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煬森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qū)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 廣東 潮州 515638)
UGH是肝硬化較為常見的臨床并發(fā)癥之一[1]。 主要是因門靜脈高壓,EGV破裂出血所致,患者由于大量出血可引起體克,并誘發(fā)腹水、HRs、肝性腦病等并發(fā)癥,甚至死亡,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2]。如能根據(jù)病人相關(guān)臨床資料來判斷評估預后,準確把握病情發(fā)展,并及時采取有效、有針對性地的搶救措施,可顯著提高病人生存率。本研究回顧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49例肝硬化并UGH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影響其預后的相關(guān)因素。
1.1 臨床資料:抽選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49例肝硬化并UGH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男80例,女69例,年齡31-71歲,平均(59.3 ±7.6)歲。納入標準:均經(jīng)相關(guān)檢查符合UGH的臨床診斷標準[3],根據(jù)嘔血、黑便等癥狀及大便潛血實驗,排除口、鼻、咽部以及呼吸道的出血患者,并排除進食導致的黑便;無急性感染性病變;無嚴重心、腎功能不全;臨床資料完整。兩組均予以暫禁食,心電、生命體征監(jiān)護,抑酸,低流量持續(xù)吸氧,止血等處理措施。EGV出血者加用垂體后葉素、生長抑素等降門脈壓力藥。伴失血性體克者積極擴容、輸血、糾酸。根據(jù)治療效果進行分組,其中死亡27例(死亡組),經(jīng)治療后存活122例(生存組)。
1.2 研究方法:分析患者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內(nèi)徑檢查結(jié)果,整理并記錄兩組患者在年齡、既往出血史、并發(fā)癥、嘔血量、24h內(nèi)再出血、Hb水平、出血病因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等因素的差異。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gistic回歸分析患者死亡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與肝硬化并UGH患者死亡的單因素分析
2.1 與肝硬化并UGH患者死亡的單因素分析:與肝硬化并UGH患者死亡的單因素分析,詳見表1,其中,年齡、24h內(nèi)再出血、嘔血量、Hb水平、Child-Pugh分級及出血病因為肝硬化并UGH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合并有HRs者6例,合并難控制性腹水者14例,合并III-IV級肝性腦病者16例,均經(jīng)治療無效后死亡。
2.2 多因素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顯示出血病因、年齡、嘔血量、Hb水平、24h內(nèi)再出血、Child-Pugh分級、并發(fā)癥是影響肝硬化并UGH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肝硬化合并UGH是占UGH發(fā)病率的20-25%,是臨床常見的肝硬化門脈高壓并發(fā)癥[4]。出血原因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變、EGV破裂以及PHG,其中EGV破裂出血在臨床最為常見。本研究出血病因包括EGV、惡性腫瘤、急性胃黏膜病變及門脈高壓性胃病出血,死亡率分別為 22.2%、48.1%、3.7%、18.5%,與文獻報道[5]相似。
肝硬化并UGH起病急,病情嚴重,易導致失血性體克,臨床病死率高。隨著近年來內(nèi)鏡技術(shù)的開展及止血、抑酸以及降門脈壓等藥物的應用,其臨床病死率已有明顯下降[6]。本組資料顯示,149例肝硬化并UGH患者,其中死亡27例,死亡率為18.1%,較報道有所降低。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是反映患者肝臟代償儲備功能、預后評估的臨床重要指標[7]。本研究死亡組以Child-Pugh為主,占77.8%,其肝功能分級嚴重程度與患者死亡預后存在顯著相關(guān)性。
本組資料還顯示,年齡肝硬化合并UGH預后存在相關(guān)性。這可能與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動脈硬化、凝血機制異常以及血管舒縮功能差等因素有關(guān),一旦出血常很難自止,且代償機制不良,易并發(fā)心、肝、腎功能不全,危及生命[8]。研究[9]顯示肝硬化合并 UGH 預后與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相關(guān)。本研究顯示,隨著患者出血量的增加,在嘔血量>500mL患者死亡率明顯增高。因此,臨床需準確判斷病人出血量,這對判斷預后具有重要價值。但有時由于病人胃腸道內(nèi)殘留及出血時間的干擾,出血量很難去準確判斷,因此,需要結(jié)合Hb水平等客觀檢查指標進行判斷。本研究顯示,出血后第一次檢查Hb低于90g/L的患者臨床死亡率明顯高于血紅蛋白>90g/L者,因此,要注意結(jié)合病人既往Hb水平來判斷預后。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顯示出血病因、年齡、嘔血量、Hb水平、24h內(nèi)再出血、Child-Pugh分級、并發(fā)癥是影響肝硬化并UGH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由此可見,UGH仍是肝硬化并UGH患者臨床死亡的一項重要原因,病人年齡越大、嘔血量>500mL、Hb水平<90g/L、惡性腫瘤、Child-Pugh分級為C級、食管胃底靜脈曲張(EGV)、24h內(nèi)再出血、合并有(腹水、HRs、肝性腦病)等均影響患者轉(zhuǎn)歸,是其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需要綜合以上因素,才能對出血病人的死亡風險作出準確預測,提高其生存率。
[1] 陳紅廉,王宇,歐曉娟,等.失代償肝硬化患者院內(nèi)感染的臨床特點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14):1053-1055.
[2] Feinman M,Haut ER.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Surg Clin North Am,2014 ,94(1):43 -53.
[3] 高斌,薛偉棟,劉建勇,等.2007-2008年傳染病醫(yī)院肝病內(nèi)科醫(yī)院感染發(fā)病率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6):3137 -3140.
[4] 許勤,胡乃中,崔小玲,等.152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8(9):1079-1081.
[5] 孟桂霞,王立蓉,趙巍.76例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鏡檢查結(jié)果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7(3):87.
[6] 王竹,李肖.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治療策略[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3,30(2):61 -63.
[7] 繆青,陳世耀,羅添成等.內(nèi)鏡下組織黏合劑預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影響因素及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12,32(12):818 -821.
[8] 何霞,馬萬明,劉莉,等.消化道出血與血清尿素氮的相關(guān)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10):1175,1177.
[9] 李大健,何英,侯鳳雪,等.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2):1259-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