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冰河南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河南南陽 473000
普外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
紀冰
河南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河南南陽473000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3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干預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患者各150例。常規(guī)組采取一般性的護理管理模式,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常規(guī)組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7.3%、19.3%,干預組患者分別為3.3%、4.0%,干預組患者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0%,常規(guī)組的為78.7%,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風險管理模式下對普外科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發(fā)生率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普外科;風險管理;護理管理
護理風險指的是患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可能發(fā)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可能發(fā)生于日常護理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對護理工作中發(fā)生的風險事件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并執(zhí)行的一種管理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護理工作中的風險,提高臨床護理效果[1]。護理安全指的是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不發(fā)生法定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等允許的范圍外的心理與機體結構或者是功能上的障礙、缺陷、死亡等[2]。此次研究對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0例普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對比的分析,該研究比較了風險管理和一般護理管理對提出臨床護理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3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無老年癡呆;精神無異常;能清楚表達內心的想法。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干預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患者各150例。干預組男女比例為82∶68,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48.2±2.3)歲;包括26例腹膜炎,19例胰腺炎,23例急性胃穿孔,12例結腸炎,12例消化道出血,23例膽囊炎,19例急性闌尾炎,16例腸梗阻。常規(guī)組男女比例為79∶71,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48.0±2.1)歲;包括29例腹膜炎,18例胰腺炎,21例急性胃穿孔,13例結腸炎,15例消化道出血,21例膽囊炎,21例急性闌尾炎,12例腸梗阻。比較干預組和常規(guī)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一般性的護理管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遵醫(yī)囑服藥等。
干預組:在常規(guī)組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管理,若患者病情較危重,應立即轉入重點看護病房,全天候24 h派專人對患者病情進行監(jiān)護,并對輪班護士進行巡視記錄,以保證巡視頻率,以防患者出現(xiàn)意外。定期檢修患者日常所需的各類醫(yī)療儀器,如:床鋪、輪椅、管道等,發(fā)現(xiàn)螺絲松動等異常情況應立即處理;每日定時安排專人清理病房及周邊走廊上的衛(wèi)生,將地面水漬吸干,以防患者摔倒;護理人員交接班時應嚴格按照交接班的規(guī)定程序執(zhí)行,保證接班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對患者應及時進行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告知患者疾病治療的目的、意義、方法等,幫助患者分析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注意事項及日常的康復鍛煉等,詳細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仔細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根據其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3]。同時告知患者家屬應耐心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告知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保證患者與其家屬的知情權。
②定期進行風險管理的相關技能培訓,在日常培訓中詳細講解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由經驗豐富的護師親自示范日常護理工作中的常規(guī)操作方法,使得護理人員在豐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護理操作技能,提高護理質量[4]。除此之外,應重點講解普外科患者的相關急救知識,突發(fā)意外情況時應沉著冷靜處理,讓護理人員自覺明確自身工作職責,增強工作信心,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態(tài)認真地執(zhí)行護理風險管理的相關工作。同時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加強醫(yī)護人員的日常交際能力,從而提高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交流溝通能力,對一些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給予相應的心理輔導,防止出現(xiàn)言語失誤等不良情況,造成患者負面影響等。
③改善住院環(huán)境,提高患者舒適度。患者病房應保持安靜,探視人員不宜過多,防止人流量過多影響患者休息;對住院病房應按時清潔,在窗臺、床頭等區(qū)域適當擺放一些綠色植株、鮮花等,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防止出現(xiàn)交叉感染。
④提高急診應對能力,采取操作性較強的應對方案。普外科通常會使用大量導管對疾病進行治療,患者位移時管道可能移動或不移動,導致管道發(fā)生錯位,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嚴重情況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使用導管進行疾病治療時,應提高巡查頻率,以防出現(xiàn)意外。若患者病房出現(xiàn)停水、停電等情況時護理人員應沉著冷靜地進行引導,安撫患者情緒,同時及時查明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妥善處理。
⑤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對于出現(xiàn)差錯或缺陷的管理制度,護理人員應主動上報,對不良事件的的發(fā)生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轉變護理人員“怕出錯”、“哪里可能出錯”的觀念[5],鼓勵護理人員積極思考,對主動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并及時阻止的護理人員給予適當?shù)莫剟睢?/p>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85~100分表示十分滿意;60~85分表示一般滿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數(shù)據分析
將所有數(shù)據結果錄入到SPSS 18.0軟件中,錄入過程中確保真實客觀,護理風險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檢驗比較,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護患糾紛與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率
常規(guī)組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7.3%、19.3%,干預組患者分別為3.3%、4.0%,干預組患者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n(%)]
2.2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0%,常規(guī)組的為78.7%,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在發(fā)生醫(yī)療風險前對風險進行有效預防的一種管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的日常護理管理工作中能夠顯著減少因風險導致的一系列經濟損失。醫(yī)療風險管理需經歷風險識別、風險平衡評價、風險處理、管理成效評估4個階段[6]。我國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護理風險管理仍有待提升。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正在不斷轉變,因此,對普外科患者給予相應的護理風險管理十分必要。
對普外科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自身利益,提高醫(yī)護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與風險意識,除此之外,在有效保障患者醫(yī)療風險的前提下護理人員能夠快速準確的發(fā)現(xiàn)并妥善處理問題,認識到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嚴格執(zhí)行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認識到患者為整個護理管理事件的核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同時還能夠改變以往僵持的護患關系,通過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主觀感受與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打破護患間的陌生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其次,對于患者的隱私應充分尊重,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疾病治療的方法、目的等,尊重患者的知情權,當患者提出藥物治療時應及時告知某種藥物潛在的風險,讓患者做出自主選擇。綜合以上,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的風險管理優(yōu)勢:
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護理人員在風險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學會了以下幾方面的技能:怎樣有效評估日常護理工作中潛在的風險隱患,并正確劃分風險等級,做出準確判斷;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明顯的提升,如何正確處理風險管理中的突發(fā)事件;明顯改善了護患關系,使得護患之間相處更為融洽,從而有利于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7]。
此次研究對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提高了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發(fā)生率為3.3%,護患糾紛發(fā)生率為4.0%,護理滿意度為96.0%,單純采用一般護理干預模式的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普外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安全隱患,減少護患糾紛事件,值得進一步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彭愛榮.風險管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87-88.
[2]郭玲.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1):144-145.
[3]余凌.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4):638-639.
[4]包彩華.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0):103-104.
[5]米衛(wèi)華.普外科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及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6):124-126.
[6]謝曉東.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6下旬刊):3209-3209.
[7]暢亞紅.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9中旬刊):233-234.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JI Bing
Sterile supply center,Nanyang Medical Colleg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in Henan ,Nanyang ,Henan Province, 47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Methods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3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gener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risk and nurse patient disputes were 17.3%, 19.3%, respectively, 3.3% and 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8.7%, and tha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5-03-06)
[作者簡介]紀冰(1983.7-),女,河南南陽人,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護理方面工作。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654(2015)06(c)-0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