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力
烏蘭察布市種子管理站
青貯玉米是奶牛養(yǎng)殖業(yè)必不可少的基礎飼料之一, 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奶牛業(yè)的發(fā)展,青貯玉米已在奶牛主產區(qū)廣泛種植,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收益,因此其需求量和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 一般在中等土壤肥力條件下, 青貯玉米畝產鮮秸稈可達4.5~6.5 噸,最高可達10 噸,比普通籽實類玉米高一倍。 種植1.5~2 畝的青貯玉米,即可解決一頭高產奶牛全年的青貯飼料供應。 用青貯玉米飼料喂奶牛,一個產奶期可增產鮮奶500 千克左右, 而且還可節(jié)約20%的精飼料。而利用收獲籽實后的玉米秸稈制作奶牛的青貯料, 雖然部分解決了奶牛的粗飼料來源問題,但由于適口性差、營養(yǎng)價值低下、消化利用率低,影響了奶牛的產奶量。與種植青貯玉米做青貯飼料飼喂奶牛相比較,一頭產奶母牛一年就損失了上千元的經濟收入,而且增加了上千斤飼料的飼養(yǎng)成本,所以是很不劃算的。青貯玉米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有較優(yōu)高的能量和良好的吸收,是最經濟的飼料。 發(fā)展青貯玉米生產不僅可以減輕過度放牧, 草原退化等生態(tài)問題,還可以帶動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增加收入。廣大農牧民要充分挖掘土地生產潛力, 科學種植優(yōu)質青貯玉米,提高種植青貯玉米的經濟效益。 同時解決奶牛發(fā)展需要大量青貯飼料的緊缺矛盾,因此搞好青貯玉米種植勢在必行。
選擇青貯玉米品種一般應該根據(jù)當?shù)刈匀粭l件,因地制宜的選用生物產量高,干物質含量高,高產,穩(wěn)產性好,適應性強,抗病抗倒伏,營養(yǎng)價值高,成熟期適合的, 應該在霜前10~15 天乳熟末期蠟熟初期的品種。 在精選種子與種子處理方面要選擇品種純正、成熟度好、粒大飽滿、發(fā)芽率高、生活力強的種子,以保證出苗整齊、健壯。 用果穗中部籽粒,粒大飽滿,生活力強,有利于早熟增產。 對籽粒大小差異較大的種子,應進行精選分級,一般分為兩級,分別播種。 種子處理的方法很多,可促進種子發(fā)芽,有利全苗、壯苗,可根據(jù)各地的條件適當選用。 曬種可促進種子后熟,降低種子的含水量,增強種子吸水力。 經過晾曬的種子播種后,能迅速吸水膨脹,提早發(fā)芽出苗。曬種的方法是在晴朗天氣,選擇背風向陽千燥的地方,從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把種子攤在葦席上,連續(xù)曝曬2~3天。 注意要經常翻動,傍晚收好,避免受潮。 不要放在鐵板或水泥地上曬種,避免過熱燙壞種子。 用藥劑拌種,可以防治病蟲害,用1000 倍的“401”或2000 倍的“402”溶液浸種12 小時,可防治玉米黑粉病;用種子量0.5%的40%樂果, 或每畝200 克鋅硫磷或250 克5%的呋喃丹顆粒劑拌種,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蟲;用占種子量1%的20 萎銹靈拌種,可防治黑穗病。
選擇前茬施肥充足的麥類、谷類、蔬菜作物的地塊種植。搞好合理輪茬,玉米消耗地力較強,常發(fā)生一些病蟲,不宜邊作,大豆,小麥,馬玲薯茬種玉米最好。也可選玉米間作,混作。 整地方面要適當?shù)纳罡蓜?chuàng)造疏松的耕土層,一般耕翻不少于18 厘米。春播青貯玉米應在前一年秋后,結合施底肥進行秋翻耕,并做到翻、耙、壓連續(xù)作業(yè),作好保墑。
因各地差異較大,要根據(jù)各地的氣候特點、栽培制度、品種特性以及生產需要靈活掌握。 青貯玉米春播,主要受溫度限制,一般以地表5~10 厘米土層溫度穩(wěn)定在10~l2℃時播種比較適宜。春播青貯玉米,在適期范圍內,應盡量爭取早播,以利于延長青貯玉米的生育期,特別是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同時,由于苗期氣溫較低,地上部分生長緩慢,可使幼苗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并且避開不良氣候因素和減輕病蟲害對青貯玉米的危害,確保提高產量和品質。 在青貯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qū),為緩解勞力、機械等矛盾,可在播種適期范圍內分期播種,或選用早、中、晚熟品種的合理搭配種植,做到分期收割加工。對一個畜牧場來說,青貯玉米每一個播期相差的天數(shù)最好在1 周左右,不宜超過10 天,以便于收割期與加工貯藏的進度相一致。春播青貯玉米在同一播種適期范圍內因地勢高低、陰坡、陽坡、土質解凍和升溫快慢不同,播種的早晚也不同,一般先播平川后播山地,先陽坡后陰坡,先沙崗地、壤土地后低洼地。
青貯玉米的播種量應根據(jù)播種方式、種子的發(fā)芽率、種植密度、墑情及地下害蟲的危害程度等情況確定。 一般播種量應確保出苗量是適宜密度的2 倍,同時要使苗在田間分布均勻, 無缺苗斷壟。 播種深度與播種方式、 方法上要靈活掌握。 播種深度依土壤墑情而定,以接上墑為準,播種深度以5~6 厘米最為適宜。 通常行距為60~70 厘米,用青貯收割機收獲的地塊,行距應與收割機的收割寬幅配套,株距15~20厘米。 播種方法可采用穴播,也可條播。 做到合理密植,使構成玉米產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粒重),相互協(xié)調,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 一般緊湊型玉米畝種植4800~5500 株,半緊湊型畝種植4200~5000 株,披散型畝種植3500~4000 株。 早熟玉米畝種植5000~5500 株,晚熟玉米畝種植3500~4000 株。
要保證一次性苗全、苗壯、苗勻,促進根系的生長和葉面積的形成,打好豐產的基礎。出苗后檢查苗情,少量的缺苗可采用前后或左右借苗的方法,即在缺株周圍多留雙株苗,以彌補缺株的損失。 缺苗嚴重的地塊,可用原品種浸種催芽或用早熟品種播種。
間苗宜早進行,通常在2~3 片真葉時間苗,選留大小一致、葉片肥厚、莖稈扁而矮壯的苗,拔除病苗、弱苗和雜苗。 在長出4 片真葉時定苗,留苗密度視地力、品種特性等而定。中耕除草要及時,及時中耕既可疏松土壤,改善通氣條件,提高地溫,促進玉米根系發(fā)育,又能滅除雜草,減少地力消耗,對促進幼苗健壯生長非常重要。
中耕宜淺,一般控制在3~4.5 厘米,避免傷根壓苗。此時如發(fā)現(xiàn)仍有地下害蟲,可用毒餌防除或噴灑40%樂果乳劑防治。 在追肥方面要合理,采用尿素做追肥,進入拔節(jié)期,為避免生育后期由于脫肥而造成產量下降的情況發(fā)生,根據(jù)田間植株長勢、氣候情況確定進行田間追肥用量及方式, 可每畝施用尿素(含46%氮素)15~20 千克,并針對部分弱苗適當增加了肥料使用量。 施肥的方法是在兩植株之間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徑3~4 厘米),將肥料施入穴內然后培土。
科學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對水分極為敏感。這一時期若干旱、應及時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過多,土壤水分過量,應及時排水防澇。青貯玉米的最適收割期為玉米籽實的乳熟末期至臘熟前期,此時收獲可獲得產量和營養(yǎng)價值的最佳值。收獲時應選擇晴好天氣,避開雨季收獲,以免因雨水過多而影響青貯飼料品質。 青貯玉米一旦收割,應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青貯完成, 不可拖延時間過長,避免因降雨或本身發(fā)酵而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