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
(安圖縣明月鎮(zhèn)長興五峰小學,吉林 安圖 133600)
對小學生作文有效指導的思考
趙玉玲
(安圖縣明月鎮(zhèn)長興五峰小學,吉林 安圖133600)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講,作文是一大難題,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缺乏作文的有效指導。本文從作文教學的理念出發(fā),并結合例證,對小學生作文的方法進行了闡述。
小學生作文指導
在小學階段,一提起作文教學,總是讓人感到困難重重。多年來,作文是學生寫,老師批。學生作文交上來,老師批改得透不過氣來,而學生交完作文卻什么也不想了,只等作文發(fā)下來看看老師給了多少分,然后把作文本一合了之。年復一年,學生的作文水平并沒有多大長進。面對此種情況,如何讓作文教學走出困境,讓小學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呢?筆者認為,要依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做好小學生作文的指導工作。筆者按照上述觀點,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就如何強化小學作文教學效果做如下思考。
1.樹立正確的習作理念
作文不是孤立的,需要整合人類與自然、生活與社會及多種學科知識,才能寫出膾炙人口的好文章。寫作的過程中不僅涉及語文知識、語言積累、習作技巧與能力等方法,還涉及生活經歷、思想感情和自身的審美情趣。因此我們要鉆研課標,深刻領會以下習作理念。
(1)習作即表情。所謂“情”就是人在認識客觀世界時所產生的情感。指導中要落實“情”,挖掘“情”,升華“情”,要貫穿一個“情”字來教學。
(2)習作即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綜觀新教材中關于作文內容與作文形式的編排,無不體現(xiàn)“習作即生活”這一理念。
(3)習作即創(chuàng)造?!墩Z文課程標準》更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重視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習作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表達獨到的見解,塑造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4)習作即做人?!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學生表達真情實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這與做人追求真、善、美的目標是一致的。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更重要的育人功能。
2.解決三個問題
作文指導課上,教師必須研究“導”的方法與形式,要注重解決三個問題。
(1)為什么寫
判斷小學生作文成敗的標準是:是否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是否用自己的語言文字通順地記敘了事物。老師對學生習作的指導就是使學生確立真實和真誠的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的作文從自己的心靈體驗出發(fā),逐步達到自覺 “傾吐”的境界,實現(xiàn)“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效果。
(2)寫什么
教師的指導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分析生活、表現(xiàn)生活[1]。從學生的作文實際來看,作文難寫的癥結就在于不知寫什么。教師要解決好寫什么的問題,必須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①開展活動。為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老師可根據作文的訓練要求,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把對活動的興趣轉化為對習作的興趣。
②觀察積累。長期堅持觀察積累,就能充實寫作素材倉庫,這是解決學生寫作材料缺乏的最有效措施。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③閱讀內化。經常閱讀書報,收聽廣播,觀看影視,可以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驗。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記錄,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達到內化語言的目的。
④注重寫好“兩記”,即日記和讀書筆記。寫好“兩記”是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隨用隨取,十分方便。
第二,幫助學生學會審題,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
①審清對象明確要求。作文之初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明確習作要求,使作文有個基本方向,弄清習作要求。還要明確對所選材料有哪些限制,如《難忘的一堂課》對中心的限制是“難忘”,對數(shù)量的限制是“一堂”,對對象的限制是“課”。如果搞不清楚這些范圍,作文就容易背道而馳。
②抓住重點??吹阶魑囊?,要想一想重點寫什么,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習作要求是:“一個特點鮮明的人,總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爾見上一面,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也會留在心中揮之不去,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這樣一個人……”分析寫作要求。如《景陽岡》課文中命題的方式很多,老師要善于根據學生提供的素材加以點撥。
(3)怎么寫
第一,聯(lián)系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作文。
在布置作文時,考慮到小學生的生活面較窄,可隨課文的題材和文體給學生布置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如學過《秋天的懷念》后,指導學生寫《我的媽媽》、《我的爸爸》;學過《威尼斯的小艇》后,指導學生寫《我的自行車》、《我熟悉的交通工具》;學過《草原》后,指導學生寫《我的家鄉(xiāng)》;學過《難忘的啟蒙》后,指導學生寫《我的老師》等。這樣的作文,與課文聯(lián)系緊密,學生看得見,觸得到,寫作時有話可說。
指導小學生作文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①指導學生跟課文學開頭:開門見山法,如 《秦兵馬俑》;提示中心法,如《貓》;設置懸念法,如《假如沒有灰塵》;回憶聯(lián)想法,如《難忘的啟蒙》;引用法,如《桂林山水》……作文的開頭方法還有很多,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聯(lián)系實際點撥學生掌握開頭的方法和技巧可為寫好全文打好基礎。
②指導學生跟課文學結尾:以敘述事情的完結結尾,如《記金華雙龍洞》;對全文做一個總結,使讀者明確寫作目的,如《鄉(xiāng)下人家》;點明題意,引發(fā)讀者豐富的想象,如《人類的老師》……老師在指導學生寫結尾時要從實際出發(fā),向精彩努力。
③跟課文學習表達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寫景,如《桂林山水》:通過相關景物抒發(fā)情感,如《鄉(xiāng)下人家》;通過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人物,如《窮人》:通過首尾呼應,使文章前后連貫,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側面描寫反映人物品質,如《豐碑》……每一篇文章的寫法都有其獨到之處,都可以作為學生練筆的范文。不斷對課文進行仿寫,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后,創(chuàng)新就不是一句空話。
第二,結合學生心理,促進學生作文。
學生在寫作文時,心里會想:講評課上老師會不會叫我到前邊讀自己的作文呢?如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我會得多少分呢?如果不認真對待或不寫,老師真的叫到我,那時我多沒面子,同學會怎樣看我?有了這樣的心理,大部分學生寫完作文后,會讓家長或其他人幫助修改一下。這樣,學生的作文就有了第一次修改。在講評課上,學生讀自己的作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聽,結合寫作要求一起評,在學生交流見解,分享感受的過程中,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然后,我綜合大家的點評,當場打分。
同時,還可以利用“同批同改”的方式,教學生寫作文。在學生進入愿寫、樂寫、有話寫的階段后,我便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修改方法,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2]。每次學生上繳作文后,我從中選出有代表性的一篇習作,把它抄寫到黑板上。上課伊始,我先請小作者說明自己的寫作意圖,然后朗讀習作,要求其他學生注意傾聽查看,并結合寫作要求,指出本文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修改之前,我先提修改建議,強調本篇習作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如文題與內容是否與寫作要求相符;層次結構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內容是否具體、是否有真情實感、是否有感染力;用詞是否準確、有無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等。接下來,師生互動,集思廣益,共同修改。實踐證明,作文修改的過程就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過程。
過去,學生交上作文幾周后才能見到自己的得分,有的甚至把自己的作文題目都忘了。而現(xiàn)在,課堂上點評作文不過夜,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文的不足,課后再進一步修改。像這樣一文多改把作文批改搬進課堂的做法,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對快速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幫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文教學也是如此,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都不盡相同,但貴在經得起實踐檢驗,實用有效。近年來,以教師為主進行作文批改的方法,招致了諸多批判。但客觀上講,這一方法有助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寫作情況,能較好地與每一個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把握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知識、寫作能力,了解學生的思想認識、人生觀、世界觀等。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它使作文教學中明顯地出現(xiàn)了少、慢、差、費現(xiàn)象,是增加語文教師巨大壓力的因素之一,也不利于發(fā)揮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主動性作用。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可充分調動學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喜歡語文,喜歡作文,從而認真寫作。
1.面向全體
老師在作文指導中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為作文而心動。要做到面向全體,老師就應引導學生交流,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所選材料的發(fā)言人,在交流中完善材料。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在合作中達到知識共享、觸類旁通。
2.彰顯個性
倡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習作,鼓勵學生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激發(fā)其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也可以引導其抒發(fā)個性化的審美情感。老師要愛護體現(xiàn)個性的語言,倡導使用個性化的表現(xiàn)手法。
總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揮指導作用,使小學生明確作文的方法。同時要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并采用追問的方式啟發(fā)其思維。以追問促思考,用追問巧點撥,從而促進小學生整體作文水平的提高。
[1]韓梅.小學生習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吉林教育學刊,2012(4).
[2]古蘭英.小學生作文批改的方式淺談[J].作文與閱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