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人性理論視角下權力異化及其成因探析

        2015-02-26 06:15:24林樂興
        學術交流 2015年9期
        關鍵詞:人性主體

        林樂興

        (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871)

        人性理論視角下權力異化及其成因探析

        林樂興

        (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871)

        人性是權力異化研究中的必要視角,權力異化的實質是人性的異化,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為認識權力異化問題提供了全面而科學的理論基礎。從權力的產生和來源來看,權力異化表現為形式主體對實質主體的奴役,根源在于人的自利性的本能,實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異化;從權力的主客體關系來看,權力異化表現為客體的工具性對人的主體性的消解,根源在于人的超越性的追求,實質是人的精神屬性的異化;從權力的運行和目的來看,權力異化表現為私人利益對公共利益的背離,根源在于人的利他性的有限,實質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異化。

        權力;異化;權力異化;人性

        權力是人類社會特有而又普遍的一種現象,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古往今來,無數的先賢與智者都對權力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羅素曾經說過:“在社會科學上權力是基本的概念,猶如在物理學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樣。”[1]權力的產生與發(fā)展、運行與制約,影響著所有人的生活與命運。但權力從產生的那一天就埋下了異化的種子,從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的視角分析權力和異化現象,對于我們認識自我和社會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權力與異化

        權力究竟是一種支配性的力量,或者是一種社會互動關系,抑或是一種稀缺性資源?權力到底是一種必要的惡還是應然的善?是植根于人性深處的惡之花還是文明發(fā)展的碩果?對此的回答見仁見智,迄今為止,對權力的理解尚沒有取得共識。馬克思主義認為,權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剝削關系,這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在馬克斯·韋伯看來,人與人之間的支配與控制關系才是認識權力問題的關鍵所在,“權力意味著在一種社會關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對也能貫徹自己意志的任何機會?!盵2]一般說來,權力(公共權力),是以維護社會公益為目的的權利,是基于社會公眾意志而為國家機關所有和行使的支配性力量。不難發(fā)現,這些經典論述都側重從權力本身或者社會關系的角度來解釋權力現象。從權力來源的角度來看,人性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對此,霍布斯、洛克和盧梭等思想家都作了深刻的論述。溫故而知新,梳理并比較這些有代表性的權力觀,有助于深化對權力及其異化的認識,并有效地降低權力異化對個體和社會的消極影響。

        權力的出現既是社會發(fā)展的標志,又是滿足人的需要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權力是社會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結果和產物。恩格斯指出:“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之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盵3]他不僅論述了國家權力產生的根源,而且深刻地指出國家權力異化的必然性。權力源于社會,卻又高于社會,并日益發(fā)展成與社會對立的異己力量。列寧堅持并發(fā)展了恩格斯的國家權力觀,他指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達到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程度,便產生國家?!?英國思想家霍布斯指出,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必然遵循兩條自然法則:一是自保,二是自利。進入社會生活以后,這兩條法則必然會因他人的存在而受到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不得不放棄部分權利(生命權除外)交給國家,得到人民授權(權利)的國家就擁有了超越個人之上的力量(權力),這就是國家權力的來源,也是西方社會契約論思想的萌芽。需要注意的是,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惡的基礎上的,國家權力的出現是為了遏制人性深處的惡,為了避免人與人的沖突將社會與個人毀于一旦,國家權力這種“必要的惡”的出現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然的。這和后來的洛克和盧梭的思想基礎是完全不同的,但他們對社會契約理論的核心,即主權在民基本理念的認知是沒有分歧的,可謂殊途同歸。相對于霍布斯來說,洛克的契約理論并不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絕對權力,而是為了構建民主政治的正當性。他批判霍布斯的國家專制的危害性遠遠大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與人的沖突。同霍布斯和洛克相比,盧梭的權力觀帶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他認為,國家權力是全體締約者的代理人,它不是個別意志,而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人格。因此,只有它才能永遠公正無誤、永遠從公共利益出發(fā)。不難看出,霍布斯基于人性本惡的認知指出了國家權力出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盧梭則從人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本性出發(fā),論證了公共權力服務于個人權利的可能性和應然性。這為我們從人性視角考察權力及其異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源泉。

        權力從產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埋下了異化的種子。為了更好地闡述權力異化,有必要對異化的概念進行一下分析和梳理?!爱惢币辉~源自拉丁語(alienatio),意即疏遠、轉讓和脫離等,含義復雜而多變。近代歐洲思想家中,霍布斯在他的著作《利維坦》中提到了異化,他用傳說中的海怪“利維坦”比喻國家,它的深層含義是指人們創(chuàng)造出來、用來保護自己的國家卻反過來奴役和支配人們,這就是異化。盧梭認識到私有制是人異化的根源。德國古典哲學家們運用理性思辨,指出異化即主體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分化出對立面,演變成為支配與奴役主體的異己力量的過程。黑格爾認識到“異化”是主客體之間的分裂與對立,提出了“人的異化”理論;費爾巴哈則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fā),得出的結論是宗教的異化就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在馬克思看來,異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他側重于分析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分工條件下的勞動的異化,并深刻指出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本身的異化和人的本性的異化必然導致人與人關系的異化。20世紀的思想家從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出發(fā),從日常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關注人的異化問題。弗洛伊德指出,異化主要體現于現代文明中人類本能的受壓抑和喪失。馬爾庫塞指出了正常社會中的人的兩個“向度”,即肯定社會并與現實保持一致的向度以及否定、批判和超越現實的向度。人的異化主要體現為人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的喪失,所以他用“單向度”(One-dimension)一詞來指人類異化現象。此外,盧卡奇的物化論、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工具理性批判和弗洛姆的人性異化論等都深刻地分析了現代社會中人性淪喪、精神空虛和思想苦悶等問題。這些重要的理論資源有助于我們深入地分析權力異化與人性的關系。

        二、人性是權力異化研究的必要視角

        權力和異化都是人類社會中的普遍現象,權力異化亦然。研究權力異化通常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基于主體人和人性的視角(權力主體、相對人、人性),另一個是基于客體權力的視角(權力屬性、特征和本質等)。基于客體的視角來看,權力(公共權力)異化是指其背離了自身的宗旨和目標,由維護公共利益蛻變?yōu)榍趾怖妗M足個人利益的異己力量。相對于一般的權力,公共權力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社會性與公共服務性。公共權力的本質和運行規(guī)律決定了它的擴張?zhí)煨院凸赶?,這使得權力天然地傾向于異化,而權力若不受監(jiān)督和制約,則必然走向異化,這已是古往今來眾多有識之士達成的共識。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們要使其權力足以攫取私利,往往就不惜違反正義?!盵4]孟德斯鳩警告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盵5]英國思想家阿克頓勛爵說過:“權力,不管它是宗教還是世俗的,都是一種墮落的、無恥的和腐敗的力量?!盵6]列寧指出:“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不受節(jié)制的墮落?!编囆∑降纳羁炭偨Y同樣值得人們深思:“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睂W者林喆指出:“權力內在地存在著一種異化的機制,它的可交換性和不平等性,以及能夠增值的特點,使它又可能被擴張而濫加使用。”[7]這些言論都從權力本身和外部條件對權力異化的成因和制約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和分析。

        基于主體人和人性的視角來看權力,它的異化就不僅是背離了維護公益的宗旨,從更深層次來看,它實質是人性的異化。雖然不同的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來界定權力,但都傾向于認為:權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從權力的產生來看,權力是人需要的產物和利益的保障,所以,權力的確是“人造的”;從權力運行的過程來看,權力的獲得、鞏固、行使和終結又是“人為的”。 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比魏螜嗔Σ⒉荒茏詣拥刈饔糜谒氖荏w,權力必然要通過人來行使。從權力的目的來看,它一定是“為人的”。 權力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都離不開人,所以人性自然反映在權力的性質上,任何權力都帶有人的意志和訴求。在人類的思想長河中,關于人性有很多精彩而深刻的論斷,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人性是多層、多維和多面的復合體。站在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的立場和高度來看,人既有源于動物自愛、自保本能的自然屬性,也有基于合作、發(fā)展需要產生的社會屬性,還有力圖超越自我有限性的存在、追求無限的精神屬性。而且,每一種屬性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而人性的復雜還體現在人不是單一的、平面的、自然的無機物,而是多面的、立體的、社會的高等智慧生物。人是自然界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存在的物質基礎是生物性,但人除了自然屬性之外,還有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人的復雜性決定了權力的復雜性。人走向極端之時,權力也走向極端,權力的異化也就是人性的異化。

        (一)從人的自然屬性來看,人脫胎于自然,是自然界高度進化的產物。這就決定了人性之中與生俱來的獸性。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成功地論證了基因的自私性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雖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8],但生物本能決定了人必然把占有和獲取有限的資源作為生存的最大動機。權力,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必然使人趨之若鶩。即使是一直倡導人性本善、重視禮樂教化的孔孟也不得不承認:“富與貴,人之所欲也”,“欲貴者,人之同心也”。權力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極大地滿足了人的控制欲和榮譽感。從更深的角度來看,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人受制于規(guī)律,處處受到必然性的奴役和制約,無論在肉體、認識、智慧、德行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個體永遠無法超越規(guī)律、生老病死等必然性。權力產生的邏輯起點是人自利自保的生物屬性,也就是人存在的有限性。如果人真地生而為善,都利他無私,權力、法律、制度等就都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可以這樣說,權力的產生源于人性中的有限性。

        (二)從人的精神屬性來看,個人雖然受制于自然規(guī)律,永遠無法成為一種絕對完美的存在。但人卻有不滿足現實、不安于現狀的超越性追求,這也是動物和人的重要區(qū)別。動物的活動受制于生存與生殖的基本需要,而人的需要以及需要的各種表現形式(欲望、理想、目的等等)是無止境的。這既是人類不斷發(fā)展、不斷超越的內在動力,也為人類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人不僅是有限的生物性存在,人同時也在不斷地超越自我、追求無限。無論是對金錢、美色和權力的追求,都表現出驚人的貪欲。人的自利性本能使權力的產生成為必要,人的無止境的權欲使自身淪為權力的奴仆,陷入欲壑難填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三)從人的社會屬性來看,人是天生的社會動物,人無法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這意味著人在本質上是一種關系性和共生性的存在,認識到人生存狀態(tài)的主體間性,才能更好地彰顯人的主體性。社會性決定了人的道德性,即在面臨己他利益沖突的時候,人的選擇和取向。因此,人的道德天生就存在著雙面性。既有崇高的一面,也有偽飾的另一面。從它偽飾的一面來看,對于任何一個理性的“經濟人”來說,利他可以更好地利己,利他的目的是為了利己。道金斯深刻地指出了利他行為的有限性。因此,社會交往中的利他主義對于主體來說只具有工具價值,而不是終極目的。自利的本能性與利他的有限性并不總是能夠和諧共存,所以,當個人的私利和社會的公益出現矛盾時,權力自然就會背離本來的公益目的。

        三、人性理論視角下權力異化的表現與成因

        關于人性(人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科學地論證了“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在1845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得出了“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科學結論;在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多處提到:“在現實世界中,個人有許多需要”,“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這些論述可以概括為:人的生命過程就是在需要的驅動下,為追求自由而進行的自覺的社會實踐。不難發(fā)現,需要的內在驅動、對自由的無限追求、社會的現實關系是這些論述的關鍵詞。而這三個關鍵詞與人的自然屬性、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存在著內在的對應與契合關系。人的三重屬性之間既存在著和諧共生的同一性,也存在相互矛盾的斗爭性,統一于人的生存、發(fā)展的實踐。當三者和諧統一時,就是人的主體性的確立;當三者矛盾斗爭時,就是主體性的淪喪。主體性是人存在的根據和意義的來源。人的異化主要表現在人的主體性被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奴役、消解和背離。具體來說,權力異化的三種表現形式從人的異化角度來說就是:人的自然屬性對人的主體性和精神屬性的奴役;人的精神屬性對人的主體性的消解;人的自然屬性對人的社會屬性的背離,權力異化的實質是人本質的異化。

        (一)從權力的產生和來源來看,權力異化表現為形式主體對實質主體的奴役,根源在于人的自利性的本能,實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異化。

        從權力的產生和來源來看,馬克思主義堅持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天賦人權論、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論也是西方最有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理論。這些理論都承認主權在民,通過締約,人民將權利轉交給統治者,統治者的身份是代理者(權力的形式主體),而真正的主權仍在締約者即人民(權力的實質主體)手里。在權力運行過程中,權力與其來源的異化表現為權力的代理人(形式主體)對被代理人(實質主體)的奴役。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從社會的公仆變成了社會的主人”,“表面上是替國民服務,實際上是對國民進行統治和掠奪”[9]12。這樣公共權力逐漸成為束縛和壓迫社會大多數成員的武器。

        表面上看,權力對其實質主體的奴役的直接原因在于權力的使用者(形式主體)和所有者(實質主體)的分離。權力來源于民,理應服務于民。但由于人民對國家的管理是通過間接的、代議制民主的形式實現的,所以就出現了權力的形式主體和實質主體分離的現象。在二者分離的前提下,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和利益主體的差異性,形式主體成為主人,而實質主體淪為奴仆的現象非常普遍。

        從根本上說,權力對其實質主體的奴役的深層原因是人性深處的自利性,即人的智慧和道德的有限性決定了權力的產生、異化和分工。在恩格斯看來,權力產生的根源在于“人類對自身的恐懼”,恐懼權力可能帶來的專制和暴政。那為什么人類還需要權力呢?對此,從人性的角度,霍布斯的解釋是非常深刻的。他認為,人的自私和自保的本能決定了處于社會狀態(tài)下的個體之間必然產生“萬人對萬人的戰(zhàn)爭”的悲慘結果,這樣必然使個人和社會在沖突中分崩離析。這樣,個人讓渡出部分權利交給統治者就是必要且必然的了,國家權力也就應運而生了。馬克思主義也看到了階級間的利益沖突必將導致個人與社會的解體,所以需要一種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就是國家權力的誕生。恩格斯說:“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9]442。池田大作曾說:“權力有一種本質會強化當權者驕傲自大、貪圖名利、使其墮落……它的實質在于人生命中的惡性?!盵10]所以,權力(公共權力)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深處獸性的殘余,是為了遏制人的獸性和克服人的有限性。同理,權力異化和權力分工的根源也在于人的自利本能。

        (二)從權力的主客體關系來看,權力異化表現為客體的工具性對人的主體性的消解,根源在于人的超越性的追求,實質是人的精神屬性的異化。

        從權力主客體的關系來看,權力的主體和主人應該是人,權力必然是從屬于人的客體和工具,所以權力理應成為主體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但從現實來看,權力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成為凌駕于人之上的“主人”。無數的掌權者為了追逐無限的權力而喪失了自我以至成為權力的奴隸,人屈從于權力的誘惑與控制而動物化和工具化,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上演的一幕幕人的理性、良知淪喪的悲劇正是主體性被蠶食和消解的真實寫照。如同貨幣的出現導致了貨幣拜物教的產生,權力的出現,由于權力和利益的緊密聯系,也同樣地出現了權力拜物教。

        權力對人主體性消解的直接原因在于權力的趨利性、相對獨立性與人的需要的契合關系。權力的出現既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也是對人的需要的滿足。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早已指出:需要和利益是勞動以及社會關系形成的內在動因,是人的類本質與個體本質之間的紐帶。人類進化的原始動因來自人的內在需要,但需要的滿足必然通過和他人的聯系才能實現,這就是權力萌芽的最初原因,所以,需要的滿足過程也就是權力的實現過程。雖然權力本身無所謂善惡和貧富之分,但權力的利益指向卻使它成為趨之若鶩的稀缺資源,它的獨立性和反作用力不斷被強化而膨脹,使得它雖然是工具(客體)的身份,卻可以反作用于主人(主體)而導致主客體倒置的惡果。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權力的趨利性源于人對權力的無止境的渴求與追逐。人的這種不滿足性從積極的意義上說,是人類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使人不斷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中從“實然世界”邁向“應然世界”。從消極的意義上來看,人的權力欲的高漲必然成為埋葬自身的掘墓人。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杰為了位高權重、四海臣服的權欲的滿足,不惜手足相殘、骨肉分離、眾叛親離,而葬身于權力的廢墟之下,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權力總是指向一定的利益,因此權力有強烈的致癮性。但致癮的根本不在權力,而在人性。人性對權力天生迷戀是權力致癮的內在因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可以這樣說,人的自利性是權力產生的根源,而權力的利益指向又極大地契合了人膨脹的權欲和不滿足性。歸根到底,權力異化成為人的主人,人淪為權力的奴仆,這種反客為主的結果是由人追求無限的超越性決定的。

        (三)從權力的運行和目的來看, 權力異化表現為私人利益對公共利益的背離,根源在于人的利他性的有限,實質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異化。

        從權力的運行和目的來看,公共利益是公共權力萌芽的土壤,維護公共利益是公共權力的出現的初衷與目的。恩格斯認為,在原始社會“一開始就存在著一定的共同利益”[9]522,但是“隨著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產生,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不斷升級,社會需要一種‘特殊公共權力’(即國家)來維持秩序”[11]。國家的公共權力只要為具有復雜人性的個人所掌握,它就存在著背離服務公共利益的目的、成為掌權者謀取私利的工具的可能性。

        權力對公共利益背離是人的生物屬性(權力的趨利性)和人的社會屬性(權力的公益性)矛盾斗爭的結果。人的生物本能決定了人是趨利避害的理性動物,但正如亞里士多德和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比吮仨毻ㄟ^和他人的交往、和社會的聯系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實現個人的意志,這就是人的社會屬性。權力來源于社會,并理應服務于社會。權力指向的趨利性和目的的公益性正是人的生物性和社會性在權力上的投射。在二者運行方向并不一致、甚至出現對立時,權力對公益的背離而迎合個體的私欲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的社會屬性本身具有多重面相,人際交往也存在復雜博弈。既有無私利他的崇高一面,也有損人利己的卑劣一面,這是典型的零和博弈,表明己他利益的根本對立。既有積極的己他兩利的雙贏一面,也有消極的己他雙敗的另一面,這就是典型的非零和博弈,表明己他利益的統一性。從權力的運行來說,權力必須經由個人來行使職能、發(fā)揮作用;從權力的目的來看,權力是要維護公共利益。人性和交往的復雜性決定了權力異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也決定了克服權力異化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權力異化就是權力的主體(形式主體),由于漠視或忽視了權力的實質主體(權力的真正來源)以及權欲的無限膨脹而淪為權力的奴仆,使得公權力蛻變?yōu)閷ぷ夤ぞ叨畴x公共利益的現象。通過對以上權力異化的表現和成因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的邏輯鏈條,權力實質主體和形式主體的分離是權力異化的起點和條件。因為二者的分離,所以權力在運行過程中逐漸地從手段變成目的、從客體變成主體、從臣服于人的附屬工具變成主宰人命運的終極價值,這是權力異化的路徑和方向。在權力運行的過程中,當公益和私利出現矛盾時,最后權力異化的結果就是權力背離了它維護公共利益的初衷和目的。從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的角度觀察權力,可以看到,人性的多面性、復雜性決定了權力異化的必然性。只有通過更好的制度設計,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才可能將權力送上正軌,讓它真正成為實現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積極力量。

        [1]丁一凡. 大家西學:權力二十講[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255.

        [2][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與社會(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8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0.

        [4][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316.

        [5][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1:154.

        [6][英]阿克頓.自由與權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42.

        [7]林喆.權力腐敗與權力制約[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79.

        [8][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湯比因和池田大作對話錄[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8:264.

        [11]朱哲,張波.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公共權力異化問題初探[J]. 學習與探索,2010,(2):86.

        〔責任編輯:余明全程石磊〕

        2015-08-11

        林樂興(1972-),男,黑龍江嫩江人,講師,博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D03;D82

        A

        1000-8284(2015)09-0051-05

        猜你喜歡
        人性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的5個主體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功能與人性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亚洲|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在线高清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二区 | 麻豆久久五月国产综合| 性视频毛茸茸女性一区二区| 成人影院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 亚洲中文无码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小视频91| 五月婷婷开心五月激情|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 国产三区二区一区久久| 麻豆婷婷狠狠色18禁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视主播|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蜜桃av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 色八区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97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日韩AV无码乱伦丝袜一区| 亚洲天堂av福利在线|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绿色华人播放在线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伪娘人妖在线观看| 美女用丝袜脚玩我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