV).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6] Levinson,S. (1983). 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Stalnaker,R.C. (1999).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In R.C.Stalnaker,Context and content:essays on intentionality in speech and though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Stalnaker,R.C. (2002). Common ground.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5(5-6).

        [9] Yule,G. (1996). Pragma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楊先順.語用推理的定義、種類和模式[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7,2.

        [11] 陳意德.認知、預設及預設推理[J].中國外語.2005,5.

        [12] Gazdar,G.(1979).Pragmatics:Implicature,Presupposition and Logical Form. London: Academics Press.

        [13] 張韌弦.形式語用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14] 張峰輝.基于動態(tài)性認知的語用預設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15] Sperber,D.&D.Wilson. (1995).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asil Blackwel1.

        [16] 杜金邦.法律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17] Kecskes,I.&.Zhang FH. (2009).Activating,seeking and creating common ground: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Pragmatics and Cognition,(2).

        [18] 許尚豪.論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個人主體性——以程序利益與程序主體的關系為視角[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4.

        [19] 徐盛桓.“預設”新論[J].外語學刊.1990,3.

        [20] [美]理查德·A·波斯納.法理學問題[M].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21] 廖美珍.法庭審判問答推理分析[C].語言與法律研究的新視野——語言與法律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2] 廖美珍.問答:法庭話語互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2.

        [23] 李立.論法庭話語中的預設[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1.

        [24] [美]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孫培福)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Reasoning
        and “Presupposition Trap”

        QiJian-ying

        (Marxism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The legal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reasoning is a specific form of legal pragmatic reasoning. It is one kind of dialogue activities between the main bodies to construct th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t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context which influences on presupposition, but also underlines listener’s active construction. In legal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reasoning,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role of each main body. From the positive level, it will be a kind of language skill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efficiency. From the negative level, it may become “presupposition trap” because of ignoring the listener’s main body status, so we should be good at identifying and cracking it to clean up the presupposition obstacles on “the road to the justice”.

        the legal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reasoning; potential presupposition;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resupposition trap

        1002—6274(2015)02—143—09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人權司法保障的法律推理向度研究”(2014CFX015)的階段性成果。

        齊建英(1980-),女,河南葉縣人,法學博士、鄭州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在站人員,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學方法論。

        DF0-051

        A

        猜你喜歡
        公訴人被告人預設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8
        公訴人法庭辯論的技巧
        論新形勢下公訴人出庭工作的挑戰(zhàn)及應對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幽靈抗辯”與公訴人舉證的限度
        “幽靈抗辯”與公訴人舉證的限度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中國檢察官(2014年7期)2014-09-22 05:15:0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
        久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国产精品久久久爽爽爽麻豆色哟哟| 日韩人妻系列在线观看|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6080| 女人的天堂av免费看| 日本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理论|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二区|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首创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a一级| 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有| 国产老熟女网站|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白白色发布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给我看免费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aⅴ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国成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天堂a版一区二区av| 国产三级av大全在线爽| 国产人妻大战黑人20p|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黄色av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黄| 抽搐一进一出试看60秒体验区| 亚洲精品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