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 紀友根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文科考生更是無法回避名著閱讀。但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家庭教育的差異,學生的閱讀情況顯然是不一樣的。即使比較喜歡閱讀的學生,也未必有時間將所考查的名著反復認真研讀。加上不同的學生對名著有不同的閱讀偏好,所以對名篇閱讀的陌生感和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而高考又是任何考生無法回避的,那究竟該如何組織名著閱讀教學呢?筆者對此進行了梳理和思考。
縱觀上表不難看出,近5年以來,《紅樓夢》《三國演義》《邊城》每年都考,《哈姆雷特》《吶喊》《歐也妮·葛朗臺》等考試頻率較高,試題主要以考查人物形象、情節(jié)內容和藝術手法為主,其中人物和情節(jié)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近5年選擇題25個選項中,有9項涉及到人物,有11項涉及到情節(jié);近5年10道簡答題中,有5道涉及到人物,有4道涉及到情節(jié)。考查由側重對內容的識記逐步過渡到對內容的分析與鑒賞、理解和評價;試題既有面上的覆蓋,又有重點篇目的突出。命題者更期待考生能對名著進行個性化的深度解讀;能夠多角度地切入鑒賞,并簡明扼要地分點作答而無需累贅地長篇大論。
到了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減弱,認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業(yè)已定型,提升的空間不是很大。但是對于名著題,很多學生還是比較陌生的。獨特的題型、新穎的內容讓學生倍感新鮮,而且名著題訓練效果相對比較明顯。所以只要適當重視名著題,科學應對,會漸漸取得喜人的效果的。
近幾年名著題復習都會涉及到11部(2015年去掉了《家》,考查10部)名著,學生感到茫茫無邊,毫無頭緒。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也應該是閱讀名著最強有力的保障,老師應該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有效閱讀。
(1)可以以教材為切入口。如高中語文教材本身就安排了《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等一些篇目,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起來,讓學生懷著重視教材學習的態(tài)度來重視名著閱讀。
(2)可以將讀、寫、看、問、賽等方式有機結合。名著閱讀不能只是拘泥于讀和背,適當?shù)馗淖冮喿x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3)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10部名著的閱讀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有長期的計劃和實施的保障,必須明確規(guī)定在一定的時間段完成對哪幾部名著的復習,各個擊破。
文科班每周應該安排一到兩節(jié)課進行名著講解,由老師精講有關章節(jié),并向學生傳授鑒賞技巧。教者本身要及時認真地先于學生一步研讀名著,確定名著中的重要人物、情節(jié)和細節(jié)等,并設計相關的題目,明確知識點,再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名著中的重要信息。還可利用一些時間,播放根據(jù)長篇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全面地掌握作品的內容。
從考試說明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名著考查涉及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近幾年高考更關注人物、情節(jié),復習藝術特色類題目時要特別留心。
做簡答題時要注意建構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有抓手,不至于“掛一漏萬”。
(1)作答時要緊扣題目的要求,強化審題,不隨意擴展。
(2)對人物的評價要力爭多角度。
(3)對情節(jié)的敘述要力爭簡明扼要有條理,但要寫全前因、過程和結果。
為了便于學生復習,老師可以把教材上選的名著印成講義發(f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文本,熟悉情節(jié)、細節(jié)、人物,把握主題。同時,老師可以做一些大膽的選擇,在名著復習中,根據(jù)自己的研究確定名著的重點復習章節(jié),不貪多,求務實。比如《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zhàn)”是重點,學生必須精細掌握;而“秋風五丈原”之后,只需略知情節(jié)概況,粗線條梳理。
總而言之,名著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jīng)歷,對于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價值。因此,要實現(xiàn)名著閱讀的教學價值,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師生都要端正思想,提高認識,吃透考試說明,研究考試動向,尋找解題規(guī)律,提高復習效率。既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又尊重文本本身的意義和深遠影響??茖W合理地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以便通過名著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成長撒下精神的種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名著閱讀教學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