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江南小學(530201) 周志叢
淺談如何讓品德課堂生活化
廣西南寧市江南小學(530201) 周志叢
小學品德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它以社會生活作為基礎,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師在進行品德教學時,要想方設法以學生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基礎,考慮充分去開發(fā)、利用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選取小學生比較關(guān)注的話題,以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目的,把生活引進課堂,讓小學品德課堂變成富有生活化的多彩課堂。
品德課堂 生活化
在進行品德課堂教學時,教師如何讓我們的課堂融入生活,讓我們的課堂更富有生活化。下面本人以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錢該怎么花》一課為例談談如何讓品德課堂生活化的一些思考。
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要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要先確立好科學的教學目標。科學的品德課教學目標必須是在宏觀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來設計,才能讓我們的品德課堂回歸生活。聯(lián)系生活設立目標,能讓教師心中有設立品德教學活動的指南,讓我們的教學有方向。
《錢該怎樣花》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的第二個主題活動,它是學生學習了第一課《家庭小賬本》之后,對學生進行合理消費的指導,為后面兩課《購物場所我知道》、《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做好準備。本課圍繞“錢該怎樣花”這一主題,安排了三個小欄目:“我想要與我能要”、“我的花錢計劃”、“浪費與節(jié)約”,讓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能合理地支出,學會正確花錢。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基礎,以實際生活為前提,設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家庭責任感,為家長分憂,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能力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有計劃、合理地花錢,知道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
知識目標: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但不是每個人所有的需求都一定能得到滿足,有時必須要有所放棄。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了解花錢應該要有計劃,支出要合理,初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小學品德課的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學生學習品德課不僅僅是積累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感悟生活的過程,更是學生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建構(gòu)與生成的過程。根據(jù)《錢該怎樣花》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開場。我首先播放尼格買提主持的《開門大吉》的視頻,并適時提問:“同學們,你們家每個成員的夢想分別是什么呢?”接著學生匯報交流家庭成員需求調(diào)查表,引出本課話題《錢該怎么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既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課堂的學習,又明確目標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品德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反映兒童需要,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基于以上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三個生活化的體驗活動。
活動(一):表演體驗,學會克制
選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設計教學活動。如設置情景:商場里,媽媽正在給元元挑運動鞋。元元說:“我想要這雙運動鞋,鄰居家王亮就有一雙。”媽媽說:“這雙鞋子比較貴,要160元呢,那雙便宜些,樣子也挺好看的?!弊寣W生分別扮演小孩和家長進行表演,然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錢應該怎樣花的理解。讓學生懂得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初步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活動(二):制訂計劃,學會支配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促進兒童由“知”向“行”的轉(zhuǎn)化,使品德教育落在實處。我把學生生活場景引入課堂。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同桌共同設計春游前如何支配20元零花錢的購物計劃,使學生知道如何合理地支配有限的錢財。
活動(三):回歸生活,合理消費
在教學活動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針對課本上的花錢方式,再現(xiàn)生活場景,小組合作探究談談自己的看法,使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分享交流對合理消費的認識,讓他們在交流中加深感悟,把正確的消費觀帶到的生活中。
在本課即將結(jié)束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實踐作業(yè):零花錢該怎樣花,請對自己的零花錢做合理支配,并做好消費記錄,兩周過后我們班對零花錢的支配討論交流,在班上展示考慮周全的消費記錄表。從課內(nèi)延伸至課外,從課堂向生活擴展,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對學會花錢這一認識的內(nèi)化。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出發(fā),讓學生在課堂中共同探究學習,在課堂模擬的生活場景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獲得內(nèi)心的體驗。
(特約編輯 陳兮琰)
G623.15
A
1007-9068(2015)2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