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瑩,王東升,靳 麗,葛 平,高洪波
(中國核工業(yè)北京四0一醫(yī)院,北京 房山 102413)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與頭部或身體姿勢變動相關的、持續(xù)短于1min的劇烈眩暈,是一種常見的內耳自限性疾?。?],約占所有眩暈病人的20%。管石復位(CRP)是目前治療 BPPV的首選方法[2]。在臨床實踐中,我們觀察到充分的心理干預能夠提高BPPV的CRP成功率,現將相關研究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神經??萍俺R?guī)體格檢查后,參照2006年《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估方案》和2010年《眩暈診療專家共識》[3],根據患者特征性眩暈的病史及Dix-Hallpike或Roll-test等檢查確診為BPPV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有如頭外傷、迷路炎、突發(fā)性耳聾等明確病因的繼發(fā)性BPPV;②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頸椎病及頸動脈狹窄者。
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就診于中國核工業(yè)北京四0一醫(yī)院神經內科符合入組標準的BPPV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及隨機數余數分組法平均分為兩組。治療組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36~72歲,平均(45.75±12.36)歲,后半規(guī)管 BPPV 者 26 例,水平半規(guī)管BPPV者4例,首次患病者23例,病程超過一周者18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32~75歲,平均(42.64±14.27)歲,后半規(guī)管 BPPV 者 24 例,水平半規(guī)管BPPV者6例,首次患病者25例,病程超過一周者15例。兩組在年齡、性別及BPPV類型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本組僅予CRP治療。后半規(guī)管BPPV者,采取Epley手法復位:①患者坐位,頭向患側轉45度,治療者幫助患者迅速轉至仰臥,頭懸空,超出床沿并下垂30度;②使患者頭逐漸轉正,然后向健側繼續(xù)偏45度;③將患者頭部及身體同時繼續(xù)向健側翻轉,使患者側臥,并使頭部偏離仰臥位135度;④使患者坐起,并保持患者頭前傾20度。水平半規(guī)管BPPV者,采用Barbecue手法復位:①患者取坐位,在治療者幫助下轉至平臥位,頭同時向健側旋轉90度;②使患者身體向健側方向翻轉180度,同時頭旋轉90度,使鼻尖朝下;③患者繼續(xù)翻身,直至翻轉到起始臥位;④坐起。無論何種復位方法,完成四個步驟均為一個治療循環(huán),每一個體位待眼震消失再保持1min。每次治療最多進行3個循環(huán),首次治療無效,隔日進行第二次治療,仍無效者,再隔日行第三次復位治療,三次治療為一療程。
1.2.2 治療組:本組給予上述管石復位治療外聯合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治療包括:①復位治療前,積極與患者溝通,耐心聽其訴說病癥后,向患者進行相關健康教育,解釋本病的發(fā)病機制,明確告知患者本病具有自愈率高,且無嚴重不良后果的特點,取得其信任及配合,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增強治愈信心;其中負性情緒突出者6例,予綜合醫(yī)院焦慮抑郁(HAD)情緒測定表評定,符合焦慮抑郁診斷,行心理疏導及藥物治療(4例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1片/日;2例予帕羅西汀20mg/d);有睡眠障礙者8例,給予鎮(zhèn)靜藥物(佐匹克隆,睡前7.5mg/d)改善睡眠;②復位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感受及情緒變化,及時給予鼓勵安慰和疏導,使患者松弛身體和情緒以充分配合操作醫(yī)生的手法,確保復位中要求的每個體位和頭位能夠準確到位;③復位治療后囑患者健側臥位,不宜因急于驗證療效而反復嘗試誘發(fā)性頭位,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熬夜或受涼,并保持心態(tài)平和。
1.3 療效判定:①痊愈:眩暈及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②好轉:眩暈及位置性眼震減輕,但并未消失;③無效:眩暈及位置性眼震無變化,加劇或轉為其他類型BPPV。痊愈及好轉均判定為有效,治療1周后評價比較兩組療效,隨訪3月治療有效患者,比較兩組復發(fā)率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痊愈情況的比較:首次復位即痊愈者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6例和9例,第二次復位痊愈分別為6例和4例,第三次分別為2例3例。一個療程結束治療組和對照組痊愈率分別為80%(24/30)和53.33%(16/30)。
2.2 兩組短期療效及隨訪復發(fā)情況的比較:治療組短期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有效率為73.33%(22/3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隨訪3月治療組和對照組復發(fā)率分別為7.14%(2/28)和13.64%(3/22),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管石復位聯合心理干預與單獨管石復位治療BPPV的療效比較
BPPV作為最常見的周圍性眩暈,雖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但自愈時間??蛇_數月甚至數年,嚴重時會擾亂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應盡快診療。CRP是當前治療BPPV的最有效方法。在臨床實踐中,準確判斷受累半規(guī)管、正確熟練的復位手法是影響復位成功率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對BPPV病理生理的認識,嵴頂耳石癥和管石癥理論得到公認,外傷、炎癥、內耳缺血、耳石膜蛻變、代謝紊亂以及內淋巴液鈣濃度異常等是導致耳石脫落的原因。有分析性研究[4]顯示高齡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癥及偏頭痛是特發(fā)性BPPV發(fā)病的影響因素,也有多項回歸性分析研究[5]表明心理壓力及精神刺激因素是特發(fā)性BPPV發(fā)病的影響因素,其機制可能與心理因素對上述全身性疾病的影響有關。此外,BPPV患者反復發(fā)作突如其來的眩暈感,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如恐慌、疑慮、緊張及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形成,尤其對于遷延不愈者。并且CRP屬于一種物理治療措施,治療師需要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和配合,心理治療能夠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和主動性,克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有益于順利且高質量的完成CRP,而熟練流暢、精確到位的復位過程顯然是提高復位成功率的保障。所以,理論上積極的心理干預既可能防止或減少特發(fā)性BPPV的發(fā)病,同時也是提高CRP成功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國內外均有CRP聯合心理干預治療BPPV良好療效的相關報道[6],但少有前瞻性對照研究以明確其應用價值。本研究對照比較了單純CRP與CRP聯合心理干預治療BPPV的短期療效及預后復發(fā)清況,結果顯示聯合治療較單純CRP的短期療效更佳,但在防止BPPV復發(fā)可能無益。由于本組病例數較少,今后需要納入更多的病例進一步深入研究。
[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估[J].中華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42(3):163~164.
[2] Fife T D,Iverson D J,Lempert T,et al.Practice parameter:therapies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n evidence-based review):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J].Neurology,2008,70(22):2067~2074.
[3]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5):369~373.
[4] 張娜,陳太生,董紅,等.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病因學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7):307~311.
[5] 吳卓華,林杰,劉磊,等.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2):99~102.
[6] 籍玉紅.Epley耳石復位法結合心理干預對后半規(guī)管BPPV的療效觀察[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28(6):55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