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善亮
(馮善亮,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中學語文教研員,廣東省中語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教學研究是為了服務于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而服務于學生的寫作實踐。也就是說,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才是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實踐研究的真正目標。
為此,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學情,也就是學生的寫作實踐。研究學情,從對象上講,可以是學生完成的作文,也可以是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還可以是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的各種因素;從時間上講,可以只是單獨分析學生某一次的寫作實踐,也可以追蹤分析每一段時間內學生的寫作實踐;從方法上講,可以是靜態(tài)的寫作文本分析,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寫作行為觀察,還可以是與學生就其寫作實踐進行訪談,甚至可以邀請同行對自己班上學生的作文進行會診。
但無論如何,研究學情是為了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不僅要梳理問題的表層現(xiàn)象,更要透過現(xiàn)象分析問題的內在實質,進而洞察學生的寫作心理。比如說,一些學生的考場作文總是結構不完整,其原因何在呢?是寫作時書寫速度太慢,還是臨場發(fā)揮失誤?是缺失作文的結構知識,還是寫作思維中缺乏行文的意識?抑或是種種原因兼而有之?必須通過和學生進行交流等方式弄明白問題的成因,才能真正認識到存在問題的性質:是寫作時的臨場性失誤,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性缺失?是技能運用的問題,還是思想認識的問題?是局部性問題,還是整體性問題?
通過研究學情發(fā)現(xiàn)問題,自然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必須對癥下藥。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寫作中的具體問題來開發(fā)相應的寫作學程。
所謂寫作學程,實際上是圍繞學生寫作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個具體問題,從學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開發(fā)的寫作學習進程,也可稱之為寫作微課程,包括目標(解決什么問題)、內容(用什么來解決問題)、策略(如何解決問題)、評價(怎樣判斷問題是否已解決)等。
開發(fā)寫作學程,首先,要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課程的目標。問題的性質往往決定了其復雜的程度,學生的實際則決定著他在解決問題的路上能夠走多遠。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制定出可行的目標。其次,要開發(fā)學程內容。關鍵是要圍繞寫作學程涉及的核心概念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結合所確定的目標來開發(fā)寫作策略知識,設置寫作訓練項目,選擇寫作范例。最后,要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確定實施學程的時間、進度、策略以及評價標準等。
研究學情,開發(fā)學程,應該是一線教師開展作文教學實踐研究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這里只是進行了一個極其粗略的介紹,期待著感興趣的同行們一起來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