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艾英偉
(特種作戰(zhàn)學院,a.軍事體育理論教研室,b.部隊體育訓練教研室,510500)
通過調研發(fā)現,目前全軍院校課外1 h體能鍛煉的效果總體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現在鍛煉時間不能得到充分保證;缺乏系統(tǒng)性的安排,與課內教學存在脫節(jié)現象;1 h體能鍛煉主要由隊干部和訓練骨干組織,缺乏科學性;沒有科學的訓練監(jiān)控。本研究主要針對1 h體能鍛煉的現實問題,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并進行干預效果分析,為今后軍隊院校課外1 h體能鍛煉的科學有效開展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借鑒和參考。
1.1 研究對象
通過測試選取40名臨近畢業(yè)學員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20名學員為實驗組,20名學員為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初始體能測試成績總分均值和身體機能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對實驗組學員的課外1 h體能鍛煉進行干預,干預時間為6 wk。對照組按照學員隊的課外1 h體能鍛煉計劃正常進行。干預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依據學員畢業(yè)聯合考核課目,科學制訂干預期間的課外1 h體能鍛煉計劃;二是在干預前給隊干部和體能訓練骨干進行專題講座,提高科學化訓練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體能教員現場指導,幫助解決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四是在干預期間對身體機能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控,及時了解機體對訓練安排適應情況;五是在訓練后給予蛋白粉和葡萄糖的補充。干預實驗后對比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體能水平、機能水平和畢業(yè)聯考成績,以此來綜合評價干預效果。
測試指標的選擇參考了特戰(zhàn)青年軍官班的經驗[1],運動指標包括:400 m障礙、5000 m跑和引體向上的成績;身體形態(tài)指標選擇體重、體脂百分比和BMI指數;身體機能指標包括安靜脈搏、血紅蛋白、尿蛋白、肺活量、肌力 (主要測握力)。每周周一清晨進行測試。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的體能水平、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實驗組干預期間各指標的變化趨勢
實驗組在干預期間的各項指示見表1,分析如下。
2.1.1 實驗組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變化趨勢
實驗組體重 (數據略)的變化趨勢不明顯,但第二至四周體重有下降趨勢,第五周左右開始回升,說明學員對訓練負荷逐步適應。實驗組在干預期間,體重和BMI的整體變化趨勢不大,體脂百分含量下降,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瘦體重有所增加。實驗組的體脂百分比,但接近正常值的下限??梢娫谄綍r的營養(yǎng)補充上,可以相應補充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表1 實驗組干預期間各指標變化趨勢
2.1.2 實驗組身體機能指標的變化趨勢
A.安靜脈搏
實驗組安靜時脈搏在前三周有上升趨勢,從第四周起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經過適當調整后,最后一次安靜脈搏基本與第一次測試值持平。說明實驗組學員從第四周起對訓練負荷逐漸適應。一般來說,在大強度的基礎訓練階段,安靜脈搏在40~60次/min,且較穩(wěn)定,說明機體狀態(tài)良好??梢娫诟深A訓練期間,實驗組學員對訓練負荷的總體情況較適應。
B.血紅蛋白
實驗組血紅蛋白值的變化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第四周運動負荷量和強度都有所增加時,血紅蛋白值有所下降,高于第一次測試值;在第五周血紅蛋白值又開始回升,說明對訓練負荷逐步適應。研究認為,訓練中血紅蛋白的最適宜值為150g/L[2]。實驗組學員血紅蛋白值稍低??梢钥紤]在平時補充一些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改善營養(yǎng)狀況。
C.肺活量
實驗組的肺活量呈持續(xù)穩(wěn)定上升趨勢。肺活量的上升程度與體能訓練比重有關[3]。說明實驗組在干預實驗期間,系統(tǒng)地進行了有氧訓練,且訓練效果較好。
D.握力
左手握力和右手握力的變化,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趨勢不明顯。第三周左、右手握力增加幅度比較明顯,第四周又有下降趨勢,可能與第四周增加了訓練負荷,肌肉出現一定程度的疲勞有關。第五周和第六周握力值又有所回升,說明受訓者對訓練負荷還是適應的。
E.尿蛋白
由于實驗組在干預實驗前進行了大強度的畢業(yè)演練,身體有一定程度的疲勞,因此在初始狀態(tài)就有5人有尿蛋白。在干預實驗期間,由于沒有時間進行充分的機體恢復,個別學員一直有尿蛋白的現象,其中第四周加大了訓練負荷強度,學員有些不太適應,尿蛋白人數較多,經過第五周和第六周的調整,尿蛋白人數逐漸減少 (數據略)。干預期間尿蛋白總體呈下降趨勢來看,受訓者對訓練負荷呈現逐步適應。
2.2 實驗組干預后與對照組的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比較
實驗后兩組在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的相關指標對比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在肺活量和血紅蛋白值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 (見表2)。實驗組肺活量提高更為明顯,可能與實驗組的訓練比較系統(tǒng)全面有關。同時,實驗組在訓練后及時補充了蛋白粉和葡萄糖,一方面促進了機體的恢復,一方面也改善了受訓者的營養(yǎng)狀況,因此血紅蛋白值高于對照組。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訓練后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的比較
2.3 實驗組干預后與對照組體能測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體能測試成績 (數據略)相比較,引體向上和5000 m跑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400 m障礙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在,對照組引體向上平均比實驗組多做1個;實驗組5000 m跑平均成績比對照組快50.7 s,400 m實驗組障礙平均成績比對照組快2 s。
由此可見,在干預階段對實驗組進行了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指標檢測,能及時了解實驗組學員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程度,針對檢測結果相應調整了訓練負荷安排,保證了實驗組學員在干預期間身體機能的各項指標呈現逐步適應的趨勢,有效預防了過度訓練的產生,并保證了實驗組的訓練效果穩(wěn)步提升。但由于實驗組在干預期間較側重發(fā)展下肢力量和間歇性有氧、無氧訓練,上肢力量和400 m障礙技術練得比較少;而對照組比較集中進行引體向上和400 m障礙課目的訓練。實驗組的5000 m跑成績提高幅度明顯,400 m障礙成績提高幅度不是非常明顯。
3.1 保證課外1 h體能鍛煉的效果是學員在校期間體能水平保持和提高的重要因素。
3.2 通過科學制訂課外1 h體能鍛煉計劃,與課內教學相配套;提高學員隊干部和體能訓練骨干的科學化組訓和施訓水平,加強體能教員對課外1 h體能訓練的監(jiān)督和指導,通過科學組訓和施訓確實能提高訓練的效果和質量。
3.3 在課外1 h體能鍛煉期間,特別是訓練負荷較大時,應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和糖,促進機體疲勞的恢復。
3.4 對課外1 h體能訓練效果實施科學監(jiān)控,能了解學員機體對體能訓練負荷,反映體能訓練計劃安排的科學性,以便調整訓練計劃,保證訓練負荷安排,促進訓練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
[1]林建棣.特戰(zhàn)青年軍官聯訓的身心適應研究 [J].軍事體育學報,2014,33(2):37—40.
[2]劉莉,余曉勇,王一迪.特戰(zhàn)青年軍官隊員通過400 m障礙生理生化指標分析 [J].軍事體育學報,2014,33(2):44—45.
[3]張愛芳.實用運動生物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