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啟林
(青海省化隆縣林業(yè)局,青海 海東 810900)
引用川硬皮腫腿蜂防治天牛試驗
達啟林
(青海省化隆縣林業(yè)局,青海 海東 810900)
川硬皮腫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是一種能有效地防治部分天牛、吉丁蟲、象甲等林木鉆蛀性害蟲的優(yōu)良小型寄生蜂。通過進行室內(nèi)接種和室外釋放試驗,結(jié)果表明:川硬皮腫腿蜂對銹斑楔天牛的幼蟲有寄生,室內(nèi)寄生率達57.14%;小蜂的釋放量越大對天牛的控制效果越好,以放蜂量300頭株-1的防效最佳,校正后的天牛幼蟲寄生率達到11.29%。
川硬皮腫腿蜂;人工釋放;天牛防治
川硬皮腫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是一種能有效地防治部分天牛、吉丁蟲、象甲等林木鉆蛀性害蟲的優(yōu)良小型寄生蜂。能鉆蛀害蟲的蟲道,穿過蟲糞找到害蟲的幼蟲及蛹,在其體表產(chǎn)卵。卵孵化后的小幼蟲寄生在鉆蛀害蟲的幼蟲、蛹外,通過吸取寄主體內(nèi)營養(yǎng)完成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后代,而導(dǎo)致寄主的死亡,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西寧市主要林業(yè)有害生物為蛀干類害蟲,由于其隱蔽性強,天敵種類和數(shù)量很少,多年來,危害較為嚴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以往也曾引進管氏腫腿蜂、花絨寄甲等天敵進行研究,效果不佳,為了尋找一種蛀干類害蟲的有效天敵,我們從四川農(nóng)大引進川硬皮腫腿蜂,開展相關(guān)研究。
無翅雌蜂:體長4.1 mm;體黑色,具光澤;頭部呈方形,無單眼,觸角前4節(jié)之比為11.5∶3∶1.5∶1,第三節(jié)長寬約相等。唇基中葉前端呈弧形凹入較深;腹部末端尖銳。
有翅雄蜂:體長2.6 mm;體黑色,具光澤;觸角前4節(jié)之比6.7∶ 2.3∶1.3∶1,第三節(jié)長稍大于寬;腹部末端鈍圓。
2.1 室內(nèi)接種
野外剪取長50 cm青楊蟲癭枝條50枝,將采集的50枝條插入盛有清水的盆中,在室內(nèi)用籠子罩住。平均每枝接10頭腫腿蜂,放置于室內(nèi),溫度為23 ℃、相對濕度60%、光照10 h的環(huán)境條件下,隔15 d觀察銹斑楔天牛各蟲態(tài)的寄生情況。
2.2 野外釋放
2012年6月23日在化隆縣青楊林帶內(nèi)進行了川硬皮腫腿蜂的野外釋放試驗,共釋放3.5萬頭。6月25日在選擇天牛發(fā)生較為嚴重的農(nóng)田林網(wǎng)釋放小蜂0.46萬頭。選擇在3~4 d內(nèi)無降雨,白天氣溫在18~20 ℃的9:00-11:00以每株樹100、200、300頭進行野外釋放,根據(jù)放蜂量標記不同的標號,采用等距離布點放蜂,點與點距離不超過20 m,一般為隔株隔行放蜂。放蜂的方法采用將放蜂管夾在主干下部的枝丫上或用繩子將放蜂管綁在大樹的主干上或?qū)⒎欧涔艿共逶跇淇p處或小枝上,將棉塞拔掉,讓其自行爬出指形管尋找寄主。
2.3 調(diào)查方法
在放蜂1 a后,在每個區(qū)(2個試驗區(qū)和一個對照區(qū))設(shè)3個標準地(放蜂樹木不少于30株),每標準地隨機選擇3棵標準株,按受害株的上、下及東、南、西、北各方向隨機取樣,對蟲癭枝進行了采集,共采集33株樹上帶蟲癭的青楊枝264條,帶回室內(nèi)進行解剖分析。
3.1 室內(nèi)接種
表1 川硬皮腫腿蜂寄生銹斑楔天牛情況
由表1可見,川硬皮腫腿蜂對銹斑楔天牛的幼蟲有寄生,室內(nèi)寄生率達57.14%。但對蛹、成蟲無寄生現(xiàn)象。
3.2 野外釋放
表2 釋放川硬皮腫腿蜂試區(qū)統(tǒng)計結(jié)果
通過解剖分析,蛀道內(nèi)的天牛幼蟲死亡數(shù)量有所下降,說明川硬皮腫腿蜂對銹斑楔天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蛀道內(nèi)發(fā)現(xiàn)了隔年存活下來的有活小蜂幼蟲的蛀道7個(共38只),寄生蜂存活率達3.68%,說明川硬皮腫腿蜂完成越冬后存活下來,對高海拔、寒冷的氣候有一定的適生性,對銹斑楔天牛有一定的寄生性。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小蜂的釋放量越大對天牛的控制效果越好,以放蜂量300頭株-1的防效最佳,校正后的天牛幼蟲被寄生率達到11.29%。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考慮防治成本的同時,適當加大放蜂的數(shù)量,可進一步提高小蜂的寄生率。
4.1 川硬皮腫腿蜂在西寧市野外生存能力較強,可加以推廣應(yīng)用,用于防治小型蛀干類害蟲。放蜂比例為4~5∶1,每株放200~400頭,每667 m2放蜂3 000頭以上,受天牛危害重的,放蜂量適量加大。
4.2 因為該天敵只能對鉆蛀害蟲的幼蟲和蛹的早期階段進行寄生,對成蟲不起作用。 因此,放蜂時間放在幼蟲危害期,氣溫應(yīng)當在20 ℃,以晴天最好,溫度較高時陰天、小雨也能放蜂,但效果會稍微降低。
4.3 對防治剩余的川硬皮腫腿蜂需要妥善保存,一般存放在5~8 ℃范圍的冷藏柜中或室內(nèi)。最長保存期不超過2個月,存放時間越長,寄生能力越差,死亡率越高。
4.4 由于川硬皮腫腿蜂在野外釋放后,轉(zhuǎn)移性較強,加之試驗時間短,所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偏少,不能充分翔實的反映小蜂的寄生情況,對該天敵還不能達到細致研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如何提高寄生率、越冬存活率等方面的問題,還需繼續(xù)開展進一步的相關(guān)研究。
[1] 周祖基,楊偉,曾垂惠,等.川硬皮腫腿蜂生物學(xué)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腫腿蜂科)[J].林業(yè)科學(xué),1997(5):37-39
[2] 周娜,姚圣忠,胡德夫,等.管氏腫腿蜂的人工繁育與應(yīng)用研究進展[J].干旱區(qū)研究,2003(4):21-23
[3] 黃志森,王玉連,陳順立,等.利用管氏腫腿蜂防治紅腹柄天牛幼蟲[J].華東昆蟲學(xué)報,2006(1):18-20
Control Experiments ofSclerodermasichuanensisagainst Beetles
Da Qilin
(Bureau of Forestry in Hualong County of Qinghai Prov., Haidong 810900,China)
Sclerodermasichuanensisis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part of superior small parasitic wasps (beetles, buprestid, weevil and other forest borer pests).Experiments of inoculating and releasingSclerodermasichuanensisindoors & outdoors were conducted.Result shows that:Sclerodermasichuanensisis parasitoid on the larvae ofSaperdabalsamiferaMotschulsky;the parasitism rate indoors is 57.14%;the more the predators are, the optimal the control effect is;the optimal ratio of predators is 300 predators per tree;the parasitic rate of larvae after correction reaches 11.29%.
Sclerodermasichuanensis;artificial release;against beetles
1005-5215(2015)01-0044-02
2014-11-25
達啟林(1976-),男,青海化隆人,工程師,從事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管理工作.
S769;S476.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