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見習記者 彭飛
張曉森的書房里擺放著三類獎牌,一類關于專利科技,一類是教師榮譽,還有一類是律師獎項。三種類型的榮譽就像是張曉森的三張臉譜,每次當他轉身,如同川劇里的變臉演員一樣,總能給人帶來新的驚喜
張曉森
在人民大學最有前景的財政金融專業(yè)只讀了兩年之后,Allan yixiao Zhang 孤意認為自己應該切換一個學習環(huán)境,尋求新的嘗試。當他把退學的想法告訴父親張曉森時,張曉森只提出了一些建議,卻沒有反對。
因為張曉森覺得,如果換成年輕時候的自己,即在他能夠掌舵自己命運之帆的時候,突然掉轉航向的情況也不鮮見。只不過在做每段抉擇之前,張曉森都用了比兒子更長的沉淀時間。
1981年,23歲的張曉森離開待了5年的南開大學,考取了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在此之前,他曾在南開大學的石油化工專業(yè)讀了兩年,畢業(yè)后又留在實驗室搞了兩年多的科研。
進入北京政法學院之后,張曉森在南開大學期間的科研團隊取得了國家發(fā)明專利并分別獲得了“中國優(yōu)秀專利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張輕薄的匯款單送達張曉森所在的年級辦時,引起不小震動。
北京政法學院畢業(yè)后,張曉森繼續(xù)留校任教了九年,一直做到了國際經(jīng)濟法系副主任。在決意離職的當口,張曉森剛剛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榮譽。五所院校僅僅破格提拔了三個副教授,他位列其中。
當向《法人》記者回首起二十多年前的這段時光時,張曉森一臉平靜:“如果現(xiàn)在不走,將來包袱只會越來越重,更加難以抽身。已有的一切榮譽,都是對過去努力的總結,卻代表不了未來。對我來說,做選擇的整個過程只有割舍之痛,卻不糾結?!?/p>
所以,當兒子做出退學的決定之后,張曉森并沒有像一般家長那樣極力攔阻。
辦完退學手續(xù)后,Allan前往密歇根大學重新開始學業(yè)。畢業(yè)后他直接去了曼哈頓一家大型對沖基金公司工作,張曉森希望他能夠繼續(xù)讀JD做律師的愿望落空了。至于為何不讀法律,Allan的回答讓張曉森至今記憶深刻:“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律師,我還沒有足夠的正義感,沒有足夠的奉獻精神。法律職業(yè)誘惑很多,我覺得自己的心智還需要磨煉。等火候到了的時候,或許我會考慮子承父業(yè)?!?/p>
在Allan的觀念里,律師是一個不能輕易觸碰的職業(yè),不能僅僅作為謀求稻粱的技能,除非你還具備天然的正義感?!斑@個社會終究要有人主持正義”,但如果做不到這些,寧可退避三舍。
Allan的看法和張曉森做律師的“三不準則”有些暗合:不干臟活、不干累活、不干無法律預期的活。張曉森所在的中國并購公會的人都知道,“但凡有可能踩紅線的事找張律師肯定會被拒絕”。
張曉森向《法人》記者解釋“三不準則”的含義時說道:“超出律師職責之外的任何臟活,給多少錢我都不會去做。如果一個案子我拿不準、厘不清、沒把握,絕不會為了攬案源而硬撐,做無根據(jù)的承諾。做律師這么多年,我也是一直按照這個準則去做的?!?/p>
從石油化工科研者到徹底轉型為一名律師,張曉森用了整整十八年時間。如今,張曉森的書房里擺放著三類獎牌,一類關于專利科技,一類是教師榮譽,還有一類是律師獎項。三種類型的榮譽就像是張曉森的三張臉譜,每次當他轉身,如同川劇里的變臉演員一樣,總能給人帶來新的驚喜。
并購是張曉森最專長的一個領域,也幾乎是他從一開始轉行做律師起就確立下的執(zhí)業(yè)方向。
張曉森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時,所教的專業(yè)是和資本市場相關的投資法。所以當他出來做律師后,很快將執(zhí)業(yè)方向落定在資本市場領域。
“一開始從學校出來做律師我就堅定地認為,律師應該往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沒有一個篤定的執(zhí)業(yè)方向,每接觸一個新領域你就要重新學習。同時你還要保證技術過關并富有經(jīng)驗,這會分散人的精力、注意力,想在某一領域登堂入室也非常難?!睆垥陨J為,一個律師只有在一個或有限的領域里深耕數(shù)年,積累了足夠多的經(jīng)驗之后,才能做到“不干累活”。
得益于在大學教書積累下的九年理論功底,當張曉森轉做法律實務之后,幾乎很快就在資本市場領域游刃有余?!坝幸稽c是肯定的,當你涉足法律實務后,在你大學時期所專注的或者曾經(jīng)主攻的領域里,你會備感駕輕就熟?!?/p>
2014年9月4日,江蘇通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鼎互聯(lián)”)收購蘇州瑞翼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翼信息”)51%股權的項目在中國證監(jiān)會獲得無條件通過。作為承辦律師,張曉森在該案例中將自己的法律技藝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通鼎互聯(lián)準備收購瑞翼信息的時候,后者剛剛在新三板掛牌四個月,《公司法》對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僅有轉讓股份比例上限制,同時還有轉讓時間上的限制。
張曉森告訴《法人》記者,他在其中大膽地使用了一個“倒行逆施”的手法,即將瑞翼信息從“股份有限公司”轉變?yōu)椤坝邢挢熑喂尽保瑥亩袉栴}迎刃而解。但是在通常的認知中,都是將“有限責任公司”轉變?yōu)椤肮煞萦邢薰尽?,相反的情況還沒有人嘗試過。所以在他提出完整的并購方案之后,券商依然忐忑不安,擔心證監(jiān)會不通過。
最終本案創(chuàng)造了資本市場的多項“第一”。其一,瑞翼信息主動申請從NEEQ(新三板)摘牌,是該交易市場的第一例;同時,該案也是A股上市公司成功并購新三板公司的第一例。
中國企業(yè)長期對收購者存在排斥心理,所以直到最近一二十年間中國的資本市場才剛剛泛起并購熱潮。
張曉森坦言,并購交易的成功率不高,風險也很大。他本人所在的全國工商聯(lián)并購公會有一個統(tǒng)計,全世界并購案例,成功的不足40%,60%都是失敗的。但是他依然勸誡所有有志從事并購業(yè)務的律師,“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因為這是長期從事的業(yè)務。其他業(yè)務都可能過時,但并購業(yè)務是律師的常青藤業(yè)務,不可能過時”。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張曉森的業(yè)務產(chǎn)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2006年和2007年,張曉森連續(xù)兩年榮膺由全國工商聯(lián)并購公會頒發(fā)的最佳并購律師獎。
年過半百的張曉森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青年時期的血氣方剛已經(jīng)消減大半。和他交談會有些慢熱,剛坐下來的時候他言語簡練而克制,打開話題之后,他又變得健談而坦誠。
再做三年,張曉森就準備退休了。他正嘗試著逐步把業(yè)務交付給團隊里的其他人去做,希望自己缺席之后,原來的客戶依舊能夠把事務放心地交給自己的團隊。在客戶眼中,張曉森是一個做事認真,不拖拉,脾氣溫和的人。北京市糖業(yè)煙酒公司是他服務最長的一個客戶,目前為止已經(jīng)合作了近20年,幾乎貫穿他整個律師生涯。
教書期間,張曉森寫過多本頗有影響的專業(yè)專著。做律師后,忙碌的節(jié)奏導致他已經(jīng)封筆許久。目前他已經(jīng)和幾家出版社達成協(xié)議,退休之后他要“還這些年欠下的債”,繼續(xù)寫書。
盡管做了二十余年的律師,如今的張曉森身上始終保留著一個師者的影子。
7月中旬的“并購交易師大講堂”活動現(xiàn)場,張曉森作為唯一受邀的律師嘉賓參與了其中的一場對話。因為接下來還有另外一場推不掉的活動,第一輪發(fā)言結束,他便不得不提前離場。臨走前主持人向臺下聽眾致歉,他起身搶過話頭,告訴聽眾:“如果還有人有疑問,可以寫到紙條上統(tǒng)一交給主持人,會后我會私下逐一回復,保證送回?!蹦且豢?,時間仿佛回溯了20多年,臺下坐著的是他的一班學生。
“既然寫了紙條請教的,肯定是愿意虛心學習的,我也樂意為這些人解疑釋惑。”采訪過程,張曉森告訴《法人》記者,他已經(jīng)通過主辦方將自己“有理有據(jù)”的書面答復反饋給了提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