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如何在推行高效課堂改革試驗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趙勇
【摘要】學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改革試驗給教師提供了進步的契機,為了使課堂改革朝縱深方向推進,需要加強小組合作與管理的高效課堂推進方式,激發(fā)小組內部與組際合作及競爭的活力;需要因地制宜地編寫《導學案》《固學案》,培養(yǎng)學生在《導學案》《固學案》的牽引下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字】高效課堂;改革;教學效果;因素
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讓課堂充滿活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絕大多數(shù)高中英語教師思考的問題,筆者得益于學校開展了三年的“高效課堂改革實驗”,已經熟悉高效課堂的模式和實踐方式,現(xiàn)結合參加高效課堂實驗的過程,淺談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改革的實驗”為每位教師,尤其是為愿意進行教育研究、教學改革的教師提供了進步的可能。貫穿改革試驗總過程的是不斷地總結推進高效課堂改革試驗的經驗,借鑒高效課堂改革前沿學校的做法,為高效課堂改革試驗的深入引來源頭活水,努力實現(xiàn)課堂達成度高,發(fā)展度大,滿意度好(劉金玉2011:37)。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學于三年前開展了“高效課堂實驗改革”。之所以開展這樣的改革實驗,一方面,是基于當時學校因全市招生形勢發(fā)生變化而導致的生源質量出現(xiàn)較大滑坡的問題,面對質量下降的生源,如果還一味地采取“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教學模式,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前景將不容樂觀;另一方面,縱觀當下的教育教學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走課堂高效改革之路,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逐漸削弱教師的課堂話語霸權,做到逐步把課堂還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育人效果。
現(xiàn)在學校的絕大多數(shù)班級實現(xiàn)了以小組管理為基礎的管理模式,本校組織各學科專家編寫了適合校情的《導學案》《固學案》,并且在不斷摸索的基礎上探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呈現(xiàn)“平等、理解、互動,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評價的價值取向”(傅維利2004:425),課堂改革總體朝著縱深方向發(fā)展。
小組一般是由班主任綜合考慮班級各小組的情況,依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建立,以確保各小組的合作與競爭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當然,在建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各科成績、學習能力、學生性格、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在小組組建初期可以微調,但是經過磨合期之后,就不再輕易調動。一個小組最重要的角色是小組長,小組長是否有責任心、有熱情、有能力是其能否帶領小組共同前進、提高的關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小組評價貫穿高效課堂教學的始終,為此,班級小組要以周為單位及時進行總結,并在每學期末進行全面的小組評價。另外,也可以由學校政教處牽頭,在全校范圍內評選高效課堂優(yōu)秀小組,并對優(yōu)秀小組的成果和實證材料進行展示。在組織教學時,教師會考慮小組實際,開展學生間的互助、合作和學習,也可以開展不同小組間的討論和競爭;在開展大型活動時,班級內部也是以小組作為活動單位,甚至在學校開展的研學旅行活動中,也可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本組考勤、飲食和住宿等活動。
以筆者的英語教學實際為例,在英語學科的高效課堂上,教師的話語權相比于傳統(tǒng)課堂明顯縮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個人思考、同伴互學、組內討論、組際爭辯,在課堂中不時呈現(xiàn),課堂有序,師生關系和諧,這樣逐漸使得小組管理成為高效課堂改革推進的一個有力的推手,也符合高效課堂管理的要求(王薔、程曉堂2005:35)。
充分發(fā)揮自編《導學案》《固學案》的功能,抓緊學生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關愛“學困生”,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功能,通過互學、對學、展示等方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校各年級使用的《導學案》《固學案》最初是在全校教師編寫和使用的基礎上不斷地修改、提煉并最終達到完善的,比較符合學校學生的水平和實際需要,當然,這個過程還在繼續(xù)。
通過《導學案》,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預習來了解上課的主體內容,同時,教師通過對學生《導學案》使用情況的調查摸底,可以有效了解學生預習和自學的效果。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互學、組際展示,解決一些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當“小先生”,鼓勵他們“以教人者教己”(何炳章1990:131-133)。當然,小組內部,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幫扶工作也應納入小組評價體系內。比如:小組內某一學生成績較差,但如果可以準確回答問題,其加分就可以是成績好的學生的一倍,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較好地促進小組內部的幫學,從而實現(xiàn)共同提高。對于組內互學、組際展示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啟發(fā)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解決思路。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沒有霸占教學的話語權,在高效課堂模式中,教師的角色會發(fā)生變化——是教學的總體組織者,是學生學習問題存在的觀察者,也是幫助學生解決存在問題的引導者和踐行者。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固學案》的使用主要用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情況,總體來說,它的難度要比導學案大,而且題型也較多,要求學生在課堂中通過互學、對學、小組展示的方式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無論是《固學案》還是《導學案》的處理,都是建立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為教師實現(xiàn)以學定教奠定了基礎。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同時,教師也在高效課堂的試驗中了解了如何合理、恰當?shù)厥褂迷u價手段,并重視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教育部2006:42)。
近三年,每年暑期進行的教學論壇和校本培訓為高效課堂的推進提供了總結的契機,教師通過主題發(fā)言和研討,達成一些共識,確定階段目標,有利于推動高效課堂實驗改革的推進。學校教學論壇開展了《高效課堂下的教學敘事》《高效課堂與多媒體應用》《高效課堂與小組合作》主題討論,要求全體教師學習“高效課堂”理論,通過學習和研討,教師對于高效課堂的模式由知之甚少到深入了解,由排斥到理解并自覺采用。此外,學校要求各備課組編寫《導學案》《固學案》,教師積極響應并參與,使其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目前,九門學科的備課組成員按照新一期的校本作業(yè)導學案和固學案的修訂方案,將在使用過程中有錯誤的、不適合的內容去掉,增補了有利于學生自學和鞏固所學的內容。這些舉措,對于高效課堂實驗的進展有實質性的推進作用。
在實驗改革推進過程中,為借鑒名校經驗,學校多次派教師前往杜郎口學校觀摩取經;2014年,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由《中國教師報》在天津普育學校舉行的高效課堂研討活動;今年,又派教師到河南省西峽縣一中借鑒他們在高中階段推行的課堂改革。通過參加研討活動,教師開拓了眼界,提高了認識,從而使其個人和學校整體的高效課堂改革試驗得以不斷推進。
高效課堂實驗是一項綜合性的課堂實驗改革,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學校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態(tài)勢已經初步形成,在課堂上,學生能專心于課堂活動,在小組制的推動下,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無論是小組內部還是組際間,學生都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符合有效課堂常規(guī)的特點(魯禮榮2009:36)。
據(jù)市教育局教研專家反饋,在對學校高三年紀的督導中,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以及課堂的高效率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自高效課堂實驗改革實行三年以來,學校已連續(xù)三年榮獲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在過去幾屆生源質量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高考本科上線率超過80%。
回顧實驗歷程,我不禁想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所指出的:教育要發(fā)展,根本靠改革。我堅信,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在運用科學理論指導以及借鑒國內外教育改革模式的基礎上,只要我們沉下心來,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勤于總結,就一定會收獲“滿庭芬芳”。
引用文獻
傅維利.2004.教育問題案例研究:教學質量的評價與監(jiān)控[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25.
何炳章.1990.陶行知文選:以教人者教己[C].合肥:合肥市陶研會:131-133.
教育部.2006.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2.
劉金玉.2011.高效課堂八講:高效課堂的內涵[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37.
魯禮榮.2009.教師如何管理好課堂:有效課堂常規(guī)的特點[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36.
王薔,程曉堂.2005.英語教學法教程:Classroom Management[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5.
作者信息:230011,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十中學
garyzhao10@163.com