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宗
山東省章丘市高官寨衛(wèi)生院內科,山東章丘 250209
為探討多奈哌齊聯(lián)合針刺及語言康復措施治療腦梗死后失語的臨床療效,提高腦梗死后失語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語言功能,本院采用單純多奈哌齊和多奈哌齊聯(lián)合針刺及語言康復措施治療兩種方式對接收的128 例腦梗死后失語患者進行治療,且效果顯著,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間接收的128 例腦梗死后失語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MRI 檢查證實為左側大腦半球的腦梗死或腦出血,且所有患者均伴有腦梗死后失語癥的相關診斷標準;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 例,觀察組中男40 例,女24 例,患者年齡最小為49 歲,最大年齡為78 歲,平均(65.9±2.6)歲;病程最短為1 個月,最長為12 個月,平均病程為(5.2±1.9)個月;對照組中男38 例,女26 例,患者年齡最小為50 歲,最大年齡為80 歲,平均(66.8±2.5)歲;病程最短為2 個月,最長為11 個月,平均病程為(5.1±2.0)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無較大差異(P >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神經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同時加行多奈哌齊(由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40744)治療,即給予患者口服多奈哌齊治療,1d 一次,一次5mg,連續(xù)服用4 周。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行針刺及語言康復措施治療。針刺治療方法:采用頭皮針取穴語言一區(qū)、二區(qū)、三區(qū);采用體針選取神庭、啞門、廉泉、百會、通里、雙側勞官、涌泉,分左右隔天取穴;刺絡放血,隔天一次,取舌下金津穴及玉液穴,利用舌鉗將舌頭夾住,并利用三棱針對兩穴脈絡曲張部位進行點刺,待出血后囑咐患者吐血。語言康復治療:以患者失語言情況為依據指導患者進行訓練,主要包括:(1)聽理解訓練:向患者提出her 圖片相關的問題,并指導患者按照指令完成張嘴、閉眼等動作;(2)復述訓練,以由簡答到復雜的原則指導患者連續(xù)語言復述,先復述常見的簡單詞語,比如好、吃飯等,然后逐漸對詞語范圍進行擴大;(3)閱讀能力:指導患者從圖圖匹配開始進行訓練,逐漸向詞詞匹配及詞圖匹配發(fā)展,不斷提高患者閱讀能力;(4)命名訓練,向患者展示日常生活常用物,并指導患者說出其名稱及作用,訓練應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安排在專業(yè)語言治療師進行治療,1d 一次,一次30min。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改變情況。
以《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標準為依據對患者治療前后語言功能進行評定,滿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與語言功能越好[1]。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閱讀能力、聽理解、復述及命名等語言功能評分比較均無較大差異(P >0.05,t閱=2.5874,P=0.0579;t聽=2.6154,P=0.0542;t復=2.7461,P=0.0549;t命=2.674,P=0.0596;),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具體見表1。
失語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語言障礙,其主要是指大腦語言功能區(qū)、補充區(qū)及其聯(lián)系纖維的局部損傷所造成的患者口語及(或)書面語的理解、表達過程的信號處理功能發(fā)生障礙,從而使得患者產生獲得性語言功能減退、甚至喪失現(xiàn)象,其極易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臨床研究表明腦部損害疾病患者均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語癥,其中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失語癥的幾率相對較高,據統(tǒng)計約21% ~ 38%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障礙。現(xiàn)階段臨床上尚未明確該病的具體發(fā)病機制,通常認為其可能和語言相關灰質、白質缺血損傷有關,周圍腦組織水腫、腦血管再關注損傷及臨近腦組織水腫、腦遞質異常等現(xiàn)象均可能會導致該病發(fā)生[2-4]。腦梗死后失語癥不僅會對患者的正常溝通能力造成影響,而且會對其運動功能康復造成阻礙,嚴重影響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5-7]。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語言功能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語言功能評分比較()
注:兩 組 治 療 前 后 比 較,*P <0.05;觀 察 組:t 閱=3.5241,P=0.0412;t 聽=3.6354,P=0.0425;t 復=3.1254,P=0.0458;t 命=3.8795,P=0.0398;對 照 組:t 閱=3.1311,P=0.0487;t 聽=3.2247,P=0.0467;t 復=3.1198,P=0.0495;t 命=3.4245,P=0.03124;治療后觀察組同對照組比較,#P <0.05;t 閱=3.2234,P=0.0424;t 聽=3.2546,P=0.0431;t 復=3.1125,P=0.0484;t 命=3.9754,P=0.0410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閱讀能力 35.5±21.2 55.9±18.9* 31.5±19.8 42.2±17.6*#聽理解 50.5±28.5 72.5±19.6* 49.5±26.9 61.2±17.8*#復述 70.1±15.9 83.5±11.3* 69.5±14.9 71.6±15.4*#命名 22.1±15.9 49.5±28.5* 22.3±17.8 33.2±12.9*#
臨床研究表明腦損傷后內皮質區(qū)域乙酰膽堿遞質水平顯著降低極易使得患者學習、語言、記憶、注意等方面發(fā)生功能障礙。藥物治療則是臨床上治療失語癥的常用方式之一,而多奈哌齊是臨床上治療腦梗死后失語癥的常用藥物,該藥物屬于新型膽堿酯酶抑制劑的一種,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乙酰膽堿酯酶具有高度選擇性,可有效的對乙酰膽堿的降解現(xiàn)象進行移植,有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乙酰膽堿濃度,并可提高患者詞匯-語義加工及言語記憶能力,從而可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8-10]。此外,臨床研究還表明多奈哌齊還可有效的對血管性癡呆患者局部腦血流量進行改善,因而多數(shù)專家學者認為該藥物可通過促進患者皮層功能網及改善皮層血流的方式有效的促進腦梗死后失語癥患者康復。針刺治療則可直接對患者腦血管進行擴張,使患者缺血區(qū)樣及血流供應量增加,從而可發(fā)揮良好的腦保護效果[8]。語言訓練則是促進失語癥患者康復的一項有效措施,該訓練方式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進行反復聽覺、視覺、言語發(fā)音器官等運動刺激訓練的方式有效的利用患者殘存的語言功能,從而達到促進患者中樞神經功能重組及語言功能康復的效果[11-13]。三種方式聯(lián)合使用則可發(fā)揮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因此,多奈哌齊聯(lián)合針刺及語言康復措施治療應用于腦梗死后失語患者的治療中必將會取的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閱讀能力、聽理解、復述及命名等語言功能評分比較均無較大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這就表明采用多奈哌齊聯(lián)合針刺及語言康復措施治療腦梗死后失語患者可取的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語言功能,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1] 陳艷,潘翠環(huán),龔卓,等.多奈哌齊聯(lián)合言語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2013,28(5):336-337.
[2] 單巖東,王嵐,王建明,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后失語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5):361-364.
[3] 陳高平.神仙解語丹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治療腦梗死后失語癥62 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6):681-682.
[4] 吳睿.燈盞細辛聯(lián)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腦梗死后失語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9):64-65.
[5] 陳偉河,朱婷娜,林貴喜.燈盞生脈膠囊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片治療輕至中度血管性癡呆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4,35(16):2608-2610.
[6] 周開甲,張鳴,劉伯偉.尼莫地平聯(lián)合多奈哌齊治療鼻咽癌放療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磁共振波譜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4,36(4):27-29.
[7] 吳洋,蔡瑤俊,朱德發(fā).甲狀腺素聯(lián)合多奈哌齊對甲減大鼠乙酰膽堿酯酶活性、乙酰膽堿含量和synaptotagmin-1表達的影響[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9(8):1091-1095.
[8] 王志強.鹽酸多奈哌齊聯(lián)合尼莫地平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5):96-97.
[9] 向貴武.中藥結合針刺治療坐骨神經痛150 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6):88-89.
[10] 吳桂林.針刺輔以心理誘導治療郁證48 例[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6):73-73.
[11] 陳鐘琴,羅本燕.失語癥工作記憶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0,37(3):284-286.
[12] 姜宏,張秀清.鹽酸多奈哌齊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精神狀態(tài)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9):26-27.
[13] 湘力,蔡 敬 宙,江 鋼 輝.舌三針治療中風后失語癥[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