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河北省灤平縣中醫(yī)院,河北 灤平 068250)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內胰酶被活化后酶解自身組織,引起胰腺自身的消化、水腫、出血和壞死等[1]。它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最為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和發(fā)熱,嚴重者甚至出現腸麻痹和休克,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可將急性胰腺炎具體分為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2]。后者病情嚴重,常常并發(fā)呼吸和心力衰竭,如果得不到科學有效的治療將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針對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降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尤為重要[3]。近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影響的廣泛應用,CT影像的的分辨力不斷提高,在本次研究中,針對經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的128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和探討,發(fā)現多層螺旋CT影像對急性胰腺炎診斷的準確性較高,為臨床提供準確直觀的依據,對早期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間收治的經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的128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CT影像特征和病理學結果進行研究。參加本次研究的128例患者已排除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具有嚴重疾病史的患者,男性 70 例,女性58 例,年齡 21~72 歲,平均(46.3±3.1)歲;病程 1~3 個月,平均(2.1±0.1)個月。所有患者均為突發(fā)腹痛入院,并伴有嚴重的惡心嘔吐,血液淀粉酶和尿液淀粉酶均不同程度的增高,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據臨床表現初步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后應用多層螺旋CT影像機進行掃面檢查,掃描參數:140kV,300mA,0.5s/周,準直 2.5mm,厚度5mm,螺距2.4,重建間隔3mm。具體操作:從膈頂部依次向下掃面直至胰腺顯示出來,隨后對胰腺的形態(tài)大小,回聲,周圍組織和腹腔積液情況進行詳細觀察。隨后對參加本次實驗的128例患者進行增強掃描,靜脈注射后25~35s確定動脈期時間,速率2.5~3.0mL/s,對胰腺的掃描結束后進行門脈期的掃描,自膈頂開始向下直到胰腺的全部顯示。對胰腺的病理改變,炎癥的范圍以及炎癥累及組織的CT影像等進行詳細記錄。對CT影像檢查結果顯示病情嚴重且極其兇險、死亡率高、并發(fā)癥高的急性出血壞死型患者和部分急性水腫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過程主要為壞死病灶的清除,包括胰腺自身組織壞死病灶的清除和胰腺外侵犯組織壞死病灶的清除。切開胃結腸韌帶后顯示出胰腺的具體分布,根據CT影響檢查表現和開腹后胰腺實際表現對壞死組織進行清除,隨后根據臨床經驗和CT影像顯示確定胰腺外侵犯的范圍,后進行徹底的清除。對病情相對較輕的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不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治療前對患者進行腹膜穿刺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后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過程中嚴格控制患者飲食和飲水,對治療初期的患者進行禁食和禁水,對治療后期病情有所恢復的患者給予流食,控制胰酶的分泌和防止感染的發(fā)生。對疼痛難忍和患者進行藥物止痛,嚴格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血樣飽和度等。最后對所有患者的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隨后對手術患者的病理分析結果和行保守治療患者的實驗室及腹膜穿刺檢查進過進行存檔。
1.3 評價標準:采用Balthager CT分級標準,根據胰腺壞死程度和所侵犯的周圍組織的CT影像檢查結果進行分類。A級:胰腺實質及其周圍組織完全正常;B級:胰腺彌漫性的腫大,具體包括胰腺本身密度不均勻,胰管擴張,胰腺輪廓不規(guī)則等;C級:在B級的基礎上伴隨一線周圍組織的炎癥;D級:在B級的基礎上胰腺周圍伴隨有單發(fā)性的積液區(qū);E級:在B級的基礎上胰腺周圍伴隨有兩個以上的積液積氣區(qū)。
2.1 胰腺分級情況: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急性水腫型96例,占實驗總例數的75.00%;出血壞死型32例,占實驗總例數的25.00%,現將詳細結果列出,見表1。
表1 胰腺分級情況
2.2 臨床診斷結果:對手術患者的病理分析結果和行保守治療患者的腹膜穿刺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經臨床確診的急性水腫型患者總數為96例,出血壞死型為32例,與CT影像檢查結果一致,CT影像診斷率高達100%,見表2。
表2 臨床診斷結果
2.3 個例分析:對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結果明顯且病情具有代表性患者的CT掃描圖進行具體分析,見圖 1,圖 2。
圖1 CT影像結果顯示胰腺體積增大,實質密度不均勻,胰腺周圍有明顯的滲出。
圖2 CT影像結果顯示胰腺體積增大,呈現出不規(guī)則形態(tài),實質密度降低且極不均勻,胰腺周圍有明顯的滲出,邊緣毛糙。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加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人們的機體抵抗力逐漸下降,內分泌功能紊亂甚至體內酸堿平衡打破,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率都有所增高,尤其是急性胰腺炎其發(fā)病率占據急腹癥的30%[4]。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內胰酶的活性增高,在多種病因的刺激下逐漸消化胰腺本身,引起胰腺組織的出血、壞死等表現。與此同時急性炎癥造成體內的炎癥介質的釋放量增多,致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5]。急性炎癥在臨床上根據病情的程度和侵襲的范圍主要分為急性水腫型和急性出血壞死型,后者的死亡率極高,患者往往因為缺血、水腫、酸堿平衡紊亂等原因最終導致體內多種器官的功能性衰竭,最終致使患者死亡[6]。因此針對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降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尤為重要。以前對于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血液等生化檢查進行診斷,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延誤了病情。近年來臨床上針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診斷多.采用多層螺旋CT影像技術進行檢查,該技術方法簡單,操作時較為快捷,方便,不僅能夠科學明確的診斷出是否為急性胰腺炎,還能夠根據其具體影像準確顯示出其病變的程度,擴散的范圍和并發(fā)癥的多少。在本次研究中,經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的128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病情兇險,并發(fā)癥多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對一般性急性水腫型患者建議進行保守治療,隨后將所有患者的CT影像特征和手術患者的病理學分析結果,保守治療患者的腹膜穿刺檢查結果進行進行研究,分析CT影像對急性胰腺炎診斷率。CT影像檢查結果顯示,輕度的急性胰腺炎影像上表現為:胰腺自身體積增大無明顯的壞死區(qū)、密度較均勻但與正常者比較輕度降低,胰腺邊緣毛糙伴有少量的積液;重度的急性胰腺炎影像上表現為:胰腺自身體積明顯的增大伴隨有片狀的出血灶和壞死區(qū),與正常者相比胰腺密度明顯不均勻,出血灶表現高密度而壞死區(qū)往往表現為低密度的液化狀態(tài),胰腺的邊緣不規(guī)則有明顯的滲出物聚集。與此同時,重度的急性胰腺炎嚴重累及胰腺周圍器官和組織,表現為小網膜內積液增多等。CT檢查具有的優(yōu)點如下:掃面速度快,主要進行容積掃描;抗干擾能力強,能夠克服肥胖和氣腹或者呼吸不均勻等干擾;敏感性強,能夠清楚的顯示出病變胰腺的壞死區(qū)、壞死范圍、壞死程度以及是否伴隨出血等現象;預測性強,明確胰腺周圍器官和組織的侵犯和擴展范圍和程度,能夠科學的預測并發(fā)癥的多少和愈后,從而判斷進行手術治療或者保守治療。
在本次實驗中,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層螺旋CT影像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急性水腫型96例,占實驗總例數的75.00%;出血壞死型32例,占實驗總例數的25.00%,詳細情況見表1。對手術患者的病理分析結果和行保守治療患者的腹膜穿刺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經臨床確診的急性水腫型患者總數為96例,出血壞死型為32例,與CT影像檢查結果一致,CT影像診斷率高達100%,詳細情況見表2。
應用多層螺旋CT影響檢查能夠對多種類型的急性胰腺炎做出準確的診斷,為早期治療提供可靠地依據,且為臨床提供了可靠地決策信息,患者及患者家屬較為滿意,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 顏永紅.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38例臨床特點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17):2364~2365.
[2] 廖素清,江東,胡俊川.早期微創(chuàng)腹腔置管灌洗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46例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9,38(13):1632~1633.
[3] 劉德樟,周小忠,莫小鋒,等.多層螺旋CT動態(tài)檢查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廣西醫(yī)學,2013,35(3):340~341
[4] 石利華.多層螺旋CT動態(tài)檢查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1):434~435.
[5] 姜本忱.急性胰腺炎的多層螺旋CT診斷特點及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0):200.
[6] 朱曉鳴.多層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上半月),2013,42(11):124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