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東海中心小學 黃建平
聚焦語用探尋略讀精讀點
因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東海中心小學 黃建平
要教好略讀課文,教師首先要對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編排有個整體的了解;其次,明確學段的教學重點;然后,審視單元組的要求和任務,還要根據(jù)文本所特有的表達形式去尋找它們承載的訓練點來確定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做到“得法于精讀課,得益于略讀課”。
聚焦語用;學段目標;單元主題;文本特色
在現(xiàn)行小學語文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三年級的64篇課文中有16篇是屬于略讀課文,占總數(shù)的25%;四年級的64篇課文中則有29篇是屬于略讀課文,占45%;五、六年級每組4篇課文,略讀課文就有2篇,占了半壁江山。從這些逐年段上升的比重中,我們不難看出略讀課文的重要性,而如何教好略讀課文這個問題無疑成為每位教師心上的一塊石頭。每每教授這些課文時,教師往往不懂哪些該詳教,哪些可以略教或不教,與講讀課文教學沒有什么兩樣。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延伸,是將精讀課文學習所得的方法進行拓展運用的空間?!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闭驗檫@些,我們要思考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聚焦語用,尋找略讀課文的精讀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詳細提出了每個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這樣就給教師面對不同學段的略讀課文,確定了目標,圍繞目標形成清楚的認識構建,逐漸清晰明確文本的精讀點。
《火燒云》這篇略讀課文,許多教師在解讀時一般都會把重點放在“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是如何變化的”,這樣的引導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篇章的把握,因為人教版是把這篇文章安排在四年級上冊,這個學段的閱讀教學的目標是詞句的訓練。圍繞這個目標,我靜下心來再度細讀文本,一組關鍵的詞匯從文章中突顯出來了,作者運用了多種形式表示顏色的詞匯,來描繪火燒云顏色變化的豐富多彩:“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币环蟾叩摹跋蛉湛省碑嬅嬲宫F(xiàn)出來了。找到了這一點,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閉上眼睛來感受,再結合自己日常生活感受體會,然后在口語中摹仿,適當?shù)剡\用,并有所延伸?!痘馃啤芬晃呢S富色彩變化的詞句訓練成精讀點之一。教學時,我重點讓學生感受作家蕭紅筆下那絢麗多姿的火燒云圖景,接著,讓他們劃出表示這多彩的火燒云的詞語,這些詞語中有ABB式的“紅彤彤”“金燦燦”等,有“半……半……”式的“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有“事物名稱+表示顏色的字”式的“葡萄灰”“梨黃”等三種類型。然后進行詞語的拓展:淤觀察“霓虹燈”顏色的多樣化;于指導學生模仿“霓虹燈顏色變化極多”的內容試著用上“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上一段話;盂學生展開練筆,匯報評價。
中年段的閱讀教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鞏固詞句的訓練又要為高年段的篇章訓練打好基礎,所以,關注段式的訓練更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三年級上冊略讀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先概括說,后具體說,最后簡單說,這種總分段式雖然在小學課文里最常見,但作為三年級上冊的閱讀課,教師應該把它列為重點來教。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是按專題分組編寫的。語文教師應該像數(shù)學老師那樣,在展開某一個單元教學時,不要把一篇課文的情感內容孤立地看待,而應先審視整個單元組的要求和任務,明確它們在本單元組中的位置和所承載的訓練點。
我在備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頂碗少年》時,剛開始的教學設計僅僅圍繞“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這一人文性目標。設計出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品讀“少年的心理變化”“一摞金邊紅花大瓷碗出現(xiàn)幾次”這兩方面進行品讀。然而在執(zhí)教前,我重新瀏覽自己的教案時,我發(fā)現(xiàn)僅僅是感受“少年表演的精彩”是不夠的,為此我再次翻開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目標,“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表達方法”這一要求跳入我的眼簾;再次審視文本,我發(fā)現(xiàn):挖掘作者如何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來體現(xiàn)頂碗少年表演的精彩,才是教學時應該捕捉到的精讀點。
為此我設計如下環(huán)節(jié):首先,引領發(fā)現(xiàn)。請學生邊讀邊找出描寫頂碗少年精彩表演的句子(特別是少年神情的表現(xiàn)),體會正面描寫的動人之處。其次,還原比較。我出示了抽去觀眾大聲喧嘩的句子和原文進行比較,體會側面烘托的反差效果。再次,遷移運用。播放趙本山《昨天今天明天》小品,引導學生在觀看小品時,注意觀察觀眾的反應來進行仿寫訓練,在遷移方法的同時強化語言的訓練。這樣一來,以單元目標來構建略讀教學的精讀點,就顯現(xiàn)出扎實且有效的功效。
不管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也不管它們是哪一種體裁的文章,只要它們在同一個單元里,那它們之間就一定有聯(lián)系,它們的教學核心也是相同或相似,因此,在同一組課文的教學中,確定略讀課文的精讀點可以借用精讀課文的核心點來確定。
五年級上冊第二組有5篇課文都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單元訓練點是:閱讀本組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感受手法?!蹲娓傅膱@子》是這一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可以與上一篇精讀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聯(lián)系起來,想想它們之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借用精讀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通過童年生活片段的描寫表現(xiàn)童年的天真,通過直接抒情表達對童年生活的懷念與留戀?!眮泶_定《祖父的園子》的教學重點。這樣,就很容易找到這篇課文的精讀教學內容是:蕭紅在祖父的園中跟著祖父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還有那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綠螞蚱那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情景。
還有一些略讀課文篇幅很長,該怎么處理呢?我認為要取舍有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教師在備課時聯(lián)系前后幾篇課文在表達特點上的關聯(lián)點,從而找到相應的教學立足點,這樣處理文本就簡單而有效。
四年級上冊第四組有4篇課文,2篇精讀課文,2篇略讀課文,其中有大作家老舍的兩篇大作,一篇是精讀課文的《貓》,一篇略讀課文《母雞》。我們在教學時與《貓》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學生在學習《貓》這篇課文時已經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而《母雞》一課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痹谶@段文字中呈現(xiàn)了三幅畫面,幾個動詞將母雞如何警戒起來寫得清楚而具體。教學時,對照《貓》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說說老舍是怎樣把母雞警戒起來表達出來,并且遷移運用到“語文肖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拔河比賽非常激烈”等場面的描寫上。這樣選擇精讀點讓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有機地溶進自己的話語系統(tǒng),從模仿開始、有意識地進而遷移到不同語景,繼而得到自我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實現(xiàn)語言的增值,真正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同時省時高效。
再如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是一篇篇幅很長的文章,該怎么教呢?在這個文本中有一個很鮮明的特色就是六個部分用序號明確標出。這樣我們就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是:先概況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事,再提煉出每個部分的小標題。這是學習篇幅長的課文時把握主要內容的方法。
綜上所述,每篇略讀課文語用訓練點的確定都要根據(jù)學段目標、單元重點、精讀課文和文本特色的訓練點,選取課文中最有利于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的地方,讓學生在精讀課文中所習得的學習方法進行遷移和運用,真正做到“得法于精讀課,得益于略讀課”,讓語用也在略讀課堂上魅力四射。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