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關村二小學生表演的大型童話舞劇《野斑馬》,近日在清華大學首演。童話舞劇《野斑馬》由導演張繼鋼、曲作家張千一在原劇基礎上,結合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改編而成。參加演出的共有300余名學生,最小的只有7歲。整部舞劇從創(chuàng)意到演出僅用了半年多時間。此前,張繼鋼、張千一已將這部作品的表演權授予了市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和中關村二小。
全國25個省區(qū)市共500冊省級版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實驗教材已研發(fā)完畢,年內問世,如此大范圍、大規(guī)模地推出標準化傳統(tǒng)文化實驗教材在國內尚屬首次。歷時兩年半的修訂,原本全國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已根據(jù)25個省市的地區(qū)文化特色“定制”教材并送審,有望于今年秋季新學期亮相。其中北京版的傳統(tǒng)文化教材中新增了胡同文化、北京小吃以及歷史文物等方面的主題內容。
“午間秀場”是該校學生集思廣益、自行發(fā)揮展示的舞臺。由學生負責制作簡單大綱,再由教師負責后期的修改和調試。所有圍繞主題的信息搜集、活動設計與安排,全部由學生完成。北京市海淀區(qū)萬泉小學五年級(1)班班主任杜老師介紹說,“午間秀場”的主題包括古詩典故、成語故事、個人愛好、歷史追溯、旅行體驗、愛的傳遞等,展示方式則以播放PPT進行演講為主,其中穿插學生的互動表演。學生們在玩耍中愉悅身心,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領悟知識和道理。
在上海嘉定76所中小學課堂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詩樂啟蒙”16首》深受師生喜愛。唱片收錄了從《詩經(jīng)》開篇第一首詩《關雎》,至唐、宋、清等多個朝代膾炙人口的詩詞經(jīng)典作品,將吟唱的教學方式引入古詩詞教育。除了古詩詞的吟唱,嘉定區(qū)不少學校還把校歌的創(chuàng)作與傳唱作為凝聚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抓手,原創(chuàng)校歌文化風靡校園。日前,上海市教育系統(tǒng)舉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xiàn)場推進會,關注“嘉定做法”。
25名來自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等8所學校的高一學生,在四川大學敬茶拜師。他們是2015年四川省中學生英才計劃的入選學生。該計劃試點高?!拇ù髮W選派了物理、數(shù)學、化學、生物、計算機5個專業(yè)的8名教授作為他們的導師。該計劃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協(xié)共同推動,從2013年開始,在北京、成都等15個試點城市開展,擇優(yōu)錄取品學兼優(yōu)的中學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在試點大學里跟隨著名學者進行一年的學習。參加該計劃的中學生,不特殊享受任何招生優(yōu)惠,比如自主招生資格、降分錄取等。
河北省石家莊市近日決定,從2015年春季學期開始,試行小學生免費托管服務工作,有效解決部分小學生放學后無人看管的難題。該市規(guī)定,各有關學校托管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學校在正常放學后延長2小時學生在校時間。各學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家校聯(lián)系等制度,切實加強托管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和管理。該市強調,各試點學校不得將托管工作作為學校教學的延伸,不得進行集體補課,不得向學生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嚴禁將托管活動委托校外培訓機構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