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晶 王志豪 王左棟
?
鐵炭微電解處理染料廢水試驗
◎王曉晶 王志豪 王左棟
實驗自制了鐵炭微電解填料,并用于處理染料廢水。試驗結果表明,該填料對染料廢水脫色效果明顯,在填料投加量為40g/L、pH為4、反應時間為2.5小時的條件下,鐵炭微電解對染料去除率達到88.9%
我國是世界上染料的生產(chǎn)和出口大國,因此染料廢水成為重要的環(huán)境污染源之一,對染料廢水的處理研究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染料廢水一般具有有機物濃度高、色度高、成分復雜、無機鹽含量大、脫色困難等特點,是一種典型的難降解有機廢水,如果未經(jīng)處理直接排放,將對周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
鐵炭微電解技術是利用鐵和炭形成微電池,通過電化學腐蝕、氧化還原、物理吸附、絮凝沉淀等過程實現(xiàn)污染物去除。目前,鐵炭微電解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染料脫色、印染、化工等難降解有機廢水中。
本實驗采用鐵炭微電解和Fenton試劑氧化技術對酸性嫩黃染料廢水進行處理,以考察二者對染料的脫色效果。
1.1鐵炭微電解填料的制備
將還原性鐵粉、粉末活性炭、粒徑小于100目的粘土作為原料,按照質量百分比鐵粉∶活性炭∶粘土=70%∶15%∶15%量取,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攪拌混勻,制成3mm-10mm的顆粒狀填料。將填料放入烘箱,于30~500℃烘干,然后將干燥的填料移入管式爐,在隔絕氧并通入N2的情況下,于8000℃下焙燒2小時。待焙燒結束、冷卻后,制得定型的鐵炭微電解填料。制得的填料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積,能夠有效防止填料表面鈍化及填料的板結。
模擬染料廢水的配制
準確稱取0.1g酸性嫩黃染料,用蒸餾水溶解后移入容量瓶,定容至1000mL,配制成濃度為300mg/L的模擬染料廢水。
實驗步驟
鐵炭微電解實驗步驟:取100mL酸性嫩黃模擬染料廢水放入250mL的錐形瓶中,調節(jié)一定的pH后,再分別加入一定的鐵炭填料,在室溫下于電熱恒溫振蕩水槽中反應一定的時間,測定上清液的染料濃度。
分析方法
①染料濃度的測定:分別配制濃度為20mg/L、40mg/L、60mg/L、80mg/L、100mg/L、120mg/L的酸性嫩黃染料在420nm處分別測定其吸光度,繪制染料濃度與吸光度的標準曲線,水樣中染料濃度的測定通過測定吸光度后計算確定。
②pH:pH由pH計測定。
反應時間對鐵炭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
在常溫、pH為7、填料投加量為1g的條件下,分別取100mL模擬染料廢水加入7個250mL錐形瓶中,放入電熱恒溫振蕩水槽中振蕩,每隔30min時測定處理后水樣中的染料,并計算去除率,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反應時間對鐵炭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
由圖1可見,反應開始階段隨著反應時間的推移,染料的去除率也在上升。在150分鐘時染料的去除率達到19.4%,但是此后再增加微電解處理時間,染料的去除率增加不大。脫色率升高有兩部分原因促成,主要是反應剛開始時活性炭對染料的吸附作用導致染料降低,脫色率增高;另外,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鐵的腐蝕速度也在減緩,易降解物質基本反應完全,難降解物質反應在此條件下很難被破壞。微電解作用破壞了一部分染料的偶氮發(fā)色基團,使得染料下降的同時破壞了染料較為穩(wěn)定的共軛結構,染料的大分子結構被分解為小分子結構,本實驗中當處理2.5小時后,脫色率變緩,選擇反應時間為2.5小時。
填料投加量對鐵炭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
在常溫、pH為7、反應時間為2.5小時的條件下,分別取100mL模擬染料廢水加入7個250mL的錐形瓶中,分別加入0.5g、1g、2g、3g、4g、5g、6g填料,測定反應結束時的吸光度,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填料投加量對鐵炭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填料投加量的增加,染料的去除率也逐漸增大。當填料投加量達到4g時,染料去除率達到49.78%,但是此后再增加微電解填料投加量,染料的去除率增加便不明顯。理論上來說,隨著鐵炭微電解填料投加量的增大,形成的鐵炭微電極數(shù)量就會增加內電解作用加劇,溶液中的Fe3+所產(chǎn)生的混凝作用也隨之加劇,這兩者的聯(lián)合作用使得一開始脫色率逐漸增大,而后再加入的填料對整個微電解反應的促進作用就不會太明顯。綜合考慮,選擇最佳填料投加量為4g。
pH值對鐵炭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
在常溫、反應時間為2.5小時、填料投加量為4g的條件下,分別取100mL模擬染料廢水加入7個250mL的錐形瓶中,改變原液的pH值,使之分別為1、2、3、4、5、6、7,時間結束時測定處理后水樣中的染料濃度并計算去除率,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pH值對鐵炭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
由圖3可知,廢水pH值對鐵炭微電解的處理效果影響較大,反應在酸性條件下效果較好,在接近中性條件下對染料的去除率降低。在pH為4時處理效果最為理想,脫色率達到88.9%。pH值太低,耗酸量增加,同時對鐵炭微電解填料的耗用和腐蝕也增加。pH值低于4或高于4處理效果會變差。從理論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酸性條件下,填料中鐵粉的腐蝕加快,由電極反應生成具有很強活性的新生態(tài)[H],可以破壞一些發(fā)色基團或者是助色基團的結構,使廢水的色度降低;與此同時反應生成的Fe2+在出水時pH呈中性或是堿性且有氧存在的條件下,可以形成Fe(OH)2直至Fe(OH)3 ,這樣生成的絮狀沉淀,通過吸附和絮凝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但酸性過強,會使處理后的水中含有大量的Fe2+和Fe3+,使得出水水樣的色度加深,對脫色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溶液中多余的H+還會破壞已經(jīng)形成的絮凝體,使得處理效果變差,綜合考慮,鐵炭微電解最佳的反應pH為4。
填料各功能單元對染料去除比例分析
為考察填料中活性炭、粘土、鐵粉等各成分對染料去除率的影響所占的比重,我們在pH為4、反應時間為2.5小時的最佳反應條件下,加入同樣比例的活性炭和粘土來驗證其對染料的脫色效果。分別取0.6g活性炭和粘土加入100mL的原液中,調節(jié)pH至4,然后將錐形瓶放入電熱恒溫振蕩水槽中反應2.5小時,測定其染料濃度,其染料去除率為18.1%。填料各功能對染料的去除效率分布如圖4所示。
圖4 填料各功能單元對染料去除比例分布
由圖4可見,在總的88.9%的染料去除率中,粘土和活性炭的去除效果僅占到20%,而剩下80%比例的染料是通過微電解去除,說明制備的填料充分發(fā)揮了微電解的作用。
自制鐵炭微電解填料處理酸性嫩黃模擬染料廢水,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為填料投加量40g/L、pH值為4、反應時間為2.5小時。經(jīng)過處理,染料去除率達到88.9%。
在染料的去除中,鐵炭微電解各功能單元對染料的去除分布為:炭與粘土占20%,而微電解作用,去除的燃料占80%。
(作者單位:煙臺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