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吉林 長春 130600)
“隨文識字”在閱讀識字教學中的作用
李海燕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吉林 長春1306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被仡櫸覀兊拈喿x教學,特別是低段閱讀教學,兩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大都進行識字,并且多數(shù)教師都喜歡采用集中識字,因為采用集中識字進行教學,教學流程清晰,老師們備課比較容易。大體流程是這樣的:先讀課文圈畫生字,然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最后全班交流識字方法。我們發(fā)現(xiàn),交流檢測生字的過程,是一個比較費時的過程,一節(jié)課下來,大約用去30多分鐘,基本上成了生字專題的形式,這樣看來學生似乎掌握很扎實,殊不知,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算學生學會了生字,也未必會用,即使老師多方面加以講解、強調,學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義;經(jīng)常這樣做,由于形勢單一枯燥,學生識字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淡的。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只注重識字,卻忽略了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和閱讀能力。我們應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寓識字于閱讀之中,在識字的同時通過閱讀發(fā)展兒童的語言。那么,如何把閱讀與識字有機地相結合,既能提高識字效率,又不影響閱讀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xiàn)閱讀是識字的載體、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呢?
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恰當?shù)碾S文識字能實現(xiàn)閱讀與識字的雙贏。下面以《好日子》一課為例,說說我是怎樣進行隨文識字的。
隨文識字一定要根據(jù)課文內容及本課生字的特點來靈活設計,每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特別多,不能逐一講解,我們要抓住這課生字中重點要掌握的但又比較難理解的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關鍵字,選擇恰當?shù)姆椒ㄟM行隨文識字。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感知生字,再讓學生初步了解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接著我要把每段話中出現(xiàn)的會寫的字相應地標記出來,(也就是利用課件將段落中的生字變色)讓學生讀準它的字音,然后再把它放回去,并選擇較難理解的對理解課文起鋪墊作用的關鍵字,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中的語言環(huán)境或生活實際去理解這些生字。我在教學《好日子》一課的第一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讀懂每段話的意思,然后請出關鍵字“畝”,我先引導學生讀準它的字音,然后把它放回文中,“畝”這個量詞非常抽象,“三畝地”究竟有多大?由于二年級學生沒有學到面積單位,很難感知,所以我運用作比較的方法,利用我們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操場的大小,幫助學生理解“三畝地”有多大,進而體會到三只小老鼠的勤勞,接著讓學生把小老鼠的勤勞用朗讀表達出來,這樣把難理解的生字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寓識字于閱讀之中,在識字的同時通過閱讀發(fā)展了兒童的語言,實現(xiàn)了閱讀是識字的載體,識字是閱讀的基礎。
隨文識字注重字義的情景創(chuàng)設,提倡生字教學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使生字的字義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huán)境中凸顯出來。例如教學《好日子》一課的第二段,認識“燦”字時,我在不同的班級先后用了兩種方法,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第一種,我先讓同學讀“黃燦燦”,再認“燦”字,接著組詞,然后通過油菜花的圖片理解“黃燦燦”。教學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黃燦燦”并沒有理解。于是在第二個班講課時,我改變了以往請進來、送回去的套路,先出示了南瓜花、冬瓜花、絲瓜花的圖片,引導學生先看圖片,然后我手指這些金燦燦的花的圖片說:像這樣花的顏色金黃,閃閃發(fā)亮而耀眼就是“黃燦燦”。這一次我利用圖片加解說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理解詞語的情景,所以這次孩子們就很直觀地理解了這個用語言很難描繪的詞語,接著再認識“燦”,強調它的讀音,觀察它的字形,說不同的識記方法,并指導書寫,最后再把它放回課文中進行朗讀。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理解了字義詞義,還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朗讀指導,使學生輕松地了解了此段落的內容,提高了學生識字和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識字的情景,還要在備課時進行多種預設,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幾種識字方案,對比后選出較恰當?shù)姆桨高M行教學,以求更好地實現(xiàn)閱讀是識字的載體,識字是閱讀的基礎。
總之,隨文識字減輕了學生繁重識字的壓力,激發(fā)了識字的興趣,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隨文識字使閱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又不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實現(xiàn)了閱讀是識字的載體,識字是閱讀的基礎。
李海燕(1976-),女,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第一實驗小學科研主任,小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