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輝(吉林省東豐縣那丹伯鎮(zhèn)中學 吉林東豐 136324)
論歷史微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趙亞輝
(吉林省東豐縣那丹伯鎮(zhèn)中學 吉林東豐 136324)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把歷史微故事貫穿到教學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微故事,能幫助老師凝聚學生注意力,緩解緊張的氛圍。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減輕學習壓力,提高學習質量。對拓展學生歷史方面的視野、深入歷史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
滲透 歷史故事 歷史教學
將微故事應用到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認同,把歷史編輯成很多小故事講給學生,不只能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是深化知識,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途徑。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國內(nèi)教育正在逐步從傳統(tǒng)向素質教育轉換,很多學科開始關注學生發(fā)展,要求從學習興趣著手,優(yōu)化教學途徑,提高教學質量。
歷史微故事短小精悍,不僅能活躍歷史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增加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起到在復習知識的過程中提供記憶的效果。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同時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基于初中歷史課堂課時數(shù)有限,為使歷史故事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發(fā)揮出它的最大效果。
1.設置歷史故事,引入新課。
我認為,導入新課時, 設置懸念的歷史故事,對初中學生學習動機單純, 注重故事性、 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來說很容易被感染。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說書 時, 每當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到緊張激烈的高漲或矛盾沖突到劍撥弩張的關 鍵時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來吊你的胃口, 逼著你非繼續(xù)聽下去不可。這種方法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里常用,稱 之為“懸念”設臵。同樣,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導入新課時設臵“懸念” 的歷史故事,也能使初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激發(fā)起學生探求知識的 欲望。
2.設置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現(xiàn)代教學的重點,雖然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總體較快,大眾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明顯缺少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創(chuàng)新作為民族發(fā)展的能量源,創(chuàng)新能力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從而促進國家發(fā)展。將微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中,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對開發(fā)思維也有很大影響,它能讓學生得到更多靈感。例如:在《春秋五霸》這個章節(jié)中,先向學生設置問題:春秋時期的國家分別是哪些?將學生引入教材與課堂教學中,這樣就能達到幫助學生提高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不管是那個年齡段,學生都愿意為有興趣的事物努力,在學習中也存在明顯的傾向,有興趣的課程會加大學習力度,強制學生學習不感興趣的課程,不僅會激發(fā)其反感心理,嚴重時還會消極怠學。
1.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學習歷史。
中學作為學習的關鍵時期,只有好奇心的引導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并且主動學習。從初中歷史教材安排來看:有很多和歷史相關的故事,此時老師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將歷史貫徹其中,在歷史故事中進行學習。例如:在《夏朝與商朝》這篇課文學習中,先為學生講述和商朝相關的故事,實時引進《封神演義》,利用妲己與紂王之間的故事幫助學生激發(fā)興趣,讓學生理解商朝覆滅和紂王無道之間的關系。
2.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初中作為價值觀與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段,很多觀點都是初中形成。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同時也積累了大量具有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故事。將微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在無形中幫助學生形成價值觀。例如:在《兩漢時期的外交》一文中,先為學生講述蘇牧牧羊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之心的偉大與重要。在《張賽通西域》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愿為國家利益犧牲個人的決心,就必須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真實是每個國家歷史都必須遵循的領域,歷史微故事也亦然,只有真實的故事才能幫助學生激發(fā)動力,挖掘潛能,從而堅定信心,最后起到啟發(fā)學生、發(fā)人深省的作用。所以,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中,必須將歷史微故事有機的滲透在歷史教學中。
1.把歷史微故事應用在前期階段。
課堂教學質量、教學任務能否完成和老師的開場白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所以老師應該努力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從初中階段的調查與研究來看:很難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或者照本宣科,很容易讓學生滋生抵觸心理。鑒于此,在歷史課程教學前,可以為學生設置新穎性、懸疑性的故事,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學習西漢歷史,可以通過人彘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相關事件,并且發(fā)表看法,最后由老師詳細的講述該故事,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為后續(xù)《史記》的學習夯實基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
2.把微故事滲透到課中。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間一般在45分鐘左右,怎樣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就成了每個老師必須思索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真正處在聽課狀態(tài),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將微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中,能幫助老師凝聚學生注意力,緩解緊張的氛圍。如:在學習秦代歷史,針對學生精力不集中的情況,先向學生引出“大風起兮云飛揚”,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學生爭搶著回答問題的同時,再由老師復述該故事,以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改善教學質量。
3.把微故事滲透到課末。
把微故事貫徹到課程末尾,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減輕學習壓力,提高學習質量。例如:在唐朝故事中,針對很多學生反映貞觀之治深奧難懂的情況,可以結合武宣門事件緩解緊張感,利用該故事讓學生掌握唐朝歷史。在春秋歷史學習中,將孔孟等先賢的故事引用到教學中,在學生明確社會動蕩的原因與具體情況后,就能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習興趣與信心。
綜上所述,將微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對拓展視野、深入歷史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中,必須教學結合實際情況,更好的將微故事滲透到教學中,以此提高學習自主性,煥發(fā)學習興趣,將相關知識真正貫徹到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