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華(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丹溪中小學 江西贛州 342215)
淺談小學高段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技巧
何定華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丹溪中小學 江西贛州 342215)
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把握閱讀中的重點、難點,是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高段語文 閱讀 教學
小學閱讀理解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也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匯,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虛詞數(shù)量雖少,但重要性從總體上說不亞于實詞,就個體說比實詞還要重要。有人把實詞比作人體的血肉、骨頭、毛發(fā),把虛詞比作人體的經絡。這比喻當然也不一定恰當,但這主要在說明虛詞數(shù)量雖少卻非常重要。因為虛詞的運用往往會牽涉到整個句子的結構,影響到整個句子的意思。我們要是把某些個實詞(如“桌子”“饅頭”“電燈”)取消掉,對我們說話當然會有些影響,但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至少不會影響到正常交際。可是我們如果把現(xiàn)代漢語里的“的、了、吧、不、也、嗎、呢”去掉了,那影響可就大了,就會影響到正常交際,在漢語中顯得尤為重要。
特別是一些關聯(lián)詞的使用,更需要注意。通過關聯(lián)詞可以知道作者索要表達的主要意思。表示遞進的關聯(lián)詞:不但……,而且……。例句:海底不但景色奇異,而且物產豐富。很明顯這句話作者更在意“海底的物產豐富”。再如表示轉折的關聯(lián)詞:雖然……但是……。例句:雖然天氣已晚,但是老師仍在燈下伏案工作。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并不是“天氣已晚,”而是主要要表達“老師仍在燈下伏案工作?!边€有表示必要條件的關聯(lián)詞:只有……才……。例句:只有我們今天努力了,明天才不會有遺憾。這句話作者所要強調的是“我們今天努力了。”而不是“不會有遺憾?!?/p>
通過一些虛詞,特別是關聯(lián)詞,可以知道作者主要表達的是哪個部分的內容。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后讀題目,然后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采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后讀短文,最后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jié)省 了閱讀時間。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后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1.歸納短文的主要內容
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合并時,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shù)男薷?,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
重點突出法、有些文章,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具體的操作:可以先簡單地讀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點段,弄清作者在重點段中要表達的意思,再聯(lián)系其余各段作適當補充,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概括出來了
句子摘錄法、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有時候我們摘錄中心句后,還需要“串”。還有的時候,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我們還需要“縮”,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六要素歸納法、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恰當連接,語義通順。何人+在什么情況下+做何事+結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稱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主人公(表現(xiàn)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三人稱的文章,必須用主人公。另外,如果是幾件事的概括,可以簡單概括為:何人+做何事。
2.歸納短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作者的寫作目的,或習作意圖(文學作品常提“主題思想”)。用文字完整地把中心思想表述出來,從其結構上看,可分兩部分,即文字的主要內容與作者的習作目的。使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中心思想的語言表述形式。記敘文常見的形式是:文章記敘了……,贊揚(說明)了……精神(道理)。童話、寓言故事常用的形式是:文章通過……故事,告訴(說明)了……道理。寫景、狀物常見的形式是:文章描寫(描述)了……景物(物品),表達了作者……感情。
通常閱讀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的文章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語文試題的開放性要求試題答案能,自圓其說,答案最佳。漢語詞匯如此豐富,感情色彩如此濃烈,因此在閱讀的時候,要仔細認真、深入分析,回答問題時,對于遣詞造句要仔細揣摩、反復推敲,根據(jù)不同體裁的特點,不同的語境,要準確的使用詞語。
總之:閱讀理解教學就是要在閱讀實踐中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形成閱讀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揮閱讀潛能,提高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以至全面發(fā)展和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