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收妮 應軼塵
蘋果園利用捕食螨防控害螨技術
羅收妮 應軼塵
葉螨是蘋果園主要害蟲,世代重疊、繁殖快,采用化學方法防治成本高,效果不理想。運用捕食螨防治,能大幅度減少農藥用量,降低果實農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們在陜西蘋果產區(qū)禮泉縣裴寨鄉(xiāng)鈔里村和木匠王村果園進行了釋放捕食螨防控害螨試驗示范,取得了較好效果。
捕食螨是一類以害螨為主要食物的雜食性益螨,是許多益螨的總稱,其范圍很廣,包括赤螨科、大赤螨科、絨螨科、長須螨科和植綏螨科等。目前研究較多的已用于生產中防治害螨的捕食螨,以植綏螨科胡瓜鈍綏螨、智利小植綏螨、瑞氏鈍綏螨、長毛鈍綏螨、巴氏鈍綏螨、加州鈍綏螨、尼氏鈍綏螨、紐氏鉤綏螨、德氏鈍綏螨和擬長毛鈍綏螨等為主。釋放人工飼養(yǎng)的捕食螨到蘋果園中,可達到“以螨治螨”的效果。
2014年8月3—5日,連續(xù)對禮泉縣裴寨鈔里和木匠王兩村果園釋放捕食螨。釋放時,將裝有捕食螨的包裝袋在一邊剪長度2 cm左右的細縫,用圖釘固定在陽光直射不到的樹冠中間下部枝杈處,袋口和底部與枝干充分接觸,每樹1袋。
需要注意的問題:①釋放捕食螨前20天對果園進行1次全面徹底的病蟲害防治,將害螨基數和其他病蟲害控制在一定指標內。釋放捕食螨前7~8天檢查果園中的害螨基數,若平均每葉超過2頭,應噴1~2次殺螨劑。②釋放捕食螨后禁用化學農藥,盡量維持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以利于捕食螨及其他天敵生存繁殖。如需通過化學方法防治其他病蟲,盡量使用對捕食螨危害小、毒性低的藥劑。
捕食螨釋放后,每園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選取2株樹作標記,每次從每株樹上隨機抽查5片葉子,記錄害螨蟲口,以百葉螨量表示葉螨密度。
釋放捕食螨前調查害螨基數。木匠王村果園調查50片葉,害螨總數605頭,以二斑葉螨為主,平均單葉12.1頭;鈔里村調查50片葉,害螨總數1 400頭,平均單葉28頭。釋放捕食螨后每7天調查1次,共調查5次。示范園周邊設立對照區(qū)(10株樹),害螨調查記錄數據時間為8月11日到9月11日。
調查數據顯示,捕食螨對葉螨防治效果明顯,且減少了噴藥次數和農藥用量,蘋果生產成本下降。從8月3日果園釋放捕食螨到9月初,示范園一直未噴過防葉螨類藥劑,而對照區(qū)已噴藥2次。釋放捕食螨1周左右,示范園單葉螨量明顯低于對照園,捕食螨對葉螨的防效達到65%左右。
1)捕食螨出廠后應該盡快釋放,一般不超過7天。如遇到不宜釋放的天氣,應保存于10~ 20℃環(huán)境中。
2)捕食螨不能分裝釋放,不能隔株釋放。
3)捕食螨釋放1個月內果園不能噴灑任何農藥。1個月后可根據具體情況噴灑對捕食螨殺傷性小的殺蟲或殺菌劑,并盡量輕微噴灑。不同藥劑對捕食螨殺傷力從小到大依次為植物源農藥—殺菌劑—殺螨劑—有機磷類農藥(部分除草劑)。
4)釋放捕食螨前要注意天氣預報,晴天或多云天的下午3:00后釋放為宜,陰天可以全天釋放,雨天不能釋放。
羅收妮,陜西省禮泉縣植保植檢站,郵編713200;應軼塵,禮泉縣林業(yè)工作站。
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