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白銀市平川區(qū)水泉鎮(zhèn)移民小學(730900) 黃衛(wèi)東
體味詩趣,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
甘肅白銀市平川區(qū)水泉鎮(zhèn)移民小學(730900) 黃衛(wèi)東
體味古詩詞豐富多彩的藝術情趣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古詩詞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不斷引導學生體悟其藝術情趣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古詩中機趣、真趣、理趣、稚趣和奇趣。只有這樣,古詩詞教學才能展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nèi)涵,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古詩詞 詩趣 效率
明代袁宏道說:“詩以趣為主。”詩趣,就是詩的藝術情趣。一首詩詞之所以能綻放出誘人的藝術魅力,正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藝術情趣。要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課堂充滿活力,離不開對詩詞的藝術情趣的體味。那么,教師應如何來引導學生呢?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幾點拙見。
所謂“機趣”,就是指閃現(xiàn)在古詩詞中的言語智慧,是作者的匠心獨運。大自然的風霜雨露、花鳥蟲魚,社會的興廢盛衰、更迭變遷,人生的悲歡離合、榮辱得失,一經(jīng)詩人靈心慧性的觀照,在他們生花妙筆的點染下便成為妙趣橫生的詩句。這些詩詞往往以精巧的構(gòu)思、新奇的語言,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盡享審美的愉悅。例如,唐代賀知章的《詠柳》,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景來引導學生體會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美。學生在真正地體味到詩句的魅力后,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濃厚。
所謂“真趣”,是指古詩詞中真摯的情感和感人的藝術力量。詩詞以“情”為本。缺少真情,就不會有詩詞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詩詞中飽含的深摯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產(chǎn)生移情和共鳴,從而驅(qū)動想象,引起聯(lián)想,由此及彼,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再現(xiàn)作品中的形象,入境悟情。被詩中的真情所感染、所感動、所震撼,學生學習的激情自然會被點燃。例如,教學陸游的《示兒》時,可以抓住一個“悲”字,展開教學:詩人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樣的悲涼畫面?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產(chǎn)生聯(lián)想——腦海中浮現(xiàn)出這樣悲涼畫面:詩人老淚縱橫,奄奄一息,用顫抖的手寫下了這首詩,用微弱的聲音喃喃地說著:“收復中原,還我河山!”然后溘然長逝。這樣,學生對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的領悟便水到渠成。
所謂“理趣”,是指通過一定的藝術形象表達某種哲理。詩人寓深刻的哲理于具體生動、自然和諧的美的形象中,這樣充分調(diào)動了讀者的審美情趣。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悟詩句中睿智的哲思,更要揣摩詩人寫景狀物的巧妙,領略景物、理趣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例如,蘇軾《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沒有去描寫具體的景物特點,而是概括了廬山的總體印象,揭示了一種生活哲理,啟發(fā)讀者的思考和領悟。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深刻道理。全詩無斧鑿痕,巧妙別致,深入淺出,充滿了智慧。
所謂“稚趣”,是指描摹兒童天真、幼稚的情狀或者刻畫兒童的心理特征,使人感到妙趣橫生。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會給人的一生留下美好回憶。古代詩詞中,描寫“稚趣”的作品俯拾皆是。例如,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詩的開頭兩句描寫農(nóng)村的自然景色,后兩句描寫兒童們嬉戲的情景。詩中將兒童活潑可愛的形象,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追黃蝶”的游戲畫面,能勾起學生對童年樂趣的美好回憶,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所謂“奇趣”,就是指以奇特的想象,帶給讀者無限的樂趣。詩人大膽的想象,看似違背常理,卻合情理,讀來余味悠長,令人嘆為觀止。例如,李白《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緊接著的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耙墒恰敝档眉毱罚娙嗣髅髡f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形象。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
總之,體味古詩詞豐富多彩的藝術情趣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古詩詞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不斷引導學生體悟其藝術情趣的過程。只有這樣,古詩詞教學才能展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nèi)涵,才能不斷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責編 韋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1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