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楊靜 ]
保時捷勇奪17冠勒芒24小時耐力賽
[ 整理:楊靜 ]
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艱苦的賽事之一,它也是速度與耐力結(jié)合的24小時賽事,還是當代大環(huán)境下汽車科技不斷發(fā)展的大閱兵,它就是聞名世界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2015賽季中,保時捷、奧迪、豐田還有日產(chǎn)都參加了最高組別LMP1的冠軍爭奪,更出現(xiàn)了中國車隊的身影。
福特汽車將攜旗下全新GT超跑賽車于2016年回歸勒芒24小時耐力賽,新GT賽車是今年1月首次亮相的福特GT超級跑車的賽車版,它將與量產(chǎn)版福特GT超跑一起,于2016年正式問世,以紀念50年前,福特GT40賽車在1966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包攬前三名的壯舉。隨后,福特又接連在1967年、1968年和1969年蟬聯(lián)冠軍。
2016年1月,全新福特GT賽車將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勞力士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中上演處子秀,隨后將征戰(zhàn)世界耐力錦標賽與帝舵美國跑車錦標賽。美國著名車隊Chip Ganassi Racing with Felix Sabates (CGRFS)將負責參賽的福特車隊管理運營工作。參加世界耐力錦標賽與美國跑車錦標賽的兩支福特車隊將各派出四臺福特GT賽車出戰(zhàn)勒芒。
全新GT賽車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這些創(chuàng)新技術(shù)包括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學設(shè)計,使車身擁有卓越的下壓力,在保證賽車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實現(xiàn)空氣阻力最小化;采用先進的碳纖維輕質(zhì)復合材料,使賽車底盤既輕又強韌。
據(jù)了解,福特還與Multimatic公司聯(lián)手對賽車進行了大量設(shè)計與測試,Ganassi車隊在車輛開發(fā)調(diào)校過程中提供了諸多建議,Roush Yates發(fā)動機公司則主要參與了福特3.5L EcoBoost發(fā)動機的開發(fā)——這是迄今最為強勁的量產(chǎn)EcoBoost發(fā)動機。
這臺3.5L EcoBoost V6發(fā)動機首次出現(xiàn)在2014年美國跑車錦標賽的賽車上。自那時起,福特-Ganassi車隊在主要賽事——包括賽百靈(Sebring)12小時耐力賽,勞力士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中取得了全面勝利。此外,Ganassi車隊還在Daytona 500,納斯卡磚道400與印地500汽車賽中獲得了驕人戰(zhàn)績。
Tip 1:
6月11日:
1955年6月11日,發(fā)生了賽車史上最嚴重的事故,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災難發(fā)生了。那天,不僅帶走了奔馳車隊車手Pierre Levegh及83名觀眾的生命,還造成120名觀眾身受重傷,當時賽會組織有關(guān)人員將死傷者運走,把垃圾清理掉,便宣布比賽繼續(xù)進行,這也成為賽車史上以死亡人數(shù)計算最嚴重的事故。受到事故的影響,奔馳和捷豹均宣布退出大獎賽,直至今日,瑞士境內(nèi)仍不容許任何形式的汽車賽事舉行。
6月14日,2015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法國勒芒落幕。保時捷車隊19號賽車——919 Hybrid奪冠,在24小時內(nèi)完成了395圈。這是保時捷時隔17年后的首個冠軍,也是它們歷史上第17個勒芒冠軍。為了這一刻的輝煌,保時捷一直在努力,終于迎來了17年后的這份榮耀。這一次,同樣是在勒芒的薩特賽道(LaSarthe)上見證了保時捷的大獲全勝。這段賽道承載著保時捷的光榮記憶,在45年前, 保時捷曾在這里第一次捧起冠軍獎杯。
這輛賽車由Earl Bamber (新西蘭), Nico H ü lkenberg (德國)和 Nick Tandy(英國)駕駛。這是一支年輕的車隊。作為19 號車的第一棒和最后一棒,Nico Hülkenberg 很高興能在這場賽事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一展身手,初次參加勒芒賽的Earl Bamber 是從亞洲保時捷卡雷拉杯成長起來的天才選手,此次也激動萬分。 Nick Tandy 是這個冠軍三人組的第三位車手,曾為保時捷勒芒賽 GT組參賽不下兩次。在這個極速馳騁的賽道上,他們保持冷靜,精神高度集中,最終毫無差錯地奪得了榮譽。
贏得亞軍的17號 919 Hybrid,一開始一直處于領(lǐng)先地位,但是在后三分之一的路段中,經(jīng)過一分鐘的停車處罰,17號車被甩在了第四位,最后經(jīng)過強勢追擊之后,它依然為自己贏得了亞軍的好成績。
18號車曾在排位賽中以突破圈速記錄的好成績奪得桿位,雖然最終沒有沖進前三,但也順利完成了整場比賽,并為保時捷贏得了第五名。
新919 Hybrid是保時捷本次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主角,該勒芒賽車被描述為是去年車型的“全面進化”版本。為了應對FIA世界耐力錦標賽對賽車外形極為嚴格的規(guī)定,保時捷最新的賽車采用了充滿未來感、典型的勒芒原型車造型。
在選擇內(nèi)燃機時,保時捷以效率優(yōu)化原則為準:采用結(jié)構(gòu)緊湊的2.0L四缸增壓發(fā)動機,同時配備燃油直噴技術(shù),并由高強度鋁合金制成。此外,內(nèi)燃機還配有兩個能量回收系統(tǒng)。憑借跑車制造方面多年的豐富經(jīng)驗,成功地進一步降低了多個組件的重量。
動力方面,2015款919 Hybrid同樣搭載2.0TDFI(Turbo Direct Fuel Injection)V4渦輪增壓汽油發(fā)動機,將超過368kW的動力傳輸?shù)胶筝?;另外還針對KERS及ERS兩套能量回收系統(tǒng)和水冷鋰電池組的電機進行優(yōu)化,為前輪輸出超過294kW動力。
919 Hybrid運動原型車的主要材料為碳纖維,同時,鎂材和多種鈦合金材料的應用更可有效降低系統(tǒng)重量,所有材料均按照嚴格的安全標準選擇。原型車采用封閉式單體車身,與前代車型相比可為車手提供更多的空間。此外,車身側(cè)面采用了附加板材進行強化,而這種板材由與防彈背心類似的材料制成,可在發(fā)生側(cè)撞時為車手提供保護,同時避免車輪松脫時連桿插入座艙。
新車還對底盤進行了加大,并通過碰撞測試證明其可靠性。車手還擁有了更出色的視野和控制范圍,由于視線位置升高、輪罩變低,更有利于車手看清路面。
Tip2:
13.6 km:
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賽道被稱為薩特賽道,該賽道由永久性賽道和為賽事臨時封閉的公路兩部分組成。出于安全的考量,該賽道自1923年起被頻繁修改,時至今日,總長已達到13.629km,特別是1990年對于Mulsanne老賽道本身的修改,增加了兩個彎道。由于直線賽道縮短,勒芒賽事現(xiàn)時的最高時速一般在330km/h。與永久性賽道不同,薩特賽道的公路部分只在比賽及練習時間內(nèi)封閉幾小時,幾乎在比賽完成的同時就會再次開放。
經(jīng)過24小時未曾停歇的艱苦鏖戰(zhàn),奧迪車隊7號R18 e-tron quattro賽車以總?cè)?shù)393圈的成績完賽,獲得季軍。8號賽車緊隨其后獲得第4名,9號賽車第7個沖過終點線。盡管遺憾地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連續(xù)17次登上勒芒24小時耐力賽領(lǐng)獎臺的斐然戰(zhàn)績,依然彰顯出奧迪品牌的卓越實力。
比賽初期,由衛(wèi)冕冠軍馬塞爾·哈斯勒(Marcel F?ssler)、安德烈·羅特爾(Andr é Lotterer)和伯努瓦·戚路亞(Beno?t Tr é luyer)組成的7號奧迪車組對領(lǐng)先的保時捷發(fā)起強有力的攻勢,并一度保持領(lǐng)先位置。安德烈·羅特爾更是不斷刷新圈速,將勒芒歷史最快單圈成績改寫為3分17.475秒。然而第260圈時7號奧迪R18 e-tron quattro賽車因發(fā)動機蓋故障不得不進站維修,從而退出了冠軍爭奪戰(zhàn),獲得季軍。
由盧卡斯·迪·格拉西(Lucas di Grassi)與隊友羅伊克·杜瓦爾(Lo?c Duval)和奧利弗·賈維斯(Oliver Jarvis)駕駛的8號奧迪R18 e-tron quattro賽車在著名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彎角超車時不幸發(fā)生碰撞,最終以第4名的成績完賽。
由菲利佩·阿爾布開克(Filipe Albuquerque)、馬爾科·博納諾米(Marco Bonanomi)和赫內(nèi)·哈斯特(Ren é Rast)組成的9號車組則遭遇了賽車混動單元故障,最終將比賽成績定格在第7名。
2015款R18 e-tron quattro賽車在多方面進行了改進升級,除了保留了原味碳纖維材質(zhì)車體的主體結(jié)構(gòu),前后均添加高剛性防撞結(jié)構(gòu),整體剛性明顯增強。
新車采用了優(yōu)化后的空氣動力學結(jié)構(gòu),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車身的空氣阻力,并因此帶來了全新的前燈設(shè)計。還有,照明系統(tǒng)首次融合了矩陣式LED大燈和奧迪激光大燈技術(shù),進一步提高了行駛的安全性。
2015款R18 e-tron quattro內(nèi)燃機繼續(xù)4.0TDI V6柴油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經(jīng)過升級后不僅降低了油耗,更將輸出功率提升至410kW,電動機最大功率200kW,混動系統(tǒng)的能量從2MJ提升至4MJ。能量整整提高了一倍。
為了應對FIA更加嚴格的新規(guī),這輛新車的電儲容量比老款增加了17%至700千焦耳;車重870kg,每圈比2014款節(jié)油2.5%。
今年是奧迪連續(xù)第二年在Audi City Beijing為中國車迷舉辦勒芒觀賽活動。6月13日,Audi City Beijing繼續(xù)為奧迪車迷提供了本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觀賽體驗。當晚,奧迪西班牙車手Miguel Molina專程來到活動現(xiàn)場,不僅從專業(yè)角度解答了到場車迷的諸多問題,還與現(xiàn)場粉絲進行了熱情互動,到場車迷與嘉賓還共同觀看了緊張刺激的發(fā)車儀式?;顒舆€為車迷提供了冠軍競猜、極限競速5、涂鴉表演等觀賽體驗。
作為亞洲首座數(shù)字化汽車展廳的Audi City Beijing,是全球最大的數(shù)字化汽車展廳。在這里,參觀者不僅可以通過6塊巨型投影屏幕以1∶1的比例瀏覽奧迪全系車型,還可以在互動終端上親自配置自己的夢想之車。
Tip3:
9冠王:
現(xiàn)年48歲的丹麥人湯姆·克里斯滕森,在十余年賽車生涯中,他為奧迪奪得了7次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并助力奧迪12次登上勒芒領(lǐng)獎臺,其個人也憑借9次冠軍(其中6次衛(wèi)冕)成為勒芒史上的最高紀錄。這位傳奇車手已在圣保羅舉辦的2014年度WEC世界耐力錦標賽收官戰(zhàn)中,結(jié)束了他職業(yè)賽車手生涯的最后一場比賽,正式宣布退役。
伯努瓦·戚路亞與馬塞爾·哈斯勒和安德烈·羅特勒一起連續(xù)五年征戰(zhàn)賽車場。五年來,他們形成了強大的三人組,三次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和2012年國際汽聯(lián)世界耐力錦標賽冠軍。 因此,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這三位車手一直是車手名單上唯一不變的人選。
馬塞爾·哈斯勒
自2008年,他加盟奧迪車隊。他是奪得世界汽車錦標賽冠軍和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首個瑞士人。這位瑞士賽車手駕駛奧迪R8LMSUltra賽車,多次在GT耐力賽上取得冠軍。哈斯勒是一位狂熱的自行車手,這位四個女兒的父親生活在瑞士山區(qū),每年騎自行的距離大約是3 000km。
安德烈·羅特勒
自2010年起,他擔任奧迪工廠車手,也是車速最快的賽車手之一,還是三人組中最年輕的車手。他是德國人,成長于比利時,在東京生活了十多年。羅特勒會講德語、英語、法語和意大利語,他喜歡參加具有歷史意義的賽事,駕駛那些更酷的格柵上帶有四環(huán)標志的拉力賽車。
伯努瓦·戚路亞
自2010年起,伯努瓦·戚路亞代表奧迪車隊參加賽車比賽。加盟奧迪車隊之前,這個法國人在日本保持著長時間的不敗紀錄。如今,他只關(guān)注奧迪車隊的賽車比賽。園藝是他的業(yè)余愛好,他喜歡把從自家橄欖樹上采摘的橄欖壓榨成橄欖油,在閑暇時間,他是位狂熱的摩托車手。
香港KCMG——首次中國車隊贏得分組冠軍
本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我們還見到了中國車隊及選手的身影,其中LMP2組別的冠軍由香港KCMG車隊的47號Oreca 05奪得,這也是中國車隊第一次在勒芒贏得分組冠軍。還有,華裔車手董荷斌駕駛的29號賽車在LMP2組名列第9名,總成績第19名,表現(xiàn)也很出色。
日產(chǎn)——前置前驅(qū),勇氣可嘉
日產(chǎn)帶來三臺前置前驅(qū)GT-R LM NISMO賽車重返2015勒芒LMP1組,面對奧迪、豐田和保時捷這三個強勁對手,不得不說日產(chǎn)真是野心不小。雖然全隊只有一臺車完賽,但這場比賽為我們展示了日產(chǎn)的膽識與勇氣。
相比其他賽車,日產(chǎn)GT-R LM NISMO的外觀設(shè)計顯得有一些另類,更準確地說是特立獨行!不過GT-R LM賽車區(qū)別于其它LMP1組賽車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前置發(fā)動機、前輪驅(qū)動布局了。新車搭載一臺3.0L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通過車頭的序列式變速器將動力輸送到前輪上,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368kW,和551kW的飛輪儲能混動系統(tǒng)一起,為賽車提供高達919kW的動力輸出。
豐田——順利完賽,值得點贊
豐田帶來兩臺TS040 Hybrid賽車參加2015勒芒LMP1組的比賽,在第7、第8位起步的兩臺豐田 TS040 Hybrid賽車,最終以第6及第8的成績沖過終點。在這樣艱苦的耐力賽中,能夠順利完成比賽,還是值得稱贊的。
新TS040 Hybrid主要對空氣動力學套件經(jīng)過改進,還針對防撞結(jié)構(gòu)以及懸掛系統(tǒng)進行修改,在確保車手安全的同時,也進一步減少輪胎的負擔。豐田為其配備了Le Mans套件,減少行進阻力以換取最佳速度。2015款TS040 Hybrid仍舊選擇6MJ等級的混動系統(tǒng),以3.7L V8自然吸氣汽油發(fā)動機為核心,搭配超級電容作為電能儲存媒介,搭配兩臺分別于前軸和后軸的電動機,整套動力總成提供超過735kW的最大動力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